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奶牛小常识:关于蛋白质的名词解释
2013-07-05 07:00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访问量:61
[ 字号:大 中 小 ]
粗蛋白质(CP)
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两部分,后者主要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在常规分析中,用凯氏法测定饲料样本中的氮含量(%),然后乘以系数6.25,即得到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粗蛋白质=【样本含氮量(克)×6.25/饲料样本重(克)】×100%
可消化粗蛋白质(DCP)
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减去未被消化而从粪中排出的蛋白质,余下的即为可消化粗蛋白质。可通过畜禽的消化试验测定。可消化粗蛋白质=【(食入粗蛋白质量-粪中粗蛋白质量)/食入粗蛋白质量】×100%
非蛋白氮(NPN)
指非蛋白质形态的含氮化合物。包括:游离氨基酸及其他蛋白质降解的含氮产物,及氨、尿素、铵盐等简单含氮化合物。因之,它们是粗蛋白质中扣除真蛋白质以外的成分。
瘤胃降解蛋白质(RDP)和非降解蛋白质(UDP)
饲料中的氮可分为蛋白态氮和非蛋白态氮两类。蛋白态氮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非蛋白态氮,称之为“瘤胃降解蛋白质”,而未被分解的部分,即过瘤胃蛋白质,称之为“未降解蛋白质”。因此,饲料中粗蛋白质由降解蛋白质和非降解蛋白质组成。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CP)
即指瘤胃降解蛋白质。饲料中的粗蛋白质进入瘤胃后由于细菌作用,约有70%左右蛋白质被降解为肽、氨基酸、氨。微生物可利用这三种物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和未被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一起进入真胃和小肠,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肠壁吸收合成动物体蛋白质和畜产品蛋白质。在胃肠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随粪便排出体外。
小肠蛋白质和小肠可消化蛋白质
鉴于传统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不能完全反映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实质,即没有反映出日粮的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和转化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没有反映出进入小肠的日粮非降解蛋白质的量,也无法确定进入小肠的氨基酸量和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世界各国逐步将传统的粗蛋白质体系更改为小肠蛋白质体系。
小肠蛋白质=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
小肠可消化蛋白质=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小肠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小肠消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