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利用马尔萨斯模型初探我国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的标准。
2005年我国人口抽查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0756万人,而60岁以上人口约为1.44亿人。有关专家根据相关资料预测未来二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66%,而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率为3.28%,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Y=y0ert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y0表示t=0时的人口数量,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2005~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例如下表:
年份(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 人 口
(万人)
130756
131622
132493
133371
134254
135143
136038
136939
137845
60岁以上
(万人)
14400
14880
15376
15889
16419
16966
17532
18117
18721
占比(%)
11.01
11.31
11.61
11.91
12.23
12.55
12.89
13.23
13.58
年份(年)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5
2030
总 人 口
(万人)
138758
139677
140602
141533
142470
143414
144363
149207
154213
60岁以上
(万人)
19345
19990
20656
21345
22057
22792
27552
27756
32695
占比(%)
13.94
14.31
14.69
15.08
15.48
15.89
16.31
18.56
21.2
根据以上表格,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总人口比重的21%,也就是说我国逐步走向人口老龄化。
对中国老龄化的展望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意见: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扶养老人的社会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高素质人口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使我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我国应采取稳定低生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完善经济、社会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
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反映在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对老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适当的安排。
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我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倡“老有所为”是我国特有的老龄工作方针之一,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仍应继续作为我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针。
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我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