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恒立中学高一下语文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1484310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恒立中学高一下语文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恒立中学高一下语文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江西省恒立中学高一下语文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D.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 )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举孝廉不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创业的道路在这之后尽管还有曲折,但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遏制不了的。 B.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文化成为维系中意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 C.郑德荣从教67年,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才,奠定了党史学科。 D.行人过斑马线时玩手机,不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而且是素质道德层面的瑕疵。 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加点词活用进行归类,下列选项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①遂见用于小邑②而莫之夭阏者③翱翔蓬蒿之间④则告诉不许 ⑤复驾言兮焉求⑥寓形宇内复几时 ⑦臣不胜犬马不惧之情⑧眄庭柯以怡颜⑨园日涉以成趣⑩或棹孤舟 ⑪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⑫德合一君 A.①④/⑦⑨ B.②⑤/⑧⑫ C.①③/⑨⑪ D.③⑥/⑩⑪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题。 直秘阁林公行状 刘克庄 公讳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少入太学,与兄靖安令君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第。教授鄂州,旧例从州家丐猪羊税钱助养士,公曰:“是不可愧耶?”谢不取,节缩浮费,更有余力增田。 丁母优,服阕,差两浙转运司公事,秩满,得旨待掌故阕,执政面谕欲越次先除,公谢不愿。既归,四年不通问,执政怒,超用他人。久之,除主管史部架阁文字。 轮对,历疏庙堂除授,宫掖请谒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后皆所目击,不知今日立政用人其尽出于公乎,抑犹未免于私乎,其视前日有以异乎,抑无以大相远乎。臣现今世自上至下,由内达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为更化而实未尝更化,始欲善治而终不可善治。”别札曰:“民生憔悴极矣,散内帑之储,省掖庭之费,裁横恩滥赏以裕民,可乎?”宁宗嘉纳。 请外,出知兴化军。世史所谓操切之术一不用,专以教化俯循为主,比去,不刑一人。崔科至宽,县令不识诃问,细民不识追呼。又取三县夏税一钱至六十钱户全蠲之,第三至第五等户减半,第一第二等户减三之一,寺院减五之一,于未催之前预为约束,民被实惠。 差知全州,下车甫两月,除提点广西刑狱,足疾,力辞新命。全人闻公当去,皆嗟惜。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自奉至薄,笥无新衣,庖无盛馔,特喜施予,族戚蒙赖,晚食祠禄,岁取百千别贮之,五载得千缗。置义田百斛以赡贫宗。 公素清约,视荣利如粪土。历二郡,生业不长尺寸,居室苟完,无广厦突兀之想,田园仅足,无牙筹算计之入。宅前篱落略成门径,舍后花木粗分行列。公处之怡然,万钟五鼎不能与易也。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B.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C.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D.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又名大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B.服阕: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C.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 D.万钟: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一种量器。孟子《鱼我所欲也》曾用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景良在鄂州担任学官期间,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他认为这样做让人感觉羞愧,所以辞谢不接受。 B.林景良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敢于直言弊事,并且认为皇帝真诚有余,刚断不足,让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 C.林景良担任兴化军知军,用教化安抚对待百姓,尤其是催缴税收宽松,对当地百姓的夏税有所减免。 D.林景良待己极其严格,衣箱中没有新衣,厨房中没有丰盛的食物,但非常喜欢施舍,家族亲或都蒙受益处,更置义田养活贫穷的族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①书。 (注释)①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远”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了无涯际的阔大景象,又渲染了离别之情。 B.“虚”字,写小船仿佛飘浮在空中一般,表现出了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景象。 C.“访”,即“拜访,探望”,写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 D.尾联将友人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降紫泥书”是说友人还会被朝廷起用。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故木受绳则直,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体现蔺相如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 “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话: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摆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让老黄走,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本文善于运用平白如话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平白素淡、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2.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粱,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也要1个小时。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B.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C.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C.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3.