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助产技术人员实践技能考核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326409 上传时间:2025-07-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28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产技术人员实践技能考核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助产技术人员实践技能考核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助产技术人员实践技能考核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基本操作内容: 1、临产后肛查 2、临产后阴道检查 3、宫颈评分法 4、四步触诊法 5、髂棘间径与骶耻外径测量及正常值 6、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测量及正常值 7、对角径与坐骨棘间径测量及正常值 8、外阴冲洗 9、外阴消毒 10、接产前铺巾 11、会阴保护 12、人工破膜术 13、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14、会阴侧切及缝合术 15、分娩机转 16、断脐及脐带处理 17、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方法 18、新生儿apgar评分法 19、婴儿直角喉镜的气管插管术 21、新生儿胸外按摩 22、人工剥离胎盘术 23、胎盘检查步骤和要求 24、胎头吸引术 25、催产素的使用 26、产程图的使用       1、会阴湿热敷1、有医嘱2、用四块纱布 2、双胎:头/臀最好,臀/头易胎头交锁。头/臀第一胎儿娩出后,一定让助手固定第二胎儿,第二胎儿未破膜,人工破膜。如果变成横位,必须内倒转,不能剖宫产,因两个胎儿娩出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3、产后24小时内冰敷1比5碘伏冰敷 水放在无菌手套1/3---—2/3的水,放在冰箱中, 用厚纱布垫着,以防冻伤。厚纱布垫外加无菌手套冰,15分钟。间断在敷。 4、宫颈裂伤  检查:徒手用中食指夹宫颈,宫颈裂伤一般出血少,除有血管裂伤. 小于1CM,无出血,不用缝合。大于1CM缝合,用阴道拉钩,暴露宫颈,用无齿卵圆钳钳夹宫颈,0号肠线间断缝合。 5、会阴血肿:小血肿八字缝合,0号易吸收肠线, 1¤1.血肿大于4厘米,刀片切开,清除血块,纱布压迫24-48小时取出,纱布块必须清点清楚。 位置:切口顶端,EP侧、后穹窿  时间:分娩时,分娩后数小时。 基本操作(一) 【临产后肛查】 一、目的(适应症):(10分) 1.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和扩张程度; 2.是否已破膜; 3。骨盆腔大小; 4.确定胎位; 5.了解胎头下降程度。 二、操作顺序(10分) 1。产妇仰卧,两腿屈曲分开;         (1分) 2.检查者站于产妇右侧;         (1分) 3.用消毒纸遮盖阴道口;         (1分) 4。检查者以右手示指带指套,蘸肥皂水后,伸入直肠,拇指伸直,其余各指屈曲以利食指伸入; (2分) 5。检查顺序为: ①向后触及尾骨尖端,了解尾骨活动度; ②两侧坐骨棘是否突出; ③确定胎头高低; ④用指端掌侧探查宫口大小; ⑤是否破膜; ⑥扪清颅缝囟门位置,协助确定胎位; ⑦注意有无血管搏动.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3分) 2。保护阴道口,防止粪便污染;     (4分) 3.检查时要带指套或手套.       (3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应在宫缩时检查,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2分) 2。次数不宜过多,临产初期(宫口﹤3㎝),间隔4小时查一次,宫口﹥3㎝,2小时一次;      (2分) 3.经产妇、宫缩频者,检查间隔应缩短;  (2分) 4.孕产期阴道流血较多,临床可疑前置胎盘者禁止肛查。(4分)   基本操作(二) 【临产后阴道检查】 一、适应症   (10分) 1。肛查胎先露不明,或疑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   (2分) 2。宫口扩张及抬头下降异常,以查找原因;  (3分) 3。轻度头盆不称,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   (3分) 4.阴道助产前的常规检查。           (2分) 二、操作顺序 (10分) 1。产妇仰卧,两腿屈曲分开;        (1分) 2。检查者站于产妇右侧;           (1分) 3。消毒外阴;                (1分) 4.右手戴无菌手套,用一指或两指(中指先进,食指在进)放入阴道; (2分) 5。检查内容:            (5分,每项1分) ①外阴、阴道发育情况及有无异常; ②宫口扩大程度,宫颈软硬、有无水肿; ③先露高低、胎方位; ④是否破膜,羊水情况; ⑤骨产道情况:指骨弓、对角径、骶尾关节、骶凹、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3分) 2.检查前,应进行外阴消毒;     (4分) 3。检查时要戴无菌手套。       (3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检查前,应严密消毒,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2分) 2.全分娩过程阴道检查控制在2人次,每次检查不超过2次; (3分) 3.