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mph影像诊断
4-1
【一、病史临床】男,32岁,发热、咳嗽3天,体温最高39.8℃。
【二、影像图片】
A胸部后前位平片(A) B 胸部肺窗(B) C 纵隔窗(C)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前段
2.病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影
3.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4.病灶可能是由胸膜向肺内生长的
正确答案: 1:×(位于右上肺后段)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结核 B.肺栓塞 C.大叶性肺炎 D.支气管肺炎 E.中央型肺癌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X线:右肺上叶中外侧带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略呈指向肺门的扇形,阴影的密度较均匀,下缘水平叶间裂略有上移,上缘模糊。 :肺窗示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后缘清楚,余边界欠清,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影。纵隔窗示右肺上叶病灶呈不规则片状软组织密度。
【五、诊断】(右肺上叶后段)大叶性肺炎
【六、鉴别诊断】
1.肺结核 2.中央型肺癌 3.大叶性肺炎
4.肺栓塞
【七、讨论】
大叶性肺炎( )是肺炎球菌引起的炎症。病理上典型改变可分4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烧、寒战、咳嗽、咳铁锈色痰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典型表现为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变期,影像诊断要点:整个肺叶、大部分肺叶或肺段呈高密度阴影,阴影密度均匀,内常可见含气支气管像。
亚段性肺炎呈肺内局限性浸润片状影,有时须及浸润型肺结核鉴别:大叶性肺炎发病部位无特点,分布呈叶、段、亚段,结核于两肺上叶尖段及下叶背段多见,周围有卫星病灶,病程较长变化较慢。及中央型肺癌引起的肺叶阴影鉴别:大叶性肺炎支气管通畅、肺门无肿块。
4-2
【一、病史临床】女,3岁8个月,因地中海贫血进行性面色苍白3年余。
【二、影像图片】
A 胸部平片正位(A) B 胸部平扫肺窗(B) C 治疗后胸部平片正位(C)
【三、问题】
1.
1.病灶主要位于双下肺 对: 错
2.病灶呈弥漫分布 对: 错
3.为了排除肺泡癌,增强扫描很有必要 对: 错
4.病灶最大的特点是沿肺纹理分布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泡癌
B.转移瘤
C.支气管肺炎
D.真菌感染
E.肺结核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治疗前:X线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见沿肺纹理分布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病灶以两下肺明显。可见双肺沿支气管分布的大片状模糊影。 治疗后:双肺纹理基本正常,片状影消失。
【五、诊断】
支气管肺炎
【六、鉴别诊断】
1.肺泡癌 2.肺结核 3.真菌感染 4.支气管肺炎
【七、讨论】
支气管肺炎(),即小叶性肺炎,常见病菌有金葡菌、肺炎双球菌等,病菌先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进而累及呼吸性支气管及肺泡,进而破坏肺实质结构形成空洞。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临床上常有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及胸痛。体温可不高,白细胞总数也可不高。
影像诊断要点: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沿肺纹理有模糊小结节及斑片影,实变影一般较小。病变可融合,形成大片影。病灶多位于两肺下野内带。
4-3
【一、病史临床】女,43岁,反复咳嗽一月余,加重4天,无咯血,无午后低热、盗汗。
【二、影像图片】
A B C
D E F
胸部平扫肺窗(A、C、E)和纵隔窗(B、D、F)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右肺中、下叶 对: 错
2.病灶很可能起源于右侧中、下支气管 对: 错
3.图B可见右中间支气管管腔明显狭窄 对: 错
4.肺内病灶没有钙化,结核的可能性不大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泡癌 B.大叶性肺炎 C.肺慢性炎症
D.肺结核 E.尘肺
正确答案:D
【四、影像表现】
右下肺门影不规则增大,右中间支气管及中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及部分闭塞,右肺中叶内侧段楔形片状影;右肺中下叶可见不规则斑点状影均匀分布,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五、诊断】(右侧)肺结核
【六、鉴别诊断】
1.大叶性肺炎 2.肺结核 3.肺泡癌 4.肺栓塞 5.尘肺
【七、讨论】
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慢性传染病。渗出、增殖及干酪样坏死是肺结核的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常见有咳嗽、咯血及胸痛等,全身症状常见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影像诊断要点:①继发性肺结核(Ⅲ型)中的 浸润型肺结核为最常见结核类型。②多见于双侧上肺,包括片状影、小结节影,一般较散在。③病灶进一步进展,可发生钙化、纤维化,可形成结核球或空洞等。
