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好标题——明眸善睐一瞥间
一、文题价值: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
新颖的标题可让老师情有独钟。
题不惊人誓不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靓丽的题目就如同明眸善睐,向读者暗送秋波、眉目传情;普通的题目就如同鸡肋,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粗劣的题目让人看见就反感恶心,阅读兴趣全无,弃之如敝履。
目前,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就作文评分细则来看,没有拟题扣2分。从实际阅卷情况来看,它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因此,给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尤为重要,特别是中考作文。所以学生必须有一个新颖别致、独具魅力、风情万种的标题,来快速吸引读者或阅卷老师的注意力,让他“一见钟情”,为获取高分打下基础。
二、拟题常见错误:
(1)照抄话题,毫无个性。
(2)缺少新意,无创造性。
(3)偏离话题,游离甚远。
(4)极不精练,冗长呆板。
(5)题文不符,文不对题。
(6)范围过宽,无针对性。
因此,要想让文题熠熠生辉,还要遵循以下原则,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三、拟题遵循原则:
一要小一点,标题小容易出新意。如《绿化祖国大地》改成《我爱小树苗》《小树,我的朋友》《我和小树苗一起成长》,题目不仅具体,还容易把握内容。
二要实一点。题目拟得太空,摸不着头脑,不好下笔。如《歌唱妈妈》就会令读者不感兴趣,而改为《妈妈的眼睛》《妈妈的双休日》《妈妈的手》,不但实在,而且富有新意。
三要新一点。老一套的题目,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如《游戏机真害人》,老是以它为题,就会有陈旧之感。如改成《美丽的陷阱》《游戏机害人精》,就比较新颖。
四要巧一点。题目太浅太真,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如《这样的阿姨讨人喜欢吗?》《我家还缺啥?》《鞋医生》,就富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给人以巧妙之感。
四、避免误区:
①表意不明,雾里看花;②题目太大,不便驾驭;③脱离话题,另起炉灶;④俗不可耐,了无新意;⑤千人一面,千篇一“题”;⑥冗长繁杂,缺乏文采。
五、拟题秘诀
(一)巧定文体,特征鲜明
在审完话题、读懂材料后,根据初中学生擅长的文体,结合自己储存的素材,拟一个适合写成记叙文的标题。
跟“亲情”有关的,可拟《我想有个家》《这个冬天不太冷》《妈妈“不”爱我》《美丽的谎言》《爱的守望》《月是故乡明》等。
(二)巧增妙补,以小见大
话题作文,给出的话题宽泛,如不作限制,很难把握尺度。因此,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巧妙地加上适当的修饰语进行增补,从各个角度加以限制,使选材范围更明确、更集中,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
如以“味道”为话题,可在“味道”前加新词,变为《微笑的味道》《阳光的味道》; 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这样就缩小了写作范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写出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的作文。
(三)巧用修辞,文才飞扬
巧妙选用修辞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整合,能避免一览无余,让文题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显得富有文采、精炼紧凑,使文章锦上添花。
1.比喻法:以“诚信”为话题,拟题为《守住你的金矿》《诚信是那片洁净的绿叶》 《乘着诚信的翅膀飞翔》。
2.比拟法:以“诚信”为话题,可拟《诚信“漂流记”》《诚信,归来吧》、《为诚信呐喊》等。
3.夸张法:以“挫折”为话题,可拟《那个障碍粉碎了我》《你别把我看扁了》。
4.对偶法:以“友情”为话题,可拟《朋友最真,友情最贵》
5.双关法:如《从心做起》《向前看与向钱看》《花落春仍在》《圆与缘》
6.对比法:《减负,让人欢喜让人忧》《阳光下的罪恶》《铁汉柔情》《“清水衙门”有“脏官”》
(四)巧借巧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1.一些俗语、成语蜕变后可做标题。
2.歌名、剧名、歌词、广告等大众娱乐传媒中的词汇凡是有思想性的、有哲理性的都可以善借巧代而妙笔生花。
3.运用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
4.引用诗词文赋,使文题儒雅庄重。
如以“阅读”(读书)为话题拟标题:《万紫千红总是书》《非“读”勿扰》《将阅读进行到底》《爱书一万年》《爱书才会赢》《腹有诗书气自华》《风中有朵书做的云》
(五)巧设悬念,匠心独具
在拟题时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这种吊起读者胃口的方法拟的题目有使人欲罢不能之效。
如:《谁的眼泪在飞》《100分,我恨你》《无价的花生米》《做“贼”心不虚》《《太阳从西边升起》
(六)巧换视角,反弹琵琶
求异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种体现。要克服思维定式,学会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来个反弹琵琶,或形贬实褒,反而比正面表达更吸引人。
如以“竞争”为话题:可拟出《感谢你——我的敌人》;以“苦难”为话题,可拟《我最需要一剂良药》。
六、总结
要拟一个恰到好处又新颖别致的标题,平时要善于观察,认真思索,对拟题方法仔细揣摩,灵活机智地运用,注意总结和积累,才能让文章的“眼睛“熠熠生辉”“脉脉含情”,让读者和阅卷老师“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