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docx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71327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0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师选题)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汇总大全1选择题1、下图中N点为北极点,P地此刻太阳方位位于正北且高度为13.5;Q点位于赤道,此刻太阳高度角为73.5。完成下题。(1)12个小时后,P地的太阳高度角约为()A.29.59B.23.59C.19.59D.13.59(2)此日后,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则晨昏线与经线夹角()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CD【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时差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图中N点为北极点,P地此刻太阳方位位于正北且高度为13.5,可判断地出现极昼且此刻地方时为0时。Q点位于赤道,此刻

2、太阳高度角为73.59,可知太阳直射点在16.59N。北极点太阳高度为16.59,与P点纬度相差39,故P地纬度为87N。P地12个小时后的太阳高度角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19.5。D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根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16.59N,可知地球公转向7月初前进,此日到夏至日6月22日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先变大,后到7月初再变小。故选D。2、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图4“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统计”图,完成12题。图4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B.地面热量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2)影响甲、乙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C.海拔高低D.沿岸洋流答案:DB【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辐射,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支出越多,A、B错,D正确。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C错误。甲地纬度较高,气候干旱,

4、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热量收入较乙地差异缩小,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多,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为负值;乙地纬度低,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地气系统热量收入会减少,与甲地比收入差异缩小,但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少,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为为正值。所以,造成甲、乙两地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B正确。3、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C.甲化石新生代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2)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A.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B.鱼类等

5、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答案:DB【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地层与化石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C错误;在前寒武纪生物稀少,化石缺失,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D正确。故选D。(2)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在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

6、D错误。故选B。4、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器“羲和号”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平均高度517千米的预定轨道,其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在轨运行的“羲和号”()A.脱离了地月系B.属于河外星系C.属于类地行星D.是地球的卫星(2)在轨运行的“羲和号”所在的大气层()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有若干电离层C.气温随高度变化较小D.存在较厚的臭氧层答案:D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5、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

7、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B.夏季白昼较短C.春季没有降水D.夏季云雨天气多(2)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A.植被较多B.降水较多C.污染较重D.太阳高度较小(3)盆地与高原相比较,治理石漠化的植物宜分别具有的习性为()A.喜光热、喜温凉B.喜高温、喜湿热C.喜温凉、喜光热D.喜湿热、喜干热答案:DBA【提示】太

8、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解析:略略略【解答】略略略6、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A.元古宙末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2)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答案:BA【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植被与自然环境

9、的关系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故选B。(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A对;沙漠地区降水少,夜间地表附近冷却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结,气孔夜间张开可吸收水分,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B错;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

10、所以茎短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CD错。故选A。7、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时隔一个月,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多地网友在夜空中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读下面两幅图片,完成下列小题。(1)图1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A.流星B.极光C.彗星D.磁暴(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答案:AD【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8、在

11、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一452b”,位于其母恒星的传统适居带内,与地球的相似程度高达98.6,半径只比地球大11%,被称为地球的“表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开普勒452b”与其母恒星的距离最接近()A.一光年B.一个月地距离C.一个日地距离D.一个太阳系半径(2)如果“开普勒452b”存在生命,则该行星()A.由氢氦等气体构成B.表面由岩石构成C.表面温度约6000kD.表面由干冰分布答案:CB【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地球距太阳的距离适中,才使地球上能保持适宜的温

12、度,因此母恒星的传统适居带应该接近一个日地距离。(2)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同时必须是由岩石构成岩质行星。9、2021年9月30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安徽省某中学举行秋季运动会,男子400米决赛于上午9点50分鸣枪开赛。下图为该中学运动场平面设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当第一道的同学跑至甲处时,其身影位于自己()A.左前方B.左后方C.右前方D.右后方(2)400米比赛过程中,该同学的身影方向看()A.先朝西南后朝东北B.先朝西北后朝东南C.一直朝向东北D.一直朝向西北答案:AD【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

13、)9月30日上午9:5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此时的身影朝向西北,400米比赛应绕跑道逆时针跑,当该同学跑至甲处时,面朝北方,所以身影在其左前方。故选A。(2)400米比赛约1分钟时间,比赛过程中太阳方位变化极小,所以该同学的身影方向不变,始终是朝向西北方。故选D。10、“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月球)小,月亮(月球)绕着地球跑。”重温这首童谣,完成下列小题。(1)地球()A.是一个规则的球体B.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直径是6371kmD.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

