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丽水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462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 52 DB3311 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 2015 - 05 -25 发布 2015 - 06 -25 实施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11/T 45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水利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景宁水产技术推广站、景宁金轩稻田绒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君,丁小丰,黄富友,姚子亮,陈淑芬,吴燕琴,张任池,刘卫芬。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DB3311/T 452015 1 山区稻田养蟹技术规范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稻田养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蟹种暂养、成蟹养殖、施肥与除草、病虫害防治、起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丽水单季稻田的稻蟹共生养殖,其他稻田河蟹养殖模式可以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DB33/T 481-2004 无公害河蟹

3、种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河蟹 本标准中的蟹特指中华绒螯蟹,本地俗称河蟹。 3.2 山区稻田 地处山地、丘陵地带,用于水稻种植的水田。 4 环境要求 4.1 水源 水源水量充沛,周边无污染源,水质应符合 GB11607 的规定。 DB3311/T 452015 4.2 产地环境 选址应避免山洪灾害,养殖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 4.3 田块 应选择大小适宜且集中连片的旱涝保收田,要求灌溉方便,保水性好。 5 蟹苗暂养 5.1 蟹苗 5.1.1 来源 应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规模化苗种繁育场引进。 5.1.2 质量 引进蟹种的规格为 200 只/kg

4、300 只/kg,蟹种质量应符合 DB33/T 481 的规定。 5.2 暂养池 5.2.1 选址与建池要求 在稻田附近,选择光照充沛、水源清新的地块修建土池,土池大小约 20m30m,深约 0.8m1.5m。池壁四周陡直,岸沿用高度为 0.6m0.9m 的石棉瓦围实。暂养池内水深 0.3m0.5m,后期逐渐加高水位。 5.2.2 放养前准备 放苗前 30d,暂养池内施放经生石灰发酵消毒的有机肥 150kg/亩,种植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并投放螺蛳、小鱼、小虾作为饵料。 5.3 放苗 蟹种放养应在 3 月初,水温 410为宜。暂养密度为 120 只/150 只/。 放养前先将蟹种及

5、网袋一起放入暂养池的水中浸泡 3min5min,待蟹种逐渐适宜池中水温后,打开网袋让其慢慢地自然爬入暂养池中。适时开启增氧设施,开始暂养。 5.4 投饲 5.4.1 饲料 DB3311/T 452015 3 选择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标准 NY 5072 的规定。饲料存放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另外可配合投喂部分菹草、浮萍等植物性饲料,也可适当添加新鲜的鱼糜等。 5.4.2 投饲方法 蟹种放养 3d 后,且水温达到 8后,开始投喂饲料。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 2%5%,每日投喂 2 次,早晚各一次。 5.5 日常管理 暂养期间,要密切关注蟹种的活动及摄食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做好老鼠、

6、蛇、小龙虾及鸟类等敌害生物的清除防范。 5.6 起捕 6 月中、下旬,插种的水稻秧苗返青,此时蟹种规格达到 100 只/kg,可捕出放入稻田养殖。 起捕方法:采用地笼网流水诱捕。 6 成蟹养殖 6.1 农田改造 6.1.1 平整硬化 采用平板式养殖, 全田只挖垄沟。 田埂要用混泥土进行硬化, 高度约 0.4m0.5m, 宽度 0.3m0.4m,防止坍塌和螃蟹打洞。 6.1.2 防逃设施 田埂内侧要求表面光滑,进、排水口要安装防逃和过滤网。 6.2 水稻种植 6.2.1 水稻品种 选择抗病抗倒伏、分蘖能力较强、米质口感上佳、优质高产的单季水稻品种。 6.2.2 种植要求 采用大垄 12 行插种技

