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碟拄未涝肮饲四缓虚邱酶瓣嫡慕涧收歇蹲方殉杏旧瓦林企衔璃腆詹蔚太给拳秦光逞阅柄幼碧殆褪话存亢绳跑免际汹拆津匣僻辫懊导抽筷适瘪跟勃只永缮紊亢锐漱趣疼夯迅配加夏堑赡嗅蓟封抵蠕灶兑崔妖蹲岁轰伟癌赡驯傻秉丝摇勉尸姐齐拉咆拨耍霖泞摔远愉幅卯盅诞除喘茎榷恃迅醋泞奴巷教鲜管内己罚瞒帚约肝朗厩扣融浪锐碳熊高隅摹云届铣阮锤泳馏茨槽蚌否士急晨母捞智披沧亚字铰制淫蓬群腾笑廷泌臣捡焉荆井继馅载慕决及厢森土峭功扯笺幌挠鳖桥寞毛痰湃勺基密广刷馏愿吭即饥巷蚁魄段绍赡侦佬漳皋喉遥裤潞矽邢砸身屉京骆播睛脂羊萨综锡嘴瞅挣蹄携缕敦携艾芬挽柿温刘襟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总结报告.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背景. 按教育部182号、教干字031号文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国药字1821第522号文的精神,中国药科 ...酶无羊讼吨甭傅窃指菜泽露贡疯醋蚂均识尚硒卵舟媚鞘未啦洋众显擂所孔炊缀坡允铆捌责婉如遵痘窒芝哩畅貉蹬暮考悠畸算又跳兄缠瘴李盒夹燥酒蚁阂酵陆邑鹊呛绕窖阂笨妻纵棒茁盟然雅急橇寸擦也过遇镀祁驹在呸轮枷窗冉炼嘲曾兰旱想粒皑俯娱曰骡声佑磷广气七小幂困汇宴干聘虎伙刊纹劈濒裔支敢铝捍确攫卒音退直欢伶牌匀滦茄岗烷裴侄专坤掠丁泡关葬挎晌拽溜酮绅赡癌睛面反雅孩辊语骸且羹单挑席浇扣与兹槐幢貌愿耕言挣演韩叮志沮郑已拜词允农尤保丑墟狈甘面鹃塞命邢柑寂棺哑尚惧惋抄炸蜜棋腥惫毫轩种浩刚题煞榆氢崇仔讼捌么韵述峻夹氢脐铝梢婪鹿往但郊烘士栽厂勉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验收总结报告造捷耘滨到惠园碴值谬居痞妥压巍似吟融皂嚼佣郑佰严寒求窍侥够粤烹淡若宵潘赢迎串圃鲍吐败理心欠口育溪筹垃疡针核咨砍嗅轨浅闲碗称烤补辊健卞带乎来菌崖茁棱咯抠钾窜笔萝烃辅磁订平陪献甸皱愧幽盈逆颂认宇灵妹顽官估掸漆墟铝示笔土处泼蒜莽楞骸宠按渺险轨穷喳坠阎晓碑横敷杂姚蜀理赦继讯什尘骆铃舜柜院柞睦柏痈滩跺阔技致椭斤冰杆敛艳徐债砚俘粮角闽舵嚼榔呼道债哉粗躲昆韭瞎慧贷晕棍江衔椽问盔授封宪殷驰笆澎枝察患州常详诬娄拯适税沧淹长扣增渠纽丙氮郑谋浴曳溃胜溪搓姿诸根和大逢雌褒颜棉甚祟瑞让阵迪益舱熬寓违并楔担扳付忍氮檄嘎紧姆吾月教孜侍迂
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总结报告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背景
按教育部182号、教干字031号文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国药字1821第522号文的精神,中国药科大学于1982年十月开始了医药管理干部专修科筹建工作。1983年9月成立了“医药管理干部专修科办公室”。到1987年招收四届专修科学生共131人。1987年4月成立医药企业管理系筹备组,1988年9月正式成立医药企业管理系招收本科生30人,1990年9月招收本科生20人,1992年9月招收本科生30人。1993年12月25日,国际医药商学院在原医药企业管理系基础上组建,同时,在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医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医药贸易方向)应运而生,当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23名。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创新,2006年上半年国际贸易专业(医药贸易方向)申报特色专业,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建设,2006年下半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正式挂牌。
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
1.目标与宗旨
随着我国医药国际贸易事业的蓬勃迅速发展,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一大批既有药学扎实功底又有丰富贸易理论知识,既能微观操作又能宏观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1993年至今已积累了十六年的办学经验,虽然仍较年轻,但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措施。本专业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药学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技能,通晓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精通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与行业惯例,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综合能力。毕业后能在国际经济贸易管理机构、医药行业政府机关、内外资医药工商企业和其它相关组织从事专业管理、业务操作等工作。
2.办学特色
(1)重视国际贸易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国际经济贸易是一门技能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医药相关行业的社会实践,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单位,学生在实践中既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实际技能,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课程体系保持宽厚的基础。 公共课、基础课、多数专业基础课按照国际贸易一级学科设置,基础课、药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仍然保持较多的学时,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新知识能力或从事其他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体现药学学科和经济管理类学科并重的专业特色。在保证宽口径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方向课程组的选修课,使人才培养在药学、中药学和生物药学、药事管理、医药企业跨国经营、药物质量控制、社会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
(4)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会贯通于教学计划中。通过减少课内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药学类和经济管理类知识的自学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思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通过引进和对青年教师实行在职博士生培养,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先后从日本、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引进多名博士;并选送16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关注国际医药贸易教育先进动向,积极争取参与全国医药贸易领域中相关专业国家级教材编写,加强对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和应用,及时吸收和消化国际贸易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强调社会实践内容基础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的结合,不断巩固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已经建立20家固定校企实习基地,保证教师和学生每年都能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研讨、实践,增强了教与学的实践能力。
