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计算书.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130428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供热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11.1体积热指标法11.2面积热指标法11.3城市规划指标法2第二章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及年耗热量32.1热负荷延续时间图32.2年耗热量4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53.1热源形式的选择53.2热媒种类的选择53.3热媒参数的确定63.4热网系统形式的选择63.4.1枝状管网63.4.2环状管网73.5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73.5.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83.5.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83.5.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83.5.4间接连接93.6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的选择93.7供热管网系统定压方式的确定10第四章水力计算124.1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

2、124.1.1确定热力网各管段流量124.1.2确定热水网路的主干线及其沿程比摩阻124.1.3支干线、支线水力计算134.1.4环路压力降平衡134.2本设计中某小区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144.2.1.主干线计算144.2.2.支干线、支线计算16第五章水压图的绘制1325.1水压图1325.2选定静水压曲线位置1325.3选定回水管动水压曲线位置1325.4选定供水管动水压曲线位置133第六章水泵的选择计算1356.1热网循环水泵1356.2补给水泵选择135设计总结137参考文献138第一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热负荷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最主要的热负荷。它的设计热负荷占全部设计热负荷的

3、80%-90%以上(不包括生产工艺用热),是研究集中供热方案、确定集中供热规划、确定集中供热系统形式、计算供热管道直径等的基本依据。供暖设计热负荷的概算,可采用体积热指标法、面积热指标法或城市规划指标法进行计算。1.1 体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概算: (11)式中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建筑物的外围体积,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建筑物的供暖体积热指标, 建筑物的供暖体积热指标的大小,主要与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的构造及外形有关。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采光率越大、外部建筑体积越小、建筑物的长宽比越大,单位体积的热损失,亦即值也越大。因此,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4、及其外形方面考虑降低值的种种措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也是降低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设计负荷的主要途径。1.2 面积热指标法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可按下式进行概算: (12)式中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建筑物的供暖面积热指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通过垂直围护结构(墙、门、窗等)向外传递热量,它与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层高有关。而不是直接取决于建筑平面面积。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法,比体积热指标更易于概算,近年来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规划设计中,国外、国内也都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法进行概算。我国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给出的供暖面积热指标推荐值,见表1-1。采暖热指标推荐值(

5、)表1-1建筑物类型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商店住宅医院托幼食堂餐厅影剧院展览馆未节能60-7060-8065-8058-6465-80115-14095-115节能45-5550-7055-7040-4555-70100-13080-105注: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2002版;2.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3.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1.3 城市规划指标法对一个城市新区供热规划设计,各类型的建筑面积尚未具体落实时,可用城市规划指标来估算整个新区的供暖设计热负荷。根据城市规划指标,首先确定该区的居住人数,然后根据街区规划的人均建筑面积,街区住

6、宅与公共建筑的建筑比例指标,来估算该街区的综合供暖热指标。表1-1给出的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推荐的居住区综合供暖面积热指标值为60-67 (采取节能措施后为45-55 ),此数据是根据北京许多居住街区的规划资料,按居住区公共建筑占居住区总建筑面积的14%和公共建筑的平均供暖热指标为住宅的1.3倍条件来估算的。第二章 供暖方案的确定3.1 热源形式的选择热源是供热系统能量的来源地,是供热系统中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热源内,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电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上一级热源提供的高温水或蒸汽等方式将供热热媒加热或使热媒气化,为下一级热源或热用户提供热量。也可以直接利用地热、工业余热或其他热

7、量作为供热系统的热源。目前,国内较广泛应用的供热热源方式有:热电厂供热方式、区域大锅炉房(包括直燃机房)供热方式、换热站供热方式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条件,热源型式选择为热力站。3.2 热媒种类的选择集中供热系统热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热用户的使用特征和要求,同时也与选择的热源型式有关。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媒主要是热水或蒸汽。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以水作为热媒与蒸汽相比,有下述优点:(1)热水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高。由于在热水供热系统中,没有凝结。从能源角度分析,以热水为热介质时,由于热水是用低压抽汽加热而得到的,所以能提高联产发电量。(2)水和蒸汽泄漏,以及二次蒸汽的热损失,因而热能利用率比蒸汽

