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爱国主义的培养
作者:林巧红
单位:襄阳市襄城区欧庙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习近平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关键词:爱国主义 幼儿 培养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幼儿也不例外。在幼儿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是进行“爱”的教育,教育孩子们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幼儿园,……因此,我们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适合其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幼儿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形成意识。
1、日常生活观察幼儿爱心情况,培养爱心。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日常活中教师的行为很重要。教师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怎们同别人谈话、怎样关心他人、怎样帮助他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教师的榜样远远比一味的说教有效的多。平时我们都注重自已的言和行,以极大的热情感染每一位孩子:早晨,我们都在门口迎接孩子的到来,并关心的问上一句谁送你来的呀?你吃早饭了吗?你的新衣服是谁买的呀?接车的时候,一开车门就会对孩子说道:早上好,你的衣服真漂亮;放学的时候我们会对孩子说:“再见,你今天表现的真棒”……平时孩子遇到困难我们会及时帮助解决,如我们班的章文浩小朋友,开学时一关门就哭,经过我们了解,原来是他比较胆小,以后我每次都主动帮助他,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常在起床的时候,徐紫彤,章文博等大一点的小朋友就会主动去帮助他拿鞋子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
2、随机教育中渗透爱心教育,促进爱心。
陶行知的“生活既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就是说教育要从社会生活出发。为了体现这一思想, 我们把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小社会,在小社会中引领孩子的爱心得以扩展。如在“兔子和狼”和“猫和蝴蝶”等捕捉性游戏中,兔子、蝴蝶被捉后,我就用自己的面部表情(着急)和身体动作暗示幼儿要关爱动物,想出各种营救的办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跌倒现象,但他们会战胜自己,迅速爬起,主动安慰哭泣者,这样在大家的智慧中营救成功。在游戏中,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体现,并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那潜在的、纯真的情感就会兴奋起来,从而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懂道理、生爱心,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快乐,使孩子的爱心不断在人员上、事件上、内容实质上得到扩展。
3、由浅入深地开展幼儿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对幼儿园的孩子,我们更要注意教育的途径和形式,让爱国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生根、开花。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要从孩子能够理解的内容开始。
我曾在班级里开展过了系列教育故事活动“保卫羊村,向喜羊羊同学学习。”首先,先要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喜羊羊打败灰太狼英雄壮举,以及它对保卫羊村的河流不被灰太狼破坏做出的重要贡献,让幼儿感受认识到喜羊羊不怕坏人,热爱羊村,坚强、勇敢的品质。其次,我通过引伸发挥教育资源,增强幼儿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如果灰太狼来要破坏幼儿园我们小朋友们怎么办啦?在系列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羊能保护它们的家园,我们小朋友们也能打败灰太狼保护幼儿园,从而把勇敢,保护家园这一思想烙在孩子的心灵。这样就把幼儿的爱国教育层层渗透进去,让幼儿真正去感受爱国的情感。
在幼儿园大型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浸润,2013年六一节,全园幼儿朗诵《少年中国说》,通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呐喊在全园幼儿的心灵上来激发爱国的概念,2014年六一节,我园专门选取了《红色娘子军》这一精典作品中的片断唱段引导幼儿表演节目,直到今天还有部分幼儿还能在自由活动中唱着: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今年六一,我们又通过《少年中国梦》的排演,引导孩子们认识“中国梦”这一道路。
幼儿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洒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们幼儿教师就如播种者,耕耘者,应该在幼儿的心理及早地播下闪烁着爱祖国光辉思想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爱祖国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然而,对幼儿来说,祖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他们的思维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等特点,提出教育要求,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