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411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 神话起源说2、 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 心理起源说4、 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 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 古代社会

2、包括奴隶社会 1、 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 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 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 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 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 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会学校)2、 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 教育的世俗化4、 教育的法制化5、 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

3、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 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 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 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 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 :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

4、代表作 :论语( 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礼记中的一篇)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苏格拉底:提出问答法(产婆术,也就是启发式)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柏拉图:理想国西方教育史上得里程碑。考点九: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时期1、 培根:英国,首次将教育学纳为科学知识体系。2、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资产阶级人人平等)。3、家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

5、,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从“泛智教育”(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人),论述班级制度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4、卢梭:法国,代表作爱弥尔,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培养“自然人”被称为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4、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5、 赫尔巴特:德国(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传统教育学派(学生始终保持被动的状态),提出三中心(教材、课堂、教师),出版普通心理学,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考点十:繁荣时期:1、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

6、伊曼拉伊2、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杜威: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在教育本质上,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在教育目的上,提出“从做中学”。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对新中国影响很大)、中国杨贤江。4、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5、 马卡连柯:教育诗,擅长教育问题学生。6、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原则。7、 蔡元培:中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考点一:教育与社会因素关系(简答)1、 生产

7、力:生产力决定教育;教育促进生产力(日本二战后“教育兴国”行得通且成功,因为讲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2、 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教育权);教育的政治功能(反作用)(“教育校园”行不通,因为教育虽对政治有反作用力,但没有决定作用)3、 文化:文化影响教育;教育的文化功能4、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教育促进科学技术(职业科学家,大学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教学,一是科研)5、 人口:人口影响教育;教育的人口功能(容易造成复式教育,一个班放多个年级)考点二:教育优先发展(因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考点三:素质教育1、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2、 内涵:1、倡导开创精神,

8、鼓励学生思考、提问。2、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4、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案例分析:在黑板上画一个圈:1、大学认为是0,应试教育思维定势;2、小学多种答案,个性加创新2、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能减少教育的不平衡性。考点四:教育民主内涵(分析):1、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民主化;3、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对教育的制约的原因(1、教育要适应特点2、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不断提高身心发展的水平。)1、 顺序性(不陵节而施)2、阶段性(循序渐进)3、

9、不均衡性(及时施教、抓关键期)4、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努力)考点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人因素有:1、遗传:是物质前提、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高尔顿、霍尔(例: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龙生龙打地洞)2、环境:夸大环境对人的作用;爱尔维修、华生(给我一两个儿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 学校:主导 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考点三: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因观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性善、仁义理智是天生具有的);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霍尔、高尔顿2、外铄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美国的华生、我国的荀子(性恶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与外部

10、环境相互作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考点一:教育目的概念 1、狭义: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调控、评价、激励功能 考点二:教育目的层次(类型)1、教育目标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考点三: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1、生活本位论:1、教育即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教育者怎样生活(杜威);教育要未来生活作

11、准备(英国的斯宾塞)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带豆,世界第一所正规幼儿园)、裴斯泰罗齐(瑞士,把一生奉献了贫苦孤儿的教育,实干家)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4、文化本位论:利特、斯普朗格考点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考点五:全面发展教育 1、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五育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3、五育同时又相互依存、渗透、促进。考点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区别:范围不同、侧重点不同考点七: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

12、本精神 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适应时代要求,培养现代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实践精神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考点一:教育制度概念1、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2、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考点二:现代学制的发展 1、西方:双轨制(英国 二战后逐渐消亡)、单轨制(美国)、中间型或分枝型(苏联)2、我国学制的发展: 1、壬寅学制: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抄袭日本,未实施。 2、癸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抄日本 3、壬子癸丑: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和规定

13、男女同校2、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实施最长、影响最大考点三:当代(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简答)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6、终身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考点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现者,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考点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强烈示范2、特殊复杂3、独特创造4、显效长期性考点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传道者;

14、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考点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一、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二、 教师的业务素养:1、 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2、广博的文化科学3、必备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2、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组织教育、思想教育、教师机智和自我调控3、 良好的心理品质: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 责任心、仁慈友善、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公平、客观考点五:学生的本质属性1、 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2、 是学习的主体,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校教育起主要作用)考点六:学

15、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是案例分析)1、 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身心健康、自由、人格尊严、隐私、名誉和荣誉2、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进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校任务;4、遵守所在学习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考点七:师生关系1、 教育内容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 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第七章 课程考点一:课程定义1、 广义: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及进程安排;2、 狭义: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考点二:课程的基本类型:1、 以学生在课程中的