8、供热系统好,实践证明,一般可节约燃料20%-40%。(3)以水作为热媒用于供暖系统时,可以改变供水温度来进行供热调节(质调节),既能减少热网热损失,又能较好的满足卫生要求。(4)热水供热系统的蓄热能力高,由于系统中水量多,水的比热大,因此,在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短时间失调时,也不会引起供暖状况的很大波动,即热稳定性好。(5)热水供热系统可以远距离输送,供热半径大。一般可达5-10。本设计以热力站为热源,供热系统为民用采暖系统,因此,选用水作为热媒。3.3 热媒参数的确定对以热力站为热源的热水供热系统来说,提高供水温度和加大供回水温差,可使热网采用较小的管径,降低输送网路循环水的电能消耗和用户用热

9、设备的散热面积,在经济上是合适的。但应注意,供水温度过高,对管道及设备的耐压要求高,运行管理水平与相应提高。对用户系统宜采用低温水供热。本设计中采用供回水温度分别为75/50。3.4 热网系统形式的选择热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热能输送任务。热网系统型式取决于热媒(蒸汽或热水)、热源(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等)与热用户的相互位置和供热地区热用户种类、热负荷大小和性质等。选择热网系统型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供热和经济性。热网系统型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型式:3.4.1 枝状管网枝状管网的系统型式见图31。图31 枝状管网管网采用枝状连接,热网供水从热源沿主干线,分枝干线,用户支线送到各热用户

10、的引入口处,网路回水从各用户沿相同线路返回热源。枝状管网布置简单,供热管道的直径,随距热源越远而逐渐减小;而且金属耗量小,基建投资小,运行管理简便。但枝状管网不具后备供热的性能。当供热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在故障点以后的热用户都将停止供热。由于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通常可采用迅速消除热网故障的办法,以使建筑物室温不致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枝状管网是热水管网最普遍采用的方式。为了使管网发生故障时,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和迅速消除故障,在与干管相连接的管路分支处,及在分支管路相连接的较长的用户支管处,均应装设阀门。3.4.2 环状管网环状管网的系统型式见图32。图32 环状管网环状管网布置的主要优点是

11、具有很高的供热后备能力。当输配干线某处出现事故时,可以切除故障段后,通过环状管网由另一方向保证供热。但是,环状管网热网投资增大,运行管理更为复杂,热网要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措施。根据本设计的特点,综合比较后,决定采用适用小范围供热、成本低廉的枝状管网型式进行管线布置。3.5 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方式。直接连接使用户系统直接连接于热水网路上。热水网路的水力工况(压力和流量状况)和供热工况与供暖热用户有着密切的联系。间接连接方式是在供暖系统热用户设置表面式水-水换热器(或在热力站处设置担负该区供暖热负荷的表面式水-水换热器),

12、用户系统与热水网路被表面式水-水换热器隔离,形成两个独立的系统。用户与网路之间的水力工况互不影响。供暖系统热用户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3.5.1 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热水由外网供水管直接进入供暖系统热用户,在散热器内放热后,返回热网回水管去。这种直接连接方式最简单,造价低。但这种连接方式,只能在网路的设计供水温度不超过暖通规范第3.1.10条规定的散热器供暖系统的最高热媒温度时,且用户引入口处热网的供、回水管的资用压差大于供暖系统用户要求的压力损失时方可应用。3.5.2 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外网供水管的高温水进入水喷射器,在喷嘴出形成很高的流速,喷嘴出口处动压升高,静压降

13、低到低于回水管的压力,回水管的低温水被抽引进入喷射器,并与供水混合,使进入用户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低于热网供水温度,符合用户系统的要求。水喷射器无活动部件、构造简单、运行可靠、网路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但由于抽引回水需要消耗能量,外网供、回水之间需要足够的资用压差,才能保证水喷射器正常工作。这种连接方式只用在单幢建筑物的供暖系统上,需要分散管理。3.5.3 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当建筑物用户引入口处,热水外网的供、回水压差较小,不能满足水喷射器正常工作所需的压差,或设集中泵站将高温水转为低温水,想多幢或街区建筑物供暖时,可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来自外网的高温水与混合泵送来的供暖系统的回水混合以后进入供暖

