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38698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年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咸淳十年,大元兵大举伐宋,似道督诸军出次江上,以立信为端明殿学士、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讨使,俾就建康府库募兵以援江上诸郡。立信受诏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遂行。与似道遇芜湖,似道拊立信背哭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立信曰:“平章、平章,瞎贼今日更说一句不得。”似道问立信何向。曰:“今江南无一寸干净地,某去寻一片赵家地上死,第要死得分明尔。”即至,则建康守兵悉溃,而四面皆北军。立信知事不可成,叹曰:“吾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终为国一死,但徒死无益耳,以此负国。”率所部数千人至高邮,欲控

2、引淮汉以为后图。已而闻似道师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也。”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手为表起居三宫,与从子书,属以家事。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宋史汪立信传l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俾就建康府库募兵以援江上诸郡。B不用公言,以至于此。C欲控引淮汉以为后图。D夜分起步庭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妻子托爱将金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B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遂行。(成名)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终为国一死,但徒死无益耳。但欲求死,不复顾

3、利害。D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似道)俾就建康府库募兵以援江上诸郡。B,(妻子)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C(似道)率所部数千人至高邮。D(从子)三日扼吭而卒。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似道督诸军出次江上似道带领军队按次序从江上出兵B,立信受诏不辞汪立信接受诏命,毫不推辞C,则建康守兵悉溃那么建康守兵已知道失败D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江汉守臣根据具体情况都放下了武器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汪立信忠心卫国的一组是立信受诏不辞不用公言,以至于此某去寻一片赵家地上死率所部数千人至高邮

4、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ABCD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段写了汪立信“受诏”“上道”“立志为国捐躯”“至高邮”的言或行,或详写,或略写,塑造了汪立信忠心爱国的形象。B汪立信在大元兵大举伐宋之时,爱国心切,受委任后即日上道,没有接受妻子的挽留。C似道问及立信准备到什么地方去,立信表示要死在一处属于赵家的土地上,可见立信一心念及祖国土地的完整。D立信听闻似道已兵溃芜湖,江汉守臣的表现也令人失望,知道大势已去,立下决心以身殉国。(二)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严准曰:“否。”端

5、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人,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幸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子亦死,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宋史吕端传【注】军:宋代行政区域

6、。事见史记项羽本纪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与:参预B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少:多少C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坚:坚强D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寻:寻找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保安军奏获其母。愿少缓之,端将覆奏。上戒君勿言于端乎?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A两个“奏”字相同,两个“戒”字也相同。B两个“奏”字不同,两个“戒”字相同。C两个“奏”字相同,两个“戒”字不同。D两个“奏”字不同,两个“戒”字不同。9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是,太宗欲诛之何以处之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寇准

7、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10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独召与(李继迁)谋B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边鄙常事)也C(寇准)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D以臣之愚,宜置(继迁之母)于延州11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准遂告其故必若此,非计之得也A寇准就把皇上召见商议的事说出来了假若一定这样做,就不是计划想达到的B寇准于是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假若一定这样做,绝不是个好办法C寇准就把皇上召见商议的事说出来了假如一定这样做,绝不是个好办法D寇准于是告诉

8、了他其中的原因假如一定这样做,就不是计划想达到的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吕端身为宰相,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不论边鄙常事还是军国大计,都认为不可不知。B吕端认为凡是干大事业的人是不顾他的亲属的,就如当年的汉高祖对待刘太公的态度一样,因此对待悖逆之人李继迁更应如此,只是处理的方法宜更妥善些。C吕端认为杀人不是上策,只会徒结怨仇,令“戒凶逆”的愿望适得其反。D吕端善待他人的看法得到太宗的首肯。最后继迁的儿子纳款请命,不能说不是吕端计谋的成功。(三)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9、。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躶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

10、,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史记陈丞相世家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官:管理,B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察:观察C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让:让说D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距:抗争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诚臣计画有可采者信者固多心乎项王不能信人A.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选择151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15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A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也不过是像带上美玉装饰,一般人当中未必有这样的人。B陈平虽然是个好丈夫,但也不过

11、是像带上美玉装饰,其实内在不一定有真正的才能。C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也不过像装饰帽子的美玉罢了,其实内在不一定有真正的才能。D陈平虽然是个好丈夫,但也不过像装饰帽子的美玉罢了,一般人当中未必有这样的人。16事魏不容得请骸骨A事奉魏王不能容身请求辞职B不同意事奉魏王请求辞职C事奉魏王不能容身请把我处死D不同意事奉魏王请把我处死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说明陈平受汉王责问原因的一组是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归楚不中,亡归汉尊官之,令护军信者固多心乎受诸将金得请骸骨ABCD(四)至齐悼惠王时,曾参为相;礼下贤人,请通为客。初,齐主田荣怨项羽;:谋举兵畔之,劫齐士,不与者死。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

12、在劫中,强从。及田荣败,二人丑之,相与入深山隐居。客谓通曰:“先生之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与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乃见相国曰:“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曰:“取不嫁者。”通曰:“然则求臣亦犹是也,彼东郭先生、

13、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愿足下使人礼之。”曾相国曰:“敬受命。”皆以为上宾。汉书蒯伍江息夫传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谋举兵畔之。畔:伴随,跟随B;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在劫中,强从。强:坚决C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举:指出D,里妇夜亡肉。亡:没有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臣请乞火于曹相国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C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D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20与“(足下即欲求妇)何取”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裹以帷幕。

14、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求人可使报秦者。D竖子不足与谋。21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A她早晨离开家,前往善良的各位老妇家,把事情说了并向她们道歉。B她早晨出门,顺路看望跟她友好的各位老妇,把事情说了并向她们道歉C她早晨出门,前往善良的各位老妇家,把事情说了并,向她们告辞。D她早晨离开家,顺路看望跟她友好的各位老妇,把事情说了并向她们告辞。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东郭先生、梁石君是齐国的英才。当初跟从田荣作乱,是迫不得以的。B有人知道蒯通知人善用,显贤进能,所以希望他能向曹参推荐梁石君、东郭先生两人C蒯通将“怒而逐”里妇的“亡肉家”比喻成当时的执

15、政者,认为是当时的执政者逼东郭先生及梁石君人深山隐居,故蒯通用“束请火于亡肉家”的做法套用在向曹参推荐这两个人才的方法上,是行之有效的。D蒯通认为没有“卑节下意”以求做官的东郭先生、梁石君与“幽居守寡不出门”的妇人相类似,令人敬服,应重用他们。(五)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其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乖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

16、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止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倘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明。旧五代史晋书张希崇传注在州日:清泰(公元934936年)年间,张希崇任州(今陕西彬县)节度使。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莅事之余,手不释卷。莅:管理B事母至谨。谨:重要C物议高之。高:高度D止称假子。止:禁止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有民与郭氏为义子。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C欲分其财物。其生涯并付亲子。D遂成疑狱。遂与鲁肃俱诣孙权。2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未尝闻(姬仆)亵慢之言B每(希崇)食必侍之C云(嫡子)是亲子D(义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26选择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郭氏有嫡子希崇览其诉A郭氏夫妇有个亲生儿字张希崇听了他的控诉B,郭氏夫妇有一仇家的儿子张希崇看了状子C郭氏夫妇有一仇家的儿子张希崇听了他的控诉D郭氏夫妇有个亲生儿子张希崇看了状子2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希崇品性宽厚仁爱的一组是不好酒乐必俨其衣冠事母至谨未尝闻亵慢之言或遇奸恶,则嫉恶如仇止称假子ABCD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