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椎管狭窄全面讲解.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402220 上传时间:2025-07-22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3.09MB 下载积分:2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椎管狭窄全面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椎管狭窄全面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学课件园,1,三、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等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休征。,椎管狭窄分先天性和获得性(后天性)两类。后者是继发于骨或(和)椎管内四周软组织肥厚所致的均匀性狭窄。,医学课件园,2,先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长形成中,包括营养外伤等因素造成椎管发育的先天性狭窄致病。少见,见于软骨发育不全、粘多糖和椎弓根肥大等疾病。大部分患者开始无症状,到中年后由于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变或损伤,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出现。,后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椎体滑脱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经及周围血管,造成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发生。,医学课件园,3,医学课件园,4,依狭窄部位可分:中心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孔狭窄。,常见于颈段和腰段。,医学课件园,5,颈椎椎管,为三角形,组成它的任何结构发生改变都可造成管腔狭小。椎弓根变短,引起椎管前后径变小,是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基础;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髓核突出造成脊髓前方受压,后方有椎板增厚、黄韧带增厚、松弛、钙化等改变;侧方椎间关节增生、肥大,向椎管内聚可从侧后方压迫脊髓。椎管周围的每个结构均可向椎管中央扩充,造成椎管容积缩小。,医学课件园,6,颈椎椎管狭窄病人大多以四肢感觉麻木、刺痛为首发症状,常从手臂部开始,逐渐加重,并渐出现双手握力下降,持物不住,胸部束带感,下肢出现如踩棉花堆的感觉,站立、行走不稳,步态沉重,起步困难。重者出现下肢痉挛、瘫痪、便秘、小便失禁。但这些患者颈部症状不如四肢严重,可能有轻度的僵硬不适和疼痛。不加以注意可能会产生误诊误治。,医学课件园,7,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致马尾和神经根受压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的原因:,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损伤移位、碎骨块,、,脊椎滑脱,、,医源性,(后路脊柱融合术后形成的骨痂、椎板切除或腰椎间盘突出行注射疗法后的粘连与形成的瘢痕也可造成椎管狭窄)。,医学课件园,8,由于腰椎管狭窄是由于腰椎长期反复劳损退行性病变的结果,因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腰,4-5,间盘和腰,5,骶,1,间盘好发。,医学课件园,9,腰椎管狭窄症有哪些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为腰痛、腰胀、腰紧束感。随着疾病的发展,腰部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并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无力、发凉、皮肤感觉减退、甚至肌肉萎缩。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50-100,米后必须下蹲或弯腰休息一会方能继续行走,行走一段路又出现跛行)。后期则会出现下肢、腿部肌肉萎缩、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等症状。