14、系统,降低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经常用在外网供水是高温水而供暖系统供水需低温水的工程中。为了防止混合水泵的扬程高于外网供、回水管的压差,而将外网的回水抽入外网的供水管内,在外网供水管入口处应装设止回阀,通过调节混合水泵的阀门和外网供、回水管进出口处的阀门开启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用户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和流量。在热力站处设置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可适当的集中管理。但混合水泵连接方式的造价比采用水喷射器的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3.5.4 间接连接热网供水管的热水进入设置在建筑物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的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的表面将热能传递给供暖系统热用户的循环水,冷却后的回水返

15、回热网回水管区。间接连接方式需要在建筑物用户入口处或热力站内设置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和供暖系统热用户的循环水泵等设备,造价比直接连接高得多。循环水泵需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运行费用增加。但热源的补水率大大减少,同时热网的压力工况和流量工况不受用户的影响,便于热网运行管理。这种连接方式只有在热网回水关在用户入口处的压力超过该用户散热器的承受能力,或高层建筑采用直接连接,影响到整个热水网路压水平升高时才采用。 在本设计中的建筑采用低温水热水供暖系统,所以选择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式。3.6 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的选择合理的选择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应对节约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及

16、交通情况等综合考虑,力求与总体布局协调一致。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上敷设和地下敷设。(1)地上敷设地上敷设是管道敷设在地面以上的独立支架或建筑物的墙壁上。其优点是不受地下水位、土质、和其他管线的影响,构造简单,维修方便。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敷设方式。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多,管道热损失大,在某些场合下不够美观。因而多用于厂区和市郊。按照支架的高度不同,可以有以下三种地上敷设的方式:A.低支架敷设:保温外壳距地面净距0.5-1.0m,以免受地面水、雪的侵袭。B.中支架敷设:净高2-4m,一般采用方形补偿器。C.高支架敷设:净高管道保温结构底距地面为4m以上,跨越铁路时H为6m,跨越公路时H为4m,采

17、用套管补偿器。(2)地下敷设在对环境有要求的地区,采用地下敷设,地下敷设不影响市容和交通,因而地下敷设是城镇集中供热管道广泛采用的敷设方式。地下敷设可分为两种方式:A.地沟敷设通行地沟敷设:工作人员可能直立通行的地沟,但造价高。半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较多,采用单排水平布置沟宽度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半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不多且维修工作量不大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其造价较低、占地小,但检修时必须掘开地面。B.无沟(直埋)敷设供热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中,最多采用的型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型式。考虑到本地区的气候条件,该办公楼所在地

18、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供暖管网与环境和协调性等条件,本设计均采用无沟(直埋)敷设的方式。3.7 供热管网系统定压方式的确定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主要有膨胀水箱定压,气体定压罐定压,蒸汽定压,补给水泵变频调速定压和补给水泵定压等多种方式。用供热系统的补给水泵保持定压点压力固定不变的方法称为补给水泵定压。当系统恒压点压力较高,锅炉房无法高架膨胀水箱或最高建筑物远离热源,不便采用膨胀水箱定压时,常采用补给水泵定压。补给水泵定压方式是目前国内集中供热系统最常用的一种定压方式。补给水泵定压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1)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定压点设在网路循环水泵的吸入端。利用压力调节阀保持定压点恒定的压力。当

19、恒压点压力低于系统静水压线要求的压力时,补水调节阀会自动打开,通过运行着的补水泵将补水从补水箱中补入供热系统,随着系统中水量的增加,循环水泵入口的压力即可逐渐回升到要求的压力。当循环水泵入口压力高于设定值时,补水调节阀自动关小,必要时可自动开启泄水调节阀,将系统多余水量泄入补水箱,使循环水泵入口压力迅速恢复。采用这种补水泵定压,最大特点是补水泵始终连续不断的运行,即使供热系统停止运行时也如此。对于系统规模较大,供水温度较高的供热系统,应采用连续补水定压方式。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示意图如图3-3。图 3-3 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示意图1补给水箱 2补给水泵 3安全阀 4加热装置5网路循环

