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docx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149009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1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甲=st甲=10m4s=2.5m/s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乙=st乙=10m5s=2m/s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故选B。2、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

2、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答案:DAB由于测量时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叫错误。误差是由实验方法、测量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不等于错误。故AB错误;C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改进测量方案等方法来减小。故C错误;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306.5sB5.65minC336.5sD4

3、36.5s答案:C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6.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6.5s336.5s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D测量小车在

4、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答案:CA小车车头在A点时,在10.00cm刻度线处;小车车头在B点时,在1.00cm刻度线处,故小车从A到B运动距离s=10.00cm-1.00cm=9.00cm故A错误;B由图可知,小车在A点时,时间为:“15:35:20”,小车在B点时,时间为:“15:35:23”,故小车从A到B的用时3s。根据v=st可知,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st=9.00cm3s=0.09m3s=0.03m/s故B错误;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则测量的时间t会偏大,根据v=st可知,此时计算得出的全程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D小车在C点静止释

5、放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t,小车在A点静止释放,C点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t,分析可得,tt,故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该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从C处静止释放,测量的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将偏小,故D错误。故选C。5、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A步长约为2mB每分钟步行15kmC平均速度为4km/hD步行3km用时15min答案:CA由图可知,步行3km步数为4718步,则步长l=3000m4718步0.6m/步故A不符合题意;BCD由图可知步行3km用是45min,则步行的速度v=st=3km4560h=4km/h0.067km/min

6、故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缓慢进站的火车B从树上掉下的苹果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乘客D绕赤道上空匀速转动的北斗同步卫星答案:CA正在缓慢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速度减小,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从树上掉下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同步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是在学习看不见的运动时某课堂中的四个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分子总

7、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B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答案:DA图甲中撤去玻璃板后右侧集气瓶中气体变红,左侧集气瓶气体颜色变淡,说明两种气体彼此进入对方发生了扩散现象,而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进行实验可以排除是重力的因素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打开实验装置中间的阀门,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最终混合溶液的体积小于原来水和酒精的

8、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以使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更快,进而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扩散速度越快,表明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说明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乙中水和酒精混合过程是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对方的分子之间,图丁中芝麻和黄豆是大量分子构成的物体,芝麻进入黄豆间的空隙发生的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不能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图丁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不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蜗牛在爬行B猎豹在奔跑C汽车在奔驰D小明在静坐答案:D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蜗牛爬行、猎豹奔跑、汽车在奔驰时,物体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小明静坐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小明没有做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学校运动会上100m决赛,运动员们同时起跑,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100m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B小亮的平均速度比小明的平均速度大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答案:C由题可知

10、,小明和小亮在百米比赛中,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即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由v=st可知,二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如图为半决赛时冲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裁判员判断图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C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72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慢D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保持不变答案:BA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s=vt可知,速度较大的物体一定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题中缺少时间相等这个条件,故A

11、错误;B图中运动员跑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用时少的跑得快,所以比较其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故B正确;C藏羚羊奔跑速度可达72km/h=20m/s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v=st=100m9.83s10.17m/s比较可知藏羚羊奔跑速度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快,故C错误;D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速度不可能保持不变,一般情况下,百米比赛起跑阶段速度较慢,冲刺阶段速度较快,故D错误。故选B。多选题11、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答案:A

12、D由图得:A0t1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t1t2汽车s-t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不动,故B错误;C0t1与t2t3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说明汽车在这两段时间段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0t1的s-t图像的斜率大于与t2t3的s-t图像的斜率,说明0t1的速度大于与t2t3的速度,而0t1这段时间比t2t3的时间短,因此无法直接比较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短,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2、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a、b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

13、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4s末,a、b两小车相遇C第5s末,a、b两车相距15mD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5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南运动答案:BCA在s-t图像中,a车在24s内的图像是一条横线,横线表示静止,故A错误;B图甲可知,第4s末a车所处的位置为20m处,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运动的路程为sb=vt=5m/s4s=20m又因为a、b两小车是从同一地点沿相同的方向出发,因此第4s末,a、b两小车相遇,故B正确;C图甲可知,a车在46s的速度为v1=st=60m-20m6s-4s=20m/s第5s末a车所处的位置为s1=20m+20m/s(5s-4s)=40m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4、,5s内运动的路程为sb1=vt1=5m/s5s=25m又因为a、b两小车是从同一地点沿相同的方向出发,因此第5s末,a、b两小车相距15m,故C正确;D第5s时a车司机的速度va=20m/s,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b=5m/s,a车速度大于b车速度,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北运动,故D错误。故选BC。13、10月1日,中国女篮勇夺2022年世界杯亚军。此前“篮球运球绕标志物”已经成为北京市中考体育的选考项目。如图所示是我校的标准篮球场,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篮球的直径大约是25cmB篮框的直径大约是45cmC篮框的高度大约是3mD篮球场三分线的距离大约是15m答案

15、:ABC由生活常识和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可知,篮球的直径大约是25cm、篮框的直径大约是45cm、篮框的高度大约是3m,篮球场三分线的距离大约是6.25m,故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呼吸一次的时间是1sB你所在考场的温度为50C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D人步行的正常速度为1m/sE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答案:CDA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3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如果考场中的温度达到50,人体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无法进行正常考试,所以考场温度不能达到50,故B不符合题意;C一支2B铅笔的质量为1

