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一、名词解释:
遥感 2、遥感技术 3、电磁波 4、电磁波谱 5、大气窗口6、影响匹配7、光谱反射率8、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9、遥感平台 10、遥感传感器11、数字影像 12、空间域图像 13、频率域图像 14、图像采样 15几何变形 16、几何校正 17、图像判读18、大气校正19、图像增强 20、图像直方图 21遥感图像判读22、监督法分类23、非监督法分类
二、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
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
航测外业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航空摄影的投影与地形图有何不同?
像主点与像片主距概念
光学和机械框标及作用
数字影像分辨率是什么?
摄影机检校要求与内容?
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
航空摄影质量检查与成果提交内容?
什么是基于核线的一维影像匹配
什么是投影差?
分区摄影基准面的高度是如何划分的?
摄影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航片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双向空间后发交会-前方交会解求地面点坐标的步骤?
连续法相对定向元素和单独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是什么?
对定向元素有哪几个?
什么是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摄影测量坐标系分类
人造立体视觉的条件和类型
什么是视模型
左右视差和上下视差的概念
分像的方法
什么是立体像对
前方交会计算地面点的步骤
绝对定向至少需要几个地面控制点
像对相对定向需要地面控制点吗?
航测立体测图的方法有哪些?
模拟法立体测图的作业过程:
模拟法立体测图的自我检查内容包括那些?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我们实验的遥感图像辐射增强处理有那些内容?
为什要对图像做几何校正?
像片调绘的定义
像片调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D产品是什么?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过程
成果检查与提交内容
DEM\DOM生产案例中各步骤的具体内容
三、单项选择题
1、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制( )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影像图。
A.大
B.小
C.各种
D.中小
2.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经历了( )个发展阶段。
A.两
B.三
C.四
D.五
3、航摄像片是地面景物的( )投影。
A.正射
B.真正射
C.中心
D.高斯
4、内方位元素包括( )个参数。
A.一
B.两
C.三
D.四
5、外方位元素包括( )个参数。
A.三
B.四
C.五
D.六
6、航测立体测图的方法有模拟法、解析法和( )立体测图。
A.数字化
B.解析空三导入
C.先外后内
D.先内后外
7、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实际生产中一般布设( )控制点。
A.3个平高
B.4个平高
C.3个高程
D.4个高程
8、对于黑白影像,各像素的灰度值一般是( )之间的某个整数。
A.1~256
B.0~255
C.0~256
D.1~255
9、一般来说,空间分辨率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 )。
A.弱
B.强
C.小
D.不变
10、依据GB/T18316—2008,通过( )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
A.自查
B.互查
C.过程检查
D.抽查
11、遥感图像处理可分( )类。
A.两
B.三
C.四
D.五
12、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一般分为( )大类。
A.两
B.三
C.四
D.五
13、遥感图像几何处理包括粗加工处理和( )处理两个层次。
A.融合
B.重采用
C.精纠正
D.影像相关
14、数字图像镶嵌时,要求图像之间要有一定的( )。
A.地物点
B.重叠度
C.同名点
D.控制点
15、计算机图像分类方法常用的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 )种。
A.两
B.三
C.四
D.五
16、像片外业调绘时要进行综合取舍,成图比例尺大时,综合时应( )。
A.多取少舍少综合
B.少取多舍
C.不变
D.少取多综合
18、平高区域网布点方案要求每条航线两端( )布设高程点。
A.可以
B.一般
C.必须
D.不能
19、航外像片控制点一般应设在航向及旁向( )片重叠范围内。
A.3
B.4
C.5
D.6
20、航外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 )cm。
A.0.5~1