阴道检查后要有详细记录;(2分) 4.孕产期阴道流血较多,临床可疑前置胎盘者最好不要进行阴道检查,或在做好抢救准备时进行检查.(3分)     基本操作(三) 【宫颈评分法】 一、目的(适应症):(10分) 1。了解宫颈成熟度,预测引产的成功率;(4分) 2。估计加强宫缩措施的效果。(6分) 二、操作顺序(20分) (按下表中5项指标回答,每一项指标4分)     指标         分      数 0 1 2 3 宫口开大(㎝) 0 1~2 3~4 5~6 宫颈管消退(﹪) (为消退为2㎝) 0~30 40~50 60~70 80~100 先露位置 (坐骨棘水平=0) -3 -2 -1~0 +1~+2 宫颈硬度 硬 中 软   宫颈位置 后 中 前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 此题该项不记分,分值加到第二项。 五、注意事项(评估)   (10分) 1.宫颈评分≥9分,引产容易成功,较安全,产程<4小时。(3分) 2。宫颈评分7~8分,引流成功率约为80﹪,根据引产时间可考虑仔细检查,调整药量;(3分) 3宫颈评分≤6分,表示宫颈不成熟,引产成功率较低,如引产已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最好请上级医师检查,排除梗阻性难产;  (4分)   基本操作(四) 四步触诊法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中,为检查:①子宫大小、②胎产式、③胎先露、④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时采用次方法。 二、操作顺序  (10分)  (每一步操作2。5分)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弓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胎儿部分; 第二部手法:检查者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着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先露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耻骨联合上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正确胎先露部深入盆的深度.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检查完产妇后,应洗手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在作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2。做第一步手法时,若先露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3。做第二步手法时,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有助诊断。 (2分) 4。做第三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1分) 5.做第四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入,该隆起称为胎头隆突.枕先露时,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儿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2分) 6.经4步触诊法,若胎先露部难以确定时,可行肛诊协助诊断。 (1分)   基本操作(五) 【骼棘间径与骶耻外径测量及正常值】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入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的骨盆外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   (10分) (一)骼棘间径测量 1.孕妇体位:屈伸腿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1分) 2。找准孕妇两侧骼骨的骼前上棘;      (1分) 3.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两侧骼前上棘外缘的距离; (1分) 4.判断该孕妇的骼棘间径是否正常,正常值为23~26㎝。(2分) 二、骶耻外径测量 1。孕妇体位: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1分) 2.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0。5分) 3.找准孕妇耻骨联合、第五腰椎棘突(米氏菱形窝上角或相当于骼嵴后连线中点下1。5㎝); (1分) 4。用骨盆测量器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0。5分) 5.判断该孕妇的骶耻外径是否正常,正常值为18~20㎝.(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检查孕妇前后,应洗手.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检查时让孕妇取正确体位; (4分,每个体位2分) 2.正确辨认孕妇骨盆相关的骨性标志点。(6分,每个骨性标志点2分)   基本操作(六) 【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测量及正常值】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出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的骨盆外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  (10分)   (每项1分) (一)坐骨结节间经测量 1.