,医学课件园,10,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什么能骑车却难步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普遍反映这样一个问题,每步行几十米,就会感到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需蹲下来休息一会才可缓解疼痛,继续步行。再走,再疼痛,再休息,但骑自行车几个小时也不会感到疼痛。这是腰椎管狭窄症典型的症状,除了间歇性跛行之外,还有腰部后伸受限、疼痛,并有主诉症状重,客观检查结果轻,二者不相符合的特点。患者向医生诉说病情时,总是说行走或后伸时腰痛得厉害,但医生检查时又没有发现明显体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什么能骑车却难以步行?这是因为人步行时腰椎处在伸直状态,椎管腔相对狭窄,加之下肢运动使椎管内组织充血水肿,从而压迫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下肢无力、麻木、疼痛;骑自行车时,腰部处于前屈状态,此时腰椎间盘隙后方增宽,腰椎管腔扩大,所以症状也就不会出现。,医学课件园,11,坐骨神经痛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疼痛如何鉴别,?,坐骨神经痛初期为腰背部酸痛,逐步痛会从腰背、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跟足背处,呈持续性、烧灼或钻刺样疼痛,夜间尤甚。而如果只有背痛,痛到臀部,没有延伸到小腿和脚就不算坐骨神经痛,通称为下背痛。,坐骨神经痛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疼痛不一样:前者痛感更加明显,后者是无力与麻木感更明显,并且在弯腰或坐下时感觉舒服,而站立时比较容易产生麻木感。,医学课件园,12,影像学表现,:,侧位平片测量椎管矢状径,对骨性椎管狭窄有诊断意义。一般,颈椎管,矢状径正常大于,13mm,。,10mm,13mm,时为相对狭窄,,10mm,为狭窄,;,腰椎,管矢状径正常,18mm,,,1 5mm,18mm,为相对狭窄。,15mm,为狭窄。,医学课件园,13,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赘向椎管内突入;椎间盘退变膨出和上关节突肥大,为造成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主要原因。侧隐窝前后径在,2mm,以下可肯定为狭窄,,2,4mm,为可疑狭窄;黄韧带或后纵韧带肥厚、骨化。后纵韧带骨化多见于颈椎,可严重压迫脊髓。椎体滑脱可引起椎管狭窄,,CT,可发现椎板峡部裂或引起滑脱的椎间盘和韧带的退行性变。,MRl,:多平面成像显示椎管狭窄更清楚。,医学课件园,14,医学课件园,15,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腰椎,?,腰痛是腰部受到积累性损伤的早期信号,长期慢性腰痛者大约有,35%,最终可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骨质增生症。,1.,腰部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应力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腰部的正确使用和保健。,工作时腰部的正确姿势,;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防止腰部受到外伤及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强腰部肌肉锻炼,。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缓腰部肌肉和椎间盘的劳损。,2.,另外,弯腰搬重物、弯腰抱小孩、突然扭转腰以及在,弯腰,情况下强力后伸等动作都有可能损伤腰部的肌肉以及腰椎间盘。,3.,已经有腰痛症状者,应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最好能够卧床休息。,4.,应,避免长时间看电视。,不宜将电视机放得过高,而自己坐在矮的凳子上看电视,这时腰背部后凸,头颈向后仰,对颈椎及腰部都是不利的。看电视时最好坐在沙发上或者靠背椅上,腰部也尽量放一个垫枕,顶住腰部。每天看电视结束时,应当以腰部不至于疲劳酸痛为宜。,5.,睡觉的床铺,应选择硬板床,或者在木板床上放较硬的席梦思等弹性卧具,,睡觉时的姿势以双下肢稍屈曲位,以侧卧位为好,。,医学课件园,16,四、椎体边缘软骨结节,椎体前缘软骨结节,又称椎缘骨、边缘骨、椎体边缘体、永存骨骺和椎角离断体等。,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多见于腰椎。