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ompany 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中外美术简史,第九章 近现代美术,中外美术简史,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1,第九章 近现代美术,美术出版物的更新,2,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3,学习目标,内容(,12,号字体),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中国绘画的格局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特征。重点了解“海派”与“岭南画派”两大绘画流派,包括各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绘画风格以及对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了解近代新的社会形势下美术新思潮的传播与实践。重点了解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新的美育理念,以及新的美术教育模式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第九章 近现代美术,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古代的中国发生了社会性质上的重大变化,进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做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美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变动的影响,有旧的延续,也有新的萌芽。,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上海画派又称,海派,,泛指近百年活跃在上海一带的画家群,有的居住在上海,有的则居住在上海周围,如苏州、松江,无锡等,时常去上海卖画。画家云集上海之后,,海派,通常被人们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张熊、朱熊、任熊算起,任熊、任熏、任颐又合称,三任,,以任颐,(,任伯年,),为高峰。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孽。,一、上海画派,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赵之谦,(1829,一,1884,年,),字益甫、伪叔,号悲令、无闷,浙江绍兴人,主要活动于浙江和江西。在色彩上则吸收民间赋彩的一些优点,变清淡为艳丽。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图,9-1,山水,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虚谷,(1824,一,1896,年,),原姓朱,名虚白,他擅长画动物和花卉蔬果,以画金鱼、松鼠著名。他塑造的形象有些夸张,画金鱼的眼睛特别大。,图,9-2,松鼠,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任熊,(1823,一,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任熏,(1835-1893,年,),字阜长。作风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有装饰风。任熏画风受任熊影响。略带个性,但基本倾向一致。故宫博物院藏有任熊,自画像,图,9-3,自画像,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任颐,(1840,一,1895,年,),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他所作人物画,有肖像,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题材广阔,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图,9-4,女娲补天,图,9-5,三友图,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吴昌硕,(1844,一,1927,年,),名俊,俊卿,字昌硕,.,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图,9-6,写意,图,9-7,写意,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居巢:清代晚期书画家。字梅生,号梅巢,他的绘画也受到些影响。他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二、岭南画派,图,9-8,居巢的作品,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居廉:,字士刚,号古泉,广东番禺隔山乡人。他善作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提出“不能形似哪能神似”。景慕恽寿平,作品多为工笔,其用笔简洁,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构图方面也不落常套,时出新意。,图,9-9,居廉的作品,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高剑父早年东渡日本留学,学习东西洋绘画。回国后提倡新美术运动,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培养美术人才,他的融会中西的艺术思想影响了好几代人。,图,9-10,奔马图 图,9-11,写意,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在艺术上写生最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诗意昂然。,图,9-12,马 图,9-13,虎,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陈树人(,1884,年,-1948,年)原名政,名韵,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以字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图,9-14,写意 图,9-15,鸳鸯,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太平天国壁画经过,130,余年的雨淋风化,不少已褪色、剥落,但其中有几幅水墨重彩画,却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花鸟走兽方面有,荷花鸳鸯,、,柳阴骏马,、,金狮戏球,、,双鹿灵芝,、,孔雀牡丹,。,图,9-16,双鹿灵芝,三、太平天国壁画,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1,、宗教彩塑的世俗化,宗教彩塑代表为清代筇竹寺,历经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建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筇竹寺住持梦佛大和尚,请来四川鲁班会“隆昌帮”、“蜀东帮”古建筑维修工匠,重修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华严阁,两庑厢房及庖湢库庾。,四、雕塑艺术,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图,9-17,清代筇竹寺,图,9-18,清代筇竹寺内彩塑,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2,、小型玩赏性雕塑,清末小型玩赏性雕塑典型代表有:广东石湾陶塑和天津泥人张。