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青海省质量资格质量改进概括考试试卷
资料仅供参考
青海省 质量资格:质量改进概括考试试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文件控制”的说法,错误的是__。
A.对某一组织而言,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是唯一的
B.文件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文件的有效性
C.记录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记录的可追溯性
D.一般不需要控制记录的版本
2、某顾客拟从某公司采购一批产品,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以顾客名义对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这种审核属于__。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内部审核
3、产品验证是__活动。
A.经过测量数据确认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技术检查
B.经过设计文件确认产品设计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评定
C.经过客观证据认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管理性检查
D.经过产品生产现场取证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审核
4、以下要设置检验站的地点是______。
A.外购物料进货处
B.成品的出厂处
C.供方货源处
D.成品入库之前
5、关于审核准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审核准则是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
B.针对一次具体的审核,审核准则应形成文件
C.审核准则能发现结果的符合或不符合,或指出改进的机会
D.审核准则是用作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6、当m2/s用于表示覆盖速率时,名称为__。
A.二次方米秒
B.二次方米每秒
C.平方米每秒
D.平方米秒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导致人或物的重大损失的称为故障
B.偶然故障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故障,只能经过概率统计来预测
C.故障按统计特性可分为偶然故障和耗损故障
D.偶然故障可经过预防维修防止故障的发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8、设tα是t分布的α分位数,则有______。
A.tα+t1-α=1
B.tα-t1-α=1
C.tα-t1-α=0
D.tα+t1-α=0
9、在中国,参考标准与相当.
A:国家测量标准
B:社会公用测量标准
C:企事业单位最高测量标准
D:工作标准
E:传递标准
10、ISO 9000: 标准中“质量”定义中的“特性”指的是__。
A.固有的
B.赋予的
C.潜在的
D.明示的
11、GB/T 24001提出了基于五大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这五大要素不包括()。
A.环境方针
B.策划
C.实施和运行
D.内部审核
12、产品要求不是由______规定的。
A.顾客
B.组织
C.法规
D.质量管理体系
13、已知P(A)=0.3,P(B)=0.7,P(A∪B)=0.9,则事件A与B()。
A.互不兼容
B.互为对立事件
C.互为独立事件
D.同时发生的概率大于0
14、强制性标准形式可分为__和条文强制形式。
A.等同采用形式
B.全文强制形式
C.修改采用形式
D.参照采用形式
1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不包括__。
A.审核的启动
B.文件评审
C.现场审核
D.纠正措施的验证
16、在GB/T2828.1中,AQL>10,其质量指标表示______。
A.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
B.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
C.批不合格品率
D.以上都不正确
17、顾客的价值观决定了其要求或期望值,而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可感知的效果,顾客要求或期望值决定了()。
A.感知价值
B.认知质量
C.感知质量
D.要求质量
18、已知X服从均匀分布[-4,4],那么P(0<X<10)=______。
A.0.1
B.0.3
C.0.5
D.0.7
19、听力原文:由题意可知,因子A的水平为3,误差e的均方和为40,FA=17.5。设单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表为:点击查看大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因子A的水平数为2
B.误差e的均方和为700
C.各水平下试验指标的方差估计值为40
D.FA=100
20、流程图是将一个__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
A.质量策划
B.过程
C.设计和开发
D.质量管理
21、使用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欲提高质量保证能力,能够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选取低检验水平
B.选取检验水平Ⅲ
C.选取多次抽样方案
D.选取高的判别水平
22、下列计量单位中,虽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但属于中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是__。
A.海里,n mile
B.法拉,F
C.度([平面]角)
D.开尔文,K
E.天,d
23、有关体系与要素的概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__。
A.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B.要素是指体系中的主要元素
C.研究对象发生变化,有时体系会转化为一个要素
D.要素都是相关的,不能是独立的
24、企业标准是中国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企业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企业标准只能是产品标准