孕妇体位: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膝,检查者在孕妇右侧检查:(1分) 2。找准孕妇两侧坐骨结节; (1分) 3。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1分) 4.判断该孕妇的坐骨结节间径是否正常,正常值为8.5~9。5㎝。(2分) (二)出口后矢状径测量 1.孕妇体位:取仰卧截石位;(0。5分) 2.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消毒手套 并涂以润滑油 (0。5分) 3。检查者将右手的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内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测量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中点的距离; (2分) 4.判断孕妇的 出口后矢状径是否正常,正常值约为8。5cm.(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检查孕妇前后,应洗手。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检查时让孕妇取正确体位;    (4分,每个体位2分) 2.正确辨认孕妇骨盆相关的 骨性标志点。(6分,每个骨性标志点2分) 3、当坐骨结节间径偏短,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15cm时胎儿可以从后三角娩出,这时让孕妇臀部抬高。   基本操作(七) 【对角径与坐骨棘间径测量与正常值】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时,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这者,为准确测量骨盆大小常用的骨盆内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   (10分) (一)对角径测量 1.孕妇体位:取仰卧截石位;    (0.5分) 2。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以润滑油;   (0。5分) 3.检查者将一手的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的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手示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 (1分) 4。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的值;(1分) 5。判断该孕妇的对角径是否正常,正常值为12.5~13㎝。(2分) (二)坐骨棘间径测量 1。孕妇体位:去仰卧截石位;  (0。5分) 2.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消毒手套;  (0。5分) 3。检查者将右手的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或用中骨盆测量器,用手指引导测量);  (2分) 4.判断孕妇的坐骨棘间径是否正常,正常值约为10㎝。 (2分)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3分) 2。检查孕妇前后,应洗手。  (2分) 3.测量前应严格消毒外阴,以防宫内感染;(5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检查时让孕妇取正确体位;  (2分,每个体位1分) 2.正确辨认孕妇骨盆相关的骨性标点。 (2分,每个骨性标志点1分) 3。如果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的直径的值大于12。5㎝.(1分) 4.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较松软时为宜。  (2分) 5。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1分)   基本操作(八) 【外阴冲洗】 一、适应症    (10分) 产妇进入产房后清洗会阴 二、操作顺序  (10分) 1.产妇体位: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分开,露出外阴部;(2分) 2.臀下放一便盆或塑料布;(2分) 3。用消毒干纱布覆盖阴道口,以防止冲洗液流入阴道(2分) 4。冲洗顺序:大腿内侧上1/3、阴阜、大小阴唇,从外向内、从上向下;(2分) 5.取下阴道口的纱布,移去臀下便盆或塑料布。  (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进行操作前后,应洗手。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冲洗时应严格按照冲洗的顺序进行冲洗;  (5分) 2.冲洗液可用0.1﹪的新洁尔灭液。    (5分) 第一步:肥皂水冲(肥皂水棉球擦)(内→外) 第二步:清水冲(外→内)(上用清水壶冲,手拿卵圆钳夹两个浸泡过清水壶的棉球擦) 第三步:1:5000高锰酸钾冲(外→内)(上用高锰酸钾冲壶冲,手拿卵圆钳夹两个在高锰酸钾冲壶中浸泡过的棉球擦) 第四步:擦洗(内→外) 3、第一次范围大于第二次    基本操作(九) 【外阴消毒】 一、适应症   (10分) 阴道分娩接产前进行的一项无菌操作 二、操作顺序 (10分) 1。