,医学课件园,17,椎体前缘软骨结节,发病机制,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目前,均倾向于后者,即,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环状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曾被误为椎体后缘撕脱骨折但手术病理征,f,刿其发病及构成与椎缘骨类似,实质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主要由疝入的髓核和软骨成分,骨质缺损区及掀起的骨块所构成,,唯两者发生部位不同而已。因此,将两者统称为椎体边缘软骨结节更为恰当。,医学课件园,18,临床表现:椎体前缘软骨结节:发病年龄和性别无差异,病程不等有症状者多为腰腿疼。约半数无症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少数有外伤史,发病年龄以,20,岁,30,岁居多,均有明显腰腿疼症状。,医学课件园,19,x,线:椎体前缘软骨结节以腰椎多见约,94,发生于,腰,4,前上,/,下角,,多为单椎体单发。也可合并,Schmorl,结节及椎间盘突出。,侧位片上,椎体前,缘上下角见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骨块,周边硬化如皮质,内为松质后缘为一斜面,与椎体缺损区相对应。骨块与椎体之间夹有一条厚薄一致的透亮带。,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好发于腰椎后上、下缘,,以腰,4,后下角多见,,一般为单椎体发病,亦可多椎体发病。侧位片示椎体后上,/,下缘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边缘硬化或毛糙不整。与缺损区相对应,有类圆形、锥形或不规则形骨块翘起并突人椎管内骨块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医学课件园,20,CT,:椎体前缘软骨结节表现为,椎体前部半圆形或梭形骨质缺损,,位于椎体前,1/3,边缘硬化,缺损区,CT,值约,70HU,90HU,与同层面椎间盘等密度。,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呈长条状或节段状,,周围无软组织肿块。,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局限性骨质缺区则位于,椎体后,l/2,1/3,表现类似椎体前缘软骨结节。缺损区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多数病例均合并有同层面椎问盘突出。,医学课件园,21,MRl,:椎体前或后上下缘,骨缺损区与同层面椎间盘等信号,周围硬化带呈,T1,短,T2,信号,游离的骨块亦长,T1,短,T2,信号。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可同时合并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变形及移位。,医学课件园,22,医学课件园,23,五、脊椎滑脱,分椎弓崩裂性滑脱和退变性脊椎滑脱。,分三类:,(,一,),真性脊椎滑脱即因椎弓峡部骨不连所致之前滑脱,此类最多见。,(,二,),假性脊椎滑脱无峡部骨不连,仅由于脊椎或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椎体轻度前移位,较常见。,(三)后滑脱较少见。,共同症状为慢性腰腿痛,病人有显著之腰椎前突。单纯性峡不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由于腰骶部稳定性较差,局部软组织容易发生劳损。,医学课件园,24,一、椎弓崩裂性滑脱,人体生长完全的脊椎,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之间较为狭小的部分称为椎弓根峡部。,如该部骨化不全,或有潜在的软骨缺损,即形成先天性峡部骨不连。其缺损区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该椎体与后部椎板无骨性联接,与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联系。如该处发育薄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外伤或劳损,也可导致薄弱的峡部发生骨折。,腰椎峡部裂是临床上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基本病变是峡部骨断裂,至椎体小关节对抗剪切应力能力的丧失,腰椎失稳,最终导致椎体向前滑脱。,医学课件园,25,医学课件园,26,临床:,椎弓崩裂多见于,30,50,岁男性,可分一侧性或两侧性,其棘突或正常,缺如或合并脊椎裂等其他畸形,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滑脱,是发生腰腿痛的潜在内因。,好发于,L5,、,L4,,两侧的椎弓崩裂,才会引起脊柱的滑脱,下腰部持续或间歇疼痛,可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医学课件园,27,【,病因,】,对于此病的发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先天性的。