B.企业标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C.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布
D.在有相应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时,不允许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25、企业按照__,将供应商划分为三类。
A.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B.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对产品的重要程度
C.与供应商的互利互赢的关系
D.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的多少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水平对比法中,数据收集的方法有__。
A.直接法
B.间接法
C.单独法
D.综合法
E.判断法
2、下列关于PDCA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ISO 9000标准将PDCA循环的内容分为四阶段,七步骤
B.PDCA循环是完整的循环
C.PDCA循环是逐步下降的循环
D.PDCA循环是大环套小环
3、符合性的质量概念指的是符合______。
A.现行标准的程度
B.顾客要求的程度
C.技术文件的程度
D.工艺参数的程度
4、若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则故障率的倒数是()。
A.平均维修时间
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C.失效概率
D.系统可靠性
5、网络图的作用包括__。
A.拟订详细计划
B.保证计划的严密性
C.易于掌握不同计划以及后果的全貌
D.计划实施后,根据情况可适时做出调整
E.有助于工程项目能按时完工
6、产品可靠性与其工作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越(),可靠性越()。
A.长;低
B.长;高
C.短;低
D.以上都不对
7、在质量改进的“分析问题原因”阶段的活动内容为__。
A.设立假说
B.计算质量问题损失金额
C.选定任务负责人
D.验证假说
E.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
8、在现场审核中,搜集信息、证据的方式方法有__。
A.面谈
B.对活动的观察
C.文件评审
D.实际操作
E.去组织的客户处采集
9、《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__。
A.保证产品内在质量
B.保持产品的原有质量
C.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
D.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E.保证销售产品标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0、网络图是安排和编制__,有效地实施进度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A.最快路径
B.最佳日程计划
C.最好途径
D.快捷方式
11、在自我评价和质量奖评价时,是按__两类评分项进行评价的。
A.绩效
B.战略
C.过程
D.社会责任
E.结果
12、______检验是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A.计件抽样
B.计点抽样
C.计数抽样
D.计量抽样
13、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能够将抽样检验分为______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两大类。
A.计点
B.计件
C.计数
D.序贯
14、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是__不断改进的过程。
A.质量
B.技术
C.工序
D.状态
15、产品的维修性是____
A:0.951
B:0.851
C:0.751
D:0.651
16、__是对定量数据分布情况的一种图形表示,由一系列矩形组成。
A.因果图
B.排列图
C.树图
D.直方图
17、关于Kano(狩野)模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__。
A.能极大提高顾客满意的质量特性属于一元质量
B.魅力质量会转变为理所当然质量
C.理所当然的质量特性不充分,顾客肯定不满意
D.顾客满意程度与一元质量特性的充分程度无关
E.理所当然质量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18、服务质量特性可分为五种类型,但不包括__。
A.可靠性
B.保证性
C.可维修性
D.响应性
19、检验站设置的分类有以下______形式。
A.按检验人员技术高低分
B.按检验的产品类别分
C.按作业流程顺序分
D.按检验人员数量多少分
E.能够按检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分
20、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是由__组成的。
A.SI单位的倍数单位
B.SI基本单位
C.SI导出单位
D.SI词头
E.国家认可的其它单位
21、产品验证的主要内容是__。
A.查验提供的质量凭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B.确认检验依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C.查验检验凭证的有效性和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D.核实用户反馈情况的真实性
E.查验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
22、在实验室进行每一项具体检测前要核实__,并做好记录。
A.样品状态
B.操作人员能力
C.仪器设备状态
D.测试的环境条件
E.标准物质
23、研究体系的主要工具是______。
A.体系
B.管理体系
C.质量管理体系
D.系统工程
24、已知某种产品由3个部件并联而成,假定每个部件彼此独立,且工作到一年的可靠度分别为0.6、0.8、0.5,则该产品工作到一年的可靠度是__。
A.0.24
B.0.3
C.0.72
D.0.96
25、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__日内办理备案。
A.15
B.20
C.30
D.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