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1319627 上传时间:2025-07-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0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章通过孩子两次看杏花的区别和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意在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生1:我觉得杏花很美丽。   生2:我认为竺爷爷很认真,观察很仔细。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竺爷爷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用处大着呢!)师:是啊!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师:(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多美呀!让我们自己读一读。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读流利哟!生:(学生自由练读)师:(教师点击课件,“皱”“醒”“绿”“鼓”带红)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带点的词语哟!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学生自读感悟2-3分钟)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读书都很投入!有的同学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画面,有的同学读的时候配上了自己的动作,还很有表情呢!师:赶快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吧!把你感受到的美和大家分享。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   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极富表情作动作读。)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   (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全班齐读   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   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啊!第一朵杏花就要开放了,知道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多重要了?马上就要知道啦!瞧!小男孩多么急切、多么兴奋啊!它俩读得多好啊!还有谁来读一读?(学生跃跃欲试)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说。同桌互相读读演演吧!(现在大家还可以交换角色来读一读。)师:我想请一对同学。学生表演、分角色读。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咱们来把这句话读读看!“捧出”是什么样呢?谁会做?生1:“捧“就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并用手做出动作)生2: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手上。   师:是啊!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要知道小男孩等了一年了,多么珍贵呀!再来读读看,体会体会。生互相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小男孩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非常高兴。生2:这朵花对爷爷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师:这样珍贵,这样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竺爷爷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就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提示学生齐说)第一杏花开放的日子。   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竺爷爷日记的内容。大家猜猜看竺爷爷还会郑重地记下哪些日子呢?   生1:记下天气的变化。   生2:记录下地壳变化的变化。师小结:这一个个精确的时间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回顾课文)上节课,有些同学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现在你该明白了吧?师:(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纪录的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范读   (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苛桢)   自己读读想想,从竺爷爷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我从中明白了竺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生2:我觉得竺爷爷是个意志坚强,热爱科学的人,在他生病时还不忘做记录。生3:竺爷爷还很关心小朋友,他教我们做事情时要仔细观察。   师: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生:(有感情地、带着崇敬之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竺爷爷说,对小男孩说,或者对自己说。拿起桌上的花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师:我看见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来,我们放下笔来,交流交流吧!谁先来?生1:我要向竺爷爷学习,学习他观察仔细的精神。生2: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3:我想对那个小男孩说:“你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细致观察的好孩子。生4:竺爷爷,我也要做个像您这样的科学家。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下课了,大家可以把花瓣送给朋友,给他也讲讲这个故事;你可以与同学交换花瓣;你也可以自己珍藏起来,让第一朵杏花伴我们成长。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2   一、理解题目   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比如课题《第一朵杏花》,要求学生将“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作比较,思考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反复思考,惟有思考才能作出以下判断:“一朵杏花”显系泛指,只要是杏花,任意挑出其中一朵来,都可以讲是“一朵杏花”,谁也否认。然而,“第一朵杏花”就不同了,不是随意挑出一朵杏花,便可以指称的,关键在于“第一朵”,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人物、事件都紧紧关联着“第一朵”。我认为学好课文,审题是关键,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对学好课文铺路造桥,而且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审题基础。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们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而且动作到位,如读到孩子回答“是”的时候有的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语段也很重要。比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一句子要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阳光明媚,红杏出墙,酿就了一派烂漫春色,作为老年人看了之后,一般会驻足欣赏,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可是这一句写竺可桢爷爷却迥然有异于普通老年人,他不是简单地流连光景,而是“走近”,继而点算“数了数”,四朵杏花已经绽开,数字精确,并且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亦即有的盛开,有的刚开,这是什么原因?关键在于竺可桢爷爷是从事物候研究的,从下文可知,他关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错过了时机,只好询问孩子了。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于对课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于表现竺可桢爷爷对周围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察多么细致,对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又不无遗憾。   本课教学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掌握如何理解句意的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也体现得较充分,尤其是短句的比较法“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相比较,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碰撞中激发了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也使“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的讲座更趋于清晰。   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做到:胸中有书——吃透教材的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目中有人——了解学生的能力习惯,情感态度;手中有法——倾听学时发言后,能及时选择合适的、富有实效的评价语言。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3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多媒体课件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生分享交流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2.板题:第一朵杏花3.审题、释题   二、重温故事,整体把握   1.分组齐读故事(第一次看杏花   第二次看杏花),其余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水平。师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小结。   2.叙事文,六要素小结。故事到此结束了,所以末了一段是多余的,你们认为对吗?   师相机板书,齐读此段。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A探究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怎么做的?想想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竺爷爷和孩子的对话:   过渡句,观察对话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从人物的语言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还从哪些动作、神态中感受到竺爷爷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嘱咐小孩子明年留心?从中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此段,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B探究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过渡段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指名读,突出“绿、青、皱、鼓”等关键词。?比喻、排比的好处??齐读   2.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出示课件: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汇报。