在胚胎期,椎弓尚未形成,至出生时仍然是分离的。出生后约,1,2,岁左右,椎弓开始联合。,3,6,岁后椎体与椎弓骨核融合。如果在发育过程中,椎弓没有联合,留下缝隙、缺口,则成为峡部裂。另一些学者认为此病系后天性,与外伤及劳损关系明确。认为椎弓崩裂是一种应力骨折或疲劳骨折,虽一次严重的损伤也可造成急性骨折,但通常的发生机制是重复的应力。运动员,尤其是体操和举重运动员,椎弓崩裂的发生率较高。,医学课件园,28,影像学检查:,对于脊椎崩解及轻度滑脱,临床诊断困难,需行,X,线检查,常用的投影位置为前后位,侧位与斜位。,(一),正位,椎弓崩解在前后位上,常不易显出,,如有明显的峡部缺损,,当裂隙之平面与,X,线平行时,可在环形阴影之下,见一密度减低的斜行阴影,。如有明显之滑脱,可见滑脱椎体之下缘与下部椎体相重叠,呈新月形密度增厚。第,5,腰椎横突与椎体前缘相重叠。,(二)侧位为两侧椎弓峡部缺损,可在,椎弓根的后下方,上下关节突之间,见一斜行骨质密度减低阴影,,其后部高于前部。如缺损为单侧则不容易见到。,侧位片能鉴别真性与假性滑脱,,前者脊椎的前后径增加;后者无改变,并可见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质硬化,或唇样增生等退行性病变。,医学课件园,29,侧位片测量滑脱的方法,自第,1,骶椎平面之前缘,画一垂直线,该线应通过第,5,腰椎椎体之前下缘。如第,5,腰椎向前滑脱,此线将通过该椎体。,将第,1,骶椎上缘,分为,四等分,,正常时第,5,腰椎椎体与第,1,骶椎体后缘,形成一连续弧线。有滑脱时则第,5,腰椎体前移,前移,1/4,者为,1,,,2/4,者为,2,,,3/4,者为,3,,全滑脱者为,4,多数滑脱在,1/3,至,1/4,左右。间盘有退行性变者,椎间隙变窄。,医学课件园,30,腰椎滑脱,腰椎矢状面,MR,平扫,T,2,WI,显示腰,4,及以上椎体向前,2,滑脱,医学课件园,31,(三)斜位片,左右,45,斜位像为显示峡部之,最好位置,,正常椎弓附件形如猎狗,狗嘴表示同侧横突,狗眼表示椎弓根,狗耳为上关节突,狗颈为峡部,狗体为椎板,前后狗腿表示同侧与对侧之上下关节突,狗尾为对侧横突。,如峡部不连,则于颈部可见一带状密度减低阴影,犹如猎狗带一脖套称,项圈征,,此即,椎弓峡部骨不连,,如有滑脱,则上关节突及横突随椎体前移,如砍下之狗头颈。,医学课件园,32,狗嘴表示同侧横突,狗眼表示椎弓根,狗耳为上关节突,狗颈为峡部,狗体为椎板,前后狗腿表示同侧与对侧之上下关节突,狗尾为对侧横突,医学课件园,33,病例,1,医学课件园,34,病例,1,医学课件园,35,L5,椎弓峡部不连,病例,2,医学课件园,36,病例,2,医学课件园,37,椎弓峡部裂,CT,表现,“,裂隙征”,:表现为双侧或单侧椎弓峡部锯齿样缺损或带状裂隙样低密度影,略近于横行,2,8 mm,宽窄不一,边缘凹凸不平,有时可与双侧椎小关节同时出现在同一层面,形成,“双关节征”,。,“椎管拉长征”,:表现为骨性椎管的前后径延长,多因两侧裂隙边缘突入椎管而呈倒置葫芦形。几乎所有伴脊椎滑脱病例均出现此征象。,“双终板征”:,表现为在椎间盘层面可见滑脱椎体的下终板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显示在同一,CT,层面上,亦称为,“阶梯征”,。,“假性椎间盘膨出”:,表现为椎间盘超出滑脱椎体后缘及下位椎体前缘,而两侧一般无椎间盘组织,可与单纯的椎间盘膨出鉴别。,医学课件园,38,“,裂隙征”及“双关节征”是椎弓峡部裂的特征性,CT,征象,直接显示裂隙的形态、走向、宽度以及伴随的纤维组织增生、骨质硬化。,由于“峡部层面”下方毗邻椎小关节层面,CT,图像上易将“裂隙征”与正常小关节间隙混淆,此时应特别注意二者得鉴别。椎小关节位于椎间盘层面,关节面呈对称光滑的弧形走向,皮质厚度均匀一致,而,椎弓峡部裂多位于椎弓根下缘层面,其裂隙走向不规则,呈锯齿状或条带状,周围常伴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高密度骨碎片。,“椎管拉长征”、“双终板征”和“假性椎间盘膨出”是椎弓峡部裂的间接,CT,征象,伴随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出现。峡部裂引起的椎体滑脱称为真性滑脱。,医学课件园,39,医学课件园,40,(,二,),退变性脊椎滑脱,退变性脊椎滑脱被称为,假性脊椎滑脱,。根据椎体移位的方向可分为前滑脱、后滑脱和侧方滑脱,其中以前滑脱多见,侧方滑脱少见。,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椎间关节和椎间盘的退变,以及其他因素异常,包括椎间关节面方向的发育异常、椎体周围软组织,(,肌肉和韧带,),和盆腹部肌肉松弛等,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椎体连同椎弓的移位,而椎弓保持完整。椎体移位导致继发性椎管、椎间孔和侧隐窝狭窄。