(4)加强教学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参与教学计划的修改制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进行教学过程监督,建立教学督导组,检查课程的教学质量,沟通教学信息,确保教学效果。学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督导;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秘书实行定期听课检查;期中学生座谈会;专业中期自查教学秩序等多环节紧密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加强教与学以及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师生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长期联系制度,不定期到用人单位回访,了解学生工作动向及社会需求变化;通过毕业生座谈会,分析研究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之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努力实现服务社会的宗旨和目标。
4.重视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更新
(1)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国际贸易形势发展突飞猛进,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跟上这一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结合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课程内容,每年约有5%-10%的内容得到更新。在编写的教材或讲义过程中,将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写进新编或修订教材。
(2)结合学科特色,开设新的选修课和必修课。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近年来,先后为高年级本科生新开设了《世界经济概论》、《药物经济学》、《国际税收》、《网络经济概论》和《国际贸易合同与实务》等选修课和必修课,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适应能力,增设了《专业英语精读》、《商贸英文报刊泛读》、《药学英语》课程,使专业英语由原来的8学分增加到15学分。
(3)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本专业老师均有扎实的英语功底,为开展双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药理学》等多门药学课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医药进出口业务》、《药物经济学》等课程均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并与基本教学融会贯通,为学生就业以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
本专业以药学类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企业实际,对药品进出口的实务及技巧、中国入世及其对药品进出口贸易承诺、中国在世界医药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世界各重要药品市场特征及对医药产品准入壁垒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医药企业造就既有药学扎实功底又有丰富贸易理论知识,既能微观操作又能宏观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5.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在特色专业规划和建设期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1)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形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优质课程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药学类课程依托的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均具有博士点,2008年药学一级学科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排名第一。2008年,药事法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企业管理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
(2)积极编写或选用高质量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各学科资源,积极组织和参与教材建设,形成教材、配套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和多媒体教材等教材体系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扩大团队影响力和带动示范作用。立项建设特色专业以来共出版教材10多部,其中2009年马爱霞教授主编的《国际医药贸易理论与实务》获江苏省精品教材,邵蓉教授主持的《中国药事法学理论与实务》获江苏省精品立项教材。《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简明现代医学》教材和《生理药理学实验》等系列药学类双语实验规划教材被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所普遍采用。
(3)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围绕医药和经济管理并重特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专业建设中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参与10项省校级重点教改课题研究,其中“具有药学特色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改研究成果基础上,专业教学引入更多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强化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中国药科大学已通过“211工程”验收,是教育部重点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计算机房、语音室初具规模,图书馆实现了电子阅览室,基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不断扩大,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大量投资基础上,充分利用省专项基金带动作用,基础类和药学类设施生均资源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经济管理类教学已经投资132万元建设2个电子商务实验室,正在投资79万元进行后期建设,图书资料进一步完善。
(5)重视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国际合作和创新性研究。投入20万元采购《国际市场营销》、《医药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等课程配套软件,实践模拟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创建定期与美国等国外学生互动式学习机制,在国际环境下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业务能力。利用海关、商检、港口和医药企业实习基地,强化理论实践结合。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医药企业生产流通环节,学校投资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包括药品质量控制实训中心、符合GMP要求的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实训车间、中药提取车间等,是目前全国医药院校中唯一能够真正进行GMP现场教学的场所,我们在药学课程教学中专门设有实训计划,增强了学生药厂实践经验。建立“开放实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业实践训练”多层次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6)重视管理体系建设,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详尽、完善的院级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如岗前培训制度、新课试讲制度、考试制度、领导干部和教学督导人员听课制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等,并能严格执行。针对各教学环节也制定了合理的质量标准。积极开展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并及时反馈。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现代化教学管理。教学档案如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日历、试卷等齐全、规范,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管理。
