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执教人:刘任霞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精彩极了”(请全班学生齐声读)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读得精彩极了! 教师在黑板上写“糟糕透了”(请全班学生齐声读) 教师摇头说:同学们读得糟糕透了! 教师问:对于刚刚老师对你们朗读的两种评价同学们更喜欢听到老师说哪一种呢?你觉得老师说得对吗?听了有什么感受呢?(请一学生说出对第一种评价的感受,请一学生说出对第二种评价的感受) 教师在黑板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之间写上“和”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课文里的“我”同样受到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你们想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怎样对待这两种评价的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品读“童年的故事”
1、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童年的故事”!和作者一道来分享他童年的喜怒哀乐好吗?(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14自然段(童年的故事),边读边思考: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2)、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3)、画出有关描写母亲、父亲及作者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母亲一念完……”)(板书:母亲) 请女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母亲特别开心,赞美我的诗精彩极了)你能读出母亲兴奋地赞美我的语气来吗?(指名读)
(2)、听了母亲的赞美,“我”的表现怎样?(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腼腆”是什么意思?“得意扬扬”又是什么意思?)
(3)、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请男同学读读这句话: )(板书:父亲)
(4)、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对我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竟截然相反,为此还发生了争吵,有关作者父母争吵的这部分对话我想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读读。(指名读对话)
(7)、听了父母的争吵,我当时有什么反应?(指名说并出示灯片: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伤心、难过、没面子……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读这句话。(生读、齐读)
4、学习课文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学学这种写法好吗?。(出示灯片: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续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指名口述)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读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听到这个消息,我三步并两步,快速回到家里,向妈妈报告了喜讯。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高兴地喊道:“我成功了。”
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赶紧接过来,把鼻子凑过去闻了闻,“啊,真香啊。”
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的脸胀得通红,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等了他半天,他还没有来,我东瞅瞅西望望,急得直跺脚。
……)
师:我们知道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是啊,少年时的巴迪是无法来体会父亲这番话的真正用心的,长大后的巴迪读懂了父亲的心了吗?
三、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15—17段,从哪些字眼你们感受到了巴迪读懂父亲的心了学生默读15---17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做批注。)
师:长大的巴迪已经读懂了父亲的心,我们来交流你们的读书的情况。
生:巴迪说:“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从“不得不”这个词中感受到父亲说‘糟糕透了’是正确的评价,只不过是自己不愿意听罢了。
生:巴迪说自己“越来越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幸运。”也说明他读懂了父亲的心。他幸运自己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常常鼓励他精彩极了,给了他不断创作的源泉,幸运自己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常常给他挑刺,使他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终于使他成为著名的作家。
师:你们还从哪感受他已经读懂了父亲的评价?
生:我从“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___那就是爱。”母亲的‘精彩极了’,目的是给他创作的激情,父亲的‘糟糕透了’,目的促进他提高写作水平。他们无论说什么都是出自对孩子的爱。
师:成熟的巴迪读懂了父亲的心,面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是他的做法是----, (出示后学生朗读: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两股风刮倒。)你
师:很庆幸巴德·舒尔伯格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母亲给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毅力,而父亲则帮助他不断弥补写作的缺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好好读读最后的两个自然段
(个别读,全体读)
师:(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两股风刮倒。)巴迪深深地感谢母亲的鼓励,父亲的严厉批评,终于成长为一个著名作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能感激那种类似母性的温柔的、鼓励的爱,却不能理解类似巴迪父亲的实事求是的、严厉的爱,导致一些人生活的小船偏离航向。
师: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师: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
(全班齐读)
师: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对这种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老师更加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汇报父母的爱.
四、拓展延伸:
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关于爱的文章,你想不想读。
生:想。
出示: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师:你想说什么?
生: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像文章所说那样爸爸虽然在表面装作很冷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罢了,但他心里非常爱你。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这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生:这里详细描写了爸爸的动作,这个不经意的动作给了弟弟无言的爱。
师:其实文中这样的地方还很多,能用哪个词概括。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回想你感受到的爱,你会写什么,会怎么写,这两篇文章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板书设计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批评
语言
动作
神态 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