,医学课件园,41,医学课件园,42,【,治疗措施,】,单纯峡不连,,椎体尚无滑脱,也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应避过劳,经,常进行仰卧起坐等腹肌锻炼,,减轻腰椎前突,,防止滑脱,,或用围腰或用支架保护。椎体虽无滑脱但,有腰腿痛,,或滑脱甚微尚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卧床休息,3,4,周后可行植骨固定术,。椎体向前,滑脱明显,,且有神经压迫症状之少年或滑脱不超过一年之患者,应令患者,双髋屈曲,仰卧,2,4,周,待椎体自行复位,,神经症状消退后,,施行植骨固定术,。经卧床休息,滑脱及神经症状,仍无明显改进,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应在麻醉下令患者仰卧,双髋与膝关节屈曲并悬吊,将臀部抬高,靠躯干重力,使滑脱之椎体复位。或令患者俯卧,徐徐向下牵拉下肢,使骨盆离床,然后屈曲两髋,术者以手掌按住骨盆背侧,徐徐用力向下挤压,使骶椎前移,整复滑脱。经卧床休息或和手法整复后,如果滑脱及神经症状恢复或改进,可行植骨固定术。固定患椎峡部、上下关节突间关节、椎板及棘突。经卧床休息或手法整复后,滑脱及神经压迫症状仍然存在者,应行,椎前植骨固定术,。术后卧床休养,3,4,个月,待植骨愈合后神经压迫症状仍未消退时,可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医学课件园,43,第十八节 软组织病变,医学课件园,44,X,线,:,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的密度差不大,在皮下、肌间和关节囊内外脂肪组织的衬托下可显示某些结构,CT,:,CT,密度分辨率这比,X,线高,可分辨脂肪、肌肉和血管等结构,MRI,:,显示软组织比,CT,好,清晰显示脂肪、肌肉、纤维组织和血管,脂肪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骨骼肌,T1WI,中低、,T2WI,低信号,肌腱和韧带均为低信号影,血管因其存在流空现象,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或无信号,医学课件园,45,1,2,3,4,5,6,7,8,9,10,图,4-4-1,盆腔冠状面,MR,平扫,T,2,WI,1.,皮下脂肪,2.,腰大肌,3.,髂外血管,4.,膀胱,5.,股骨头,6.,耻骨,7.,肌间筋膜,8.,耻骨肌,9.,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10.,内收肌组,图,4-4-1,盆腔冠状面,MR,平扫,T2WI,1.,皮下脂肪,2.,腰大肌,3.,髂外血管,4.,膀胱,5.,股骨头,6.,耻骨,7.,肌间筋膜,8.,耻骨肌,9.,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10.,内收肌组,医学课件园,46,一、软组织钙化与骨化性疾病,医学课件园,47,软组织钙化指软组织因病变产生的钙化,也有原因不明的钙化,钙化可发生于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以及淋巴结等组织内,软组织钙化在,X,线及,CT,上多为环形、半环形或点状高密度影,软组织的骨化见于骨化性肌炎或骨膜和软组织内的成骨性肿瘤,前者常为片状,环状,后者为软组织块内絮状或针状高密度影,CT,上钙,(,骨,),化灶,CT,值在,100HU,以上,,MRI,上钙,(,骨,),化为低信号,医学课件园,48,1,、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本病特点:常与外伤有关。,X,线显示软组织内骨旁条片或斑块状钙化灶。,以,CT,显示最佳。,典型表现为沿肌束走行分布的肿块,外周部分呈环状钙化或骨化,中央部与周围肌肉相比呈等或低密度。,鉴别诊断:骨外软组织骨肉瘤、骨外软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医学课件园,49,骨化性肌炎,医学课件园,50,骨化性肌炎,医学课件园,51,医学课件园,52,医学课件园,53,2,、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本病特点:少见的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可能为中胚层发生或发育异常,10,岁以下儿童多见,,多始于背部肌肉,逐渐蔓延到上肢下肢、脊柱旁。,X,线和,CT,显示,钙化或骨化沿肌束、肌腱或韧带方向走行,,断面上钙化,由中央向外扩展,,最终,全部肌肉或肌群呈板层样骨结构,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钙化方式不同。,医学课件园,54,医学课件园,55,3,、肿瘤样钙质沉着症,本病特点: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先天性钙磷代谢异常,所致。典型表现为大关节周围(髋、肩、肘等)软组织内多发性钙化性肿块,与肿瘤类似,但较少侵及骨质。好发于青壮年,部分呈多发,多数无症状。