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铁十六局XX高速第X标段桥梁风险评估报告
桥梁风险评估报告
为加强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经研究,决定在施工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桥梁风险评估目的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其基本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
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
《公路桥梁风险评估及管理暂行规定》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及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项目风险管理方针
项目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方面的文件
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
我项目部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路基、高墩、技术复杂型特大桥梁、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1.评估过程
根据《公路桥梁及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和广西资兴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合同段实际情况,本合同段风险评估过程如下:
1.1评估小组成员
资兴高速公路第四标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评估小组成员名单
评估小组成员名单
分工
姓名
职务
评估小组负责人
毕岳
项目经理
王学利
项目总工
评估小组成员
王君正
安全总监
赵汉文
副总经理
鲁健保
路基工程师
林玉成
综合办主任
李学利
物质部部长
李国谱
安质部部长
闫亚亮
实验室主任
1.2 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1.3 总体评估
对工程进行总体风险评估,经总体风险评估,对于Ⅲ级(高度风险)以上等级的工程,应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工程,视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1.4 专项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源普查、辨识、分析,并针对重大风险源进行估测、控制。
1.5 结果处理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
2、评估方法
采用指标体系法进行总体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应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专家讨论进行风险源辨识,同时对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一般风险源的估测采用检查表法,以相对风险等级来确定;重大风险源采用风险矩阵法来确定风险等级,然后通过桥梁管理领导小组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对风险等级及风险应对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满足现阶段公路桥梁施工风险评估的需要。根据修改后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
四、评估对象及评估目标
1.评估对象
本次评估的对象是广西资兴高速公路第四标段内的几座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等各种方面风险。
2.评估目标
根据初始阶段风险评估结果,对施工阶段、资源配置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桥梁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通过风险评估及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体系,切实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将各种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表4-1 后果或损失及评估目标关系
评估目标
后果或损失
安全风险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第三方人员伤亡、第三方经济损失、工期延误
工期风险
工期延误、经济损失
投资风险
经济损失、第三方紧急损失
环境风险
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五、风险评估内容
1.总体风险评估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
表1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得分
建设规模
(AI)
单孔跨径LK(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
6-8
LK >150米或L>1000米
3-5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
1-2
1
L<100米或LK<40米
0-1
地质条件
(A2)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塌岸区等)
4-6
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
1-3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0-1
1
气候环境条件(A3)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
4-6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2-3
2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0-1
地形地貌条件(A4)
山岭区
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
4-6
一般区域
0-3
平原区
0-1
1
桥位特征
(A5)
跨江河、海湾
通航等级1级-3级
4-6
通航等级4级-6级
2-3
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0-1
陆地
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
3-6
6
施工工艺成熟度(A6)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
2-3
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0-1
1
本桥R=A1+A2+A3+A4+A5+A6=12
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5-2
表2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 险 等 级
计 算 分 值 R
等级Ⅳ(极高风险)
14分及以上
等级Ⅲ(高度风险)
8-13分
等级Ⅱ(中度风险)
5-8分
等级Ⅰ(低度风险)
0-4分
根据总体风险划分标准,桥梁风险等级属Ⅲ级及以上,为高度风险桥梁。根据《公路桥梁及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规定,需对其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按照以下评估流程图进行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分析主要事故类型
相关人员调查
评估小组讨论
专家咨询
风险
分析施工的致险因子2
确定物的不安全状态
及人的不安全行为
系统安全工程方法
专家咨询
风险分析
检查表法
一般风险源
风险矩阵法
指标体系法
重大风险源
桥梁
动态评估
