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课 足迹
教学内容:
聆听《嘎达梅林》 《歌唱二小放牛郎》
演唱《雨花石》 《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2、过程与方法: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乐于表现歌曲
2、熟悉并哼唱音乐作品的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嘎达梅林》
演唱《雨花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蒙古民歌《我从草原来》风光片。
二、师生音乐问好。
三、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唱到了蒙古族的一样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四、讲马头琴的故事,认识马头琴。
1、认识马头琴。(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摘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资 讯 站
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五、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1、播放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
2、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师:为什么这首乐曲会有悲壮情绪在里面呢?因为我们方才欣赏的一段马头琴独奏实际上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这首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非常悲壮的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深情悲悯的马头琴曲中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2、在马头琴曲中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师: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六、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一)欣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
1、播放。(音画结合欣赏)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我国著名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课件出示)听听腾格尔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谈感受,谈体验。
生:深情的,怀念的,悲壮的。
生:还有蒙古人的粗狂,和豪情在里面。
生: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
七、演唱《雨花石》
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分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演唱《《我怎样长大》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演唱《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
4、.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5、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