,医学课件园,56,X,线特点:大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巨大菜花状钙化,其间以透明带分隔,边缘锐利。立位可见液液平。不侵犯邻近骨质及关节。,CT,表现:,大关节周围钙化性囊性肿块,囊内分层状钙化(沉降征),为病变具有活动性的重要标志。,鉴别:慢性肾病、甲旁亢引起的转移性钙化和维生素,D,中毒。,医学课件园,57,医学课件园,58,医学课件园,59,4,、其他常见软组织内钙化性病变,医学课件园,60,腹主动脉钙化,医学课件园,61,医学课件园,62,医学课件园,63,截瘫后软组织钙化,医学课件园,64,医学课件园,65,医学课件园,66,医学课件园,67,X,线显示不佳,仅显示软组织肿胀。,CT,表现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环形强化。局部肌肉肿胀,肌间隙模糊,邻近皮下脂肪网状影。,MRI,上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肌肉间界限模糊或消失。坏死液化区,T1WI,多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常可见一低信号环,脓腔内气液平面为特征表现。,二、软组织脓肿,医学课件园,68,医学课件园,69,医学课件园,70,三、软组织肿瘤,指软组织内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及其他病变所形成的肿块性改变,X,线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及低密度脂肪和高密度的钙化与骨化,CT,、,MRI,可显示软组织肿块部位、大小、边缘、密度或信号,肿瘤性肿块有血管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肉瘤等,医学课件园,71,一般而言,良性软组织肿瘤生长比较缓慢,边界清楚锐利,密度或信号均匀。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多数肿瘤体积较大,且因其浸润性生长而边界不清楚或呈不规则的边缘。由于其内多有坏死或出血而使其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多发性的小班片状钙化较多见于恶性肿瘤。少数软组织肿瘤可侵犯邻近骨。良性肿瘤可引起邻近骨的压迫性缺损,其边缘光整甚至可见硬化边,而恶性肿瘤常引起邻近骨的破坏。恶性肿瘤常引起周围软组织的水肿,组织增厚边缘模糊,在,MRI,上呈,Tl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如果综合考虑上述征象并结合临床,对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判定是很有帮助的。,医学课件园,72,由于大多数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密度或信号强度都基本相似,即在,CT,上表现为中等密度而在,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可以相似,而同一组织来源的肿瘤其密度或信号强度在不同的病例又可有不同,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仅凭肿块的密度或信号强度是不能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的。少数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密度和信号特点,我们可据此作出正确的诊断。,医学课件园,73,1,、脂肪瘤,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单发或多发,常有一薄层纤维包膜,X,线呈边缘规整、清楚的低密度影,其大小不一,多呈圆或卵圆形,CT,呈脂肪密度,瘤周有包膜,内部可有分隔,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MR,信号具特征,,T1WI,高信号、,T2WI,较高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同,可发生于含有脂肪组织的任何部位,多见于前臂、股部、颈肩背部,医学课件园,74,医学课件园,75,医学课件园,76,医学课件园,77,医学课件园,78,2,、脂肪肉瘤,为起源于原始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有假包膜,CT,上肿瘤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楚,密度高于人体脂肪组织,脂肪含量少者肿块密度高,恶性程度高,脂肪含量多其恶性程度也低,MRI,示肿瘤为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信号强度不均的肿块,T1WI,、,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成分不同,,MRI,信号有所不同,脂肪肉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医学课件园,79,医学课件园,80,医学课件园,81,三、血管瘤,血管瘤分类方法仍存在有争议,争论的焦点是血管瘤属血管发育畸形还是真性肿瘤。