14、、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3)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A.黄道平面B.赤道平面C.地平面D.地球公转轨道平面(4)某兴趣小组测量发现,学校当地看北极星的仰角为25,由此可以知道,学校当地的纬度是()A.25SB.25NC.45ND.75S答案:BABB【提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1)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大小。(2)考查了天体的相关知识。【解答】(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2)太阳属于恒星,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因此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是恒星、行星、卫星。故选A

15、。BB11、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21年1月10日,当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黎明,居民纷纷涌向开阔的地方迎接太阳的升起,日照时间不到27分钟。当太阳出现在地平线时,一位细心的居民看了下自己的腕表,记下了这一时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这位细心的居民记下的时刻是()A.11:47B.12:45C.12:35D.12:48(2)摩尔曼斯克市冬半年极夜持续的时间大约为()A.20天B.30天C.40天D.50天答案:CC【提示】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时差。(2)本题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解答】(1)根据“日照时间不到27分钟”,

16、按日照时间26分钟计算,当地时间11:47太阳升起,又因“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33E与45E之间相差12,时间相差48分钟,当太阳刚刚升起时,这位细心的居民的腕表时刻为12:35。选项C正确。故选C。(2)据材料可知,摩尔曼斯克市极夜结束的日期为1月10日,约为北半球冬至日后的第19天。由此得出,摩尔曼斯克市极夜持续时间大约为40天。选项C正确。故选C。1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太阳概况和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的物质状态为熔融状态B.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C.

17、太阳辐射是风能、化石能源等的能量来源D.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内部B.耀斑常出现在日冕层C.太阳活动增强时,无线电长波通讯信号不稳定甚至中断D.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层亮度最大答案:AD【提示】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3、下图为我国40N某民俗博物馆外墙(高度:30米)景观图。在春分日当天,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北京时间6:48观测到:该墙影子朝向正西;12:48时,该墙影子最短(tan420.90;tan501.20)。读图,完成题目。(1)该地

18、可能位于的省份是()A.冀B.内蒙古C.豫D.陇(2)该地理兴趣小组于北京时间12.00时测得的该楼影长约为()A.25米B.45米C.33米D.60米(3)若广州一博物馆也仿造相同博物馆外墙,则夏至日日出时外墙影子与该地相比()A.与纬线夹角较小B.与经线夹角较小C.与纬线近似平行D.与经线近似平行答案:BCA【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北京时间12:48时,该地博物馆外墙影子最短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2时,结合时差计算,该地经度为108E,结合纬度,该地最可能位于的省区是内蒙古。由上题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当地时间约为11时,春分日当天,该

19、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昼长为12小时,故1小时太阳高度升高8.5度左右,11时太阳高度为42度左右,博物馆外墙为30米,故影长约为33米。夏至日当天,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纬度越高,昼越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广东的纬度较低,日出时,方位更偏东,外墙影子与纬线的夹角比该地小。14、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A.裸子植物形成茂密的森林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D.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答案:C【提示】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A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B错误

20、。古生代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C正确。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D错误。故选C.15、冰穹A(8025S,7707E)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100m,冬季气温低于-80,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冰穹A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天文台选址的理想之地。图1为当地某年1月4日5时在冰穹A拍摄的天文观测仪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天文观测仪的日影朝向()A.正北方B.正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该日天文观测仪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A.20B.30C.40D.50答案:DB【提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16、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图

21、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弧线ABC表示晨昏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晨线与昏线对应的弧线是()A.AB为晨线,BC为晨线B.AB为昏线,BC为昏线C.AB为晨线,BC为昏线D.AB为昏线,BC为晨线(2)图示日期过后一个月内,宣城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A.昼短夜长,昼渐短B.昼短夜长,昼渐长C.昼长夜短,昼渐短D.昼长夜短,昼渐长(3)该日,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2326B.4308C.6634D.90答案:DCB【提示】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弧线AB为昏线,弧线BC为晨线。(2)由图中地球自转方

