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422345 上传时间:2025-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七下期末复习 课 型 复习课 使用教具 纸笔、讲义 教学目标 建立知识结构,查找知识遗漏,总体把握七年级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体知识梳理与总结 参考教材 人教版数学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概念定义及性质公理: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14、平行线: (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 (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15、命题 (1)定义:表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分类:命题分为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3)组成:命题是由条件(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4)定理:通过推理证实过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6、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性质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作图步骤:       1、按照题目要求,确定平移方向和距离;       2、找出所作图形的关键点,例如顶点;       3、沿确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所有关键点;       4、联结平移后的关键点并标出对应字母。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1、记作(a ,b);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2、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P(x,y) P(x,y-a) P(x-a,y) P(x+a,y) P(x,y+a) 向上平移a个单位长度 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六、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七、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上图 第七章 三角形知识点 概念定义: 1、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相等的三角形) 3、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有三个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个内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个顶点(两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个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注释:(1)三角形的边除了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外,还可以用这条边所对的角的顶点处的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2)三角形ABC可表示为△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外角和它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 4、三角形高的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注释:(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3)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5、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联结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释:(1)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6、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到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释:(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7、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9、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内角之和。(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为360° 11、多边形的定义:同一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一个多边形有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一个多边形有n条线段组成就叫做n边形。 12、多边形的对角线:联结多边形不相邻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3、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外角和为(n-2)180° 14、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为180°。 15、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注释:(1)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反例:长方形。 (2)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反例:菱形。 16、凹多边形的定义:在多边形中,画出它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不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这个图形就叫做凹多边形。 17、凸多边形的定义:在多边形中,画出它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这个图形就叫做凸多边形。 18、表格: 多边形的边数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七边形 n边形 从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条数 1 2 3 4 (n-3) 从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分出三角形个数 2 3 4 5 (n-2) 多边形共有对角线数 2 5 9 14 (1/2)n(n-3) 多边形的外角和 360° 360° 360° 360° 360° 多边形的内角和 360° 540° 720° 900° (n-2)180° 19、镶嵌的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镶嵌。   注释:(1)不重叠。 (2)没有缝隙。     特点:(1)每一个拼接点处的各个内角和为360°。 (2)相邻多边形都有一条公共边。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概要  1.二元一次方程:像x+y=2这样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x+y=3和2x+3y=10合写在一起为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把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6.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二、重点难点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是本周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周学习的难点. 三·1·二元一次方程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是方程;  (2)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3)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各项都是整式;  (4)各项的最高次数为1. 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方程组中 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二是整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且只含有两个未知数,如  3.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例如x+y=2中,由于x、y只是受这个方程的约束,并没有被取某一个特定值而制约,因此,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定义中的公共解是指同时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而不是使其中一个或部分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由于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情况下只有惟一的一组解,即构成方程组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四 三元一次方程组: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即利用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逐步求解。   (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除了要考虑好选择哪种方法和决定消去哪一个未知数之外,关键的一步是由三“元”化为二“元”,特别注意两次消元过程中,方程组中每个方程至少要用到1次,并且(1),(2),(3)3个方程中先由哪两个方程消某一个未知数,再由哪两个方程(一个是用过的)仍然消这个未知数,防止第一次消去y,第二次消去z或x,仍然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没有达到消“元”的目的。 第九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1、不等式的概念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概念 难点:各种不等号的意义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3-44-3,,等都是不等式. 五种不等号的读法及意义: (1)“”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相等的,但不能明确哪个大哪个小; (2)“>”读作“大于” ,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3)“<”读作“小于” ,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4)“”读作“大于或等于” ,即“不小于” ,表示左边“不小于”右边; (5)“”读作“小于或等于” ,即“不大于” ,表示左边“不大于”右边; 我们可以看出不等号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尖口所对的数较小. 知识点2、不等式的解集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难点:区分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知识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重点: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难点:实心点和空心圈的区别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有以下四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1)如图中所示:   (2)如图中所示:   (3)如图中所示:   (4)如图中所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 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圈. 知识点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知识点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般的,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将项的系数化为1.   注意:解不等式时,上面的五个步骤不一定都能用到,并且不一定按照顺序解,要根据不等式的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 知识点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当任何数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①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般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数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m>-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6m>-6 B.-5m<-5 C.m+1>0 D.1-m<2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4 B.±=4 C.=-3 D.=-4 3.已知a>b>0,那么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的是( ) A. B. C. D.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 ) (A) 先右转50°,后右转40° (B) 先右转50°,后左转40° (C) 先右转50°,后左转130° (D) 先右转50°,后左转50° 5.解为的方程组是( ) A. B. C. D. 6.如图,在△ABC中,∠ABC=500,∠ACB=800,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 ) A.1000 B.1100 C.1150 D.1200 C1 A1 A B B1 C D (1) (2) (3) 7.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5,7,则它们首尾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8.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9.如图,△A1B1C1是由△ABC沿BC方向平移了BC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的面积为20 cm2,则四边形A1DCC1的面积为( ) A.10 cm2 B.12 cm2 C.15 cm2 D.17 cm2 10.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 B.(4,5) C.(3,4) D.(4,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11.49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 12.不等式5x-9≤3(x+1)的解集是________. 13.如果点P(a,2)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3,a)在_______. 14.如图3所示,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最方便(即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旁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好),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15.从A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到B,再从B沿南偏西20°的方向行驶到C,则∠ABC=_______度. 16.如图,AD∥BC,∠D=100°,CA平分∠BCD,则∠DAC=_______. 17.给出下列正多边形:① 正三角形;② 正方形;③ 正六边形;④ 正八边形.用上述正多边形中的一种能够辅满地面的是_____________.(将所有答案的序号都填上) 18.若│x2-25│+=0,则x=_______,y=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46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解方程组: 21.如图, AD∥BC , AD平分∠EAC,你能确定∠B与∠C的数量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22.如图,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F交AC于E,∠A=35°,∠D=42°,求∠ACD的度数. 23.如图, 已知A(-4,-1),B(-5,-4),C(-1,-3),△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ABC中任意一点P(x1,y1)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1+6,y1+4)。 (1)请在图中作出△A′B′C′;(2)写出点A′、B′、C′的坐标.  y 24.长沙市某公园的门票价格如下表所示: 购票人数 1~50人 51~100人 100人以上 票价 10元/人 8元/人 5元/人 某校九年级甲、乙两个班共100多人去该公园举行毕业联欢活动,其中甲班有50多人,乙班不足50人,如果以班为单位分别买门票,两个班一共应付920元;如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一共要付515元,问甲、乙两班分别有多少人? 25、某储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物运往青岛,这列货车可挂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货厢的节数,有哪几种运输方案?请设计出来. 时间分配及备注 家长签名: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