B.1~1.5
C.1.5~2
D.2~2.5
21、航外像片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 )附近。
A.垂线
B.中线
C.边线
D.方位线
22、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规则矩形网格DEM等( )种。
A.两
B.三
C.四
D.五
23、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何精度检查和( )检查。
A.整饰质量
B.元数据
C.附件质量
D.影像质量
24、数字线划图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 )数据。
A.数字高程
B.矢量
C.栅格
D.影像
25、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可用( )的方法予以改正。
A.几何纠正
B.重采样
C.融合
D.像片纠正
26、像平面坐标系用以描述( )在像平面上的位置。
A.地物点
B.像点
C.坐标原点
D.像底点
27、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立体观察的( )个条件。
A.2
B.3
C.4
D.5
28、应用于现代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的立体观测方法是( )。
A.红绿色互补法
B.光闸法
C.液晶闪闭法
D.偏振光法
29、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中,使用立体转点仪转点、选刺点时,刺孔的大小和误差均不应大于( )。
A.0.03mm
B.0.05mm
C.0.06mm
D.0.08mm
30、航测立体测图在等倾斜地段,相邻两计曲线间隔距离在图上小于( )时,可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
A.3mm
B.4mm
C.5mm
D.8mm
31、对于彩色影像,每个像素用红、绿( )3个基本颜色的亮度来表示。
A.黄
B.品
C.青
D.蓝
32、确定左右像片同名像点的过程称为( )。
A.内定向
B.重采样
C.影像相关
D.融合
33、SPOT5卫星影像按规范规定最大成图比例尺是( )。
A.1:2000
B.1:5000
C.1:10000
D.1:25000
34、QuickBird全色波段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是( )m。
A.0.41
B.0.5
C.0.61
D.2.44
35、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遥感技术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 )。
A.卫星遥感
B.地面遥感
C.近景摄影测量
D.微波遥感
36、测制1:2000地形图时,加密成果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 )。
A.0.001m
B,0.01m
C.0.1m
D.1m
37、图像平滑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干扰噪声,使图像中( )成分消退。
A.低频
B.高频
C.中频
D.细节
38、图像锐化是增强图像中( )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A.低频
B.高频
C.中频
D.细节
39、遥感图像的精纠正是指消除图像中的( )。
A.干扰噪声
B.几何变形
C.低频
D.高频
40、多源图像间( )的确定,是图像配准的关键。
A.地物点
B.像主点
C.同名点
D.控制点
41、航测外业像片调绘时,正常情况下三角点和埋石点等在调绘片上( )表示。
A.概略调注
B.准确调注
C.不
D.选择调注
42、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以( )为观测平台的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
A.卫星
B.飞机
C.热气球
D.宇宙飞船
43、像片外业调绘过程中,对新增地物的处理是( )。
A.一般在调绘后进行补测
B.必要时进行补测
C.必须在调绘时进行补测
D.方便时进行补测
44、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指的是用摄影测量解析法确定区域内所有影像的( )及待定点的地面坐标。
A.内方位元素
B.外方位元素
C.高程
D.平面坐标
4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实际精度需要( )的坐标来估算。
A.平面点
B.高程点
C.水准点
D.地面控制点
46、利用POS系统可以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直接测定每张像片的( )个外方位元素。
A.3
B.4
C.5
D.6
47、航测外业像控成果中,平面坐标和高程计算应取至( )。
A.0.001m
B.0.01m
C.0.1m
D.1m
48、真正射影像是在数字微分纠正过程中,要以( )为基础来进行数字微分纠正。
A.DEM
B.DLG
C.DSM
D.DRG
摄影测量与遥感——多项选择题(49—96)
49、地面坡度在25°以下时可分为( )等地形类别。
A.平地
B.丘陵地
C.平丘地
D.山地
E.高山地
50、内方位元素包括的参数有( )。