7、术,株距 28cm30cm。 6.3 蟹苗放养 DB3311/T 452015 先检查稻田、 田埂有无破损漏水和敌害生物。 选择晴爽天的早上或傍晚放苗。 先将进、 排水口打开,让水流动, 将暂养池中捕起的规格均匀的蟹种, 按照 500 只/亩600 只/亩的放养密度, 缓缓倒入田间。 6.4 投饲 以河蟹配合饲料为主,兼投人工饲料(玉米、南瓜、豆渣、豆饼、麦子等)和天然饲料(浮萍、野杂鱼、螺、蚌等)。日投喂量为稻田内蟹体重量的 5%以内。投喂方法:7 月上旬之前早、晚各一次;7月中旬至 8 月底隔天傍晚投一次;9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每天傍晚投一次,同时要根据天气灵活掌握。配合投喂螺蛳、鲜活

8、小鱼虾等。 6.5 巡田 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田,检查稻田水位和水质,防止大排大灌。查看稻田设施有无破损,观察蟹的活动、摄食及蜕壳情况,清除可能的敌害生物。 7 施肥与除草 7.1 施肥 7.1.1 基肥 稻田养蟹的施肥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基肥可选用经生石灰发酵熟后的粪肥或厩肥,用量为 200kg300kg/亩。使用方法:耕田以前,将基肥均匀的撒到水田中,耕田时将其翻压到土下。 7.1.2 追肥 是否追肥要视稻谷生长情况而定,尽量少施肥、不施肥;若需施肥,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用量掌握在总施肥量的 30%以内,尽量施用叶面肥。在稻田水深 6cm 以上,水温

9、28以下时,几种常用化肥每亩的单一安全用量为:硫铵 10kg20kg,尿素 6kg8kg,硝酸钾 4kg6kg,过磷酸钙 5kg10kg,复合肥 15kg。 7.2 除草 对于蟹无法清除的杂草,坚持人工拔除。 8 病虫害防治 8.1 除虫 每2亩5亩 (具体视稻田分布情况而定) 的稻田放置一盏诱虫灯诱杀害虫。 定期将诱杀的害虫清理,作为蟹的饵料。河蟹放养后禁止使用杀虫剂。 8.2 病害防治 DB3311/T 452015 5 8.2.1 水稻病害防治 水稻若有疫情,应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得使用禁用药物或对蟹毒性较大的农药。施药前,先加深田水至10cm以上,粉剂趁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用

10、喷料器喷,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用喷雾器以雾状喷出,应把药喷洒在稻禾上。水稻主要病害及药物防治方法详见表1. 表 1 稻田养蟹主要病害及药物防治方法 虫害种类 农药 使用方法 使用次数 休药期d 纹枯病 井冈霉素 0.15 kg/亩0.3kg/亩,5%水剂 1 不限 稻瘟病,稻曲病 三环唑,井冈霉素 预防使用:20%三环唑0.05kg;孕穗期20%三环唑0.1kg加0.15kg井冈霉素。 1-2 30d 8.2.2 河蟹病害防治 河蟹病害防治药物的使用按 NY 5071 的规定执行。河蟹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详见表 2。 表2 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方法 蟹病种类蟹病种类 症状症状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1、肠炎病 病蟹消化不良,肠胃发炎,打开腹脐轻压肛门可见黄色粘液流出。 投饵要适量、新鲜。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1-0.5% 黑壳病 幼蟹甲壳及肢体大部分变为黑色,体表程度不同地附着一层泥状物。重者死亡。 勤换新水并泼洒生石灰水。发现病症后泼洒蟹安,每公顷 15kg,沿环形沟泼洒。出蟹前10 天,每公顷用硫酸铜 3kg,硫酸亚铁 3kg,向田中泼洒,以保持蟹色正常,蟹体健壮。 9 起捕 割稻后,蟹也最为肥满,可以捕出上市。 捕获办法:抓捕前 2d,先在进水口及稻田四周挖出 0.2m 宽的沟坑,留少许水,蟹则自动爬入进去,待晚上用灯光诱捕。也可以地笼网诱捕。 10 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 DB3311/T 452015 山区稻田养蟹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A DB3311/T 452015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