16、0g左右,故C符合题意;D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D符合题意;E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cm,故E不符合题意。故选CD。15、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以小强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旁边的小红是静止的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而造成的答案:CA根据题意可知,“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

17、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小强与站台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站台是静止的,故A错误;B结合选项A可知,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站台为参照物的,若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自己乘坐的列车始终静止,故B错误;C以小强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旁边的小红与乘坐的列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故小红是静止的,故C正确;D小强先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在动,后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没有动,研究对象始终是自己乘坐的列车,故D错误。故选C。1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

18、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答案:AD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B测量时出现误差,不等于出现了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C认真细致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AD。17、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A前3s内,甲的平均速度较小B甲、乙都做变速运动C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D前5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ADA由图中可知,前3s内,甲的运动路程小于乙的运动

19、路程,故由v=st可得,前3s内,甲的平均速度较小,故A符合题意;BC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不成正比,而乙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成正比,故由v=st可得,甲做变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故BC不符合题意;D由图中可知,前5s内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故由v=st可得,前5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符合题意。故选AD。18、某物理小组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该小车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411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10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6m/sC小车04s的速度与811s的速度之比是21D小车04s通过的路程大于711s通过的路程答案:BDA

20、由图可知,48s内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无变化,说明小车这段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811s内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6m,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st=6m10s=0.6m/s故B正确;C由图可知小车在04s和811s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小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04s的速度v1=s1t1=4m4s=1m/s在811s的速度v2=s2t2=7m-4m11s-8s=1m/s小车则04s的速度与811s的速度之比是11,故C错误;D由图可知小车在04s通过的路程为4m,711s通过的路程为

21、3m,即小车04s通过的路程大于711s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故选BD。19、下列测量方法最合理的是()A甲两块三角尺和一把直尺按图示辅助测量硬币的直径B乙硬币沿直尺边滚动一圈,硬币通过的距离,即为硬币的直径C丙用直尺测出铅笔上紧密缠绕的n圈铜丝的总长度L,除以n,得到铜丝的直径D丁测出字典的总厚度(包括厚封面封底),除以总页数(包括厚封面封底),得到一张纸的厚度答案:ACA甲图中将三角板紧贴直尺,用两个直角边卡住硬币,硬币的直径为三角尺两个直角点之间的距离,故A符合题意;B乙图中硬币沿直尺滚动一圈,硬币通过的距离是硬币的周长,而不是直径,故B不符合题意;C丙图中用直尺测量出铜丝的总长度L,数

22、出缠绕的细铜丝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为d=Ln,故C符合题意;D丁图中测量出书的总厚度(包括厚封面封底),数出书的总页数(包括厚封面封底),而纸的张数为页数的一半,又厚封面封底跟一张纸的厚度不一样,然后用总厚度除以总页数,无法得到一页纸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2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08s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答案:AC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B由图可知,

23、甲同学在04s静止,4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08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0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0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0m,用时4s,则甲同学的速度为v甲=s甲t甲=5.0m4s=1.25m/s乙同学08s内行走了50m,用时8s,则乙同学的速度为v乙=s乙t乙=5.0m8s=0.625m/s甲的速度比乙大,故D错误。故选AC。填空题21、某物理兴趣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玩具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的图像,如题图所示,观察图甲可知,甲车通过0.6m路程所用的时间是_s

24、,观察图乙可知,乙车运动9s通过的路程是_m,比较图甲、乙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60.6大于1由甲图可知,甲车通过0.6m路程所用的时间是6s。2由乙图可知,乙车运动9s通过的路程是0.6m。3由v=st可得,甲车的速度为v甲=s甲t甲=0.6m6s=0.1m/s乙车的速度为v乙=s乙t乙=0.6m9s0.07m/s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22、如图是一款运动手环。某次外出小明手环记下的步数是6000步,用时40分钟,按“两步一米”(即每2步走过的路程为1m)估算,小明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m/s。答案:1.25小明此次运动的路程s60000

25、.5m3000m运动的时间t40min2400s小明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st=3000m2400s=1.25m/s23、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则08s内,甲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平均速度,0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选填“向前运动”、“向后退”或“静止”)的。答案:小于静止108s内,甲通过的距离为s甲=40m-20m=20m乙通过的距离为s乙=40ms甲根据v=st,在时间相同时,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204s内,甲的st图象为一条斜直线,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为20m,甲的速度为v甲=s甲t=20m4s=5m/

26、s乙的st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04s内,乙通过的距离为20m,乙的速度为v乙=s乙t=20m4s=5m/s因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24、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不同起点,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坐标图,从开始计时到第16s两车正好相遇。(1)05s中,小车A的速度_小车B的速度;(2)016s中,小车B的平均速度为_m/s:(3)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_m。答案:小于#3.75156(1)1由图乙可知,05s中,小车A通过的路程小于小车B通过的

27、路程,根据v=st可得,小车A的速度小于小车B的速度。(2)2016s中,小车B的平均速度为vB=sBtB=60m16s=3.75m/s(3)3由图乙可知,B车16s共运动的路程为sB=60m,A车在10s运动的路程为sA=60m,由速度公式可得,A车的速度为vA=sAtA=60m10s=6m/sA车16s运动的路程为sA=vAtA=6m/s16s=96m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为s=sA+sB=96m+60m=156m25、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答案:1.85减小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2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