20、水泵 6压力调节阀 7热用户(2)补给水泵间歇补水定压方式补水泵的启动和停止运行是由电接点式压力表的表盘上的触点开关控制的。间歇补水泵定压的优点是间歇运行,减少电耗。缺点是压力有一定的波动。间歇补水定压方式宜使用在系统规模不大,供水温度不高、系统漏水量较小的供热系统中。(3)补给水泵补水定压设在旁通管处的定压方式对于大型的热水供热系统,为了适当地降低网路的运行压力和便于网路的压力工况,可采用定压点设在旁通管的连续补水定压方式。利用补给水泵补水定压设在旁通管处的定压方式,对调节系统的运行压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旁通管不断通过网路水,网路循环水泵的计算流量,要包括这一部分流量,因此要多耗电能。综

21、上所述,本设计中选择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名称面积Kq%Q%墙623.70.224416037.4-505735.50门15.693.2612250.6-52138.1窗72.023.49111059.4-510506.4顶棚372.60.030.9442.6-5420.5地面一81.60.4711687.5-51603.1地面二69.60.231704.4-5669.2地面三61.60.121325.2-5308.9地面四163.80.071504.5-5479.3注:K:传热系数():室内外计算温度差():温差修正系数q: 基本耗热量(W)%:朝向修正率%:风力附加率Q: 修正后耗热量

22、(W)%:高度附加率通过围护结构的总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按缝隙法计算:一楼窗户缝隙:二楼窗户缝隙: 门的缝隙:冷风侵入耗热量:注: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公共建筑和厂房的主要出入口附加率为500%,本建筑为办公楼,属于公共建筑。q:外门的基本耗热量水力计算设计供热管网时,为使系统各管段热媒流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用户的热负荷需要,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并节约运行能耗,必须对热网各管段的直径和压力损失进行细致的计算和选择,这就需要对热网进行水力计算。4.1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4.1.1 确定热力网各管段流量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是该管段所负担的各个用户的计算流量之和,以此计算流量

23、、确定管段的管径和压力损失。对只有供暖热负荷的供水供暖系统,用户的计算流量可用下式确定: (41) 式中:供暖用户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75, =50 水的质量比热, ; A 采用不同计算单位的系数,A取860;4.1.2 确定热水网路的主干线及其沿程比摩阻热水网路中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条管线,称为主干线。在一般情况下,热水网路各用户要求预留的作用压差是基本相等的,所以通常从热源到最远用户的管线是主干线。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是从主干线开始计算,从热源出口到主干线末端用户逐段进行。主干线的平均比摩阻R值,对确定整个管网的管径起着决定性作用。如选用比摩阻R值越大,需要的管

24、径越小,因而降低了管网的基建投资和热损失,但网路循环水泵的基建投资及运行电耗随之增大。这就需要确定一个经济的比摩阻,使得在规定的计算年限内总费用为最小。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和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在一般的情况下,热水网路主干线的设计平均比摩阻,可取30-70进行计算。根据网路主干线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和初步选用的平均比摩阻值,利用简明供暖设计手册表9-4的水力计算表,确定主干线各管段的标准管径和相应的实际比摩阻。根据选用的标准管径和管段中局部阻力的形式,查简明供暖设计手册表9-6,确定各管段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的总和,以及管段的折算长度。根据管段的折算长度以及有表9-4查到的比摩阻,利用,计算主干

25、线各管段的总压降。4.1.3 支干线、支线水力计算主干线水力计算完成后,便可进行热水网路支干线、支线等水力计算。支线的估算比摩阻的确定应按照管段的资用压力来确定。资用压力是根据支线与主干线上相应的并联环路压力平衡来确定的。支线估算比摩阻按下式计算:式中 支线管段的估算比摩阻,Pa/m; 支线的资用压力,Pa; 支线的总长度,m;根据支干线、支线管段流量和估算比摩阻查水力计算表,确定实际比摩阻和管径。应按支干线、支线的资用压力确定其管径,但热水流速不应大于3.5m/s,同时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见暖通规范规定)。根据选定的管径和局部阻力形式,确定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求支线管段上所有局部阻力

