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影《革命者》的浪漫主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167881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革命者》的浪漫主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影《革命者》的浪漫主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影《革命者》的浪漫主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9DIGITAL VIDEO TIMES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探索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中国从学习先进的工具再到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如果执行制度的人是“旧人”,没有先进的政党,哪怕政治制度再先进,也不会取得成功。所以,辛亥革命失败后,改造国民,启迪民智,进行国民改造成了救国重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席卷中国,马克思主义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在黑暗中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旅程。革命者就是在此时代脉络下讲述了革命者李大钊的一生。影片从李大钊被执行绞刑前的 38 小时开始,将六

2、段回忆穿插其中,展现了不同阶层共同奋起反抗的浪漫主义革命史诗,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实践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革命者中的浪漫主义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革命者全篇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浪漫主义情怀的底色就是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革命者采用了不同寻常的叙事手法,打破线性叙事,将多个不同时间线上的事件重组,以主题和不同事件、人物形成对位关系,完成了一次影像上的复调音乐创作,谱写出一曲 20 世纪初期中国革命的浪漫史诗。电影的高潮部分是李大钊先生被捕的情节。他在狱中被拷问了20 多天却毫不松口,用手比作飞鸟,用树枝假装抽烟,嘴里还哼唱着国际歌,甚至临上绞刑台前还和剃头师傅开玩笑,最终神色从容,慷慨

3、就义,彰显了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情怀。打破线性叙事,是这部电影的监制管虎惯常采用的创作手法。革命者 的8 组人物关系,因为时间线性的打破,在参差对照中,格外彰显了李大钊作为中国革命“播火者”的无畏精神,更将李大钊从一面精神旗帜,分解为理想挚友、革命伴侣、良师益友、铮铮烈士等多重身份,还原成一位有血有肉的革命志士。李大钊与陈独秀有“南陈北李”建党之约,两位挚友的再度相遇仿如风雪夜归人,浪漫的表现手法下李大钊营救陈独秀的刀光剑影,让观众因两人的相聚而迸发对革命胜利的希冀;李大钊与青年毛泽东有忘年友谊,无论是火锅店里的家乡风物,还是雪后景山上对未来中国的展望,充满了北京味道的画面中,展现着李大钊对青年革

4、命者的言传身教,将革命的火把递与青春之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青年毛泽东结识李大钊,这些情节让人们熟悉的历史变得更为厚重,将历史事件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这种多线索、多角度叙述故事的能力,见证着创作者对厚重历史的把控。结合历史,李大钊和陈独秀在下雪的黑夜中狂奔,一盏小灯照着前方的路,暗示着二人是思想的革命者,共产党前期的开拓者;在监狱的烛火中和李大钊含泪握手的李庆天,是传承的革命者;一身阳光普照的毛泽东,是将真正带领新中国站起来的革命者;被随意杀害的报童和影片结尾坐火车去远方的孩子,则是那些人“为什么而革命”和“为什么要去革命”的答案为了人民和祖国,为了新的希

5、望和新一代的人民。电影不再仅落点于某一个英雄形象、某一个故事情节,而是上升至国民精神崛起的民族大义,乃至中华民族在整个民族陷入危机时的群体主义思电影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文/李萌媛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影视制作VIDEO PRODUCTION50 影视制作VIDEO PRODUCTION维的共鸣。在这一理想美学中,作品审美的浓度和充沛的精神思想,都被拔高和拓宽到浓厚的电影文学性上,在政治追求和民族精神中得到了理想美学的平衡。影片中,李大钊先生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甘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例如:李大钊先生召集群众去给死去的报童申冤;他辞去晨钟

6、主编职务,带着学生深入社会各阶层调研与发动,去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途径;李大钊站在火车头上,挥舞着代表光明的红色的工人旗帜,犹如黑夜里的一盏灯,给迷失道路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等等。其中,1926 年 3 月 16 日,李大钊先生带着学生及其他工人们在街头游行反抗军阀统治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位落魄青年趁乱在街头偷吃馒头,与正在前行的学生工人形成鲜明对比。一个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只顾着活命;而另一群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赌上生命,也要声讨国贼。两者一对比,让观众看到了部分民众思想麻木的状态。然而,当反动军阀的爪牙镇压游行的队伍,殴打、缉捕革命者时,这位曾经偷吃馒头的落魄青年,却被李大钊先生的言行所感化,

