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49058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1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

2、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4、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5、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略小的圆形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为20.0cmB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缩小的实像C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D该光斑的形成是蜡烛火焰的光的折射现象8、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

4、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手影的形成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 被水珠放大的叶脉D 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11、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日环食”现象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 照相机成像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12、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

5、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4、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A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

6、凸透镜矫正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15、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多选题16、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靠近物体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凹透镜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

7、现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根据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20m处的成像特点,可制成幻灯机C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D若将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18、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显微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D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19、将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要使墙壁上

8、所成的像变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只将蜡烛向左移动B只将烧瓶向右移动C蜡烛适当向左移动,烧瓶则向右移动D蜡烛适当向右移动,烧瓶也向右移动20、如图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他正确选择了透镜,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如图所示;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时,他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逐渐变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他选择的是甲透镜B他选择的是乙透镜C凸透镜位于N点右侧D凸透镜位于M点左侧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某次实验情形如图(光屏的

9、位置用像的位置代替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处于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位置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看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定会出现清晰的像D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一定会出现清晰的像22、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介绍符合实际的是()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

10、近视的23、如图所示,以下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图中,为了研究真空是否传声,需要用抽气机将玻璃罩抽成真空C根据图中的现象判断,测量同一凸透镜的焦距时,用红光比用紫光测出的焦距大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是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填空题2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的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1)奶奶的眼镜为_;(2)爸爸的眼镜为_;(3)妈妈的眼镜为_;(4)小明的眼镜为_。25、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

11、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_。26、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图甲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_;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_。2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_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_图。28、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

12、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_(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_为参照物。22(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_001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30cm=2f则f=15cm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2cm处时,此时物距u=12cm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13、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知道,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即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则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故选C。4、答案:D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5、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平行光经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屈光能力变强,属于近视眼

14、。此时要矫正的话,需要在眼球前加一个凹透镜,将光线提前发散,从而使得最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选D。6、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故选B。7、答案:D解析:A当光屏位于1倍焦距或以内时,接到是蜡烛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圆形光斑。若蜡烛和光屏都在焦距上则成的光斑与透镜口径等大;若蜡烛所成的光斑略小,则

15、光屏一定位于焦距以内。题目中光屏在30cm处,光斑略小,则光屏位于焦距以内;所以焦距大于30cm,故A错误。BCD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略小的圆形光斑,则该光斑不是像,而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9、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

16、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B解析: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利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B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

17、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D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D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13、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8、故B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强,水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过程模拟的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故选C。15、答案:D解析:A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最小最亮的光点为凸透镜的焦点,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

19、离即为焦距,从刻度尺上可以测得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乙物距为40.0cm,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图中光屏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将蜡烛移至30cm处,物距为20cm,蜡烛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像距也在二倍焦距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蜡烛移至45cm处,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ABC解析: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照相时,要使所拍摄的

20、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使像变大,故A正确;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BC。17、答案:AC解析:A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像距等于物距,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则2f=20cm所以f=10cm故A正确;B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20m处,物距u=50cm-2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

21、像距会变小,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左方向适当移动,找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D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移动光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始终不能呈现烛焰的像,故D错误。故选AC。18、答案:BC解析:ACD手机的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此时二维码与摄像头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B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或是眼球前后距离太远,远处来的光线未达到视网膜便成像了,需用凹透镜来矫正,而不是用凸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19、答案:BCD解析:装有水的烧瓶

22、相当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满足“物远像近像变小”,要使墙壁上所成的像变小,则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A只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墙壁上成的像不清晰,故A不符合题意;B只将烧瓶向右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墙壁上能接到变小的清晰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C蜡烛适当向左移动,烧瓶则向右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墙壁上能接到变小的清晰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蜡烛适当向右移动,烧瓶也向右移动,当满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时,墙壁上能接到变小的清晰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20、答案:BD解析: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

23、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时,他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逐渐变大,说明他选择的是乙透镜,物距是一倍焦距以内,物距越大像越大,所以蜡烛应该是远离透镜,凸透镜位于M点左侧,故AC错误,BD正确。故选BD。21、答案:ABD解析:A由图像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正确;B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需满足2fuf的条件,此时v2f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后u

24、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光屏无需左右移动仍可接收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C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假如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光屏上不会出现清晰的像,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需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ABD。22、答案:BCD解析:A在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B符合题意;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符合题意;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

25、,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延迟光线的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23、答案:ACD解析: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一样,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故A正确;B为了研究真空是否能传声,所以需要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但是达不到真空状态,故B错误;C由图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焦距大,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故选ACD。24、答案: B A C D

26、解析:12老花眼镜是凸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老花眼镜的度数越深,焦距越短,物距相同且小于焦距时,放大倍数就越高,所以A为爸爸的眼镜,B为奶奶的眼镜。3妈妈的平光眼镜,平光眼镜是平板玻璃,透过它看到的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妈妈的眼镜为C。4小明的眼镜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小明的眼镜为D。25、答案:解析:通过光心后传播方向不变,故将SO延长,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平行于主光轴后,过焦点,故将折射点与焦点用实线连接,并标上向下的箭头,故如下图所示:。26、答案: 缩小 小于1倍焦距 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

27、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所示,物体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像,故此时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的焦距。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增大物距,即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27、答案: 甲 丁解析:1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甲属于远视眼,乙属于近视眼。2由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需要配戴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丁。28、答案: 凸 向内缩 相机镜头解析:12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由图可知,像变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相机镜头逐步向内缩。3以相机镜头为参照物,平台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