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赣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前沿》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遗传学中,连锁和交换是遗传规律的重要内容。在连锁遗传中,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近,交换值就越小。以下关于交换值的意义,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
B. 用于绘制遗传图谱
C. 预测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D. 决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2、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以下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后果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可能导致物种新性状的出现
B. 整倍性变异个体通常能正常繁殖
C. 非整倍性变异个体一定不能存活
D. 可能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3、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D.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4、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来实现信息处理和控制。假设有一个神经元,其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以下关于神经递质传递的描述,哪一项是准确的?( )
A. 神经递质总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B. 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会立即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全部结合
C. 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与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的刺激强度成正比
D.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速度相同
5、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是重要的事件。以下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
D.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不变
6、在免疫学的研究中,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假设有一种新型病原体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以下关于免疫反应的描述,哪一项是最恰当的?( )
A. 初次接触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能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B.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病原体,细胞免疫则对抗体的产生没有任何帮助
C.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身细胞和病原体,不会对自身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D. 免疫记忆细胞能够在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快速启动免疫反应,增强免疫效果
7、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假设在一个土壤生态系统中,某种微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以下关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其数量的因素的描述,哪一项最有可能是导致这种减少的原因?( )
A. 该微生物的竞争对手数量增加,竞争压力增大
B.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 环境中的抗生素浓度过高,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D. 以上三个因素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数量的减少
8、细胞呼吸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 )
A. 糖酵解
B. 丙酮酸氧化
C. 三羧酸循环
D.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9、在生物化学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多种形式,如α-螺旋、β-折叠等。以下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哪一项是最主要的?( )
A. 氢键
B. 疏水相互作用
C. 离子键
D. 范德华力
10、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例如,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参与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泌尿系统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参与内环境中物质代谢的调节。那么,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此时参与调节内环境pH的主要物质是:( )
A. 碳酸氢钠
B. 碳酸钠
C. 磷酸氢二钠
D. 磷酸二氢钠
1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机会,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B. 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等方式,其后代的遗传物质与亲本完全相同,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D. 所有生物的发育过程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形成,最终发育成成熟个体
1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那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 )
A. 豌豆杂交实验
B.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3、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提纯等。那么,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条件有:( )
A. 温度、pH、溶氧
B. 温度、湿度、光照
C. 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氮气浓度
D. 以上都是
14、在动物行为学中,动物的通讯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声音、视觉、化学等。以下关于动物化学通讯的特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可以在黑暗中传递信息
B. 传递的信息准确而持久
C. 传播范围广,不受环境限制
D. 具有种的特异性
15、在动物学的研究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各异。以下关于无脊椎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 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C. 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 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都营寄生生活
16、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通常由 ATP 直接提供或间接提供。以下关于主动运输能量来源的描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动运输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 )
A. ATP 水解
B. 离子浓度梯度
C. 电化学梯度
D. 以上都是
17、在细胞生物学中,细胞骨架是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以下关于细胞骨架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维持细胞形态
B. 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C. 协助细胞分裂
D. 合成蛋白质
18、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以下关于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的部位
C. 酶的催化作用不受温度、pH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 不同的酶可以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反应速率可能不同
19、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分解,这个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的内侧。以下关于光反应阶段氧气产生的描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水分解产生的氧气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穿过几层膜?( )
A. 1 层
B. 2 层
C. 3 层
D. 4 层
20、在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以下关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B.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能够控制垂体的活动
C.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由胰岛α细胞分泌
D. 激素的分泌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影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深入探讨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作用,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反射弧、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激素分泌调节(下丘脑-垂体轴、反馈调节),阐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动物行为、代谢调节、生殖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2、(本题5分)详细阐述动物的神经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区,分析神经信号的传递和整合机制。
3、(本题5分)深入研究生物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侧向扩散、翻转运动、旋转运动),膜蛋白的流动性(侧向扩散、旋转运动),影响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长度和饱和度、胆固醇含量、温度),生物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和检测方法。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某河流上游建设了化工厂,排放的有毒废水导致下游鱼类和底栖生物大量死亡,河流生态系统崩溃。请研究化工厂污染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和监管手段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2、(本题5分)在对一种动物的社会行为研究中,发现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声音、姿势和化学信号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社会等级和群体规模也会影响信息交流的模式。请分析动物信息交流的机制和功能,并探讨其在动物行为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3、(本题5分)某山区引入了一种经济作物进行大规模种植,但由于不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农药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请分析这种经济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的种植和管理方案。
4、(本题5分)某沿海湿地被开发为盐田和养殖塘,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候鸟栖息地丧失。研究这种湿地开发对候鸟迁徙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及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方案。
5、(本题5分)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长期单一种植某一种农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剧。探讨这种种植方式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详细论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功能,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应答机制。探讨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以及疫苗的作用原理和研发进展。
2、(本题10分)全面探讨动物的行为学,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形成机制和适应性意义。研究动物的求偶行为、觅食行为、社会行为等的特点和进化背景。分析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动物的行为表现,并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