,清代晚期,石湾陶塑的奠基人潘玉书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图,9-19,贵妃醉酒,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图,9-20,天津泥人张作品 图,9-21,天津泥人张作品,第一节 近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近代绘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文人画从民间美术上更多吸取营养,中国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雅俗共赏的新格局。海上画派尤为突出。,2,、强调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岭南画派在借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艺术方面表现明显。,3,、新的阶级力量要求新的艺术为他们的政治斗争服务,太平天国壁画表现最为突出。,第二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美术作品的广泛流传,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复制品。到了,19,世纪末,欧洲的石印术传到了上海,最初办起了画报。,1884,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是画报与时事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新闻图画增加了讽刺、幽默、滑稽等内容,逐渐形成漫画。漫画又依靠新闻纸复印之后,流传到广大观众手中。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和图画相结合,形成月份牌画这种特殊的美术形式。,第二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清末民初的上海早就以图片的形式报道新闻,或用做宣传画报,图,9-22 “,上海明星香水厂”画报。,一、石印画报的出现,第二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石印画报中最有名的,点石斋画报,作为晚清文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它兼及“新闻”与“美术”,不仅为我们保留了晚清社会的诸面相,还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美术的嬗变。,图,9-23,点石斋画报,第二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所谓“月份牌”最初实际上是洋商们为推销商品所作的广告宣传画,其表现形式,是从中国传统年画中的节气表、日历表牌演变而来。,图,9-24,郑曼陀绘制的 月份牌,二、月份牌画的流行,第二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刺画的代表人物马星驰,(18731934),,清末民初人,他最早在上海,神州日报,的子报,神州画报,供职,后成为该画报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图,9-25,神州画报,局部,三、讽刺画的发展,第二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马星驰在,真相画报,发表题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时事漫画,揭露抨击日本的侵略本性,在当时影响震动很大。,图,9-26,真相画报,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且“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在长期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相并存的文化结构中,一般处于先进地位,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意识”,,近千年来,传统绘画在比较自闭完满自足的独成系统中发展、完善、重复、变化,生活节奏的迟缓,与世隔绝的宁静,又使它有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完善以达到完美。直至清朝,传统绘画的这种延续摹仿与发展变化并存的特点依然存在。,一、传统绘画自足体系中的渐变,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明清以来,画家越来越集中于大城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趋势得到了强化,,“,清王朝和整个帝制的衰落灭亡,使依附于皇室贵胄的画家转靠社会职业或卖画维生;战争、动乱和谋生需求,令一些过着隐居生活或偏远地区的画家进入大城市。画家迅速市民化、职业化和更广泛地商业化。,二、画家身份与生存方式的变化,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不断渗入,西方思想文化也随之涌入中国。不少爱国志士哀叹国衰势弱,对现实感到痛心疾首,产生了“非惟兴中土之学术思想,不足以自强”的愿望。与此相应,“晚清学术思想领域的一大变化,是今文经学的兴起,经世致用思想取代考据义理之学,跃升为儒学的主流。”于是各种具有实际社会意义的专门知识成为儒学经典的补充,文人所了解和关心的领域也前所未有地扩展了。,三、从“经世致用”到“师夷制夷”,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20,世纪初期,康有为的国画变法思想主要集中在个人著作中,吕澂、陈独秀的美术革命思想主要集中在,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的两篇书信体文章,约三千字外,没有再发表过正式的论文,,新青年,上也没有再发表文章加以讨论。,四、“美术革命”思潮的影响,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从清末的“洋务派”到“维新派”,都相对重视西方模式的学校,于是,兼授中西两科的新式学堂在各地兴起。在西方美术的刺激下,新式美术学校(系科)逐渐建立,而它建立后又成了西方美术的中心,并对传统美术的传授方式、学习内容、生员来历及去向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五、新式美术教育的出现,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期西画家影响最大的是李叔同。,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六、留学生和早期西画家,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李叔同青年时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图,9-27,李叔同画像,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9-28,李叔同的书法,第三节 新思潮的传播及艺术形式的拓展,以戊戌变法的主将康有为为代表的美术改良派认为,中国画学至清末衰弊之极,难以与欧美、日本竞胜,中国绘画要复兴,必须走中西结合的路子,合中西而成新体。并强调艺术与艺术家的社会作用,把艺术活动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思考题,1.,新学与美术教育对近代中国美术的影响,2.,早期西画家的代表人物。,思考题,1,、新形势下美术出版物的流行样式。,2,、讽刺漫画的时代特色及其特点。,3,、月份牌画的时代特色与艺术特点。,4,、石印画报地的艺术成就与局限性,5,、简述岭南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贡献。,6,、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小型装饰性雕塑及其特色。,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