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学生厌学心理对策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依据
背景
厌学是当前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城市普通中学学校相比,农村普通中学,特别是我们这样一所农村中薄弱学校,学生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业成绩、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耐心、细心和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缺乏对后进生的“爱心”。农村中学学校的这些特点,一方面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部分原因,另一方面也制约着厌学心理防治工作的开展。
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设置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尽可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表明:教师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单一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有效缓解和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同时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学习兴趣和效率。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部分。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别,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上的差别,而是非智力因素,许多厌学的学生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力,依赖性强,缺乏自制力等特点。这就启示我们,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锻炼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帮助学生缓解和克服厌学情绪。对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兴趣或特长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发挥其兴趣和特长,促进其兴趣和特长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和带动其他方面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相关研究现状
对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有研究认为:一是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宣传进金钱至上、暴力及色情的不良影视、文学作品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二是不良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屡禁不绝的校园周边游戏机室、网吧、赌博机的影响等;三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四是老师、家长不当教育方法的影响等;五是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畏难、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等。这些研究勾划出了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农村中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但是课题研究的对象---农村中学生,有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农村,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除了上述因素外,应该具有某些特殊性,例如,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无人管束的原因。研究认为:帮助厌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努力实现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净化;二是改变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四是老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学生,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适当教育方法,营造“乐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是要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些研究主要从怎样预防厌学心理的角度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在对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以后,如何实施教育和影响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我校厌学生心理的调查研究,如实反映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比例及主要表现,分析厌学心理及产生的原因,积极探寻符合教育心理规律的方法,有效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厌学心理,树立良好的学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如实、准确掌握农村中学学校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比例及类别。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厌学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厌学心理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
(一)通过调查研究,如实、准确掌握农村中学学校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比例及类别。
1. 调查方法的确定
主要采取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对部分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积累个案;对部分教师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对部分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
2. 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上网查询现有厌学调查问卷,结合农村高中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定学生调查问卷。
3. 调查对象的确定
学生调查问卷覆盖我校初一、初二、初三在校学生120人;
厌学个案调查对象的确定:一是学生本人自愿接受厌学心理矫治;二是根据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反映厌学表现比较典型的学生,共10名学生作为个案调查对象;教师采取随机方式确定我校5名调查对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确定我校教务处主任2人为调查对象;
厌学生家长调查对象的确定:以厌学表现较为典型的10名个案调查学生家长作为厌学生家长调查对象的确定。
4. 进行各项调查工作,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厌学的行为表现比例及分类。
(二)在调查、分析、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厌学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在调查、分析、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厌学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三)寻求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厌学心理的对策。
1. 根据对农村中学厌学生现状的掌握、分析,围绕学生个体、学生生活及学习环境,确立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2. 准实验研究。
以2014级2班及10名个案调查学生为准实验研究对象,实施干预措施,进行再调查,了解实施干预策略后的实际效果。
四、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确立研究对象:以我校2014级 2班及10名个案调查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我校初一、初二初三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准实验研究后再对2014级2班进行再调查;对部分厌学生的访谈;对部分厌学生家长的访谈;对教师和部分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访谈。
行动研究法:观察、分析研究对象厌学心理及行为特征,对典型事件经过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好记栽,包括事件发生经过的记载和教师实施心理教育干预后产生效果的记载。
准实验研究法:以部分班级和学生为对象进行准实验研究,实施干预措施,进行再调查,了解实施干预策略后的实际效果。
经验总结法:根据准实验后,对厌学生实施教育、影响取得的效果对比,总结经验。
个案研究法:对10名个案调查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
五、研究步骤
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年9月 --- 2014年11月)
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成员,组建课题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价值的初步调研;进行课题申报的相关工作。
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2月 --- 2015年7月)
签订研究合同;组织课题开题;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委派课题成员参加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委派课题组成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设计调查问卷;确定研究对象;分步实施调查;
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厌学心理及产生的原因;提出缓解厌学心理的策略;
分步实施缓解厌学心理的策略。
准实验研究阶段:以我校2014级2班和10名个案调查学生为准实验研究对象,按研究提出的策略实施缓解厌学心理的干预措施,进行再调查,分析干预措施的影响和教育的实际效果。
聘请参与调查研究的5名教师和教务处2名主任参与调查和访谈,分析干预措施的影响和教育的实际效果。
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年7月 --- 2015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六、人员分工
主持人:李瑞蓉
成员:陈晓倩 李晓玉 闻晓梅 彭道巍 李 伟
李瑞蓉 负责组织课题的申请,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及实践。
李晓玉 负责调查七、八年级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习惯的现状。
彭道巍 负责与此相关资料的搜集,比较与分析
李 伟 负责撰写相关论文并将相关理论放在课堂实践中检验。
闻晓梅 负责问卷调查、九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及学习英语动机的报告,并且在此基础上分类比较,总结数据。
陈晓倩 撰写相关论文并将理论放在课堂实践中检验。
七、经费保障
经费预算约3000元,预计支出:资料费1000元,管理费500元,会议费500元,资料打印费500元,其他费用约1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