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   ④小组展示,对比评价,朗读指导。思考:加不加提示语,哪种写法好?理由。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4.竺爷爷走到前院干什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第一朵杏花的?(“捧”双关)   5.竺爷爷是怎么做的?“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是的,“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C探究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1.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读思考:“精确”什么意思?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3.“不能??也不能??”竺爷爷是在强调“精确观察”的重要性。谁能读出来,指名读,评价,朗读指导。   4.竺爷爷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关键在哪里?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看板书小结,完善板书。   5.再读,加深体会。   6.再读课题,深入思考: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四、结合自己,谈谈收获   1.我们从竺可桢的话中和取得的成就里,获得怎样的启示?2.送名言。   第一朵杏花   嘱咐留心   严谨踏实哪天开花   郑重记下   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坚持不懈   教后反思:《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常言道: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比较“一朵杏花”和“第一朵杏花”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进而了解文中主人公竺可桢是怎样的人。   教学时,我把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形象,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第一节和十五节的内容,抓住竺可桢看杏花时的句子,通过关键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形象。如“??便走进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其中的“走进”、“数了数”,还有“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句中的“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快步”等词语都能体会出竺可桢爷爷观察仔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中,我还注重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品读,体会其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因为赶时间,没能进行反复的朗读、品味,比较,进而突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略感遗憾,将来希望能更加合理的调控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教学效果,我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小组协作意识强,参与面较广。师生互动充分,孩子们跃跃欲试。有思维的碰撞,有一定的课堂生成。但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重点不够突出,究其原因是,问题的设计有些琐碎“面面俱到”。教师课堂语言还是显得多,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今后需在这方面多琢磨,抓重点,让课堂思路更加清晰。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位于第二单元第7课,本单元文化主题是科普、科幻、科学精神与人物品质。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准时间这个故事,赞扬了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一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中年级段的学生热情活泼,善于表达,但多数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而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我们的学生目前缺乏并需要培养的科学精神。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处理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于对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课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桢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   3、引导学生从竺可桢和小女孩儿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的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难点   感悟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巩固旧知,导入新课”“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深化主题,总结迁移”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接着,我会与学生回顾交流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幻灯片出示:(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交流之后,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贵有疑。在学生心中有了这样一个疑问时,他会迫不及待的走进文本寻找答案。这时,我会提出本课的第一个研究主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点明竺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原因的句子。   在学生汇报交流后我会把这句话出示出来: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渗透于前。首先我让学生自由地读这句话,画出读时要重点强调的地方。这句话在学生反复品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常年”“精确观察”“认真研究”“才”“著名”这几个词语能够凸显人物品质。接着我会追问为什么这些词要重点强调出来。学生在交流时会品味出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   (“常年”“才”:强调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竺爷爷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著名”:体现了竺爷爷在气象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交流之后,我再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竺可桢对于“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点的解释。我先请学生把竺爷爷常说的这段话读一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随后我会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们知道竺爷爷做科学研究的两个秘诀是什么了吗?”(学生互相讨论会找到精确、观察这两个秘诀)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引出下一个研究话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个故事,画出竺爷爷两次去看杏花时体现他观察精确、科研认真的句子,读一读并把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重点突破,品味鉴赏   (一)第一次看杏花,我适时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竺可桢的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思想。如“走近”“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弯下腰来”和“习惯的问”。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接下来,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第二次看杏花,哪些词句表现了竺爷爷的严谨、认真呢?请同学们默读7-16自然段,画出表现竺爷爷严谨认真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在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竺爷爷的语言来体会他的严谨、认真。如当听到第一朵杏花开了的时候,还追问一句: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这段对话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我会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时隔一年,小女孩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多想快点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啊!看,这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幻灯片出示对话)   在学生朗读没有体会到竺可桢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后的激动心情时,我会进行范读。(师泛读)范读完,我会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给对话加上提示语。如幻灯片所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每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在进行交流时,我会引导学生说说你填的什么词,为什么这样填?学生可能会说孩子的声音是急切的,因为他急于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孩子的声音是高兴地,因为他完成了竺爷爷交代给他的任务。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能说出理由并且符合文本即可。   在逐项交流之后,我会和学生合作共读,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感情。练读之后,我再带领孩子回到文本并朗读。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在此环节,我会抛出问题:同学们,你喜欢竺爷爷和小女孩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竺爷爷是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同时明白小女孩在竺可桢爷爷的影响下也拥有了严谨、认真的态度。临近下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两项作业:   1、阅读《竺可桢和自然日记》。通过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进一步感受他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的高贵品质。   2、搜集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并与家长、伙伴交流。附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观察   可   桢   严谨认真   第一朵杏花教学实录教学反思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   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