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重点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6 分)书上课后习题占一半二、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书上课后习题占一半三、简答题(每题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分,共 24 分)分)(1:5)1.p13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背硬记、强迫体罚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2.p16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普及年限日益提高 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 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3.p52 人的
2、发展规律对教育制约人的发展规律对教育制约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均衡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4.p65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阐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阐述)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乃是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而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看,正是个体内化社会观念的过程,亦即个体的观念的社会化过程。在个体观念社会化的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促使个体观念的社会化,特别表
3、现为促进个体的政治观念社会化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智能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智能的社会化个体职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教育的指导规范。一方面,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的教育,指导与规范着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教育也规范着个体智能的发展。教育因其传授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基础性、简约性和浓缩性的特点,所以它对个体智能的发展起着催化剂与加速器的作用。教育对于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角色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角色的社会化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的使命。在当代社会,个体谋求某种社会职业通常是以接受相关的教育的训练
4、为前提的,教育是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教育也是促进个体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任何社会身份都程度不同地蕴含着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对促进个体的角色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p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化功能(阐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化功能(阐述)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对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通过对个体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主体性。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并弘扬个体主体性的过程。个体通过接受教育,增进知识,提升能力,形成道德观念,从而达到能动地适应客观世界并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特
5、征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特征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与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实现的。个体的心理特征除了表现在专业擅长、兴趣爱好之外,还表现在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而个体的这些方面特征的形成,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教育促进个体创造性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教育促进个体创造性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制约,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开发和培养。教育使个体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育赋予个体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和力量。因此,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才能得以达成。6.p78 个人
6、本位论(代表人物、内涵和观点)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内涵和观点)代表人物: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康德(德国),马斯洛(美国),萨特(法国)内涵: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观点: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的 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 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7.p84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
7、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8.p91 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之间不能被替代,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有区别的,各育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内容、任务和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的社会发展价值、个体发展价值、教育价值都是通过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各育的特点和规律也各不相同。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种教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对于“五育”,要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不能忽视每一个部分,也不能把某个部分孤立起来,而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
8、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足和缺陷来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有时也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中强调某一方面,但这绝对不意味着要忽视或放松其他方面。9.p98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重视学前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出现各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10.p144 学科中心理论的主要观点学科中心理论的主要观点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
9、握为目标 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11.p156 课程计划的含义及内容课程计划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校设置的课程类型、各学科的教学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内容:课程类型和科目的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12.p157 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内容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内容 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13.
10、p173 教学规律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4.p197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符合教学选择的依据 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适合教材的内容 符合学生的特点 符合教师本身的素养与特点15.p199 讨论法的内涵及要求讨论法的内涵及要求 内涵:讨论法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又不暗示学生结论 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
11、结16.p223 德育的规律德育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17.p233 德育的途径德育的途径 德育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18.p244 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的特征 共同的奋斗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 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高度的凝聚力19.p246 如何培养班集体如何培养班集体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集体核心 建立健全
12、班集体制度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0.p250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织班会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四、论述题(四、论述题(15 分)分)(1:5)1.p3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任何社会办教育都必须以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为前提。在生产力发展为教育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教育
13、事业的规模和速度产生制约和影响作用,要求它的发展与之相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标准如何,以及需要建构怎样的教育结构来培养这种规格的人才等,并不是完全由教育本身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人才的规格相应单一,教育结构也很简单。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能够掌握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再次,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
14、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各个时代的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生产力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就不同;最后,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也证明,学校的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是直接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以上对生产力的描述,均影响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以及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不但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都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2.p37 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
15、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者也是教育上的统治者,统治阶级总是依靠其掌握的政治经济权力,从而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会通过国家政权和经济的力量左右着教育的发展,并利用其统治阶级思想作为指导来编写或审定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各种课外读物等,以保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仅决定什么人、哪个阶级掌握领导权,而且也决定着由哪些人分享各种权力和权利。教育权利的享受就是如此,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以及谁有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
16、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德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德育内容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统治阶级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哪些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也就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即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之下的教育目的只能是培养服从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人。另外,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教育者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内容,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的管理体制直接受制于社会关系。在教育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3.p45
17、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能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教育能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重要手段。教育之所以能起到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一是因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与对劳动力的文化要求的提高相关,因此它就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则会增加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二是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三是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在提高妇女养育儿童能力的同时,减少了妇女照料孩子的可能时间。教育能实现人口质量的提高教育能实现人口质量的提高教育在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为
18、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口质量的奠基时期,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抓好和提高普通教育的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因此,对于我国当前来说,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根本保证。教育能促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能促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促使人口结构合理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可促人口的性别结构合理化。第二,教育可使人口的城乡结构合理化。教育能实现人口的合理流动教育能实现人口的合理流动教育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进行远距离迁移。第二,教育本身实现着人口的迁移。4.p61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对人
19、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之所以强,主要在于: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一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主导性比较一致;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内部各方面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目的上是比较一致的;三是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稳定。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计划性。第二,组织性。第三,协调性。第四,全面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性。二是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三是对教育
20、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其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最后,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是在不同层面上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包括一生的“做人”打基础。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尤其表现在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和通识教育上,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定调”乃至“定性”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5.p176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一致规律掌握知识与发
21、展智力一致规律 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的智力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有时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运用的过程。离开了知识,智力活动就是失去了内容和对象。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
22、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学生的智力不仅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量的性质、难度、份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创造态度紧密相关。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智力获得高水平的发展。教学必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教学必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形势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
23、式,知识的传授则无关紧要,其代表人物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智力的发展则无须特别的训练,以为掌握了知识也就自然地发展了智力。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两派的主张都是片面的,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五、材料分析(五、材料分析(15 分)分)(1:5)1.p57 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根据材料进行分析、选择主句】遗传遗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
24、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环境环境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人的发展内容 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能造成个体发展史上的巨大差异 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教育教育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25、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反映。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它具有满足人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环境和教育等外部条件以及人的先天性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p123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与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与学生观(p129)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执教;爱岗敬业,廉洁
26、从教。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要求学生做到: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积极地面对学生,不能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到教育中来 对待集体对待集体:团结合作。要求教师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身教重于言教。学生观学生观: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
27、体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 学生是个性化的人学生是个性化的人3.p179 教学原则(主要用来哪些教学原则)教学原则(主要用来哪些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离不开讲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突出重、难点,不能平
28、均用力 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重视积极巩固 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记忆方法 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多联系实际讲解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正确处理
29、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4.p206-20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备课备课。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备好课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上课上课。上好一堂课,应包括以下几点: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正确 教学方法适当 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基本功扎实 师生积极性高5.p226 德育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与方法原则原则:导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疏导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方法方法: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实际锻炼法 陶冶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