风险估测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风险控制
评估过程记录签字及编写评估报告
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为方便进行风险专项评估,先将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到分项工程,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见表3
表3 桥梁施工作业分解
序号
施工作业活动
1
基坑施工
2
灌注桩施工
3
钢筋工程施工
4
墩柱施工
5
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内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形成本桥梁的风险源普查清单。
表4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风险源
判断依据
1
管理不当
专家咨询
2
施工工人
小组讨论
3
材料规格
相关人员调查
4
安全设施
专家咨询
5
操作不当
相关人员调查
6
作业不当
小组讨论
7
物体打击
专家咨询
8
作业环境
小组讨论
3.风险分析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致险因子分析应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实施,并采用鱼刺图法进行分析。
鱼刺图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
析致险因子时应找到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结合以往施工中发生的典型事故得出如下事故类型对照表(表5)和风险源风险分析表(表6)
表5 桥梁施工事故类型对照表
事故类型主要作业内容
物体
打击
高处
坠落
触电
起重伤害
机械
伤害
车辆
伤害
中毒
窒息
坍塌
容器爆炸
机械钻孔 灌注桩
☆
☆
☆
☆
☆
☆
墩柱施工
☆
☆
☆
☆
☆
☆
模板,支架安装及拆除
☆
☆
☆
☆
☆
钢筋工程作业
☆
☆
☆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
☆
☆
☆
☆
☆
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
☆
☆
☆
☆
表6 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施工作业内容
潜在事故内容
致险
因子
受伤害人类型
伤害
程度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备注
人工挖孔灌注桩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坍塌
作业
环境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重伤
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中毒窒息
作业
环境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死亡
☆
墩柱
施工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坍塌
作业
环境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重伤、
死亡
☆
☆
起重伤害
作业
不当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死亡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
容器爆炸
作业
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触电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死亡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 重伤
☆
机械伤害
操作
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模板、支架安装及拆除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 重伤
☆
坍塌
施工
人员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轻、 重伤、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起重伤害
作业
不当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死亡
☆
坍塌
施工
人员
作业人员本身及同一起所其它人员
重伤、
死亡
☆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机械伤害
操作
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
高处坠落
安全
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机械伤害
操作不当
作业人员本身
轻、重伤
☆
物体打击
物体
打击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
☆
起重伤害
作业
不当
同一作业面其它人员
轻、重伤、死亡
☆
4.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风险估测方法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安全管理方案、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等因素确定。评估小组通过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本桥梁进行了风险估测,形成了风险估测汇总表(表7)。
表7 风险估测汇总表
编号
风险源
风险估测
作业内容
潜在事
故类型
严重程度
可能性
风险
大小
人员
伤亡
经济
损失
1
人工挖孔灌注桩
坍塌
一般
一般
偶然
中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高处坠落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中毒窒息
一般
一般
不太可能
低度
2
墩柱施工
坍塌
重大
重大
偶然
高度
物体打击
较大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高处坠落
较大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起重伤害
较大
一般
偶然
中度
3
模板,支架安装及拆除
高处坠落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坍塌
重大
重大
偶然
高度
4
钢筋工程施工作业
触电
一般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机械伤害
一般
一般
很可能
高度
5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
高处坠落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起重伤害
较大
较大
偶然
中度
坍塌
重大
重大
可能
高度
物体打击
较大
较大
可能
高度
机械伤害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物体打击
一般
一般
偶然
中度
高处坠落
一般
一般
偶然
中度
6
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
高处坠落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起重伤害
较大
较大
偶然
中度
物体打击
较大
一般
可能
高度
机械伤害
一般
一般
可能
中度
5.重大风险源估测
重大风险源估测按《指南》推荐的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测。其中事故可能性取决于物的状态引起的事故可能性及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起的风险抵销的耦合。
事故可能性的等级分为四级,如表8所示:
表8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中心值
概率等级描绘
概率等级
﹥0.3
1
很可能
4
0.03~0.3