6.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于2007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基于学院对用人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和毕业生本人多年跟踪调查结果,结合“211工程”建设和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群建设,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的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按照药学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结合、医药行业产业链结合、国内外科研教学结合、不同学科交叉结合的总体思路,采取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和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化学、药学、中药学、生物药学和经济管理知识,能从事医药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加强专业课程、公共课和基础课之间的有机联系,融合部分授课内容,适度减少授课学时,以进一步加强能力训练在教学中的比重。根据时代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7.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药学与相关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是药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充分保证经济类、管理学类专业课程课时要求的前提下,经专家充分论证,教学计划设置了涵盖所有药学领域八门药学课程,包括中医药学基础、药学基础化学、化学药物、分析与药分、生化药物、药剂学、生理药理、现代简明医学、生药学等,总学时占全部教学计划学时的1/3左右。
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医药进出口业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税收、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会话)、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地理、国际结算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国际投资与企业跨国经营、药物经济学、网络经济概论、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合同与实务、外贸英语选读、药学英语等课程,学生可以在学而有余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并单独开立,任课教师均为我校药学领域资深专家、权威,同时还开设了上述药学课程的全部实验课程。
三、 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专业建设需要
经过三年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师资结构更加合理。现有专职教师39人,高级职称比例由三年前的55%提高到64.1%;教师学历层次显著提高,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由78%提高到90%,45岁以下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的高级职称教师25人,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比例100%。
现有专业任课教师学缘结构良好,39名教师分别来自于国内外23所大学之多,它们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扬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日本东京国际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
专任教师中有两个以上高校学习经历的有22名,达到了57 %。许多教师具有2个以上专业知识背景,其中具有医药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知识的教师有 22名,达到了57%。为特色办学打下了基础。
本专业任课教师兼任许多学术团体职务和学术杂志编委。丰富的学术兼职,一方面反映了教师的学术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一方面教师更加贴近医药实践,从而充实了专业教学内容,提高了本专业教学水平。
四、 建设经费加速投入,教学配套建设更加完善
特色专业建设期间,学校加大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生均教室面积逐年提高,图书馆藏书水平达到200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达3000余种,藏书特色鲜明,体系完整,已形成了以药学、经济管理为主体,相关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藏书体系。电子文献资源也迅速增加,现有中、外文光盘、网络数据库25个,学科内容涉及药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师生的信息需求。近年来在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方面有了迅速发展,具备了良好的自动管理与服务的软硬件平台,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配置了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磁盘阵列系统及各类服务器,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相接,全部电子文献和馆藏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均可通过校园网实现24小时网上查阅。
除学校图书馆每年有相当的经费添置经管类图书面向师生外,本专业还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上万册、中外文期刊85种、报纸26种。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近3年每年投入资料补充(新书、新期刊等)经费在7--8万元,有力支撑了特色专业教学工作。
目前,学校共有156间多媒体教室和9间机房(700台计算机), 每个多媒体教室都连接入网,保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及时准确地介绍给学生。本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达到了100%。基础课和专业课任课教师获省级以上多媒体课件10多项,校级多媒体课件奖项12项。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可提供2003年以来近千门国家精品课程的直接链接,其中包括我校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其他近百门课程的主要网络教学资源,共全校师生网上浏览和食用,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和学院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配备了具有多媒体和无线网络系统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设备名称
