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5
乡村教师调研报告书
(区市区教育局填报)
区市区名称: 武陵源区教育局
负 责 人: 姚国军
调研时间: 2015年5月
联系方式: 0744-5618030
一、区市区基本情况
总人口数
6.05万
乡镇数
6
学校数
15
学生数
10124
专任教师数
523
乡村教师数及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234人,占44.7%
区域教育发展概况
武陵源区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15所,幼儿园14所,在校学生10124人(含幼儿2065人)。全区现有在岗教师523名,
学前教育:全区现有1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农村公办合格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2014年学前教育入园率95.32 %,学前三年教育率81.3%。
义务教育: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合格校7所,村小8所。2014年小学和初中生入学率达99.93%、99.74%,巩固率达100%、99.23%,初中毕业会考各项评价指标居全市第一。
高中教育:全区现有1所市级示范性高中。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 97.2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 %。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98.1 %,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2014年,全区411人参加高考,101人上一本线,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文、理科专科上线率连续两年实现100%,高考各项指标连续9年稳居全市第一。
教师队伍
整体状况
好的一面
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状况良好。一是由于常抓了师德师风建设,绝大部分教师能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二是专业水平较高,全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6.5%,大都能胜任教学工作;三是强化教师能力提升。落实“国培”、“省培”计划,加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等人员培训。
不足的一面
一是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乡村教师年龄偏大,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欠缺;二是科研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匮乏,教师队伍缺少领头羊。三是部分学校领导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
二、区域乡村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统计表
项目
名称
人数
学段
乡村专任教师数(人)
性别结构
职称结构
年 龄 结 构
近五年参加培训情况
特岗教师人 数
在职在岗特级教师数(人)
男性(人)
女性(人)
高级职称数(人)
中级职称数(人)
初级职称数(人)
未评职称数(人)
35岁及以下人数(人)
36-45岁人数(人)
46—50岁人数(人)
51-55岁人数(人)
56岁及以上人数(人)
参加国培、省培 人次
参加市培人次
参加区培人次
未参加过校级以上培训人数(人)
五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完成数(人)
在岗在编人数(人)
合同期内人数(人)
合计
289
121
168
9
109
120
51
104
87
46
40
12
148
187
280
17
251
38
9
0
高中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初中
46
32
14
6
22
12
6
12
17
10
5
2
15
45
50
4
38
37
5
0
小学
188
84
104
3
82
85
18
50
62
33
33
10
91
107
188
0
188
1
4
0
幼儿园
55
5
50
0
5
23
27
42
8
3
2
0
42
35
42
13
25
0
0
0
注:1.高级职称指中学高级,中级职称指小学高级、中学一级,初级职称指小学三级、中学二级及以下。2.其中:教学点教师为 0 人,村小教师为 15 人。
三、区域乡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听课、问卷、座谈等获取的信息,从乡村教师整体状况(数量、结构)、能力素质、教育教学、参加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乡村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和短板。)
我区乡村教师总体状况较好。一是师德师风建设抓得落实,绝大部分教师能为人师表,能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和吃苦;二是有一定的能力素质,专业水平较高,学历合格率达90%;三是教育教学态度端正,备教改辅考研实等教学环节能按规律和要求抓落实;四是能按要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有上进心。
但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主要表现:一是乡村学校缺教师,数量不足,不少的教师千方百计往城区学校挤;二是乡村学校缺少文体娱乐氛围,好教师、年轻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工作;三是缺骨干教师,缺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四是乡村教师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活力不足,五是乡村教师专任化程度极地,由于“一个钉靠一个眼”,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比较少。
四、区域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综合分析
(根据听课、问卷、座谈等获取的信息,分析乡村教师对项目设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专家团队、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培训需求,指出乡村教师培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障碍。)
通过调研,我区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综合分析如下:
现实问题
一是乡村学校普遍缺教师,学期内派教师参训较难,存在一定的工学矛盾。
二是培训资源不足,区域内专家团队很少,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教师少,无特级教师,远程培训缺技术。
三是少数校长和老师对培训的认识不高,满足于现状,欠缺进取心。
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提高教育人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是落实五年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真正发挥培训学分的作用。(注: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环节基本上没有把培训学分作为条件,教师把培不培训不当一回事)
三是优化培训形式。培训专家可否下到学校(分地区也行)与教师面对面跟踪指导与培训,这样效果会较好,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研修。
五是注重设置贴近教学工作实际需要的项目和内容。如:学科教学理论和技能,“小学科”(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专业培训,现场、案例研讨,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
六是继续认真组织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五、区域乡村教师培训经验
(区域开展乡村教师培训的创新做法和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我区师资培训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积极完成“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二是以“市培”和“区培”为重点,努力培养骨干教师;三是夯实“校本培训”基础。
我区师资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式:一是“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二是“理论指导”和“行动研究”相结合;三是“专家引领”和“帮教结对”相结合。
我区师资培训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一是“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分别由中央、省级财政拨款;二是学校每年公用经费的5%用于师资培训;三是按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督导评估的条例规定,区级财政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预算拨付师资培训经费。
六、区级教师发展中心(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
机构名称
机构性质
校园
资源整合情况
是否独立法人单位
是否有独立校园
是否培训、教研、电教整合
整合时间及文号
整合的部门和机构
整合后的具体职能
教师队伍情况
本地政府拨付培训专项经费(万元)
附属学校
建设
教职工总数(人)
专任教师人数(人)
高级职称人数(人)
中级职称人数(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是否建有附属学校
附属学校名称
培训者队伍
项目名称
姓名
职称
培训学科(领域)
是否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
是否入选市级及以上专家库
独立开设专题讲座名称
自2010年以来培训教学场次及人数
能独立开设专题讲座的专任教师
H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近三年)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层级
培训对象
培训人数(人)
培训时长(天)
培训经费(万元)
注:1.培训层级,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2.各项行数不够,可自行添加。
七、典型学校(园所)调研案例
学校(园所)名 称
学校(园所)地 址
校园长姓名
联系方式
听课节数
座谈人数
问卷人数
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现状
(通过听课、座谈等了解)
调研组负责人签名:
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水平
(通过听课、座谈等了解)
乡村教师学习方式
(通过听课、问卷、座谈等了解)
调研组负责人签名: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培训需求
(通过听课、问卷、座谈等了解)
调研组负责人签名:
注:1.选择调研中的典型学校(园所)填写;2.每个区市区提供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2个典型案例。3.此表可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