7、在极其混乱的场面中,鼓起勇气、奋不顾身地前去救护李大钊,让我们看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及工人爱国意识的崛起这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细节处理非常周到,给人以小见大的感觉。革命者中的那束光明电影深谙象征性细节的表意功能,用特殊符号隐喻一个更加广阔的、诗意的精神世界。光和大片的黑暗阴影,是始终贯穿每一个单元的底色。一方面,革命者没有用单一的线性叙事,让演员沦为舞台走秀的木偶,而是把李大钊临刑前的倒数几十个小时作为叙事主线,采用倒叙和插叙来丰富叙事力度。众多二级人物作为时间节点,串联起李大钊追求理想的经历。张学良、陈独秀、蒋介石、毛泽东四个人相处的故事作为支线,再穿插他与李庆天、徐阿晨、徐三等几人之间的互动来展

8、开叙事。另一方面,影片注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电影在极其灰暗和压抑的色调中展开,在黑白光影中,一只苍老的手用红色颜料的毛笔涂满褪色的“李大钊”三个大字,这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红色。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就蕴含在这黑白与鲜红色调的对比中。整个电影中,漆黑如监狱铁门、阴雨、风雪等与矿灯、马灯、红旗、明亮光线等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突和明显的象征意义。影片中描写了大量黑暗的时刻:一条人命只值 30 元,导致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段祺瑞政府镇压游行学生,死伤两百多人;暗中传递信息的热血青年,在突如其来的暗杀中,倒在了茫茫的黑夜里。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太阳漏进监狱之中,在墙壁上假装鸟儿飞翔的双手;是火车疾驰

9、时,齿轮碰撞产生的火光;是太阳升起,照在东方的光。这些光的美学推进着观影者内心情感的走向,预示着在黑暗中为革命奔走的人们,前仆后继地创造着光明和希望,是影片中渺小而浪漫的存在,也因为光的堆砌里,整部影片始终荡漾在一种坚毅而温暖的美学情绪里。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的光也是不同的。毛泽东出现的地方,往往是旭日东升的明亮,而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光元素背景则是在漫天大雪中,散发着光亮的灯笼。由此,在光影的美学里,衍生出了多元的精神肖像。影片中表现开滦煤矿工人罢工的场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人帽灯先是发出了点点灯光,然后汇聚成了光的世界,最终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象。中国青年们的额头

10、都戴着一盏明灯,所有人整齐划一地站在了火车轨道的中间,画面中闪过他们坚定的眼神。列车到来之际,一排排青年开始侧卧,与车上手提长枪的外国军官厮杀,他们不畏惧死亡,誓死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拼搏的身影在笔者眼前挥之不去,内心深处敬佩他们的勇敢和担当,也切实明白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奋发图强。观影途中,笔者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与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在明知道有生命威胁的情况下,依然义无反顾地进行革命事业?他们也怕死,他们也想过退缩放弃,回归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他们懂得孰轻孰重!自己的性命固然可贵,但是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民众的生命更可贵。如孟子所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又如文天祥“人

11、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前人精神的感召,加上自身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引领他们在革命的正道上越走越坚定。李大钊先生曾言:“如果能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愿意去死。”饶是那个黑暗与黎明交替的年代,角落中仍闪耀着希望的星火,因为有充满希望的革命者们,那个混乱不堪的中国才能迎来希望和未来!电影中,每一帧画面都能引得观众心头直颤领导罢工,以血肉之躯反抗剥削工人的资本家们;为被俄国暴徒当街枪杀的报童阿晨讨回公道而联合起工商业界的代表们还冤案以真相,还生者以尊严!影片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政府枪杀游行的学生,李大钊从开始对群众运动的斗志昂扬到眼看学生被杀害的无措,表演细致

12、入微,看得令人心痛!游行学生被杀,李大钊先生凝望着学生的背影,绝望又悲伤。“李大钊先生,我们该怎么办?”或许他自己也在想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吧庆子是受到李大钊先生感染而逐渐加入革命的,李大钊服刑前庆子尝试过去解救他,李大钊说:“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这就是伟人吧!甘用自己的性命去唤醒麻木的民众。李大钊赴死时对庆子说:“你一定要活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帮我看看,盛世有多么美。”那一瞬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而在李大钊即将赴死的最后时刻,他在牢笼中缓缓转过身,背身跷着腿坐在椅子上那一刻,一束光落在他身上,无言胜过有言李大钊身边始终是有光的,矿工的灯海、雪地飘摇的两盏

13、风灯、狱中的大灯、天窗的光,以及临刑前仅剩一豆烛火和教员在景山面向的太阳电影中的这些光是一个线索,也是一种表达感谢李大钊51DIGITAL VIDEO TIMES先生为旧中国带来的那一束光!革命者中的李大钊先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李大钊的这声呐喊,仿佛吹散了心存斗志却不知何去何从的仁人志士面前的浓雾。他用矢志不渝鼓舞激励着年轻的革命志士庆子,启迪着普通群众徐三,唤醒了他们心中冲破黑暗的斗志。这些革命者一手为观众打造出盛世,却不能与观众共享这盛世。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让人多么钦佩和敬仰啊!革命者中的李大钊先生忧国忧民,赤诚爱国。“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在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前