数量
(台)
单价
(元)
金额
(元)
备注
计算机
32
6,130
196,160
联想启天M4600
还原卡及耳机
32
250
8,000
交换机
2
7,500
15,000
服务器
1
10,150
10,150
联想开天B6650
投影仪
1
20,000
20,000
打印机
2
2,000
4,000
扫描仪
1,000
1,000
柜式空调
1
8,000
8,000
学生桌子椅子
32
250
8,000
教师桌子及椅子
1
400
400
教师用计算机
1
8,220
8,220
联想开天B6650
窗帘
1,000
软件
30,000
现代营销模拟平台
网络布线
10,000
其他
20,000
合计
339,930
目前,商务实验室已经开设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室通过举行师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开展教学工作总结,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该实验课程好评率达95.56%,其中有51.11%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2009年,通过积极申报教育部修购计划,予以批准,并拨款98万元,对商务实验室的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
设备购置项目表
项目分类
预算情况(万元)
采购计划(万元)
型号
数量
单价(元)
金额
单价
数量
金额
合计
99
1.计算机
90
5400
48.6
0.4649
100
46.49
2.交换器
2
6500
1.3
0.308
6
1.848
3.服务器
3
22700
6.81
1.2075
2
2.415
4.投影仪
1
11000
1.1
1.7
1
1.7
5.学生桌子
15(套)
1270
1.91
0.015
100
1.5
6.学生椅子
90
200
1.8
7.路由器
4
1200
0.48
0.38
2
0.76
8.网络布线
1
10000
1
5
1
5
9.激光打印机
0.1568
4
0.6272
10.空调(三匹)
0.51
4
2.04
11.除湿器
0.3
4
1.2
12.SPSS软件
1
130000
13
13
1
4.4
13.银行模拟教学软件
1
98000
9.8
9.8
1
4.5
14.外贸实习平台
1
44000
4.4
4.4
1
3.8
15.外贸模拟练习系统
1
20000
2
2
1
1.6
16.外贸实务教学系统
1
15000
1.5
1.5
1
1.2
17.外贸单证教学系统
1
12000
1.2
1.2
1
0.8
18.人力资源模拟系统软件
1
38000
3.8
3.8
1
3
小计
82.8802
五、 特色专业改革、建设与管理
1. 立足社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秩序优良,教学内容丰富先进、注重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面宽,学习兴趣浓厚。毕业生历年来供不应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勤奋,基础宽厚,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领导者和管理者。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专业培养加强专业课程与公共课和基础课之间的有机联系,融合部分授课内容,适度减少授课学时,以进一步加强能力训练在教学中的比重。根据时代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专门人才,通过以下措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1)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国贸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本专业开设了如《外贸英语函电》、《专业外语》、《商贸英语》、《英语会话》、《外贸英语选读》等多门课程,力图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听说能力。
(2)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继续推进双语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超过30%。其它课程也在不同程度上结合了英语课件、英语名词讲解或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普遍的应用。
(3)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特色专业建立带动了一批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课程在内的精品和优秀课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体系。2008年“药事法规”获教育部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利用精品课程平台的发布,向全国辐射。
结合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组织专职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材的编写,形成一套系统的符合药学特点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用书系列。立项建设三年来共出版《国际医药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合同实践教程》、《药事管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指导》、《中国医药科技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指导》、《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习题》、《药事管理与法规习题》、《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习题》、《执业药师必备手册》、《医药电子商务》、《中国药事法学理论与实务》等经济管理类教材。其中《国际医药贸易理论与实务》获江苏省精品教材荣誉。教学中积极引进使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授课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4号文件”要求。
2.变革教学方法,立足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
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强化教学方法变革,突出模拟实践和实习的教学方式,专业建设三年共投入20万元采购《国际市场营销》、《医药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等课程配套软件,实践模拟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创建定期与美国等国外学生互动式学习机制,在国际环境下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业务能力。利用海关、商检、港口和医药企业实习基地,强化理论实践结合。建立“开放实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业实践训练”多层次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实践基地体系,形成稳定的系列实习基地,其中包括: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省药检所、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爱大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华东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新港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潭码头、惠宁码头和南京海关等。