0.1
可能
3
0.003~0.03
0.01
偶然
2
﹤0.003
0.001
不太可能
1
事故严重程度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根据人员伤亡类别或直接经济损失其等级可以分为四级,见表9、表10:
表9 按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等级
1
2
3
4
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人员
伤亡
死亡(失踪)﹤3或重伤﹤10
3≤死亡(失踪)﹤10或10≤重伤﹤50
10≤死亡(失踪)﹤30或50≤重伤﹤100
死亡(失踪)≥30或重伤≥50
表10 按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1
2
3
4
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经济损失(万元)
Z<10
10≤Z<50
50≤Z<500
Z≥500
专项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见表11:
表11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重等级程度
可能性等级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1
2
3
4
很可能
4
高度Ⅲ
高度Ⅲ
极高Ⅳ
极高Ⅳ
可能
3
中度Ⅱ
高度Ⅲ
高度Ⅲ
极高Ⅳ
偶然
2
中度Ⅱ
中度Ⅱ
高度Ⅲ
高度Ⅲ
不太可能
1
低度Ⅰ
中度Ⅱ
中度Ⅱ
高度Ⅲ
六、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桥梁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方法。事故严重程度的估测采用专家调查法,事故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标体系法。
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见表12:
表12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总承包企业资质A
三级
3
二级
2
一级
1
1
特级
0
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无资质
1
有资质
0
0
历史事故情况C
发生过重大事故
3
发生过较大的事故
2
发生过一般事故
1
未发生过事故
0
0
作业人员经验D
无经验
2
经验不足
1
经验丰富
0
0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E
不足
2
基本符合规定
1
符合规定
0
0
安全投入F
不足
2
基本符合规定
1
符合规定
0
0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
不符合合同要求
2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1
符合合同要求
0
0
专项施工方案H
可操作性较差
2
可操作性一般
1
可操作性较强
0
0
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公式:M =A+B+C+D+E+F+G+H=1
因为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能引起风险的抵消,所以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M找出及之对应的折减系数γ,见表13:
表13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及折减系数对照表
计算分值(M)
折减系数γ
﹥12
1.2
9≤M≤12
1.1
6≤M≤8
1
3≤M≤5
0.9
0≤M≤2
0.8
得出本项目的安全管理折减系数γ=0.8
表13 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标准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p)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
p≥14
很可能
4
6≤p﹤14
可能
3
3≤p﹤6
偶然
2
P<3
不太可能
1
2.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4:
表14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1
桩长
L≥15米
4~6
4
2
地形条件
山岭区
2~3
2
3
土石条件
二类条件(粘性土,密实砂性土等)
0
0
4
地质条件
施工区域地质条件较好
0~1
0
5
地下水
地下水深层分布,施工基本不可能穿越
0~1
1
6
有毒有害气体
无有毒有害气体分布
0
0
7
地下构造物
无地下构筑物分布
0
0
合计(R)
7
根据公式人工挖孔桩事故可能性分值P=γ×R=5.6,结果四舍五入取整6,参照表5-13得出本桥梁人工挖孔桩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为3级。
3.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5:
表15 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1
墩柱高度
10米≤H﹤30米,
1~3
1
2
气候环境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 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1~3
1
3
施工方法
支架模板法
1~3
2
4
临时结构设计
采用专业设计方案
0~1
0
合计(R)
4
根据公式墩柱施工事故可能性分值P=γ×R=3.2,结果四舍五入取整3,参照表13得出本桥梁墩柱施工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为2级。
4.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6:
表16 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赋分值
得分
1
支架规模
H≥8米,搭设跨度18米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15KN/m2
4~6
4
2
地形及基础岩土条件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存在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0~1
1
3
气候环境条件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 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
1~3
1
4
支架设计
采用专业设计方案
0~1
0
5
交通状况
跨线公路
3~6
6
合计(R)
12
根据公式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可能性分值P=γ×R=9.6,结果四舍五入取整10,参照表5-13得出本桥梁满堂脚手架现浇法作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为3级。
七、风险控制
1. 一般风险源控制
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要求来制定。一般风险源应对的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简明扼要,明确安全防护、安全警示、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重大风险源控制
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并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项目施工过程中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各种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决策风险等不稳定因素,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针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编制了相对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并举办了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其措施如下:
表17 人工挖孔桩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风险防控应重点考虑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以及中毒窒息事故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
1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根据桩的直径、桩深、土质、现场环境等状况进行混凝土护壁结构的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
2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对现场环境进行调查,掌握以下情况:
(1)地下管线位置、埋深和现况;
(2)地下构筑物(人防、化粪池、渗水池、古坟墓等)的位置、埋深和现况;
(3)施工现场周围物建(构)筑屋、交通、地表排水、振动源等情况;
(4)高压电气影响范围
3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必须向承担施工的作业队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程序、安全技术要求、现况地下管线和设施情况、周围环境和现场防护要求等。
4
人工挖孔作业前,作业队负责人必须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归档备案。
5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物质准备情况,确认符合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材料充足,能保证正常的、不间断的施工。
(2) 施工所需的工具设备(辘轳、绳索、挂钩、料斗、模板、软梯、空压机和通风管、低压变压器、手把灯等)必须完好、有效。
(3) 系入孔内的料斗应由柔性材料制作。
6
当土层中有水时,必须采取措施疏干后方可施工。
7
人工挖孔桩必须采用混凝土护壁;首节护壁应高于地面20cm;相邻护壁节间应用锚筋相连。护壁强度达5Mpa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施工中必须按施工设计要求的层深,挖一层土方施做一层护壁,严禁超要求开挖、后补做护壁的冒险作业。
8
人工挖孔作业过程中应满足下列要求:
(1)每孔必须两人配合施工,轮换作业。孔下人员连续作业不得超过2h,孔口作业人员必须监护孔内人员的安全。
(2)孔下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桩孔周围2m范围内必须设护栏和安全标志,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3m内不得行驶或停放机动车。
(4)严禁孔口上作业人员离开岗位,每次装卸土、料时间不得超过1min。
(5)土方应随挖随运,暂不运的土应堆在孔口1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m。孔口1m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材料。
(6)料斗装土、料不得过满。
(7)孔口上作业人员必须按孔内人员指令操作辘轳。向孔内传送工具不得大于50cm,严禁超挖。
(8)作业人员上下井孔必须走软梯。
(9)暂停作业时,孔口必须设围挡和按安全标志或用盖板盖牢,阴暗时和夜间应设警示灯。
9
施工中孔口需要垫板时,垫板两端搭放长度不得小于1m,垫板宽度不得小于30cm,板厚不得小于5cn。孔径大于1m时,孔口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并扣牢保险钩,安全带必须有牢固的固定点。
10
料斗和吊索具应具有轻、柔软性能,并有防坠装置。(卡环自锁)
11
孔内照明必须使用36V(含)以下安全电压。
12
人工挖孔作业中,应检测孔内空气质量,确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孔内空气中氧气浓度应符合现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指南》(GB8958)的有关要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本《指南》附录N的有管要求。 ⑵现场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器。 ⑶开孔后,每班作业前必须打孔盖通风,经检测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在要求范围内并记录,方可下孔作业;检测合格后未立即进入孔内作业时,应在进入作业前重新进行检测,确认合格并记录。⑷孔深超过5m后,作业中应强制通风。
13
施工现场应配有急救用品(氧气等)。遇塌孔、地下水涌出、有害气体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将孔内处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严禁擅自处理、冒险作业。
14
两桩净距小于5m时,不得同时施工,且一孔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5Mpa后,另一孔方可开挖。
15
雨天及夜间不得进行人工挖孔施工。
16
人工挖孔过程中,必须设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控,掌握各桩孔的安全状况,消除隐患,保持安全施工。
17
人工挖孔施工过程中,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必须设围挡和安全标志、警示灯,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表18 墩柱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说明:墩柱施工的风险防控重点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
1
采用支架模板法应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现行的有关要求对支架进行专项安全设计,并要求安装,拆除程序和安全技术措施。
2
墩柱施工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作业前应检查所有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必须安全可靠,严禁无防护作业。
(3)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严禁人员随起吊物一同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以防落下伤人,上下大型零件时,应采用可靠的起吊机具。
(4)施工中应经常及当地气象台站取得联系,遇有雷雨、六级(含)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并将作业平台上的设备、工具、材料等固定牢固,人员撤离。
(5)脚手架必须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6)支立模板要按工序操作。当一块或几块模板单独竖立和竖立较大模板时,应设立临时支撑,上下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脚手架和工作台。整体模板合拢后,应及时用拉杆斜撑固定牢靠,模板支撑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
(7)拆除模板作业时,应按顺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或悬挂的模板,严禁硬砸或用机械大面积拉倒。在起吊模板前,应先检查连接螺杆是否全部卸掉,确认无连接后方可起吊。
(8)浇注和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模板及其支撑。
(9)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便携式照明应采用36V(含)以下的安全电压。固定照明灯具距平台不得低于2.5m。
(10)拆除脚手架必须按专项方案要求进行。