肺结核需及肺炎鉴别:肺结核灶密度较高,一般散在,内常有钙化或纤维条索影,进展较慢,抗炎治疗无效;一般的急、慢性肺炎密度较低,少有钙化,抗炎治疗有效。
4-4
【一、病史临床】男,28岁,反复咳嗽一月余,加重4天,无发热、盗汗。
【二、影像图片】
A胸部平扫肺窗横轴位 B胸部平片正位 C重建冠状位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左上肺 对: 错
2.病灶内侧及支气管相连,肺癌可能性最大 对: 错
3.病灶边缘可见长毛刺,可以肯定炎性假瘤的诊断 对: 错
4.此肺内孤立结节,结核瘤可能性不大,因为瘤内没有钙化。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转移瘤 B.炎性假瘤 C.肺癌 D.肺脓肿
E.结核瘤
正确答案:E
【四、影像表现】
X线:左上肺外带可见一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清晰,内密度较均匀; :左上肺舌叶见一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大小约1.8×1.2,边缘可见长毛刺,内密度较均匀。
【五、诊断】
(左上肺舌叶)炎性假瘤,不能完全除外结核瘤。
【六、鉴别诊断】
1.结核瘤 2.肺脓肿 3.单发转移瘤 4.肺癌 5.炎性假瘤
【七、讨论】
结核球是纤维包裹的干酪性病变,一般呈类圆形致密影,生长缓慢,需数月或1~2年方有增大。
影像诊断要点:①大小多为2-3,少数在4以上;②结核球密度较高,常可见钙化及空洞;③周围多有斑点及条索状卫星灶。
需及肺良、恶性肿瘤鉴别:结核球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或溶解区,边缘常有卫星灶,有助于显示细节,特别是三维重建,对毛刺、切迹及周边显示更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4-5
【一、病史临床】女,5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再发一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血象正常。
【二、影像图片】
A B C
D E F
胸部平扫肺窗(B、D、F)及纵隔窗(A、C、E)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右肺下叶 对: 错
2.图5显示“空气半月征” 对: 错
3.图A显示空洞壁薄而光滑 对: 错
4.病灶位于右侧肺门,形成空洞,中央型肺癌最有可能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癌
B.肺曲霉菌病
C.肺隐球菌病
D.肺脓肿
E.结核瘤
正确答案:B
【四、影像表现】
平扫肺窗示左肺门下靠近纵隔环形空洞,壁薄而厚度均匀,内见结节状突起,形成环形空气影,结节中间和后部密度增高。
【五、诊断】
(左肺门下)曲霉菌病
【六、鉴别诊断】
1.肺隐球菌病 2.中央型肺癌 3.慢性肺脓肿
4.肺曲霉菌病 5.结核瘤
【七、讨论】
肺霉菌病多见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以及机体抵抗力低下 (如糖尿病以及器官移植等) 患者,由霉菌侵入肺而引起。能致病者有10余种,常见有曲菌、新型隐球菌、放线菌、白色念珠茵等。多为继发性,原发者少见。主要变化是炎症、坏死、出血、脓肿、肉芽肿,晚期可引起纤维化。临床有低热,呼吸道症状,胸痛,咯血等,也可无明显症状。
影像诊断要点:①曲霉菌病:典型表现为空洞(腔)内球形内容物,空洞(腔)壁及内容物间可见新月状或环状透亮影,球形内容物可随体位变动而移动。②肺隐球菌病:常表现为肺结节,多位于胸膜下,可多发,空洞少见,钙化罕见。也可表现为局限性肺炎改变,无特异性。③其它:多表现为支气管炎或肺炎,无特异性。
及一般肺炎鉴别:困难,需结合病史。
4-6
【一、病史临床】男,32岁,胸部外伤。
【二、影像图片】
A胸部平扫肺窗(A) B 纵隔窗(B) C冠状位重建肺窗图(C)
【三、问题】
1.
1.病灶局限于左上肺野 对: 错
2.双下肺可见局部肺不张 对: 错
3.为明确诊断,增强扫描是必要的 对: 错
4.除了外伤,气胸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性胸膜炎
B.胸膜转移瘤
C.液气胸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肺窗示左肺体积变小,左上肺舌叶区见弧形无肺纹理气体区,双下肺可见大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纵隔窗示双侧后胸腔弧形液性低密度,双下肺局部受压膨胀不全,邻近胸胸膜可见增厚。
【五、诊断】
双侧胸腔积液并双下肺部分肺不张,左侧气胸。
【六、鉴别诊断】
1.液气胸 2.胸膜转移瘤 3.结核性胸膜炎
【七、讨论】
胸腔积液( )即胸膜腔内液体积聚,结核、炎症、肿瘤、外伤及结缔组织病等均可导致。气胸()由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胸壁穿通伤、胸部手术及穿刺均可导致。胸膜腔内同时有气体和液体称液气胸。
影像诊断要点:①X线平片 表现为气液平面横贯患侧胸腔,内侧为受压萎陷的肺组织;② 下方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肺受压萎陷,边缘为带状无肺纹理区。
4-7
【一、病史临床】女,22岁,因“胸痛、呼吸困难入院”,发病当日在当地医院因怀孕7周行人工流产术。
【二、影像图片】
A B C
D E F
治疗前胸部横轴位(A、B、D)及冠状位(C);治疗后肺部横轴位(E)及冠状位(F)
【三、问题】
1.