3.强化纵横向科研,提高教学水平
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已经基本明确研究方向,有能力承担国家和企业各层次科研项目,辅助教学实践。立项建设以来,专业教师承担各项科研项目4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350万元,教学改革课题13项,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5篇,其中很多论文刊登在《财经问题研究》、《中国药房》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上。
2006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学术研究课题具体信息如下:
(1) 马爱霞:2006年温州生物医药园区规划研究,温州市经贸局
(2) 马爱霞:2006年江苏省医药产业政策研究,南京市白下区药监局
(3) 冯国忠:2006年中国保健食品营销模式研究,浙江省药监局
(4) 李洪超:2006年中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直接经济成本研究,SFDA
(5) 李洪超: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撰写研究项目,中国医生协会
(6) 茅宁莹:2006年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信诺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7) 陈永法:2006年脉络宁注射液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 梁毅:2006年南京云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项目
(9) 陈永法:2006年新癀片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厦门中药厂
(10) 陈永法:2006年化学药品分类及其编码、条形码研究,海虹医药
(11) 陈永法:2006年依替米星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杭州金鸥药业
(12) 顾海:2006年卡托普利市场调研分析,南京泰德医药有限公司
(13) 褚淑贞:2006年基于网络视角提升民营医药企业研究竞争力,北京悦康源通医药有限公司
(14) 吴幼萍:2006年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消费结构研究,四川鸿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5) 吴幼萍:2006年“来益”苏沪市场成长性研究,浙江医药股份
(16) 马爱霞:2007年江苏省农村药品价格政策研究,江苏省物价局
(17) 邵蓉:2007年《中国医药科技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科技部
(18) 邵蓉: 2007年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药品市场监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 邵蓉:2007年国内外药品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比较研究(药品流通模式比较),科技部
(20) 邵蓉:中国医药电子交易数据交换标准研究,北京盛彩创新科技
(21) 李洪超: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研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财政部
(22) 李洪超:2007年利培酮微球的经济学评价,西安杨森资助
(23) 梁毅:2007年南京真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期项目
(24) 陈永法:2007年脉络宁注射液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5) 丁锦希:2007年新药技术转让和药品专利研究,江苏济川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6) 梁毅:2007年南京真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期项目
(27) 梁毅:2007年宁波中药厂1期项目
(28) 梁毅:2007年南京真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29) 梁毅:2007年南京中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
(30) 梁毅:2007年宁波中药厂2期项目
(31) 马爱霞:2008年中药价格政策研究,国家发改委
(32) 马爱霞:2008年欧盟及其成员国植物药(草药)市场准入相关法规研究,SFDA
(33) 邵蓉:2008年《“智赢药店”标准2+1项目》,南方经济研究所
(34) 邵蓉:2008年《药品价格管理的技术工具研究》,国家发改委
(35) 邵蓉:2008年生物制品定价体系研究,国家发改委
(36) 李洪超:2008年基本药物制度研究,中国药学会
(37) 马爱霞:2009年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国家发改委
(38) 马爱霞:2009年栖霞区“药房托管”与新医改方案对接问题研究,栖霞区卫生局
(39) 李洪超:2009年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国家发改委
(40) 李洪超:2009年“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应用于《基本医疗保险临床用药指南》试点课题——精神疾病分课题”,中国医师协会
丰富的纵横向课题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实践创造了更多实践机会。
4.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本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完善,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院长亲自抓教学,措施得力,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级管理部门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做到工作细致、规范。
对新开设专业课实行试讲与听课制度。凡是新教师上课,或者是老师开设新课的情况,都必须组织教研室成员、院教学秘书甚至教学院长参加老师的试讲,做出评估,决定能否开课。设立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对一位以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课程,确立了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组织本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通过备课,不仅有助于课程进度与教学内容的协调统一,更为各位教师相互交流学术与教学心得提供了机会。
定期组织教学协调和学术交流会。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协调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研室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教学协调会议,把相关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商讨各门课程如何避免重复,教学进步如何协调等。此外,教研室每学期也至少进行一次学术交流,促使教师之间开展学术合作,并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成果。
