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安徽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755111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安徽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年安徽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安徽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较大的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B.都含有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都能合成ATP,为物质进出细胞提供能量 D.都能产生[H],作为化学反应的还原剂 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得到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D.格里菲斯思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基因重组 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 4.下图表示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Ⅰ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要DNA连接酶 B.过程②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目的基因Ⅰ的碱基序列是已知的 D.若某质粒能与目的基因Ⅰ重组,则该质粒和Ⅰ的碱基序列相同 5.图示实验方法是用来衡量蛋白质携带的特定信号序列是否转运到分离好的细胞器中。携带或不携带信号序列的标记蛋白质和细胞器一起孵育,这些准备好的细胞器是离过心的,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携带信号序列的标记的蛋白质才会被转运,因此也会和细胞器一起分离 B.在蛋白参与的消化过程中转运的蛋白质被选择性地保护 C.加入破坏细胞器膜的去垢剂可以扰乱这种保护作用,并且转运的蛋白质也会被降解 D.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蛋白质的分类、运输以及酶的作用机理 6.根据甲、乙、丙、丁四幅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幅图表示的都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 B.甲、乙、丙、丁四结构中都含有DNA和RNA C.甲、乙、丙、丁四结构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D.具有丁结构的生物一定具有乙、丙两结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下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_______________ 。过程①发 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_______________ 的间期。在过程①中如果出现了 DNA 分子中若干个碱基 对的增添,而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这种 DNA 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_ 。 (2)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____ ,图中 DNA 片段由 500 对碱基组成,A+T 占碱基总数的34%,该 DNA 片段复制 2 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_______________ 。已知甲硫氨 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 AUG、UAC,某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AUG,则该 tRNA 所 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 。DNA 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TGTGCGTTGACC—,若以其互 补链为模板合成 mRNA,则在转录过程中,所有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情况为(要求 DNA 的 模板碱基写在前面)_______________ 。 (3)若 a、b 为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一个 mRNA 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 。 8.(10分)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 9.(10分)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猪肠道野生酵母菌中的表达,使原来不能被猪利用的粗纤维在猪肠道内被分解成了可直接吸收的单糖。下图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介导序列能引导载体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请回答。 (1)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②、③过程除图中所示外,还需要的酶是______。 (2)同尾酶是指切割DNA分子后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图中4种限制酶中属于同尾酶的是______。 (3)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其意义在于______。 (4)①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DNA中PCR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 GAATTCGACCTCAAATCAGGTAGG 和 TTGCATTGACTTACACCTAGG,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______,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______。 (5)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若使用 EcoRⅠ和SalⅠ酶切,可得到______种DNA片段。若使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可得到______种DNA片段。 10.(10分)已知图1为质粒、图2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下表为有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切割后的末端为______(填“黏性末端”、“平末端”或“黏性末端和平末端”),故应选用___________酶来连接载体和目的基因。 (2)为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应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前,需要运用PCR技术对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进行扩增。扩增时需要用到___________(填酶的名称)和图2中的引物是___________。 (4)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中,常选用大肠杆菌作受体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下图分别是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①为细胞壁)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蓝藻细胞中的⑤、酵母菌细胞中的②和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2)蓝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③]____,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物质)。  (3)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从细胞结构看,蓝藻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是_________。  (4)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藻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  (5)蓝藻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叶绿体是否为完成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线粒体是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 A、线粒体内膜褶皱成嵴、叶绿体中有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都增大了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细胞器,都含有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线粒体能合成ATP,为物质进出细胞提供能量,叶绿体光反应产生ATP用于暗反应,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成产生[H]即还原性辅酶Ⅰ,叶绿体光反应产生[H]即还原性辅酶Ⅱ,都作为化学反应的还原剂,D正确。 故选C。 2、C 【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详解】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得到矮茎豌豆,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该过程只涉及到一对等位基因,而基因重组必须发生在两对及以上等位基因之间,C错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中,S型菌的DNA使得R细菌转化为S菌,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基因重组的几个类型,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后期的自由组合都属于基因重组,此外,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也属于基因重组。 3、C 【解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 A、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 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4、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该图可知,过程①②③都是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具有互补序列的DNA单链片段连接,此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只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即可,AB错。用人工的方法化学合成目的基因必须知道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C正确。某质粒能与目的基因重组,只需要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即可,不必所有序列都相同,D错。 考点: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5、D 【解析】 由图可知,携带特定信号的蛋白质可以转运到分离好的细胞器中,与细胞器一起沉淀被分离开来,且能避免被蛋白酶破坏;不携带特定信号的蛋白质不能把转运到分离好的细胞器中,不能随着细胞器沉淀。 【详解】 A、由图可知,只有携带信号序列的标记的蛋白质才会被转运至分离好的细胞器中,随细胞器一起沉淀分离,A正确; B、由图可知,携带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可以转运至细胞器中,不被蛋白酶破坏,可以被选择性地保护,B正确; C、加入破坏细胞器膜的去垢剂后,携带特定信号的蛋白质会被降解,C正确; D、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蛋白质的分类、运输,但不能用于研究酶的作用机理,D错误。 故选D。 