1.栓子主要位于右上肺动脉 对: 错
2.本病栓塞很可能及人工流产术有关 对: 错
3.栓塞是导致肺内大片状阴影的主要原因 对: 错
4.本病例是一个典型的大叶性肺炎患者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栓塞 B.大叶性肺炎 C.中央型肺癌 D.肺脓肿
E.肺结核
正确答案:A
【四、影像表现】
治疗前(A~D):肺部增强扫描示右侧肺动脉主干末端大部充盈缺损,栓子向右下肺动脉分支延续,导致右下肺动脉完全阻塞,右中肺动脉分支处部分堵塞;右肺下叶大片状高密影,边缘模糊;右侧胸腔后部弧形液性密度影。 治疗后(E、F):右肺动脉主干及各分支原充盈缺损处大部分被造影剂充盈,少部分仍可见充盈缺损;右肺下叶见多处絮状高密度影及条索状影,但较治疗前病变范围明显变小。
【五、诊断】
右肺动脉主干及中下叶分支栓塞
【六、鉴别诊断】
1.肺栓塞 2.中央型肺癌 3.肺结核 4.大叶性肺炎 5.肺脓肿
【七、讨论】
肺动脉栓塞( )指肺动脉或分支被进入血循环的栓子阻塞,引起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栓子中血栓最常见。栓塞一般不引起肺梗死,因支气管动脉足以维持肺栓塞区血供,肺梗死常发生于心功不全者。肺动脉栓塞常为多发及双侧性。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较小者可无症状,较大者可产生休克。
影像诊断要点:团注动态增强能清晰显示血管内充盈缺损,血管三维重建能更好显示血栓全貌。
4-8
【一、病史临床】女,41岁,因“反复咳嗽1年余”入院,无血痰。
【二、影像图片】
A B C
胸部平扫肺窗(B)、纵隔窗(A)及增强扫描纵隔窗(C)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左侧肺门 对: 错
2.病灶边缘略呈结节状分叶 对: 错
3.增强扫描病灶中等度强化 对: 错
4.左肺下叶背段斑片影可能是阻塞性肺不张引起 对: 错
5.肿块位于此位置,易于行引导下穿刺活检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5:×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淋巴瘤
B、转移瘤
C、肺曲霉菌病
D、肺炎性假瘤
E、中央型肺癌
正确答案:E
【四、影像表现】
肺窗示左肺下叶见不规则稍高密度肿块影,大小约8.5×6.5,病灶边缘见不规则斑片状模糊影;纵隔窗示肿块密度较均匀,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管腔狭窄,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五、诊断】
(左侧)中央型肺癌
【六、鉴别诊断】
1.中央型肺癌 2.错构瘤 3.炎性假瘤
4.单发转移瘤 5.结核球
【七、讨论】
支气管肺癌 (即肺癌)是一种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及腺癌发病率最高。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主要为鳞癌;早期中央型肺癌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肺实质,无转移。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咯血、刺激性咳嗽和胸痛。
影像诊断要点:①早期可显示支气管轻度狭窄、管壁增厚或腔内结节;②中、晚期显示局部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③常有继发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
鉴别诊断:阻塞性肺炎应及一般肺炎或浸润型肺结核鉴别。肺癌引起者经抗感染不易吸收,或在同一位置反复出现。肺不张应及结核及慢性肺炎肺不张区别。结核性肺不张有含气支气管像,并常见支气管扩张、钙化、周围有卫星灶,结核及慢性肺炎均无肺门肿块。增强扫描对鉴别有意义,一般认为肺癌强化高峰强化值>17,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必要时需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定性。
4-9
【一、病史临床】男,42岁,右侧牙痛1月,咳嗽、咳痰1周,发热2天。
【二、影像图片】
A B C
D E F
胸部平扫纵隔窗(A)和肺窗(B);增强扫描纵隔窗(C、D);冠状位重建肺窗(E)和纵隔窗(F)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舌段 对: 错
2.病灶边缘光滑无分叶,良性病灶可能性很大 对: 错
3.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对: 错
4.图D显示纵隔内有多个肿大淋巴结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周围型肺癌 B.转移瘤 C.结节病 D.结核瘤
E.淋巴结结核
正确答案:A
【四、影像表现】
肺窗示右肺下叶背段可见一孤立性肿块,大小约为3.1×2.6,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匀,可见毛刺,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右肺门见多个融合的软组织影,增强后中度不均匀强化。
【五、诊断】
(右肺下叶背段)周围性肺癌