26、当量长度之和。并计算支干线、支线管段的实际压降。4.1.4 环路压力降平衡主干线和各支干线、支线环路之间压力应进行平衡,控制不平衡率应在15%内,即 式中 X主干线和支线并联环路的不平衡率,%; 支线的资用压力,Pa; 通过水力计算得出的支线的实际压力,Pa;若不平衡率过大,应在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处安装调压板、调压阀门、平衡阀或流量调节器等来消除压头,以便使供热管网各环路之间的阻力损失平衡,避免产生距热源近处的用户过热而远处用户过冷的水平失调现象。本设计采用调压孔板,并把它们安装在供水管上。调压板孔径按下式计算: (42) (43)式中 调压板的孔径,mm 管道内径,mm 管段的计算流量,kg

27、/h 调压板需消耗的剩余压头,因只在供水管安装调压板,剩余压头应为供回水管压力损失之和,Pa 热水的密度,kg/m4.2 本设计中某小区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4.2.1. 主干线计算因热水网路各用户要求预留的作用压差相等,所以从热源到最远用户115这段管线是主干线,即A-115为主干线。根据热力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供暖平面图中管道的布置及管道附件的位置,以经济比摩阻30-70Pa/m为计算基础,计算主干线A-115。A-B管段:计算流量,平均比摩阻在30-70Pa/m内,查水力计算表,得出管径和实际比摩阻如下:d=350mm;R=46.6Pa/m;管段AB上的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可查出,结

28、果如下:1个闸阀 14.3=4.3m;1个分流三通直通管 116.8=16.8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4.3+16.8=21.1m管段AB的折算长度=100+21.1=121.1m管段AB的压力损失=46.6121.1=5643.26Pa 同样方法可确定主干线上其余管段的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结果见表41、42。水力计算表表41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A-B463.6735010021.1121.11.2946.65643.3B-C449.893505516.871.81.2644.6

29、3202.3C-D445.643509516.8111.81.2443.64874.5D-E424.103506025.285.21.1939.83391.0E-F386.593008715.3102.31.4773.67529.3F-G322.0730010013.9113.91.2250.85786.1G-H246.662509012.2102.21.3374.87644.6H-I197.262501511.126.11.0749.11281.5I-J150.372507011.181.10.8128.02270.8J-K131.76200839.2492.241.1271.46585.9

30、K-L122.00200178.425.41.0462.01574.8L-M78.67200728.480.40.6725.82074.3M-N41.62150258.433.40.6738.94100.1N-O38.92125144.9518.950.8186.724232.6O-P36.70125181.5619.560.5248.32169.86P-Q36.04125301.0731.070.3746.61738.87Q-R27.69100121.0713.070.4283.11920.66R-S4.7165141.0715.070.3720.71832.47S-T3.885017.51

31、.0718.570.3563.9360.69T-U2.575010.31.0711.370.3128.8373.24U-V1.8640121.0713.070.3957795.81V-W1.06329.51.0710.570.2939.11345.3Q=15.10.722530.803.80.3576.3436.1局部阻力计算表表42管段编号公称直径d(mm)名称数量(个)局部阻力ld (m)A-B350闸阀14.3分流三通直通管116.8合计21.1B-C3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6.8C-D3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6.8D-E350分流三通支通管125.2E-F300分流三通直通管113.9

32、焊接异径接头11.4合计15.3F-G300分流三通直通管113.9G-H2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1.1焊接异径接头11.1合计12.2H-I2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1.1I-J2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1.1J-K200分流三通直通管18.4焊接异径接头10.84合计9.24K-L200分流三通直通管18.4L-M200分流三通直通管18.4M-N150分流三通直通管15.6焊接异径接头10.56弯头12.24合计8.4N-O125分流三通直通管13.3焊接异径接头10.33弯头11.32合计4.95O-P125分流三通直通管13.3焊接异径接头10.33合计3.63P-Q125分流三通直通管

