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睹花思父念旧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314222 上传时间:2025-07-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睹花思父念旧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睹花思父念旧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睹花思父念旧事,娓娓心音诉成长 ——试析林海音对“成长”的成功诠释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林海音高超的表现技巧,如角色互换唤共鸣、别具匠心选素材、时空穿越说今昔、巧设背景酿真情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如何将“成长”这种抽象的心灵思想深处的变化透彻地表现出来,进而引起读者心灵共鸣。 【关 键 词】 成长 角色互换 精选素材 时空穿越 巧设背景 【正 文】 七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围绕“成长”从不同角度取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成长,感悟成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和童年鲁迅一起在百草园度过充满童稚的快乐自由的美好时光,即使不那么情愿,在三味书屋里少年的读书生活也有值得拾捡回忆的片段。鲁迅笔下的“成长”,来自于时间的自然推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便是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过程。这种成长,更多地是一种生理上成长的外在表现,如年龄的增长等。虽然时光流转,人在不断长大变老,可“我”的心还在童年。学习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给了我和学生完全不同的感受,英子的成长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沉重,令人为之动容。关于“成长”,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指生理上的成长,长高长大;二是指心智上的成长,它来自思想上的成熟。“成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写作而言,它并不好表现。然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林海音却把“我”的成长诉说得非常成功,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英子的灵魂开始变得坚强,心灵真正成长。课堂上,我试图和学生一起探究,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心灵成长历程表现得如此透彻并且引起读者共鸣?在和学生的探讨中,我们有了这些的发现—— 一、 角色互换生共鸣 课堂上,我和学生做了个小游戏: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自己就是林海音,你会怎样写英子和她的成长?在探究中,我们发现,林海音是移形换影、自由穿越的高手。为了把这个问题跟透彻的解决,我和学生比较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发现虽然两篇文章中作者都回忆了童年往事,可是角度却不相同。《风筝》一文中鲁迅一直作为一个批判者在审视着过去与现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是为无可挽回的错误自责和批判“四面依旧是严寒”的社会现实。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完全不同。鲁迅已然抹平了额上的皱纹和面颊的沧桑,穿越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重温儿时难忘的生活。跟随着年少的鲁迅的轻快的脚步,读者也徜徉在那一段难忘的时光中。我们发现,作为客体游离于情境之外和作为主体参与到情境之中得到的体验完全不同,变成文字后给读者的感受亦完全不同。当然,具体采用哪种做法,需根据文章表现的主题来决定。林海音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表现给读者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告诉读者“我”是怎么长大的,“我”的成长经历。那么,由游离于情境之外的成年的“我”来叙述当年的故事,显然没有穿越时空,以童年的“我”的诉说自己的成长来的真切、自然。一切都是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这才是成长,因为,成长不可替代。林海音深谙此道,于是她移形换影,穿越时空,巧取一个小孩子——英子的视角,把英子和她的生活细腻地真实地呈献给读者,我想,这也正是为什么《城南旧事》多少年来一直经久不衰为人传诵,成为经典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二、别具匠心选素材 教学中,我抛出了学习本文材料如何密切联系中心,突出主题的目标。还记得七年级上期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话题同样关及成长,取材“我”少年的一次爬悬崖经历,素材单一而集中,主题直指因这次体验而获得的人生启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目了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材料也不少,但“从……到……”给了读者一个明确的思路,所以不觉得纷乱。《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素材颇多,且现实与回忆更迭频繁,一会儿是毕业典礼,一会儿回忆往事,交织错杂,对于初一阅读水平有限的学生而言,要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还是不容易的。我在此处教学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从纷繁中理清头绪,明白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匠心。课堂上我和学生先找出了和“我”密切相关的几件事,如赖床挨打、银行汇款、丧父后镇定表现,然后提出问题:在“我”的成长中一定有许多难忘的事,为什么作者只选取了这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经过探究,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赖床挨打 → 银行汇款 → 丧父后镇定表现 (六年前) (六年中) (六年后) ————————————————————→ 时间发展暗示“我”成长的过程 很显然,这三件事分别是英子成长的起点、经过和结果。仿佛父亲栽下了一朵心爱的花儿,经过六年的精心打理,终于开出了令人欣慰的花朵。不得不说,作者巧妙地选材体现了她独运的匠心——巧妙衔接了父亲和“我”,逐步明确了父亲在“我”的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六年的历练促成了“我”心灵的真正成长。步步为营,最终突出了中心。 三、时空穿越说今昔 课堂上,有同学提出,如果本文就只选取赖床挨打、银行汇款、丧父后镇定表现这三件事按时间发展表现“我”的成长,也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且同样能表现好“成长”这个主题。也就是说,只写回忆,不写眼前事,应该也没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于是我和学生继续探究:课文为什么要把这三件事穿插到毕业典礼的过程中呢? 我们仔细寻找了课文中与此相关的有效信息——爸爸不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睹花思父,回忆起六年前的赖床挨打的往事;毕业典礼预告的钟声响起,我担心着父亲的病情,忆起父亲爱花往事;待到韩主任讲话,提及同学们长高了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和学生将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发现作者的慧心逐渐浮出水面——毕业典礼意味着过去的结束,新的生活起步。在毕业典礼的过程中“我”的思与想恰恰是“我”成长体验的集中感悟,是“我”开始明白“成长的关键点。林海音巧妙地玩起了时空穿越,自由地转换着现实与回忆,随着毕业典礼的推进,“我”对成长的思考也在一步一步加深。 四、巧设背景酿真情 新课就要结束了,我觉得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再进一步,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许多眼前事、回忆集中在父亲病重而危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呢? 在探究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把许多眼前事、回忆集中在父亲病重而危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目的是为了隆重推出父亲,将我的成长最终体现出来: “我”六年的成长中,父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以他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用严格而智慧的教育,教会“我”热爱生活,学会守时,做好自己的事,敢于面对人生困难并有勇气闯过去,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等等。这些无疑对“我”性格形成和心灵成长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常态下,当这样一位生命中至亲的人物病重而危,最终离“我”而去时,“我”完全可以慌乱不安甚至手足无措,完全可以痛哭哀嚎,以此宣泄丧父的巨大悲痛。然而文章的情节安排却出人意料,“我”知道父亲去世,虽难过万分,外在表现却十分镇定,与同龄孩子的普遍表现极为不符——“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英子的痛被她自己人为压抑,深埋内心。因为她知道,“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这种镇定与安静使我们如鲠在喉,小小的英子该有多么坚强的内心才能承受这样巨大的打击呀!“我”没有辜负父亲六年来用心的教育,在遭遇人生巨大打击时,能勇敢面对,勇敢承担,真正长大了!父亲用他的厚重的爱,精心培育了“我”这朵花,即使父亲不能再浇灌,即使“我”失去了父亲这个强大的依靠,即使前路漫漫,总有坎坷,“我”亦能顽强独立、坚定勇敢地走下去。如此,父亲才会含笑九泉。情至于此,英子用实际行动宣告了自己的成长,回报了父亲对她的爱,无愧于父亲六年来的教育,虽没有悲恸的哭声,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更令人动容,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真正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是值得反复琢磨推敲的。两堂课下来,我和学生一起研读课文,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诠释抽象的“成长”,学会了揣摩作者的“心”以及如何将“心”呈现给读者,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研读文本、主动探究的品质。事实上——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长大了。 我们也一起成长…… 长郡双语实验学校 李潇琳 2013、3、20 参考资料: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