【六、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 2.错构瘤 3.炎性假瘤
4.单发转移瘤 5.结核球
【七、讨论】
支气管肺癌 (即肺癌)是一种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及腺癌发病率最高。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早期周围型肺癌指瘤体直径≤2、无转移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刺激性咳嗽和胸痛。
影像诊断要点:①早期多为小结节影,少数为浸润影、空洞影及条索影。②中、晚期肺内肿块多≥3。边缘毛糙,可有分叶。有空洞者多为厚壁空洞,内缘凹凸不平。可有“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③常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鉴别诊断:需及结核球、错构瘤及炎性假瘤鉴别。肺癌特点是空泡征,边缘毛糙,分叶征和胸膜凹陷等;结核球特点为边缘光滑,无分叶,可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灶;错构瘤边缘清楚,有或无分叶,病变内有脂肪及钙化。增强扫描对鉴别有意义,一般认为肺癌强化高峰强化值>17,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必要时需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定性。
4-10
【一、病史临床】男,47岁,原右前臂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1年。
【二、影像图片】
A B C
胸部平扫纵隔窗(A),肺窗(B),胸部正位片(C)
【三、问题】
1.
1.双肺病灶多发、散在 对: 错
2.图2显示双肺病灶呈“棉花团状” 对: 错
3.转移瘤不可能单发 对: 错
4.转移瘤也可呈结节状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泡癌 B.肺转移瘤 C.尘肺 D.结节病 E.结核
正确答案:B
【四、影像表现】
平扫肺窗示双肺多发散在棉花团状影,最大直径2.2×1.8,边缘光滑、清晰。纵隔窗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内多个肿大淋巴结影。
【五、诊断】
双肺多发转移瘤
【六、鉴别诊断】
1.肺结核 2.肺泡癌 3.结节病 4.肺转移瘤
【七、讨论】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转移途径主要有血行和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常见。临床上病人一般先有原发瘤表现。较大及广泛病变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咯血和胸痛等。
影像诊断要点:①血行转移常见,多见于双侧中下肺。典型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棉花团状,也可呈结节状,边缘清楚。②淋巴道转移显示较好,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有结节;小叶间隔串珠状改变或增粗,小叶中心有结节灶,可有胸膜下结节。
及周围型肺癌鉴别:转移瘤单发者不易鉴别,原发瘤病史对诊断有帮助,必要时需穿刺活检。
4-11
【一、病史临床】男,33岁,近一周咳嗽、咳痰,无发热。
【二、影像图片】
A B C
D E F
胸部平扫肺窗(A、C、E)纵隔窗(B、D、F)
【三、问题】
1.
1.病灶主要位于左肺下叶背段 对: 错
2.囊性病灶多见 对: 错
3.支气管扩张诊断常依据碘油造影 对: 错
4.支气管扩张易并发感染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大泡
B.肺内多发囊肿
C.支气管扩张症
D.肺内多发小空洞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肺窗示左肺下叶可见多发支气管囊状及柱状扩张,管壁增厚,周围可见斑片状模糊影,纵隔窗左下肺病变区可见散在点状软组织密度影。
【五、诊断】
(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症
【六、鉴别诊断】
1.支气管扩张症 2.肺泡癌
3.肺脓肿 4.肺大泡
【七、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内腔异常增宽,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支气管反复感染的继发改变、或因肺内严重纤维化病变牵拉所致。好发于支气管3~6级分支。大体病理形态上可分为柱状扩张、静脉曲张型扩张、囊状扩张、混合性扩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常有多量脓痰。咯血常见。
影像诊断要点:多采用扫描。柱状者表现为及血管影伴行的环形或管状影像。标准为:扩张支气管断面直径大于同层面血管断面。囊状者表现为多发囊状影像,壁薄光滑,囊内可见液平。周围可合并继发感染。
4-12
【一、病史临床】女,9岁,咳嗽1月,呼吸困难11天,双下肢水肿5天。
【二、影像图片】
A B C
胸部纵隔窗:平扫(A),增强扫描(B、C)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左侧肺内 对: 错
2.病灶位于左侧胸膜 对: 错