表19 支架法现浇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说 明:支架法施工的风险防控重点考虑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等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
1
施工前,根据结构特点,混凝土施工工艺 和现行的有关要求对支架进行施工专项安全设计,并制定安装,拆除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
2
使用材料满足下列要求:材质应符合现有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具有资质企业生产,具有合格证,并经验收确认质量合格;不得有裂纹,变形和腐蚀等缺陷。
3
立柱应置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
4
支架的立柱应置于平整、坚实的地基上,立柱底部应铺设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扩散压力;支架地基处应有排水措施,严禁被水浸泡。
5
支架较高时,设二组钢质揽风绳,揽绳直径不小于φ10,且对称≥45°设置固定牢固。
6
支架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立杆应竖直,2m高度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5cm;每搭完一步支架后,应进行校正。立杆的纵向最大高度1.7m,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2.0m,(2)钢管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新钢管应有质量合格证、质量检查报告;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分层、硬弯和深的划道;③焊接钢管尺寸(mm) 外径48壁厚3.5~0.5,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须采取加固措施。
7
钢管安装完成后,应对节点和支撑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8
钢管应安装施工设计要求方法,程序拆除;严禁使用机械牵引,推倒的方法拆除
9
拆除前,应先清理施工现场,划定作业区,设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拆除工作必须有作业组长指挥,作业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并随时保持道路清洁和交通顺畅。
10
拆除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上下多层交叉作业。
11
拆除支架时,必须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必要时对未拆除部分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12
施工中对不良气候因素进行密切监控,并对支架立柱基础沉降做好监控。
表20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风险防控对策
说明: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的风险防控重点考虑高处坠落及物理打击事故类型。
序号
风险防控对策
防高处坠落措施
1
高空作业场所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2
脚手架搭设符合规程要求并经常检查维修,作业前先检查稳定性。
3
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轻便,穿软底鞋。
4
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5
高空作业地点必须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过多物件,垃圾和废料及时清理运走。
6
距地面1.5米及1.5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高度不低于腰部。
7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
8
严禁人随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稳时不得攀爬。
9
高空行走、攀爬时严禁手持物件。
10
垂直作业时,必须使用差速保护器和垂直自锁保险绳。
11
及时清理脚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
防高空落物伤人措施
1
对于重要、大件吊装必须制定详细吊装施工技术措施及安全措施,并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配置专职安监人员。
2
非专业起重工不得从事起吊作业。
3
各个承重临时平台要进行专门设计并核算其承载力,焊接时由专业焊工施焊并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4
起吊前对吊物上杂物及小件物品清理或绑扎。
5
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工具袋,大件工具要绑上保险绳。
6
加强高空作业场所及脚手架上小件物品清理、存放管理,做好物件防坠措施。
7
上下传递物件时要用绳传递,不得上下抛掷,传递小型工件、工具时使用工具袋。
8
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拆架或起重作业时,作业区域设警戒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9
切割物件材料时应有防坠落措施。
10
起吊零散物品时要用专用吊具进行起吊。
八、评估结论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级,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本桥具体施工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并形成重大风险源等级汇总表。本桥梁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如下。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表
重大风险源
事故可能性等级
严重程度等级
风险等级
评定理由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人工挖孔桩
坍塌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墩柱施工
坍塌
2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模板、支架安装及拆除坍塌
2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钢筋工程
触电
4
1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高处坠落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坍塌
3
3
3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满堂脚手架
物体打击
3
1
2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上部结构施工
高处坠落
3
2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上部结构施工
物体打击
3
2
1
Ⅲ
专家调查法 风险矩阵法
本桥梁重大风险源只存在Ⅲ级重大风险源,存在的部位为人工挖孔桩、墩柱、模版、支架安装及拆除、钢筋、满堂脚手架和上部结构施工。主要存在的风险为坍塌、触电、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桥梁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风险源分析评估,经过了评估小组严格的讨论和分析,咨询了桥梁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上满足了要求。这仅是风险管理及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
中铁十六局集团XX高速公路第X标段项目部
2016年10月5日
32 / 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