产妇体位: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分开,露出外阴部;(2分) 2.臀下放一便盆或塑料布; (2分) 3。用消毒干纱布覆盖阴道口,以防止消毒液流入阴道;(2分) 4.消毒顺序:大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从内向外、从上向下; (2分) 5。取下阴道口的纱布,移去臀下便盆或塑料布。(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2分) 2。进行操作前,应按无菌操作常规进行洗手。(4分) 3。消毒时,手部不可再触及有菌处。  (4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冲洗时应严格按照消毒的顺序进行操作;   (5分) 2。消毒液可用碘伏.   (5分) 3、消毒的范围越来越小 4、第一遍一个地方一个棉球,第二三遍大小阴唇一个,阴阜、大腿内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一个。 【接产前铺巾】 一、适应症   (10分) 阴道分娩接产前进行的一项无菌操作 二、操作顺序 (10分) 1。产妇体位: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分开,露出外阴部;(1分) 2。常规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打开产包;(1分) 3。第一块治疗巾折叠1/3,双手置于折叠处之内,让产妇臀部略抬高,插入臀下;(2分) 4。第二块覆盖产床其余部分;       (1分) 5.第三块、第四块分别覆盖两侧大腿,仅露出外阴;(先铺进侧再铺对侧)  (2分) 6.第五块置于耻骨联合及下腹部;  (1分) 7.将臀下治疗巾折叠处向上覆盖肛门,大腿上治疗巾内下角插入臀下。 (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2分) 2。进行操作前,按无菌操作常规要求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5分) 3、铺巾时,手部不可再触及有菌处。(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铺巾时应严格按照铺巾的顺序进行操作,操作步骤3~7每错一步在注意事项栏内扣2分。 基本操作(十一) 【会阴保护】 一、适应症   (10分) 阴道分娩接产时,防止会阴及软产道裂伤的一种保护措施. 二、操作顺序 (10分)     (考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全时可以提问方式提醒考生胎头娩出前、娩出时、娩出后如何保护会阴) 1.胎头拨露使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 (1分) 2.产妇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分开,露出外阴部;接产者站在产妇右侧;(1分) 3.会阴部盖上一块消毒巾,接产者右手肘支于床上,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利用手掌大鱼际顶住会阴部;   (1分) 4.在宫缩时向内上托压,左手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曲和下降;(2分) 5.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左手按分娩机转协助胎头仰伸;右手继续保护会阴;(2分) 6.胎头娩出后,右手仍注意保护会阴,左手挤出胎儿口、鼻腔内的粘膜、羊水,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 (2分) 7。双肩娩出后,右手方可放松。   (1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进行会阴保护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戴口罩,帽子,清洗双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5分); 2。保护前,会阴部盖一块消毒巾,以防产妇用劲时粪便排出,污染产床(3分) 3。若覆盖会阴部的治疗巾,已被粪便污染,则应及时更换治疗巾(2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宫缩间歇时,保护会阴的右手稍放松,以免压迫过久引起会阴水肿(3分) 2。协助胎头仰伸时,若宫缩过强,应嘱产妇张口哈气解除腹压的作用,让产妇在宫缩间隙时稍向下屏气,时胎儿缓慢娩出,以防引起会阴产道裂伤(4分) 3。胎头娩出后,右手应继续保护会阴,左手先清理呼吸道,再协助娩出胎肩(3分)    基本操作(十二) <人工破膜> 使用于1、宫口开大3厘米,宫缩乏力时加强宫缩. 2、宫口小但宫缩时胎心下降,OCT(+)时,人工破膜看羊水. 一、适应症  (10分) 1、宫颈成熟,bishop评分>5分   (2分) 2、头盆相称       (2分) 3、无胎位异常      (2分) 4、宫缩乏力时加强宫缩  (2分) 5、用于计划分娩引产   (2分) 二、操作顺序(10分) 1、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 (1分) 2、听胎心音、阴道检查,排除头盆不称、胎位不正或脐带先露等(2分) 3、选择破膜时间:在剥膜引产宫口开张的基础上或临产后宫口已3Cm以上无头盆不称时,进行人工破膜 (2分) 4、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左食指、中指剥膜后触到前羊水囊,右手持破膜针或妇科钳沿左手指、中指引导夹破或刺破胎膜(3分) 5、若羊水过多可采取高位破水法,让孕妇抬高臀部,用针头(12号)刺破宫颈内口上端较高位置的前羊水囊,使羊水缓慢流出,手不能立即拿出.