A.f
B.w
C. ,
D.vE ,k
51、外方位元素包括的参数有( )。
A.f
B.w
C.Xs , Ys , Zs
D.vE ,k
52、航测立体测图的方法有( )。
A.模拟法
B.解析法
C.数字化
D.前方交会法
E.光束法
53、绝对定向需要借助地面控制点,至少需要( )个控制点。
A.1个平高控制点
B.2个平高控制点
C.3个平高控制点
D.1个高程控制点
E.2个高程控制点
54、对于彩色影像,每个像素用( )基本颜色的亮度来表示。
A.红
B.绿
C.黄
D.青
E.蓝
55、卫星遥感中的常用波谱有( )。
A.回波
B.紫外
C.可见光
D.红外
E.微波
56、遥感图像特征可归纳为( )。
A.几何特征
B.物理特征
C.时间特征
D.颜色特征
E.波谱特征
57、遥感图像特征的表现可归纳为( )。
A.空间分辨率
B.颜色分辨率
C.时间分辨率
D.光谱分辨率
E.形态分辨率
58、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和( )。
A.立体观测及操作控制设备
B.辅助功能软件
C.输入输出设备
D.小型机
E.工作站
59、典型的国产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是指( )。
A.Virtuozo
B.GeoWay
C.JX—4C
D.Photoshop
E.ArcMap
60、遥感图像处理可分( )。
A.融合
B.几何纠正
C.光学处理
D.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E.重采样
61、遥感图像几何处理包括( )等几个层次。
A.图像增强
B.图像平滑
C.粗加工处理
D.精纠正处理
E.图像锐化
62、像片目视判读的一般方法有( )。
A.全野外
B.直判法
C.室内判读
D.对比法
E.综合判认法
63、调绘像片应接边,包括( )。
A.图幅内接边
B.幅与幅接边
C.同期作业接边
D.不同期作业接边
E.等高线应接边
64、实际作业中,同期成图的一个测区内要分别统一编号,采用字母后附加数字的方法,编号应( )。
A.从左到右
B.从右到左
C.任意编号
D.从上到下
E.从上到下
65、4D产品通常是指( )。
A.DLG
B.DEM
C.DSM
D.DOM
E.DRG
6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范围的大小可分为( )。
A.单航带法
B.区域网法
C.独立模型法
D.光束法
E.单模型法
67、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等几种。
A.内插DEM
B.等高线自动生成
C.规则矩形格网DEM
D.不规则三角网(TIN)
E.扫描矢量化
68、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采集方法有( )等几种。
A.航空摄影测量法
B.利用空间传感器方法
C.规则矩形格网DEM
D.不规则三角网(TIN)
E.地图扫描矢量化法
69、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的方法有( )等几种。
A.航空摄影测量法
B.航天遥感测量法
C.数字微分纠正
D.单片微分纠正
E.地图扫描矢量化法
70、正射影像图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等几个方面。
A.接边精度检查
B.色彩均衡检查
C.几何精度检查
D.反差及亮度检查
E.影像质量检查
71、GB/T18316—2008要求二级检查是指( )。
A.自查
B.互查
C.过程检查
D.最终检查
E.生产委托方的检查
72、数字线划图DLG是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包括( )等信息。
A.高程信息
B.空间信息
C.坐标信息
D.属性信息
E.图形信息
73、投影差会变大发生在( )情况下。
A.越靠近像片边缘
B.越靠近像片中心
C.地面点高程越大
D.地面点高程越小
E.摄影机主距越小
74、像点坐标的系统误差主要由( )引起。
A.摄影材料变形
B.摄影物镜畸变
C.大气折光
D.地形起伏
E.地球曲率
75、像对的叠映影像的立体观测方法有( )。
A.立体镜观测
B.光闸法
C.红绿色互补法
D.偏振光法
E.液晶闪闭发
76、内定向的问题需要借助影像的框标来解决。现代航摄仪上,一般都具有( )。
A.主距
B.光学框标
C.边框标
D.机械框标
E.角框标
77、影像匹配的方法有( )影像匹配。
A.基于核线的一维
B.基于面积的
C.基于特征的
D.基于核线的二维
E.基于核线的三维
78、以下选项中,( )属于质量子元素。
A.逻辑一致性
B.格式一致性
C.现势性
D.平面精度
E.大地基准
79、遥感图像可获取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 )等方面的信息。
A.纹理特点
B.空间分布特点
C.变化动态特点
D.属性特点
E.色彩等特点
80、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主要方法有直判法、( )。
A.对比法
B.邻比法
C.动态对比法
D.逻辑推理法
E.计算机自动分类法
81、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软件主要由( )等组成。
A.数字影像处理软件
B.辅助功能软件
C.输入输出设备
D.解析摄影测量软件
E.模式识别软件
8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可分为( )。