22、向可以判断出图示为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从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因此宣城市昼长夜短,昼渐短。(3)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E),图中E点位于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该日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17、太阳辐射的时空差异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基础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城市5月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原因主要是()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多晴天,太阳高度增大C.日照时间最长D.植物稀少,地面裸露(2)该城市平均气温极值月迟于

23、太阳辐射极值月,下列因素对该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答案:BD【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6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6月份降水增多,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A项错误。5月份日照时间不是最长,故而不是其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原因,C项错误。地面裸露不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5月份虽然正午太阳高度不及6月高,但因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故选B项。(2)地面是对流层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热量的吸收、传递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气温的极值通常

24、要晚于太阳辐射的极值;该城市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较小,A、B、C三项错误。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和7月份太阳辐射总量低于5、6月份的信息判断,该城市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5月份东南季风未到,降水少,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7月份东南季风推动雨带影响该城市,使其进入雨季,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平均气温最高。12月份太阳辐射最少,但1月份气温最低,说明冬季风的鼎盛时期在1月份。故选D项。18、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众多行星中,有许多与地球形态相似的行星,其中有一颗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该行星像

25、地球一样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1)(2)题。(1)“橙矮星”属于()A.恒尾B.行星C.卫星D.星云(2)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其主要依据是这颗行星()A.与地球形态相似B.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C.有自己的运行轨道D.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答案:AD【提示】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D19、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据此完成1213题。(12)“黄山四绝“反映了地球圈层的数量是()A.1个B.2个C.3个D.4个(13)某地球圈层不独自占空间,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该圈层的地理要素是(

26、)A.奇松B.怪石C.云海D.温泉答案:DA【提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2)奇松主要反映的是生物圈,怪石主要反映是岩石圈。云海主要反映大气圈,温泉主要反映了水圈,故“黄山四绝”反映了地球四大圈层。D正确,故选D.(13)生物圈不独自占空间,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应是生物圈,故选奇松。A正确。故选A。20、2020年10月14日国家天文台通报: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该期间无明显太阳耀斑发生,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代表太阳大气层的三个圈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1)在过去24小时中()A.层的太阳耀斑不明显B.层的日冕物质抛射剧烈C.层的日珥活动较弱D.层的太阳黑子较少(2)“白太阳”现象持续发生期间()A.极地地区均可观测到“极光”现象B.地球发生磁暴的频率较高C.太阳活动对海底光缆通信干扰较少D.全球的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答案:CC【提示】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答】(1)读图可知,层为光球层,层为色球层,层为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故C符合题意。故选C。(2)“白太阳”的出现表示太阳

28、活动较弱,太阳活动对海底光缆通信干扰较少,C正确;极圈内在夜晚才能观测到极光现象,A错误;该时期太阳活动较弱,地球发生磁暴的频率较低,B错误;该时期太阳活动较弱,全球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D错误。故选C。综合题21、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小行星带的是 (填字母),其位于 、 (填天体名称)两大行星之间。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性、 性和 性的特征,这为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3)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填字母)。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答案:(1)D;火星;木星(2)同向;近圆;共面(3)B;有适宜的温度,适合

29、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解析:(1)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图中表示小行星带的是字母D,其位于火星、木星两大行星之间。(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的特征,这为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3)图中表示地球的是字母B。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小提示】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

30、长。22、读“图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完成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而且轨道面几乎在 ,它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 ,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2)代表地球的字母是 ,其特殊性是 ,形成自身物质条件及其相应的原因是什么? (3)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是 ,气温日较差 (大或者小),原因是什么? 答案:(1)同一平面;椭圆形(2)c;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 形成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宜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生成(3)月球;大;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削弱作用,夜晚没有保温作用,使气温日较差大。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具有同向性;八大

31、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形轨道,具有近圆性。(2)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代表地球的为c,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原因主要有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包括日地距离适中,从而使地球上具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能形成适宜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3)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是月球,月球表面由于没有大气层,所以白天没有削弱作用,夜晚没有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气温日较差大。【小提示】地球上有生命存