(此项若考生未回答,可用提问方式提醒考生,提问“羊水过多时如何破膜'’)(2分)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 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2分) 2.进行操作前,按无菌操作常规要求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5分) 3.严格消毒会阴(2分) 4.戴好手套后,手部不可以再触及有菌区  (2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人工破膜时孕妇必须签字 2、破膜前必须检查(用手去感觉一下)有无脐带先露及胎位异常 (2分) 3、破膜前应在宫缩间歇时进行,破口不宜过大,以防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3分) 4、破膜后术者的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取出,以防脐带脱垂 (2分) 5、破膜后立即听胎心音,记录破膜的时间,羊水量和性状,严密观察宫缩和胎心变化,了解胎儿宫内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分) 高位破水时羊膜囊会在行成。臀位不是禁忌证,双胎是。 6、自然破膜的病人1、听胎心2、阴道检查,防止脐带脱垂的发生。                           基本操作(十三)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症    (10分) 进行会阴切开术之前,为获得较好的止痛效果,且不影响宫缩的强度和频率,对母儿五危害,而采取的一种方便、简单的麻醉方法 二、操作顺序   (10分) 1、药物:用带注射器的长针抽吸0。5%-1%的普鲁卡因,或0.5%-1%利多卡因20-30ml  (1分) 2、时机:胎头将要娩出或着冠之前              (1分) 3、左食指、中指自阴道触及坐骨棘以指引进针方向(2分) 4、右手持带注射器的长针,《1》在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皮内注射一小皮丘 《2》将针头向坐骨棘深处刺入《3》回抽无血液《4》注射10ml药液〈5〉然后边回抽,边注射药液至皮下,<6>再在准备切开侧大阴唇皮下做扇形注射(6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 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进行操作前,按无菌操作常规要求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4分) 2、严格消毒会阴(3分) 3、戴好手套后,手部不可触及有菌区,尤其防止触及肛门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注意找准坐骨棘       (3分) 2、注射药物前必须先回抽,确定是否误入血管  (3分) 3、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折断针头    (3分) 4、一般多行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在行阴道助产术时应做双侧麻醉。  (3分)   基本操作(十四) 会阴侧切及缝合术 一、适应症   (10分) 1、在准备阴道分娩的产妇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可能引起裂伤者;(4分) 2、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3分) 3、预防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过熟儿路内出血等产伤。 (3分) 二、操作程序    (10分) 1、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     (1分) 2、时机:胎头将要娩出或着冠之前;   (1分) 3、术者左手中、示两指伸入阴道,撑起左侧阴道壁,引导剪开方向并保护胎头不受损伤;右手用钝头直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方向切开会阴,切口长约4-5cm,依次剪开会阴道粘膜、粘膜下组织、球海面体肌、耻尾肌束、皮下组织、皮肤;  (4分) 4、切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钳夹结扎止血; (1分) 5、缝合术:左手中、食指撑开阴道壁,自切口顶端上方0。5—1。5cm处向下以0号或1号肠线间断缝合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再间断缝合及皮下组织;皮内或间断缝合皮肤; (2分) 6、术后进行阴道检查和肛门检查。       (1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进行操作前,应按无菌操作常规要求戴帽子、口罩、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4分) 2、严格消毒会阴;   (3分) 3、戴好手套后,手部不可触及有菌区,尤其防止触及肛门。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切开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切开后出血较多;(1分) 2、切开前再次核实阴道手术产的指指征;(1分) 3、侧切的角度应根据会阴扩张的程度而定,为45°-60°;(1分) 4、会阴剪开应在宫缩时一次完成;(1分) 5、侧切时粘膜与皮肤切口长度一致;剪刀面应与组织切开面垂直,防止切开组织面厚薄不一,增加缝合难度;  (2分) 6、缝合最好在胎盘娩出后进行;  (1分) 7、缝合阴道粘膜时,第一针应超过切口顶端0.5cm,以结扎回缩的血管,防止血肿形成;(2分) 8、缝合时,应避免缝扎直肠粘膜,缝合后常规进行肛查。