A.图像转换
B.光学处理
C.数字图像校正
D.数字图像增强
E.多源信息融合
83、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的可分为( )。
A.图像转换
B.图像锐化
C.图像校正
D.图像增强
E.图像平滑
84、目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有( )。
A.图像平滑
B.反差增强
C.彩色变换
D.滤波
E.代数变换
85、遥感图像的精纠正包括( )等环节。
A.像素坐标的转换
B.重采样
C.反差增强
D.代数变换
E.图像锐化
86、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可以分为( )等层次。
A.像元级
B.重采样
C.特征级
D.符号级
E.图像锐化
87、像片判读的特征有形状、大小、色调( )等
A.阴影
B.纹形图案
C.位置布局
D.清晰度
E.活动
88、像片调绘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全野外
B.直判法
C.室内外综合判读
D.对比法
E.综合判认法
89、航外像片控制测量的布点方案分为( )等几种。
A.全野外布点方案
B.室内判读布点方案
C.非全野外布点方案
D.特殊情况布点方案
E.先室内后室外
90、非全野外布点方案按航线数分为( )。
A.平高全野外
B.单航线
C.区域网
D.高程全野外
E.平面全野外
91、航外像片控制点刺点时应注意( )。
A.选在最清晰的一张
B.针孔直径不得大于0.1mm
C.刺点误差应小于像片上0.1mm
D.重叠的像片上都应刺上该控制点
E.同一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
92、平面控制点的刺目标应选在( )的目标上。
A.影像清晰,能准确刺点
B.线状地物的交点
C.弧形地物的交点
D.影像小于0.3点状地物中心
E.地物的拐角
93、高程控制点的刺点目标应选在( )的目标上。
A.地势平缓
B.尖山顶
C.地角
D.狭沟
E.线状地物的交会处
94、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根据平差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可分为( )。
A.航带法
B.区域网法
C.独立模型法
D.光束法
E.单模型法
9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分析包括( )等几个方面。
A.接边精度分析
B.理论精度分析
C.实际精度分析
D.区域网精度分析
E.单航带精度分析
96、数字线划图DLG的检查中,精度检查包括( )。
A.位置精度
B.属性精度
C.时间精度
D平面精度
E.高程精度
测绘航空摄影——单项选择题(1—12)
1、航摄仪透镜中心与胶片面的固定而精确的距离称为( )。
A.焦距
B.摄影机主距
C.航高
D.框标距
2、框幅式摄影机的快门每启动一次可拍摄( )幅影像。
A.一
B.两
C.三
D.多
3、航摄胶片的冲洗( )经过摄影处理(冲洗),才能将已暴光的感光片转变成一张负像底片。
A.可以
B.不需
C.必须
D.或者
4、数字航摄仪有( )种。
A.一
B.两
C.三
D.四
5、数字影像的分辨率是指( )。
A.地面采样间隔的大小
B.像片上采样间隔的大小
C.每毫米的线对数
D.镜头的分辨率
6、航空摄影测量作业规范要求航向重叠度为( )。
A.30%~35%
B.35%~50%
C.50%~60%
D.56%~65%
7、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大多数设有( )种类型的框标。
A.一
B.两
C.三
D.四
8、竖直航空摄影是指像片倾角a小于( )。
A.0°~1°
B.1°~2°
C.2°~3°
D.3°~4°
9、中比例尺航空摄影是指摄影比例尺在( )。
A.1/1000~1/5000之间
B.1/5000~1/10000之间
C.1/10000~1/50000之间
D.1/50000~1/100000之间
10、航空摄影测量作业规范要求旁向重叠度一般为30%~35%,个别最小不得小于( )。
A.5%
B.8%
C.13%
D.15%
11、航摄质量检查的飞行质量检查要求像片旋偏角一般不大于( )度,最大不超过8度(且不得连续3片)。
A.2
B.3
C.5
D.6
12、航空摄影采用GPS领航时,应计算出每条航线( )摄站的经纬度(即坐标)。
A.首
B.末
C.中间
D.首末
测绘航空摄影——多项选择题(13—24)
13、单镜头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主要由( )构成。
A.镜筒
B.机身
C.主距
D.暗盒
E.胶片
14、框幅式胶片航空摄影机大多数设有( )等几种类型的框标。
A.机械框标
B.边框标
C.光学框标
D.角框标
E.无框标
15、航空摄影机主距有( )等几种。
A.长焦距
B.中焦距
C.短焦距
D.常角
E.宽角
16、航摄胶片的冲洗主要包括( )等过程。
A.显影
B.定影
C.水洗
D.干燥
E.裁切
17、常用的胶片航摄仪有( )等几种。
A.RC
B.DMC
C.RMK
D.ADS40
E.SWDC
18、航摄质量检查包括( )。
A.飞行质量检查
B.航向重叠度检查
C.摄影质量检查
D.成果提交
E.航线弯曲度检查
19、航空摄影机像场角有( )等几种。
A.长焦距
B.特宽角
C.短焦距
D.常角
E.宽角
20、数字航摄仪主要有( )等几种。
A.UltraCam—D
B.RMK
C.DMC
D.ADS40
E.SWDC
21、( )情况下须对航摄仪进行检定?