6、B 【解析】 甲为细菌细胞、乙为线粒体、丙为叶绿体、丁为细胞核,只有甲表示细胞的基本结构,A项错误;图示甲、乙、丙、丁四结构均含有DNA和RNA,B项正确;乙、丙、丁均含有双层膜结构,C项错误;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的绿色器官的细胞中,D项错误。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细胞器的结构及分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中心法则 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 转录 990 酪氨酸 T-A A-U G-C C-G 由a到b (少量 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称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过程②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DNA分子中A与T相等,G与C相等,由题意知,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则G=C=500×2×33%=330个,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4×2-330=990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3)分析题图可知,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可提高翻译的速度. 8、牛肉膏、蛋白胨 X 下降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 稀释涂布平板法 能量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解析】 1、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微生物种类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必须是固体培养基,本题中选择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有机物X,这样能分解X的微生物能够从该有机物获得碳源,其他微生物由于无法获得碳源而不能生存。 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微生物的计数通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氮源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含氮化合物,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牛肉膏、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因此在1号培养基中,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碳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元素,而有机物均含碳元素,II、III号培养基均含有有机物X,因此,II、III号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均为有机物X。 (2)由于II号培养基含有的碳源只有有机物X,因此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II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由于无法获得碳源而无法增殖导致其比例减少。 (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经涂布培养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菌液中的一个活菌繁殖而来,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4)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被分解产生能量,且丙酮酸可作为许多物质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其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选择培养基能选择特定的微生物。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多种,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9、热稳定DNA聚合酶(“Tag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BamHⅠ和BglⅡ 使目的基因能随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和表达 介导序列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 使扩增出的介导序列两端含有限制酶EcoRⅠ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 3 2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采用PCR技术扩增介导序列的过程;②是用DNA连接酶将质粒载体与介导序列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③表示用DNA连接酶将质粒载体、介导序列质粒载体和克隆载体重新组成形成重组表达载体。 (1)图中①表示采用PCR技术扩增介导序列的过程,该过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热稳定性DNA聚合酶;②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除了图中的限制酶外,该过程中还需要DNA连接酶。 (2)表中限制酶BamHⅠ和BglⅡ的识别序列不同,但两者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属于同尾酶。 (3)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是目的基因能否在真核生物中稳定遗传的关键,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这可使目的基因能随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和表达。 (4)①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DNA中PCR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GAATTCGACCTCAAATCAGGTAGG和TTGCATTGACTTACACCTAGG,引物是根据已知核苷酸序列设计的,因此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介导序列两端的部分DNA序列;GAATTC是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而CCTAGG是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因此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使扩增出的介导序列两端含有限制酶EcoRⅠ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 (5)由图可知,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2个EcoRⅠ酶割位点,含有1个SalⅠ酶切位点,因此使用EcoRⅠ和SalⅠ酶切重组质粒可以得到3种DNA片断;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含有2个EcoRⅠ酶割位点,但不再含有BamHⅠ酶割位点,因此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重组质粒可以得到2种DNA片断。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操作步骤,能根据图表中信息答题,需要注意的是第(5)题,考生可以将重组表达载体上的酶切位点标出,明确BamHⅠ和BglⅡ切割后的黏性末端能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但重组序列不能被BamHⅠ或BglⅡ酶割。 10、Bcl I和Sma I 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T4DNA连接酶 四环素 Taq酶 引物甲和引物丙 大肠杆菌为单细胞生物,繁殖快,遗传物质较少 【解析】 用图1中的质粒和图2中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BamHⅠ切割,因为BamHⅠ切割会切断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也不能用Hind Ⅲ,因为其无法切割质粒,因此可选择Bcl I和Sma I,Bcl I切割产生黏性末端,Sma I切割产生平末端,形成重组质粒还需要用到DNA连接酶;由于选择Bcl I和Sma I进行切割,破坏了氨苄青霉素抗性记忆,因此标记基因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为了筛选得到目的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容易培养、繁殖速度快,当处于对数期时,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因此常作为基因工程受体细胞。 【详解】 (1)应选用Bcl I和Sma I两种限制酶切割,切割后产生的末端为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要形成重组质粒还需用T4DNA连接酶来连接载体和目的基因。 (2)形成的重组质粒中标记基因为四环素抗性记忆,因此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 (3)运用PCR技术对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进行扩增需要用到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和引物,图2中的引物应选引物甲和引物丙。 (4)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中,常选用大肠杆菌作受体细胞,其原因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特点,因此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能正确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能够识记原核生物经常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同时掌握PCR的原理和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生物学原理的实际运用能力。 11、拟核 细胞核 核糖体 核糖体 ATP 无叶绿体 细胞质 蓝藻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进行光合作用 否 【解析】 分析题图:左图为蓝藻,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光合片层,⑤表示拟核;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核,③为内质网,④为核糖体,⑤为细胞膜,⑥为线粒体,⑦为液泡,⑧为细胞质基质。 【详解】 (1)由图分析知蓝藻细胞中的⑤、酵母菌细胞中的②和④分别表示拟核、细胞核和核糖体。 (2)蓝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③核糖体,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3)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二者都是真核细胞,但酵母菌是异养生物,无叶绿体,而菠菜叶肉细胞有叶绿体,是自养生物;从细胞结构看,蓝藻细胞无线粒体,其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是细胞质。 (4)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藻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蓝藻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5)由于蓝藻含有的色素是藻蓝素和叶绿素,与光合作用有关,因此蓝藻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绿体不是完成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识记和理解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细胞呼吸的场所、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的区别等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