14、,李大钊先生首先是一名爱国主义者。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学校开除,他因筹建中国共产党而被国民党右派忌恨,他因领导五卅运动、三一八运动等最终被北洋政府抓捕从容赴死。李大钊先生的一生,从不为功名利禄,矢志投身于救亡图存运动之中。章士钊评价其“才不如识,识不如德”。以李大钊先生当年之身份,置身事外做个“寓公”也能自在一生,可面对政权反复、神州陆沉,他自述“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忠义之民,愿为国死”,他将个人的一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走上慷慨赴义之路。一人之赴死,是为万万人之求生。革命者中的李大钊先生与时俱进,不忘初心。清末国将不国,人心日下,李大钊先生积极参与学生罢课请愿活动,倡导“民主共和,

15、改制立宪”;民国初年,礼乐崩坏,纲常失纪,李大钊先生毅然决然留学日本,以思想武装自己,在茅原华山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理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先生自此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为之英勇献身。“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李大钊先生从不拘泥于某种思潮或主义,凡是能给迷茫的中国人民指出康庄大道的,他便为之奔走相告。革命者中的李大钊先生勇于担当,敢于牺牲。“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心怀此志,当清廷覆灭百废待兴时,他加入中国社会党,倡导共和,改良法制;当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二十一条”时,他站出来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奋起反抗;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时,他给中国带来了马克

16、思主义,避免了“五四运动”最终走向街头政治的结局;当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他多方协调促成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掀开新的篇章。李大钊先生的一生,是勇于担当,为民疾走的一生;是敢于牺牲,不畏强权的一生。看完革命者,笔者仿佛被旋律带入那个时代,看见了革命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的身影,听见了所有受压迫被奴役的劳工的呐喊,似乎与他们同在,思想与他们共鸣若生在那个至暗的时刻,我们是否能像先辈那样为寻求中国的光明和未来而抛头颅洒热血?是否能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全部的青春力量?如果说,少时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坚守的信仰和使命,那么现在的我可以自信地说,无论身逢何时,我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全中国继

17、往开来,我都愿意追随党的脚步为祖国的光明未来贡献我的全部力量。革命者中的革命精神影片中,李大钊先生说:“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只是革命道路上的中间人,却无法站在光明之地,但我相信我们终将走向光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这并不是多么华丽的辞藻,却代表无数革命者最质朴的心声,是无畏的、悲壮的、澎湃的,更是热血的您说您怕死,却又不怕死,您说如果您能用您的死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您愿意去死而如今您看不到的光明,全中国的人民都替您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解放了,发展了,强盛了;我们的人民自由了,平等了;我们的青年如您愿,富有理想和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如今

18、处处可见的赤旗飘扬在中国大地,这盛世终是如您所愿了!回首历史,我们无法忘记那些付出全部的革命者们。看着今日的中国,我们行走在他们铺陈出来的道路上,应时刻保持对革命理想的忠诚“理想永远大于天”,这是革命者的信条,也是我们不断获得革命胜利的基础。而“革命”,并非只存在于过去,“革命者”并不是一个终结的群体。不论何时,我们都要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乃至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都是革命的不同阶段,形式各异,但本质永恒。李大钊,这个曾经只活在教科书上的人物,曾经死记硬背那段历史的笔者无法完全理解其对于中国的意义何在。但在革命者的两个小时中,笔

19、者仿佛真的穿梭回那个时空,真真正正地接触到有血有肉的李大钊,从过去刻板的大胡子、寸头教授印象,到现在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理想而甘愿探索世界的人;是一个为了劳苦大众,甘愿俯低身子去耹听他们心声的人;是一个为了同情民众,而甘愿将收入倾囊相助的人;是一个为了唤醒他人,甘愿向旧势力挑战的人;是一个心念天下,却苦了自己小家的人;是一个为了布道,不惜走在生死前沿的人;是一个为了主义,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革命者精神让笔者懂得了,坚持到底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也让笔者对自身的使命感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不管面临多么困难的境遇,只要咬紧牙关,冲过眼前的崎岖坎坷,终会看到胜利的曙光。同时,也让笔者明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长征精神的接班人,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历史与现实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始终保持着的坚定信仰,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革命者启迪了身处平凡的我们,要用“星星之火”来“立志于民族的复兴”,始终坚守“为国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不断加油、努力,再长征,一步一个脚印地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盛世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