,根据血管瘤的血管口径大小、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特征性组织结构。将血管瘤分为下列几型:,(1),毛细血管瘤,(2),海绵状血管瘤,(3),静脉性血管瘤,(4),上皮样血管瘤,(5),肉芽肿型血管瘤,以毛细血管瘤最多见,海绵状血管瘤次之,其他各型 少见。,医学课件园,82,软组织肿胀或肿块,边界不清,有时在邻近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到扭曲的索条样结构,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肿块内可有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环状钙化的静脉石,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医学课件园,83,医学课件园,84,医学课件园,85,医学课件园,86,医学课件园,87,四、淋巴管瘤,医学课件园,88,淋巴管瘤又称先天性囊状水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90,发生于,2,岁以内婴幼儿,少数可见于成年人。,骨、软组织和内脏器官出现弥漫性或多发性淋巴管瘤时称淋巴管瘤病。,医学课件园,89,临床与病理,本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瘤体由增生、扩张及结构紊乱的淋巴管组成,呈多房性囊肿,囊壁甚薄,内含黄色淋巴液。,临床表现为软质性肿块,无痛,有波动感,不易被压缩,生长缓慢,易并发感染及囊内出血。,医学课件园,90,影 像 学 表 现,CT,: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灶,好发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方,相当于颌下腺后方的颌下间隙内,圆形或类圆形,常见于多囊,大小不一,增强扫描无强化,合并感染则囊内密度增高,肿瘤可向周围结构广泛浸润生长,无明显边界。,医学课件园,91,淋巴管瘤,医学课件园,92,医学课件园,93,淋巴管瘤,医学课件园,94,影 像 学 表 现,MRI,:,TIWI,囊肿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继发感染时,T1WI,信号升高但仍比肌肉信号低,合并出血则,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MRI,可清晰勾画出整个肿块轮廓及周围浸润情况。,医学课件园,95,五、纤维肉瘤,本病影像表现无特征性,表现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其内可有钙化,可压迫侵蚀骨质。轻度强化。,T1WI,呈等或低于肌肉信号,,T2,呈高信号。,医学课件园,96,医学课件园,97,医学课件园,98,医学课件园,99,六、滑膜肉瘤,常发生于四肢大关节旁,并与周围肌腱、腱鞘或关节囊外壁紧密相连。极少侵犯关节腔。也可发生于没有滑膜组织的部位,如肌肉、腹壁、腹膜后区等。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慢者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清,有假包膜。生长快者呈浸润性生长。,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关节旁软组织肿块,瘤内可有钙化、关节间隙不侵犯。,医学课件园,100,医学课件园,101,软组织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软组织病变种类繁多,总体上,MRI,对其检出及诊断优于,CT,CT,能够准确显示脂肪、钙化、气体、出血及坏死囊变等特征,CT,对肌肉、纤维等组织起源的肿瘤的定性诊断尚有一定困难,MRI,不同序列和参数成像,能反映软组织形态和生物学特征,MRI,显示软组织肿瘤信号特点及有无侵及神经、血管和关节,能较好显示病灶内坏死和出血情况,但对病灶的钙化不敏感,MRI,对确定肿瘤术后有无残留或复发、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CT,、,MRI,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肿瘤、鉴别肿瘤良性与恶性,医学课件园,102,谢 谢!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