33、13.3焊接异径接头10.33合计3.63Q-R100分流三通直通管10.97焊接异径接头10.1合计1.07R-S65分流三通直通管10.88焊接异径接头10.09合计0.97S-T50分流三通直通管10.76焊接异径接头10.06合计0.82T-U50分流三通直通管10.74焊接异径接头10.05合计0.79U-V40分流三通直通管10.70焊接异径接头10.04合计0.74V-W32分流三通直通管10.64焊接异径接头10.03合计0.67Q-15.125焊接异径接头10.00弯头10.23闸阀10.00合计0.84.2.2. 支干线、支线计算1. 支干线B的水力计算管段B-8的资用压差

34、为:设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算比值j=0.6 (见供暖工程附录9-3),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为计算结果见表43、44水力计算表表43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B-B113.7865334.037.01.07268.49930.8B1-B213.0665152.017.01.01240.34085.1B2-B37.8365302.832.80.6290.92981.52B3-B46.1450161.4317.430.9290.55063.42B4-B55.255014.31.315.60.

35、77213.93336.84B5-B63.6940201.4521.450.85356.97655.51B6-B72.1232200.7520.750.71332.26893.15B7-80.6825510.2351.230.35105.25389.4局部阻力计算表表44管段编号公称直径d(mm)名称数量(个)局部阻力ld (m)B-B165闸阀11.0分流三通支通管13.0合计4.0B1-B265分流三通直通管12.0B2-B365分流三通直通管12.0弯头10.8 合计 2.8B3-B4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3焊接异径接头10.13 合计 1.43B4-B550分流三通直通管11.3B5

36、-B640分流三通支通管11.45B6-B732分流三通直通管10.75焊接异径接头10.0 合计 0.75B7-825分流三通直通管10.75闸阀10.0弯头10.23焊接异径接头10.0合计0.98由不平衡率:需在B-B1管段上加调压孔板调压板的孔径为:(1)支线B1-1的水力计算管段B1-1的资用压差为:设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算比值j=0.6 (见供暖工程附录9-3),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为计算结果见表45、46水力计算表表45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B1-10.722540.

37、864.860.35105.2511.27局部阻力计算表表46管段编号公称直径d(mm)名称数量(个)局部阻力ld (m)B1-125闸阀10.0分流三通支通管10.86合计0.86由不平衡率:需在B1-1管段上加调压孔板 调压板的孔径为:(2)支线B2-2的水力计算管段B2-2的资用压差为:设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算比值j=0.6 (见供暖工程附录9-3),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为计算结果见表47、48水力计算表表47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B2-25.23504.52.617.110

38、.35105.2511.27局部阻力计算表表48管段编号公称直径d(mm)名称数量(个)局部阻力ld (m)B2-250闸阀10.65分流三通支通管11.96合计2.61由不平衡率:需在B2-2管段上加调压孔板调压板的孔径为:(3)支线B3-3的水力计算管段B3-3的资用压差为:设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算比值j=0.6 (见供暖工程附录9-3),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为计算结果见表49、410水力计算表表49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B3-31.6932401.5141.510.58211

39、.28766.9局部阻力计算表表410管段编号公称直径d(mm)名称数量(个)局部阻力ld (m)B3-332闸阀10.0分流三通支通管11.13弯头10.38合计1.51由不平衡率:需在B3-3管段上加调压孔板调压板的孔径为:(4)支线B4-4的水力计算管段B4-4的资用压差为:设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算比值j=0.6 (见供暖工程附录9-3),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为计算结果见表411、412水力计算表表411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B4-40.892550.865.860.46173.91019.1局部阻力计算表表412管段编号公称直径d(mm)名称数量(个)局部阻力ld (m)B4-425闸阀10.0分流三通支通管10.86合计0.86由不平衡率:需在B4-4管段上加调压孔板调压板的孔径为:(5)支线B5-5的水力计算管段B5-5的资用压差为:设局部损失与沿程损失的估算比值j=0.6 (见供暖工程附录9-3),则比摩阻大致可控制为计算结果见表413、414水力计算表表413序号流量(t/h)管径DN(mm)管长(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 (m)折算长度lzh (m) (m/s)R(Pa/m)P (Pa)B5-51.563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