16、学习方式为标准:学科课程(系统讲授):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经验课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杜威、克伯屈2、 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综合和分科课程3、 以管理方式为标准4、 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显性和隐性课程5、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来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6、 根据课程任务来区分:基础性(必修)、拓展性、研究型(重研究轻结论) 考点三: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提出四个问题考点四:课程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材分为:讲义和教科书)考点五: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考点六: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知识的

17、内在逻辑与教育法、理论与实际(3个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考点七:课程结构有:横向和纵向考点八:课程实施:1、 概念2、 条件: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合理、和谐、明确、简约;可传播、操作 2、教师的特征:教师的参与、态度、能力;交流与合作 3、学校特点;4、校外环境 第八章 教学考点一:教学概念: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整体活动。 特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双方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考点二:教学过程概念: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交往和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得掌握系统的科

18、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考点三: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观点 1、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3、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4、永远具有教育性格考点四:教学的过程基本规律 :(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大题)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2)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3)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1、 他们是发展、独特、具有独立意识的人,2、 他们具有主动性,他们的

19、学习具有选择性,3、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思想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者;4、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主体。学生的主体表现: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二)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例:无知导致无能)2、 发展智力又是深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4、 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力的条件(三)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首次提出)(四)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考点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案例分析)一、 备课(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总体计划)1、 钻研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参考书

20、;做到“懂、透、化”2、 了解学生:了解知识水平、思想状况、班级的风气、个别特点3、 考虑教法:根据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 4、学年、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二、 上课:1、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评价一堂是否好?) 1、教学目的、内容明确 2、结构合理、方法恰当;3、备好课、写好教案;4、师生互动都有积极性 ;5、语言、板书规范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点六:教学原则:既要指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案例分析:解释+方法)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

21、科学知识、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这个原则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三、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导入新课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求知欲)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核心、关键)提问注意:(1)组织问题。问题类型的选择(是非问题少用) (2)提问要用变式。提问要具体化、抽象化。 (3)发展学生的思维。中学生少用、不用齐声回答。3、让学生

22、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民主平等四、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教具 1、直观教具包括两类:1、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仪器、地图、模型、实验、参观等;2、模像直观,也称电化教具,包括各种幻灯、电影、电视、录像、语音等多媒体技术。(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2、语言直观(充分运用语言直观)五、循序渐进 六、因材施教 七、巩固考点七:教育方法的知道思想:启发式、注入式考点八:教学组织形式发展:1、个别教学制(在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2、设计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道尔顿制(个性教育、发展个性)、3、特朗普制(班级、分组、个别

23、教学优点结合)考点九:班级授课优缺点 优:(1)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不利于因材施教;注重理论式实验,有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考点十:教学评价概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第九章 学校德育考点一:德育概念 广义: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狭义:学校德育,即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的教育(填空题)靠点二: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树

24、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考点三:德育内容:爱国主义、 理想、 集体主义、 劳动、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 、自觉纪律 、民主与法制、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考点四:德育过程的最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之间的矛盾考点五:德育过程的规律或特点1、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行:是关键、标志) 2、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3、一个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组织学生的

25、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考点六:德育教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根本性原则) (2)疏导原则:(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案例分析) 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2、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3、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5)因材施教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案例分析)(例1、在校5天

26、不如在家两天2、学校进一步、在家退一步、社会退两步教育影响不一致) 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8)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考点七: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考点八: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瑞士皮亚杰提出,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美国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入 (2)体谅模式,英国彼得麦克菲尔所创,道德情感教育为主要特征模式

27、(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所创,行为主义学说。(替代性学习也就是观察学习)考点九: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马卡连柯也注意到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辩证关系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考点一:概念区分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仿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的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考点二:班级常规管理及作用考点三: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

28、风考点四: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组织形式、特点内容:社会、学科、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公益、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形式: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你。(选择、填空)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概述考点一:教育心理学(学校情境学与教的过程)一、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选择)1、 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教学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2、 过程:1、学习过程:是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总结:五种因

29、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二、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三、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选择题)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冯特(德) :心理学之父、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桑代克(美):教育心里学之父。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学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3)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行为主义 认知范畴 布鲁纳、奥苏泊尔、加涅(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0、 1994年,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建构理论) (二)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三)俄罗斯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 1、乌申斯基 2、卡普捷列夫:1977年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最早命名。 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考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一、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与顺序3、不平衡4、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岁-ll、12岁);少年期(11、12岁-l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少年期(选

31、择题):又名危机期、心里断乳期。特点:半成熟、半幼稚。(叛逆期) 具体形象做支柱。(先直观教学,再理论教学)青年期: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简答题)(一)学习准备1、含义: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2、影响因素:1、成熟:基因和日常经验增长;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3、意义:教师根据身心发展备课(二)关键期(早期)又名敏感期1、概念: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如: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考点三:认知发展(两个理论,一个意义)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