A.距前次检时间超过2年;
B.快门暴光次数超过1万次;
C.快门暴光次数超过2万次;
D.航摄仪经过大修或主要部件更换以后
E.航摄仪产生剧烈震动以后
22.竖直航空摄影可分为( )。
A.面积航空摄影
B.线状地带航空摄影
C.倾斜航空摄影
D.独立地块航空摄影
E.非常规航空摄影
23.航摄分区划分时要遵守( )等原则。
A.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B.分区内地形高差一般不大于1/4
C.分区内的地物景物反差、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
D.应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
E.GPS领航时,以上几项都可以不考虑
24.航空摄影的发展方向有( )及现代航空摄影——基于IMU/DGPS的航空摄影。
A.数字化、无胶片、定点摄影
B.真色彩、全色及高光谱
C.无人机小象幅航空摄影
D.航摄仪带相移补偿(自动测定V/H)
E.带有惯导和高精度差分GPS的航摄系统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案例
简答题
1、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供桌的资料准备工作中,由航空摄影公司提供了以下6项成果:
——摄区范围图(含分区略图);
——像片索引图;
——航空像片原始扫描数据共计5040个文件(5040张像片);
——航摄飞行记录(或航摄飞行报告);
——技术总结。
2、请问:就航空摄影成果而言,以上提交的成果能够满足航测内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需要吗?如果不能满足,还需要提供哪些成果?
答:就航空摄影成果而言,以上提交的成果不能够满足航测内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需要,在航空摄影所提交的成果资料中缺少
航摄仪检定资料,
主要包括:
——航摄仪检定坐标系;
——航摄仪框标编号和框标坐标;
——航摄仪检定焦距;
——航摄仪镜头自准轴主点坐标;
——航摄仪镜头对称畸变差测定值
3、制定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工作流程(用流程图表示)
答:①资料准备 → ②野外像点的转刺,内业加密点的选点观测 → ③相对定向 → ④平差计算 →
⑤区域网接边 → ⑥质量检查 → ⑦成果整理上交
(流程图见53)
4、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同比例尺接边有那些要求?
答:①同地形类别的相邻图幅、航线、区域网之间公共点接边,平面和高程较差均不应大于规范的规定,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
②与已成图或出版图接边,当较差小于规定限差的1/2、且小于规定限差时,以已成图和出版图为准;当较差大于规定限差的1/2、且小于规定限差时,应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超过限差时,应认真检查原因,确定是已成图或出版图错误,可使用正确的单值,并在图历簿内注明备案。
③不同地形类别接边时,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1.4mm,最大不超过图上1.75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两种地形类别加密中误差之和,最大不超过和的1.25倍
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应提交哪些主要成果?
