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辅导 基础知识
第九单元 甾体类化合物
考点精要:
1.强心苷、甾体皂苷的含义、结构特征及分类;
2.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3.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一、强心苷
(一)强心苷的含义
强心苷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的一类苷。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1)强心苷苷元由甾体母核和不饱和内酯环两部分组成。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C10、Cl3、Cl7的取代基均为β型。Cl0为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C13为甲基取代,Cl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C3、Cl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均是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C14羟基为β构型。
(3)根据Cl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可分为两类。
①Cl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称强心甾烯类,即甲型强心苷元。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属于此类。
②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称海葱甾二烯类或蟾蜍甾二烯类,即乙型强心苷元。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2.糖部分的结构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它们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2-羟基糖)和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α-羟基糖除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6-去氧糖如L-呋糖、D-鸡纳糖、L-黄花夹竹桃糖、D-洋地黄糖等。α-去氧糖主要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等。
由于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故可视为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
3.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
按糖的种类以及和苷元的连接方式,可将强心苷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强心苷: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洋地黄苷A。
Ⅱ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黄夹苷甲。
Ⅲ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三)颜色反应
强心苷的颜色反应可由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和α-去氧糖产生。
1.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活性亚甲基反应)。
反应原理: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在碱性醇溶液中双键转位,形成活性亚甲基,与某些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适用:甲型强心苷(乙型强心苷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可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
反应名称
反应试剂
颜色现象
Legal反应
3%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2mol/L氢氧化钠溶液(吡啶溶液中进行)
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
Raymond反应
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和20%氢氧化钠(在50%乙醇溶液中进行)
呈紫红色
Kedd反应
3,5 -二硝基苯甲酸试剂(A液:2%3,5 -二硝基苯甲酸甲醇或乙醇溶液;B液:2mol/L氢氧化钾溶液,用前等量混合)
呈红色或紫红色
Baljet反应
苦味酸试剂(A液:1%苦味酸乙醇溶液;B液:5%氢氧化钠水溶液,用前等量混合)
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2.α一去氧糖颜色反应
(1)Keller—Kiliani(K—K)反应
此反应在冰乙酸溶液中进行,加20%的三氯化铁水溶液1滴后,沿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5ml,观察界面和乙酸层的颜色变化。
如有α-去氧糖,乙酸层显蓝色。界面的颜色随苷元羟基、双键的位置和数目不同而异,可显红色、绿色、黄色等。
注意此反应只对游离的α-去氧糖或α-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显色,对α-去氧糖和葡萄糖或其他羟基糖连接的二糖、三糖及乙酰化的α-去氧糖不显色。因它们在此条件下不能水解出α-去氧糖。故此反应阳性可肯定α-去氧糖的存在,但对此反应不显色的有时未必具有完全的否定意义。
(2)呫吨氢醇反应
反应试剂为呫吨氢醇试剂,此反应极为灵敏,只要分子中有α-去氧糖即显红色,且分子中的α-去氧糖可定量地发生反应,故还可用于定量分析。
二、甾体皂苷
(一)甾体皂苷的含义
甾体皂苷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而成的甾体苷类,其水溶液经振摇后多能产生大量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称为甾体皂苷。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1.甾体皂苷的结构特征
①苷元由27个碳原子组成,基本碳架是螺甾烷。