32、解:思维就是运算) 1、感知运动(0-2岁,无思维):特征(感觉和动作分化)成就:客体永恒性(知道东西存在,喜欢爱躲迷藏游戏)2、前运算阶段(2-7岁)皮研究得多容易考(选择填空)特征:泛灵论(一切事物有生命,爱听童话故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和她的感受、认识一样)实验:三座山思维不可逆(不能反推,例如:我是你的学生,不知道老师的学生就是你)实验:凉水实验单维思维(思维不能迁移、推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1、思维可逆性2、守恒性(获得体积、面积、长度、重量的守恒概念)还是凉水实验3、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稍复杂的应用题做不出)4、去自我中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4

33、、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可逆、思维灵活理论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举例:以前知道长方形的基础上学平行四边形) 概念:儿童现有水平和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成人水平与儿童水平)意义:说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已达到的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跨向新的发展水平。(也可以说教学应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采用支架式教学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意义):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促进认知发展。 2、教学应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考点四:人格的发展一、人格=个性(1、人格、个性是整体;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概念:影响人行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34、的稳定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里面包括:性格、气质、自我调控二、(美)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选择、填空) 研究意义:老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利势导,对症下药。 八个阶段(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培养勤奋感,影响今后学习、工作态度)(二)、青春期阶段5、青春期(1218):自我同一性(自我角色认识)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认识不够)(三)、成年阶段: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35、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三、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自我意识包含的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四、佛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考点四:个别差异:认知差异(方式与智力=能力)和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风格差异 (无好坏区别)1、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风格没有好坏区分。例:考试时做题的方式不一样) 2、类型:考: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威特金):场独立型(自我感觉判断,适合选择自然

36、科学理科)场依存(借助外力判断,适合选择人文社会科学)考:冲动型和沉思型:冲动型反映迅速,但错误率高辐合和发散(吉尔夫特):辐合求同(标准答案)发散求异(复习时思维发散)具体型和抽象型二、智力差异(有好坏区分) (一)包含:1)个体差异(表现在智力的类型、水平、表现早晚)例:IQ140分属于天才;IQ70分属智能不足者2)群体差异(表现在性别差异、年龄、种族) (二)智力测量:(第一个考得多)1、 世界最著名的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b量表),得出智商属于比率智商。2、 1936年,(美)韦克斯勒编制“离差智商”智力量表。 三、意义: 认知差异的教育:不断改革教育,努力因材施教 1创设

37、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式3、教学手段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考点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1、 学习概念: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心理变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 学生学习概念:1、在教师的指导下 2、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 3、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与品德 (培养学生的目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与品德)3、 学习的一般分类1、 学习层次分类(由简到繁)(填空、选择)1)信号学习(条件)2)刺激反应(操作)3)连锁(动作技能学习,是多有信号和刺激学习的结合) 一、加涅4)言语联结(动作联结后就语言)5)辨别(近反义词

38、)6)概念(把握本质属性) 7)规则(多个概念) 8)问题解决学习 2、学习结果:(比层次考的机率大) 1)智慧技能(怎么做)2)认知策略(怎么做效率高)3)言语技能(是什么)4)动作技能 5)态度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四、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行为规范 考点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初创时期) 名称:尝试-错误说也叫“试误说”实验:饿猫 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意义:做中学(一边做一边学)二、 巴甫洛夫与斯金纳(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

39、行为,应用:程序教学)区别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看电视没图像,先拍电视,来图像)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白鼠)行为无意的有意的顺序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学习的发生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同与异)1、强化(正:直接好的,奖励 负:绕弯好的,警告)2、惩罚3、消退(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4、维持5、逃避作用与回避作用 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观点:即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任务的行为完成。过程:注意阶段、保持、复制、动机(在观察过程中记住了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

40、编码以及储存。) 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榜样)、自我(评级) 考点三:认知学习理论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完整)学派的完形-顿悟理论(苛勒)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论) 基本内容:是有目的的,期待的获得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3、 布鲁纳的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环节:获得(听懂)、转化(吸收消化)评价(对转化检测) 2)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原理、概念、态度方法)教师的最终目标:学生能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3)发现学习:教学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检验假设、验证结论3、

4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收学习论 1)概念:意义学习是新旧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彻底吸收) 实质性联系: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知识点 非人为联系: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上 2)实现有意义学习条件(简答): 1、主观上: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认知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客观上: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3)认知同化论=意义学习观点 A、意义学习的过程: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B、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4)先行组织者概念(名解):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

42、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选择、填空) 1)知识观:知识的相对性、情境性、主观能动性2)学习观有意义的建构: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传递,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教学模式)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标的启示第四章 学习动机( 大题)考点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1、动机:概念(名解):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学习动机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节 2、学习动机的分类与结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选择理解)(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马上可以达到)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很远达到)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