答: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一般以测区为单位,以区域网成果单元进行统一整理,应包括以下3项基本内容。
①观测与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文件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起算数据文件(主要包括航摄仪参数设置文件、野外控制点大地坐标文件);
——整体平差(包括区域网接边)后的像点大地坐标文件;
——区域网外方位元素文件;
②精度评定文件
应主要包括:
——内定向、相对定向精度评定;
——同一航带模型连接精度评定;
——相邻航带同名像点坐标值较差;
——基本控制点残差;
——多余控制点较差;
——相邻区域网间同名公共点坐标较差。
③辅助成果
应主要包括以下3项最基本的内容:
——测区区域网分区图(含测区成图结合表、野外控制点分布、区域网的划分等内容);
——区域网略图(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某个测区内有多少航片,它们是怎样排列是,在这个区域网内有多少基本控制点和多余控制点,这些控制点都在哪些航片上观测过等信息)。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检查报告和技术总结。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立体测图生产案例
简答题
1、“丘陵地区在采用全野外调绘后测图的技术路线时,根据’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内业立体测图必须严格按照外业调绘内容调绘。”请问这个要求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正确。应该是“丘陵地区在采用全野外调绘后测图的技术路线时,则参照全野外调绘片在立体测图仪上认真仔细地辨认、测绘。当确认外业调绘有错误时,内业可根据立体模型影像改正,但要求在外业调绘片上做好标记和记录,与此同时将错误情况反馈给外业部门及时确认。
2、立体测图过程中的“像对定向“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以大比例尺测图为例,各步骤的精度有何要求?
答:立体测图过程中的像对定向主要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3个步骤。各步骤的精度要求:(见GB / T7930-2008第 8页)
(1)内定向时测标严格对准框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02mm。
(2)相对定向各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008mm
(3)绝对定向:
①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0002M图m,最大不应大于0.0003 M图m;山地、高山地一般为0.0003M图m,最大不应大于0.0004 M图m。
②高程定向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75倍。
3、制定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用流程图表示)。
答:航测立体测图的主要工作流程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全野外调绘后测图方法,二是先测图后外业调绘方法。
分别如下:
一是全野外调绘后测图方法,立体测图工作流程如下:
资料准备
像对定向
立体测图
图形编辑与接边
质量检查
成果整理与上交
外业调绘与补测
二是先测图后外业调绘方法,立体测图工作流程如下:
资料准备
像对定向
立体测图
图形编辑与接边
外业调绘与补测
质量检查
成果整理与上交
4、立体测图工作中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哪几项内容?
答:立体测图成果质量检查主要包括
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
完整性、逻辑一致性、
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
7个方面的内容。
简答题
1、制定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DEM生产的主要工作流程。
参考答案:
主要包括:
资料准备,定向建模,特征点、线采集,
构TIN内插DEM,DEM数字编辑,
DEM数据接边,DEM数据镶嵌与裁切,
DEM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提交9个环节
2、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DEM生产,需要准备哪些必要的资料和成果?
答:DEM数据生产的资料准备主要包括
原始数字航空像片、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
其它外业控制成果、
技术设计书等所需的其他技术资料。
3、下面的这段技术要求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如何更正?
“在DEM镶嵌过程中,当单模型DEM数据间同名格网点高程接边较差小于或等于2倍中误差时,可取两者中任意一个格网点的高程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当单模型DEM数据间同名格网点高程接边较差大于2倍中误差时,则可以将同名格网点高程取平均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
答:不正确。应该更正为:
“在DEM镶嵌过程中,当单模型DEM数据间同名格网点高程接边较差小于或等于2倍中误差时,可将同名格网点高程取平均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
当单模型DEM数据间同名格网点高程接边较差大于2倍中误差时,
则视为超限,将其认定为粗差点,并重建立体模型;对出现粗差点的DEM数据进行接边修测后重新镶嵌。”
4、“在DEM编辑过程中,若发现内插形成的DEM格网点高程值异常,可根据周边格网点的情况对格网点的高程进行修改 ”。这项技术要求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应该如何更正?
答:不正确。
应该更正为:“在DEM编辑过程中,若发现内插形成的DEM格网点高程值异常,则必须在影像立体模型上,通过立体观测的方式对内插形成的DEM格网点逐个进行检查、修改,使每个DEM点切准地面。”
5、DEM数据生产完成后需要上交哪些主要成果?