(1分)     基本操作(十五) 分娩机制 一、适应症(10分) (可提醒考生回答定义即可) 阴道分娩时,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传动,以其最小经线通过产道的生理过程。 二、操作程序(30分)  (回答枕左前的分娩机制,下划线为答题要点)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此时胎头呈半俯曲状,以枕额径衔接,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5分)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贯穿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呈回隙性;(4分) 3、俯屈:胎头下降至骨盆底时,枕部受肛提肌阻力进一步俯曲,使下颏骨接近胸部,有衔接时的枕额径(11。3cm)变为枕下前囟径(9.5cm)(也可按照第五版妇产科回答: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平均34。8cm,为枕下前囟周径,平均32。6cm),以最小经线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下降:     (4分) 4、内旋转:胎头达到中骨盆,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4分) 5、仰伸:完成内旋转后,当胎头下降达到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使胎头下降,肛提肌收缩力将胎头向前方推进,两者合力作用时胎头沿骨盆轴下断向前向下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此时胎儿双肩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5分)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后,胎儿双肩径在骨盆入口左斜径上,为使胎头与胎肩回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45°旋转成为复位。胎肩继续下降到骨盆出口前三角上,胎头继续向左旋转45°,保持胎头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4分) 7、胎儿娩出: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随之胎体及胎儿下肢取侧位相继娩出。    (4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注:此题无无菌观念和注意事项两项不记分,分值加到操作顺序项。   基本操作 (十六) 断脐及脐带处理 一、适应症    (10分) 胎儿娩出后,对脐带采取的处理措施. 二、操作顺序    (10分) 1、在距脐带根部15—20cm处,用两根血管钳夹脐带,于两钳间剪断;  (3分) 2、用75%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周围及根部上5cm脐带及脐轮皮肤;(3分) 3、用粗细线或气门芯或脐带夹于脐轮上方1—2cm处结扎脐带剪断(或在距脐根0。5cm处,用粗丝线结扎第一道,结扎线外0。5—1cm处结扎第二道。在第二道结扎线外0.5-1cm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血液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回答);     (3分) 4、脐带残端用2。5%碘酊或20%高锰酸钾消毒;(2分) 5、脐部用无菌纱布包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进行操作前,应按无菌操作常规要求戴帽子、口罩、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4分) 2、戴好手套后,手部不可触及有菌区;  (3分) 3、脐部包扎时,要防止胎便污染。    (2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一般胎儿娩出1—2分钟内断扎脐带,若脐带绕颈过紧或绕颈2周以上,则应在胎肩娩出前,先钳夹、剪断脐带,待胎儿娩出后再进一步处理;   (2分) 2、结扎脐带时,必须扎紧以防出血,但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脐带断裂;  (3分) 3、进行脐带残端面消毒时,应避免碘酒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灼伤; (2分) 4、处理脐带时,应注意新生儿保暖.   (3分)                     基本操作   (十七) 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方法 一、适应症           (10分) 为避免胎儿娩出后发生吸入性肺炎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操作顺序         (10分) 1、胎头娩出后,胎肩娩出全的处理:以左手自鼻根向下颏挤压,挤出口鼻内的粘液和羊水;  (3分) 2、胎儿娩出后的呼吸道清理方法:用无菌纱布轻轻揩去口鼻粘液和羊水,再以新生儿吸痰管或导尿管轻轻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的粘液和羊水;(4分) 3、必要时在喉镜直视下吸净咽部的粘液和羊水. (3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进行操作前,应按无菌操作常规要求戴帽子 、口罩、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分) 2、戴好手套后,手部不可触及有菌区;(3分) 3、吸痰管和导尿管必须消毒后备用。