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对: 错
4.左肺受压萎陷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3.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胸膜转移瘤
B.结核性胸膜炎
C.胸膜间皮瘤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左侧胸膜多发结节影,大小不等,密度均匀,中间未见坏死及囊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左侧胸腔见充满胸水,左肺组织完全受压实变,纵隔向右明显移位并压迫右肺,其体积缩小。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五、诊断】
(左侧)胸膜间皮瘤并大量胸腔积液
【六、鉴别诊断】
1.结核性胸膜炎 2.胸膜转移瘤
【七、讨论】
胸膜间皮瘤是从胸膜间皮发生的肿瘤。局限性者多为良性,弥漫者为恶性。弥漫性间皮瘤临床症状较明显,以进行性胸痛和气短为主,但早期可无症状。
影像诊断要点:①局限型间皮瘤呈扁丘形或球形的实性软组织密度,表面较规整。②弥漫型间皮瘤呈广泛不均匀胸膜增厚,胸膜面可见多发和单发结节及肿块。胸膜最厚可超过1。也可表现为胸腔积液。
胸膜转移瘤、结核性胸膜炎:多表现为胸腔积液,或弥漫性胸膜增厚,但单发肿块较少见。需活检才能鉴别。
4-13
【一、病史临床】男,22岁,体检发现纵隔肿块3个月,无症状。
【二、影像图片】
A 胸部纵隔窗平扫(A) B 增强扫描(B) C 冠状位重建图(C)
【三、问题】
1.
1.病灶位于前中纵隔 对: 错
2.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 对: 错
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对: 错
4.病灶内可见明显坏死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淋巴瘤
B.胸腺瘤
C.纵隔型肺癌
D.畸胎瘤
E.转移瘤
正确答案:B
【四、影像表现】
于前上纵隔胸腺位置可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大小约为6.9×4.4,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肿块及纵隔内血管影分界清楚
【五、诊断】
前上纵隔胸腺瘤
【六、鉴别诊断】
1.淋巴瘤 2.纵隔型肺癌 3.畸胎瘤
4.转移瘤 5.胸骨后甲状腺肿
【七、讨论】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大小不一,小的仅1~2,大的可达10,多数密度均匀。恶性(侵袭性)胸腺瘤多浸润生长,边缘不平或分叶状,易胸膜转移。良性者多为类圆形,边缘光滑。胸腺瘤完全呈囊肿形态者为胸腺囊肿。约30%胸腺瘤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
影像诊断要点:①胸腺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多均匀,少数可有囊变,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②部分可有胸膜转移。
及畸胎瘤鉴别:后者密度极不均匀,常有脂肪及钙化。及淋巴瘤鉴别:后者多位于中纵隔,为多结节融合状,密度不均,范围较广泛,两侧多对称。
4-14
【一、病史临床】女,70岁,浮肿、气促20余天。
【二、影像图片】
A B C
D E F
胸部平扫(A、C、E)及相应层面增强扫描(B、D、F)
【三、问题】
1.
1.病灶主要位于中纵隔 对: 错
2.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 对: 错
3.增强扫描病灶内强化不均匀 对: 错
4.病灶已经侵犯上腔静脉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胸腺瘤
B.淋巴结结核
C.淋巴结转移
D.纵隔型肺癌
E.淋巴瘤
F.畸胎瘤
正确答案:E
【四、影像表现】
前上纵隔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楚,可见分叶,大小约为10.5×8.6×8.7, 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肿块及纵隔内血管影粘连紧密,心脏及大血管明显推压移位。
【五、诊断】
(前上纵隔)淋巴瘤
【六、鉴别诊断】
1. 淋巴结转移 2.胸腺瘤 3.淋巴结结核
4.畸胎瘤
【七、讨论】
淋巴瘤源于淋巴组织T细胞或B细胞,病理上根据有无细胞分为和,几乎可侵犯全身所有脏器。纵隔淋巴瘤主要侵犯淋巴结,以多见。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经放疗可于短期内缩小或完全消退。
影像诊断要点:①病灶多位于前上纵隔;②病灶可两侧对称增宽呈波浪状(多见),也可一侧增宽(多见);③病灶常融合,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及淋巴结结核鉴别:后者中央常有坏死,增强多呈环状强化,可有钙化。及淋巴结转移鉴别:后者常有原发病灶,多由肺癌引起;转移瘤多呈中等度强化,早期多无融合趋势。及胸腺瘤鉴别:后者位置局限于胸腺区,单发,实性者密度较均匀,可完全囊变,强化程度不一。
32 / 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