答:DEM数据生产完成后需要上交的主要成果有:
①DEM数据文件;
②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
③元数据文件;
④DEM数据文件接合表;
⑤质量检查记录;
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⑦技术总结报告。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DOM生产案例
简答题
1、卫星影像数据与常规航空影像数据有什么不同?
答:卫星影像一般至少包括4~5个波段,其中全色波段的分辨率大于多光谱波段。卫星影像是按景存储的,单景卫星影像的面积要比单张航空像片大许多倍。大部分的卫星影像没有立体像对,影像之间的重叠度较小。
2、用卫星影像进行DOM生产有哪些工作环节?并简单叙述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用文字叙述)。
答:DOM的生产主要包括
资料准备、色彩调整、控制点采集、
影像纠正、影像融合、影像镶嵌、
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9个主要环节。
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
(1)资料准备:
主要包括原始卫星影像、上年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成果、技术设计书等所需的其他技术资料。
(2)色彩调整:
主要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影像匀色处理。
①影像匀光处理: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局部的亮度,使每一张卫星影像各自的光照均匀。
②影像匀色处理:一般是采用编辑调整影像整体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均衡,使整个测区内的所有卫星影像色调一致、色彩均匀。
3)控制点采集:
①在上年度1:2000(或其他大比例尺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中找到对应地物特征点,采集其坐标作为参考点坐标,对应地物特征点高程坐标值由软件在DEM数据中自动读取。
②采集的地面控制点应为在卫星影像中相应位置处明显地物特征点,应总体上平均分布,影像的边缘和角点不应丢漏。
③对覆盖面积较大的单景数据,地面控制点应步设25个点以上。因裁切而导致面积较小的数据,其控制点数量不应少于 15个,面积过小的数据控制点数量不少于9个。
(4)影像纠正:
选择专用的处理软件中的纠正模块,引入卫星参数文件,正确建立纠正转换模型。地面控制点采集完成后,应选取5个左右的多余控制点作为检查点,通过平差计算,如果检查点的误差小于1个像元,才可以继续重采样。IKONOS影像数据的重采样选用双线性差值法。同一景影像的全色数据和多光谱数据最好用同一套控制点。
(5)影像融合:
利用影像融合功能将表现真彩色的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融合,得到高分辨率真彩色遥感影像。
(6)影像镶嵌:
①按图幅范围选取需要进行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
②在相邻正射影像之间,选绘、编辑镶嵌线;在选绘镶嵌线时需保证镶嵌地物影像完整;
③按镶嵌线对所选的单片正射影像进行裁切,完成单片正射影像之间的镶嵌工作。
(7)图幅裁切:
按照内图廓线(或内图廓线的最小外接矩形)对镶嵌好的正射影像数据进行裁切,裁切后生成正射影像数据成果。注意:应附有相关的坐标、分辨率等基本信息文件。
(8)质量检查:
主要包括空间参考系、精度、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等5个方面。
(9)成果整理与提交: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文件、数字正射影像图定位文件、元数据文件、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等。
3、DOM质量控制包括哪几方面?
参考答案:按照质量元素可分为空间参考系、精度、逻辑一致性、影像质量、附件质量等5个方面。
或“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时间精度、影像质量、附件质量”等6个方面。
①空间参考系检查: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地图投影3个方面。
大地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高程基准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采用的高程基准是否符合要求。
地图投影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数字正射影像分幅是否正确。
②精度检查:
数字正射影像像点坐标中误差,相邻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的同名地物影像接边差。
③影像质量检查:
正射影像地面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裁切范围、色彩质量、影像噪声、影像信息丢失等。
④逻辑一致性检查:
数据的组织存储、数据格式、数据文件完整和数据文件命名等。
⑤附件质量:
元数据、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等。
4、基于卫星影像的DOM数据生产应提交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应提交的主要成果:
DOM数据文件、
DOM定位文件、
元数据文件、
DOM数据文件接合表、
质量检查记录、
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技术总结等。
25</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