(2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损伤;  (4分) 2、当呼吸道粘液和羊水确已吸净而仍未啼哭时,可用手轻拍新生儿足底。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畅。 (6分)   基本操作   (十八) 新生儿Apgar评分法 一、适应症    (10分) 为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的严重程度而采取的一种测评方法. 二、操作顺序     (20分)   (每项体征4分) 体征    0分     1分      2分 每分钟心率     0       <100次       >100次 呼吸        0     浅慢,且不规则    佳,哭声响肌张力     松弛        四肢梢屈曲     四肢屈曲,活动好 喉反射     无反射       有些动      咳嗽,恶心 皮肤颜色      全身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粉红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此题此项不记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可适当提醒考生各分值的临床指导意义) 1、评分以出生后一分钟时的五项体征为依据;  (2分) 2、8—10分为正常新生儿,只需进行一般处理;  (2分) 3、4—7分钟缺氧较严重,为轻度窒息.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才能恢复;      (2分) 4、4分钟以下缺氧严重,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行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可给氧;(2分) 5、缺氧较严重和严重新生儿,应在生后5分钟再次评分.(2分)    基本操作   (十九) 婴儿直角喉镜的气管插管术 一、适应症      (10分) 1、需长时间正压呼吸; 2、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 3、需气管内吸痰; 4、可疑膈疝; 5、早产儿体重<1000g. 二、操作顺序     (10分) 1、新生儿取仰卧位,肩胛下垫纱布卷,头后仰;(2分) 2、插入喉镜,上抬叶片,找声门,注意深浅,解剖标记;(3分) 3、插入气管套管,选择不同的内径型号; (3分) 4、退出喉镜;       (1分) 5、核实管子位置(听呼吸音,观察胸部,胃区),固定管子。 (1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洁、戴口罩。 (5分) 2、进行操作前,应常规洗手。(5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每次管子插入不能超过20秒;  (3分) 气管内吸痰压力为100mmHg;  (2分) 3、固定管子,记录上唇处管子的长度读数;  (2分) 4、动作应轻柔,不能引起外伤,防止并发症。  (3分)   基本操作   (二十) 新生儿复苏囊的使用 一,适应症(10) 1.新生儿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 2.心率〈100次/分 3。持续性紫绀 二,操作顺序(15分) 1.选择器具:选好复苏囊接上氧气,选择大小适合的面罩接气囊,必要时,选一适当的口管(2分) 2。检查气囊:检查气囊的功能,不行则再换一个再查(2分) 3.检查新生儿体位,仰卧,颈部轻度仰伸(在肩下放一个肩垫有助于达到此目的)(2分) 4。操作者位置:可位于患儿一侧或头侧(1分) 5。放置面罩,检查密闭性:将面罩置患儿面上形成密闭,捏气囊2到3次检查是否漏气,胸廓是否随进气而扩张,听诊呼吸音(2分) 6。人工呼吸15至30秒。频率为40至60次每分,压力应刚好使胸廓扩张,呈浅呼吸状态,首次呼吸所需压力为30至40cmHO(1分) 7检查心率,作出进一步决策:①心率〉100次每分且有自主呼吸,停止   压给氧②心率60至100次/分,并有上升趋势,或心率大于100次,并无自主呼吸,应继续人工呼吸。③若心率60至100次/分,无上升趋势,应继续人工呼吸并检查胸廓扩张情况,呼吸音是否正常,氧气浓度是否为100%④若心率仞《80次/分时,应应开始胸外按摩,⑤如果心率应继续人工呼吸并检查胸廓扩张情况,呼吸音是否正常,氧浓度是否100%,立即胸外按摩(5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注意事项       (10分) 1、面罩安置时,应使其覆盖鼻与口,时下巴下缘位于面罩边缘之内。并注意不可过分用力,以免面部损伤; (2分) 2、通常用拇指、食指、中指压住面罩,用无名指把罩的边缘固定在下巴缘上,可压迫颈部;(2分) 3、气囊正压给氧,呼吸仍无改善,检查操作是否正常,气道是否阻塞,必要时气管插管; (2分) 4、使用面罩气囊正压呼吸超过2分钟,应插胃管并留置到正压呼吸结束,以防胃肠扩张及胃内容物的误吸;(2分) 5、可疑膈疝时不用面罩气囊给氧。 (2分)    基本操作     (二十一) 新生儿胸外按摩 一、适应症      (10分) 1、100%浓度氧气人工呼吸15秒—30秒后,心率<60次/分; (5分) 2、心率介于60—80次/分,且无上升趋势.  (5分) 二、操作顺序      (20分) 1、新生儿体位: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