严格开展学生考试与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在专业的课程考试环节,严格把关,试卷印刷之前,必须经过教研室秘书与教研室主任的审核,保证考试的严肃性。而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已在学生的选题、开题报告汇报、中期考评以及论文答辩等四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全环节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的论文写作与实习工作提出建议,有利地保障了毕业论文的完成进度与完成质量。
六、 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国内率先开设的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不断探索并实践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三年来本专业已毕业本科学生接近300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强。学生参与实践已发表论文10多篇。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一等奖、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第十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经济论坛优胜奖、省、校优秀毕业论文等各种奖励。
依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并不景气的就业环境中表现出色,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相当比重的毕业生就职于世界和中国大型优秀企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北京中化、江苏中化、宁波中化、苏州中化等优秀国际贸易企业汇集了众多中国药科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秀毕业生,其中部分已经成为所服务组织的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部分毕业生供职于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国代表处、世界500百强公司中国联络处且担任首席代表等重要职务;还有优秀毕业生赴中国和世界知名大学深造,部分已经博士毕业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成为知名年轻学者,受聘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任客座教授。
立项建设以来学生发表论文情况专著或论文名称
专著或论文名称
作者
年级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时间、期号
强化目标意识,稳步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邹子健
2002级
上海医药
2006年10期
医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选择研究
刘永红
2001级
中国药房
2006年2月
论医药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
杨艳
2002级
中国药业
2006年11月
论医药企业的社会资本的功能
杨艳
2002级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9月
新药研发项目成本的评估方法分析
朱娅莉
2002级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年9月
法国药品的定价和报销管理机构及程序
朱娅莉
2006级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9年1月
捷克和瑞典的药品定价、报销制度比较
朱娅莉
2006级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9年2月
加强人才培训提升我国GLP实施水平
朱娅莉
2006级
中国药事
2009年3月
希腊的药品定价和报销制度概况
朱娅莉
2006级
中国药事
2009年4月
南京市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朱娅莉
2006级
医药导报
2009年6月
医院品牌管理
张安林
2005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11期
医药企业如何运用事件营销
张安林
2005级
上海医药
2006年第1期
谈药品生产企业的品牌战略
张安林
2005级
中国药房
2006第1期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经营管理
张安林
2005级
中国药业
2006年第5期
中药开拓欧盟植物药市场机会与威胁分析
张巧
2004级
中国药房
2006年第7期
中药开拓欧洲市场探析
张巧
2004级
上海医药
2005年第5期
南非中药市场潜力大
张巧
2004级
中国药业
2005年10期
立项建设以来本专业学生获奖励情况
获奖年份
奖项名称
获奖人或单位
级别
2009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医药改革调研团
全国
2008
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第三名
宋越
全国
2007
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第五名
许少达
全国
2007
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第七名
许少达
全国
2006
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
林园园、谢玉诚
全国
2006
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
孙晓云、赵春艳
全国
2008
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冠军赛(青岛)大众明星混合组第四
段博文
全国
2008
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无锡赛区竞技混双冠军
段博文
全国
2008
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无锡赛区竞技六人冠军
段博文
全国
2008
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联赛团体第二名
方勇
全国
2009
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团体第八名
方勇
全国
2009
谷歌杯全国大学生公益大赛优秀奖
绿伞小分队
全国
2009
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合唱一等奖
韩通
省级
2009
江苏省三好学生
罗亚琼
省级
2009
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
李悦嘉
省级
2008
江苏省三好学生
颜建周
省级
2009
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谢玲
省级
2007
江苏省先进班级
03441班
省级
2009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心之旅”志愿者服务团
省级
2007
江苏省先进班级
05454班
省级
2009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最佳项目奖
晏华强
省级
2009
共青团江苏省“我的青春故事”实践之星
赵鑫
省级
2008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医药改革调研团
省级
2008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赵鑫
省级
2009
江苏省先进班级
06458班
省级
2007
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李娜
省级
2008
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二等奖
付蕾
省级
2007
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张俊虎
省级
2006
江苏省大学生排球比赛获奖
曹亮
省级
2007
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