②A、B、C、D四个环为甾体母核,E环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相连接,构成螺甾烷结构
③E环和F环中有C20、C22、和C25三个手性碳原子。其中,C20的绝对构型为S型,C22的绝对构型为R型。C25的绝对构型可能有两种。
④苷元分子中多含有羟基,常在C3位上连有羟基,且多为β取向,糖基多与苷元的C3-OH成苷。
⑤组成甾体皂苷的糖以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和L-阿拉伯糖较为常见。
⑥甾体皂苷分子结构中不含羧基,呈中性,故又称中性皂苷。
结构类型
结构
特点及代表化合物
螺甾烷醇型
中药知母中分得的知母皂苷A-Ⅲ
异螺甾烷醇型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根茎中提取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的皂苷元为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和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原料)
呋甾烷醇型
菝葜根中的原菝葜皂苷
变形螺甾烷醇型
(天然产物中这类皂苷较少)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1.性状
甾体皂苷大多为无色或白色无定形粉末,而甾体皂苷元多有较好的结晶形状。
它们的熔点都较高,苷元的熔点常随羟基数目增加而升高。
甾体皂苷和苷元均具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2.溶解性
甾体皂苷一般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难溶于丙酮,几不溶于或难溶于石油醚、苯、乙醚等亲脂性溶剂。
甾体皂苷元则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3.沉淀反应
甾体皂苷的乙醇溶液可与甾醇(常用胆甾醇)形成难溶的分子复合物而沉淀。
甾体皂苷与胆甾醇生成的分子复合物的稳定性强于三萜皂苷,故可利用此性质进行分离。
甾体皂苷还可与碱式醋酸铅或氢氧化钡等碱性盐类生成沉淀。
4.颜色反应
反应类型
三萜皂苷
甾体皂苷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可产生黄→红→紫→蓝→红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最后是红)
红→紫→蓝→绿→污绿,最后褪色(最后为绿)
Rosen-Heimer反应
加热至100℃
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加热至60℃
呈红色至紫色
在甾体皂苷中,F环裂解的双糖链皂苷与盐酸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Ehrlich试剂,简称E试剂)能显红色,对茴香醛(Anisaldehyde)试剂(简称A试剂)则显黄色,而F环闭环的单糖链皂苷只对A试剂显黄色,对E试剂不显色。以此可区别两类甾体皂苷。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1.甾体皂苷的提取
(与三萜皂苷相似,但甾体皂苷为中性皂苷,不可碱提)
取皂苷多利用皂苷的溶解性,采用溶剂法提取。主要使用稀甲醇或稀乙醇作溶剂,提取液回收溶剂后,用丙酮、乙醚沉淀或加水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或用大孔树脂处理等方法,得到粗皂苷。
提取皂苷元可根据其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以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此外,实验室中常自原料中先提取粗皂苷,将粗皂苷加酸加热水解,然后用苯、氯仿等有机溶剂自水解液中提取皂苷元。工业生产常将植物原料直接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水解,水解物水洗干燥后,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2.甾体皂苷的分离
分离混合甾体皂苷的方法与三萜皂苷相似,常采用溶剂分段沉淀法(乙醚、丙酮)、胆甾醇沉淀法、吉拉尔试剂法(含羰基的甾体皂苷元)、硅胶柱色谱法(洗脱剂多采用CHCl3-MeOH-H20系统)、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液滴逆流色谱(DCCC)等方法进行分离。
A型题
1.C17位取代基为含氧螺杂环的( )类化合物
A.胆汁酸
B.甾体皂苷
C.强心苷
D.人参皂苷
E.甘草酸
[答疑编号50068210910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2.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硫酸一乙酐(1:20),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的是( )
A.黄酮类
B.醌类
C.甾体皂苷
D.三萜皂苷
E.生物碱
[答疑编号50068210910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甾体皂苷:产生红→紫→蓝→绿→污绿色(最后是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三萜皂苷:产生黄→红→紫→蓝→红等颜色(最后是红)变化,最后褪色。
3.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的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呈红色至紫色。
A.黄酮类
B.醌类
C.甾体皂苷
D.三萜皂苷
E 生物碱
[答疑编号5006821091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甾体皂苷60℃显色,三萜皂苷100℃显色。
4.能够与胆甾醇发生沉淀反应的是( )
A.芦丁
B.去氧胆酸
C.地高辛
D.薯蓣皂苷
E.蟾毒灵
[答疑编号50068210910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芦丁为黄酮类,去氧胆酸为胆汁酸类,地高辛为强心苷,薯蓣皂苷为甾体皂苷,蟾毒灵为强心苷。
5.以下成分不具有溶血作用的是( )
A.薯蓣皂苷
B.知母皂苷A-Ⅲ
C.A型人参皂苷
D.B型人参皂苷
E.C型人参皂苷
[答疑编号50068210910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B为甾体皂苷,C-D为三萜皂苷,A型人参皂苷为特例,不具有溶血性,而具有抗溶血作用。
第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