《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四、语言运用。(12分) 下面是一封自荐信,其中有基础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1)班阳光同学,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特此推荐。 ××中学 2019年3月9日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观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请以“态度与高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所通字的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翻译为:亲王请求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以不可以?“不”通“否”; B项,“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翻译为: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畔”通“叛”,背叛; C项,“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翻译为: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尺。“员”通“圆”; D项,“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翻译为: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故选D。 2、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 A项,“见”,被,受,表被动,为被动句,意思是“受到侮辱(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B项,“为……所”表被动,为被动句,意思是“都是被陛下栽培提拔起来的” C项,有两种理解,第一,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碎于柱”即“于柱碎”,意思是“我的头颅今天就跟这块璧一起在殿柱上撞碎”,第二,没有特殊句式,“于”为介词,引出动作处所等,翻译成“我的头颅今天就跟这块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 D项,被动句,“举”意思是“被举荐”,意思是“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 故选C。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句式杂糅,该句把“关键在于……”与“……能够实现”两句杂糅到一起; B项,“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搭配不当,“素质”搭配“提高”,不能搭配“加强”; D项,“建设和规划的”语序不当,“建设和规划”改为“规划和建设”。 故选C。 4、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当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语序不当。应将“尽管”调至句首,因为整个句子是两个主语,一个是“创业的道路”,另一个是“发展的趋势”。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之前。 C项,成分残缺。“奠定”后缺宾语,故在“学科”后边加上“基础”。 D项,递进关系不当。句子应该体现出由弱到强的意味,即 “不只是素质道德层面的瑕疵,而且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 故选B。 5、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①“见……于……”表示被动,被动句;②这里的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夭阏”的宾语而前置;③省略句;④“不许”的意思是“不被允许”,被动句;⑤“焉求”即“求焉”,宾语前置;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⑦“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⑧“怡”,使……愉快(使动用法);⑨“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⑩“棹”,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⑪“南”,名词作状语,向南;⑫“合”,使动用法,使……投合。 点睛: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6、1.B 2.C 3.B 4.(1)林公学问贯通千载,文章典雅华丽,只是不肯凭借文章扬名,手稿都被焚毁。 (2)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的吗?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 “有峒徭数辈黧老”指有数位瑶族侗族老人,是动宾结构,“峒徭”“数辈”都作“黧老”的定语,所以“有峒徭”与“数辈黧老”、“数辈”与“黧老”之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D三项;“造廷云云”是动宾结构,意思是来到衙门说话,中间不能断开,也可以排除A项;“公使译其语”是林公让人翻译他们的话,“译其语”是动宾结构,之间不能断开,也可以排除C项;“好知州难得”意思是好的知州难以得到,“林公”是百姓心目中的好知州,所以“好”与“知州”之间不能断开,也可以排除CD两项。故选B。 2.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错误,“下车”指官吏到任,今“下车伊始”亦指官员刚刚到任。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项,“让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错误,文中未说改革失败,由原文“宁宗嘉纳”可知,并非“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贯”,贯通;“顾”,只是,不过;“名”,扬名;“焚弃”,被动句。第(2)句得分点:“忽微”,形容词做名词,细微的事情;“所溺”,溺爱的事物;“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参考译文: 林瑑,字景良,世代为福清人。年少进入太学,与兄靖安令林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在鄂州担任学官,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林公说:“这样做不感到惭愧吗?”辞谢不接受。节约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更有余力增加田产。 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守丧期满,任两浙转运司公事。任职期满,得到旨意等待任旧职,执政官当面告知想要破格先任命他,林公辞谢没有同意。回家以后,四年没有和执政官通音讯,执政官大怒,超格任用其他人。很久,任命他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 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尽数上书指出朝廷授予官职,宫廷私下求官的弊病,并且说:“我在朝廷任职,改革前后的情形都见了,不知道如今立政用人都是出于朝廷呢,还是出于私人呢,和以前相比有不同呢,还是相差不大呢。我看如今世上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如果能够满足私欲,没有不做的,确实是由于陛下您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义上称为改革而实际上未曾改革,起初做到善治却最终不能善治。”又上疏说:“百姓生活潦倒到极点,请求分发皇家的私财。节省内廷的消费,裁撤随意恩赏来使百姓富裕,可以吗?”宋宁宗赞许并采纳。 请求出任外职,任兴化军知府。世代为吏之人所认为的严苛的制度全不用,只把教化安抚百姓作为主要方法,到他任满离去,没有一个人受到刑罚。催缴税收非常宽松,县令不会诃问,百姓也没被追赶呼喊。又选取三县夏税一钱到六十钱的人家全部免除,第三到第五等税收人家减半收取,第一第二等税收人家减去三分之一,寺院减去五分之一,在未催收之前就预先做好约定,百姓得到实在的恩惠。 