32、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基本条件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23、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小行星带是处在D 与E 两行星轨道之间;G 与H 两行星因距日较远,属远日行星。 (2)地球因其生命产生发展而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完成地球生命产生发展条件的思维导图(填写字母选项) ; ; ; ; 。A.宇宙环境安全B.稳定的太阳光照C.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D.液态水的存在E.地表温度适宜答案:(1)

33、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2)E;D;C;B;A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D为火星、E为木星、G为王星、H为海王星。(2)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E),适宜的温度使水能以液态存在(D);适当的质量和体积使得地球引力适中,从而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大气厚度与成分(C);太阳光照稳定使得地球上有稳定的太阳光照(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A)。【小提示】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34、)、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躺着旋转。2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雅安地震相关资料。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玉树B雅安C上海D北京(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四川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材料二乙图中A为 波。(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 km表示 (界面

35、),根据甲图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答案:(1)A(2)地震波;横(3)莫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解析:地壳厚度不均匀,高原山地区,地壳厚度大。选项中地壳最厚的地方是玉树,位于青藏高原区。所以,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玉树,A对。其它各地地壳厚度较小,B、C、D错。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四川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材料二乙图中A波在2900千米处消失,为横波。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40 km表示莫霍界面,根据甲图,该区域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所以答案是:(1)A。(2)地震波;横波。(3)莫

36、霍界面;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小提示】地壳厚度不均匀,陆壳平均厚度33千米,高原山地区,地壳厚度大,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所用时间较长。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在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图示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壳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递减。25、下图是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描述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2)区域太阳辐射强度高于赤道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3)地区太阳辐射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4)地数值范围大约是 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青藏高原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

37、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3)晴天多,降水少(4)160180;纬度低,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多解析:(1)从整体上来看,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数值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青藏高原是闭合的高值中心,太阳辐射强,主要因素是地形。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3)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降水少,辐射强。(4)该题的考点为闭合中心考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地的等值线与大的相同,则判断的数值范围是160180。地地处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38、角比较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较多。【小提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这部分称为散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散射太阳辐射和直接太阳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其强度和光谱能量分布都发生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大气上界小得多,在太阳光谱上能量分布在紫外光谱区几乎绝迹,在可见光谱区减少40%,而在红外光谱区增至60%。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而水星和金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

39、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分别达350和480;木星、土星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1)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 (2)如果地球自转周期过长,那么会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而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2)白转周期过长,则白天升温过高,夜晚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1)行星表面温度高

40、低主要从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分析原因,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表面温度高;于此相反,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2)自转与公转的周期过长,导致地球表面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变大,白天或者夏季的时间长,地表温度会升高,夜晚和冬季时间长,地表温度会降低,地球表面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变大,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小提示】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远近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越近行星表面温度越高。27、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根

41、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巳海域面积逐渐变 (填“大”或“小”)。(2)古代西亚商人经过甲乙丙一线到中国,沿途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反映 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3)丁地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 、尼罗河 ,共同的区位条件 是 。(4)与甲地相比,戊地太阳辐射较 ,从地形和气象角度简析其原因。答案:(1)丁(苏伊士运河);大(2)干湿度;水分(3)谷地或沿岸;三角洲;水源充足(4)强(多)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解析:(1)图中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的巳海域红海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因此,巳海域

42、面积逐渐变大。(2)读图可知,从甲乙丙一线到中国,是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沿途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3)读图可知,丁地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谷地或沿岸、尼罗河三角洲,而这些地区水源都较充足,所以,其共同的区位条件是水源充足。 (4)与甲地相比,戊地太阳辐射较强,其原因可以从地形和气象角度分析。从地形来看:戊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从气象条件来看,戊地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与甲地相比,戊地太阳辐

43、射较强。所以答案是:(1)丁(苏伊士运河);大;(2)干湿度;水分;(3)谷地或沿岸;三角洲;水源充足。(4)强(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条件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其影响,自然带呈现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28、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因太阳“氦闪”而需要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第一步,人们利用地球发动机反向喷射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二步,开动全部发动机让地球加速至逃逸速度脱离太阳系;第三步,到达距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的合适轨道,维系人类的生存。下图为地球“流浪”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一共有 级天体系统。比邻星属于天体中的 ,其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2)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球和土星围绕太阳公转具有 的特征。(3)若人类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