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安徽省泗县刘圩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755169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安徽省泗县刘圩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5届安徽省泗县刘圩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安徽省泗县刘圩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2.设计制作小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生态缸中只需放入水和金鱼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缸中通气 C.生态缸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能量供应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室内阳光直射的地方 3.下列物质转化过程,有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A.H20中的0转移到02中 B.H20中的0转移到CO2中 C.C02中的0转移到H20中 D.C6H1206中的0转移到C2H5OH中 4.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B.生物体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可用来直接产生二氧化碳 C.跑步时,人体的能量直接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D.生物体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合成,吸能反应依赖ATP水解 5.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6.下面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图中“M”是腺苷 B.图中①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②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 C.图中“能量2”能为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很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很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ɑ-1,4-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ɑ-1,6-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多应用于酒精淀粉糖、味精、抗菌素、柠檬酸、啤酒等工业生产。糖化酶是由某菌种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 (1)要获得高产糖化酶菌株,需要从含________土壤中采集样品,制备成菌悬液,采用________法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对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单菌落。若要选出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高产菌株,还需要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在诱变过程中要确定诱变的适当剂量,如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2)镇江香(陈)醋主要采用糯米为主料,精选优良菌种,经过淀粉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个主要过程酿造而成的色、香、味俱佳的酿造陈醋。陈醋在生产中往往先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醋的风味与酿制过程中发酵的温度和时间、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8.(10分)如甲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乙图是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的局部放大图(注;①—⑨表示过程,1—5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1)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意义是可以实现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直接参与。 (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5)细胞通过囊泡可以将细胞“货物”精确地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乙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9.(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10.(10分)图甲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该细胞内A、B、C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填数字),各种膜的基本骨架都是_______,该类物质的合成场所是______(填数字);小泡内物质释放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 (2)图乙中的B和C分别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填数字)。 (3)获取各种细胞器时,一般先采用_____法破坏细胞膜,再采用______法进行分离。 11.(15分)提到发酵,往往会使人联想到生活中发面制作馒头、面包,酿造醋和酱油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用果汁或麦芽汁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气泡现象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酒过程中发酵液pH下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酒精发酵液(如果汁)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 ℃环境中,发酵液的pH下降,此时生长旺盛的微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影响其生理活动及生物化学反应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点)。 (3)在现代发酵生产中,纯净微生物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要求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等材料用具进行灭菌。 (4)在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如细菌)数量时,一般要对样品进行稀释,选择稀释倍数的依据,则是保证稀释的样品液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以便于计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①是染色质,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A正确.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据图分析,蛋白质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同时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2、C 【解析】 制作生态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中应具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且不同营养级之间比例合适,小生态缸应该是密闭的,并应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详解】 A. 生态瓶内成分必须齐全,必须要有分解者,才能分解动物粪便等,促进物质循环,还要有生产者,A错误; B. 生态缸是密封的,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物质,包括氧气,B错误; C. 生态缸应透光,以保证能获得充足的能量,C正确; D. 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D错误。 3、B 【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H20在光下分解产生02,此时H20中的0转移到02中,而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则会发生C02中的0转移到H20中,A、C错误;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丙酮酸与H20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此时可发生H20中的0转移到CO2中,B正确;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在C6H1206被氧化为C6H1206和C02的过程中,C6H1206中的0转移到C2H5OH中,但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D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途径: 4、D 【解析】 1、储存粮食的条件:低温、低氧、干燥,以抑制细胞呼吸;果蔬保鲜的条件:低温(零上低温)、低氧(注意不是无氧)、保持一定的湿度。 2、有机物分解的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至ATP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 A、果蔬保鲜的条件应为低温(零上低温)、低氧、保持一定的湿度,A错误; B、生物体呼吸作用所吸收的氧气,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血液运输进入组织细胞,最后在线粒体中与[H]结合生成水,不可用来直接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跑步时,人体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C错误; D、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伴随ATP的水解,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指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指同一区域的左右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指群路加无机环境,故D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6、B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图中N表示核糖,M表示腺嘌呤。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A错误; B、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B正确; C、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细胞内的ATP含量很少,但是消耗后可迅速产生,D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方程式,弄清楚两个反应的物质变化以及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判断图中两个反应的种类,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霉变淀粉材质 涂布分离 淀粉 紫外灯的距离、紫外灯的照射时间等 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原料的种类和浓度 菌种的种类和接种量 【解析】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醋杆菌是需氧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把乙醇氧化为醋酸。 【详解】 (1)糖化酶可以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ɑ-1,4-糖苷键产生葡萄糖,霉变淀粉材质土壤中含有高产糖化酶菌株,故可以从中提取高产糖化酶菌株,对其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筛选,需要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用紫外灯进行诱变处理时,需要注意紫外灯的距离、紫外灯的照射时间等。 (2)由于醋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故陈醋在生产中往往先进行酒精发酵。醋的风味与酿制过程中发酵的温度和时间、原料的种类和浓度、菌种的种类和接种量等有关。 发酵的温度、时间、原料、菌种等均会影响发酵结果。 8、胞吞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营养和能量的供应 溶酶体 1、4、5 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1、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分析题图: 甲图1是内质网,2是固着的核糖体,3是游离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膜。 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详解】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3)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对自身物质和能量缺乏的应激反应,正常细胞中细胞自噬维持在一定水平,可以实现细胞内营养和能量的供应;与细胞凋亡相比,两者都受到基因控制,且都需要溶酶体的直接参与。 (4)由图可知,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1内质网、4高尔基体、5细胞膜。 (5)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 9、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1:1:1 稳定 活动能力 单向性 逐级递减 【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幼年(0+ 1+ 2+):400个,成年(3+ 4+ 5+ 6+ 7+ 8+):400个,老年(9+ 10+ 11+ ≥12):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1:1:1,故稳定型,稳定型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2)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中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知识点 10、②④ 磷脂双分子层 ⑨ 胞吐 ②⑥ 吸水涨破法 差速离心法 【解析】 根据图甲中各细胞器的形态可判断其名称;图乙中A仅含有蛋白质,应为中心体;B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应为线粒体;C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应为核糖体。 【详解】 (1)图甲中②为线粒体,④为核膜,二者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各种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属于脂质,该类物质的合成场所是⑨(滑面)内质网;小泡通过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其中的物质,该运输方式为胞吐。 (2)根据分析可知,图乙中的B和C分别对应图甲中的②线粒体和⑥核糖体。 (3)获取各种细胞器时,一般先将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其吸水涨破,再根据各种细胞器密度的不同,采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 根据细胞器成分判断其名称: (1)没有脂质:应为核糖体或中心体; (2)含有核酸:应为线粒体、叶绿体或核糖体,其中线粒体、叶绿体含有DNA,核糖体含有RNA。 11、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种酸性物质都会使pH下降 醋酸菌 温度、发酵液中的氧气含量和糖源含量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培养皿、接种用具、培养基 30~300 【解析】 果酒发酵中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好氧菌,适宜的温度是30-35度。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 【详解】 (1)因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结果,用果汁或麦芽汁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在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同时,其他有机物在转化过程中还有一些中间产物形成,包括一些有机酸,所以,酿酒过程中发酵液pH会下降。 (2)向酒精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 ℃环境中,此时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发酵液的pH变化趋势是下降。温度、发酵液中的含氧量和发酵液的含糖量均影响其生理活动及生化反应。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培养微生物时,所用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 (4)对样品进行稀释时,如以计数为目的,选择稀释倍数的依据就是便于计数,一般保证稀释的样品液在平板上生长菌落数在30-300之间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结果比实际结果会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