调任全州知州,到任刚刚两个月,授予提点广西刑狱之职,得了足疾,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全州人听说林公应当离去,都嗟叹惋惜。一天,有数位瑶族侗族老人,来到衙门说话,林公让人翻译他们的话,说的是:“好知州难得,希望您奏明天子,不要离去。”林公宽慰他们,让他们离去。 林公学问贯通千载,文章典雅华丽,只是不肯凭借文章扬名,手稿都被焚毁。对待自己极其严格,衣箱中没有新衣,厨房中没有丰盛的食物,非常喜欢施舍,家族亲戚都蒙受益处。晚年领取俸禄,每年拿成百上千钱另外存储,五年得到千缗钱财,置办义田收获多斛粮食来养活贫穷的族人。 林公素来清廉俭约,把名利视作粪土。经历二郡,产业没有一点增长,居室大致完备,没有居高大房屋的想法。田园仅仅足够生活,没有其它可计算的收入。住宅前篱落略微成为门和小径,屋后花木大略分成行列。林公身处其中,自在安适,怡然自得,高官厚禄也不能交换。 7、1.C 2.描绘了友人日落看飞鸟归巢、面对澄澈潭水羡慕鱼儿自由跳跃的闲适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宽慰之情:暂过闲适生活,等待朝廷再重用的时机。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写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错误。诗句中的“吾子”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你”的意思;“吾子访闲居”,不是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而是朋友到“我”这里看望“我”。C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意象、意境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描述的具体意象,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达,根据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本诗颈联选取了“落日”“归鸟”“澄潭”“跃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画面,诗人安慰友人,暂时过这种闲适的生活,落日时闲看飞鸟归巢,欣赏澄澈潭水中自由跳跃的鱼儿。结合尾联内容,诗人把友人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 “降紫泥书”你还会被朝廷重用的。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8、别有幽愁暗恨生 铁骑突出刀枪鸣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幽愁”,“暗”,“突”,“就”,“砺”,“利”,“知”,“佛狸祠”,“社”。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9、1.B 2.①手艺好、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精明强势,言而有信。 3.①“我”是叙事的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串连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观察刘建华,展现刘建华的人物形象。③“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无中生有,因果不当。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鼓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让老黄走”于文无据,两句前后也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刘建华是一个木工,作为一个木工,“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这说明刘建华技术好、认真敬业;“他们能做能吃,”“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等表明了他们热爱生活、讲求条理; “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 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体现他的强势;“ 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表现他的有心计;“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果真回来了,体现他说到做到,讲诚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及其作用的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1、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4、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5、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6、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答案。本文中“我”是故事的当事人,亲身经历,故事就真实可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与读者就好像是面对面谈话,有亲近感,“我”是故事的串联者,刘建华是“我”雇来的,在与他打交道,并在交往中通过“我”的观察来展现刘建华的性格,据此就可得出答案。 小说阅读题,要积累基本知识,要学会方法,要多做练习,自己要多感悟,多做题,多积累才可以。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熟悉小说阅读题的出题形式。以全国卷为例,要烂熟于心。分数:14或15分。题目数量:3道题。题型,一道选择题,3分;一道笔答题,5分或6分,一道笔答题,6分。熟知题型。第二,考试出题侧重内容要点:第一道题(选择题)是综合理解题,就小说的内容艺术出4个不同答案,根据对小说的理解选择一项,一般要求选择错误答案。做题时要注意审题。第三,储备知识点。小说,无非就是扣着小说的三要素出题,人物,情节,环境,相应的知识点要储备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下来。实在感觉不好背,就要理解性记忆,在练习中记忆。自己可以列表记忆。1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烘托、对比等2 刻画人物的基本技巧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等4结构特色:先抑后扬、过渡、铺垫等。第四,每天做2道题,每次固定时间,15分钟完成1道题,一定按时间完成,养成做题的速度。第五,答题要养成好的习惯: 一定分条回答;5分题做到3点以上要点,6分题做到4条以上要点。特别注意:平时做题一定要动笔写,实实在在的做题,不要眼高手低。 10、1.B 2.B 3.①《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②《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③《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第二段“英国广播公司……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没有明确信息说这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也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说法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3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选B。 3.本题考核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题目所给的每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本题,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第二段,主要写的是大桥建成后,“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