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劳技论文:多管齐下促学生良好劳技习惯的养成.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69795 上传时间:2025-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技论文:多管齐下促学生良好劳技习惯的养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劳技论文:多管齐下促学生良好劳技习惯的养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 多管齐下,促学生良好劳技习惯的养成 摘 要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现在的孩子都过着舒适的生活。在《劳动与技术》课中常常能看到学生浪费材料,随手乱扔垃圾,不注意保护公物的现象。在我们这个资源匮乏的社会里,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其现实意义。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可通过教给方法、时时提醒、开展比赛等策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行为习惯 现状 意义 策略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同的孩子就有不同的习惯,养成好习惯,孩子终身受益。而一旦养成坏习惯,不但改变起来比较困难,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性格、行为等,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将来,甚至会耽搁孩子的一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可见,学生若能在劳动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能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由于人类的发展,各种资源的匮乏,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当今提倡创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而社会的将来全靠现在的孩子,促使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一、学生不良劳技习惯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每个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每位家长都对孩子寄以殷切的期望,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老师说过的,父母都会想方设法给予满足。对于学习和劳动,各位家长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有意无意间,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都比较差,各种劳技习惯也令人堪忧: (一)随心所欲,浪费严重 父母对于孩子们的要求往往有求必应,只要孩子们没有忘记,《劳动与技术》课的制作材料总会准备得非常丰富,彩色卡纸、胶水、双面胶布、透明胶布、一次性纸杯等等。材料的富足往往意味着浪费,意味着随意丢弃。瞧:这节课的内容是《小风车》,为了做风车房的屋顶,学生甲拿出圆规,在一张8开的彩纸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随后操起剪刀“咔嚓咔嚓”剪了起来,剩下的彩纸丢了感到可惜,边边角角拿来用又显得小了点,左右为难之下只好丢进了废纸箩。 (二)漫不经心,垃圾乱扔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是技术探究的主体。”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动手实践是《劳动与技术》的核心。有动手操作,就一定会有垃圾产生。小学生因其年龄的限制,动手比动脑更快,缺少“三思而后行”,垃圾也因学生的漫不经心而到处乱飞。瞧:这节课要做纸杯娃娃,老师刚刚讲解了操作步骤,学生乙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纸杯剪了起来,连构思都省了,剪到一半,似乎发现剪错了,潇洒地把纸杯一揉,干脆地往地上一抛,又拿起一个纸杯做了起来,被剪下的纸杯屑如同下雪一般,纷纷扬扬地落在书上、桌上、地上,可他仍然自顾自地剪着。 (三)一不小心,破坏公物 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现在《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基本上是在教室里进行,因为没有专门的劳技教室,这就意味着孩子们没有专门的供操作用的工作台。《劳动与技术》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动刀、钉钉子、锯木头等,而在普通的桌子上,一不小心就会给桌子造成不可逆转地伤害。瞧:这节课是用卡纸做小镜框,学生丙已经设计好了镜框的外形,他拿出刻刀开始刻线条了,因为待会儿要用其他卡纸条穿编、美化小镜框。他刻得倒是兴高采烈的,只是苦了为他服务的桌子——满脸的伤痕。 只要平时留意,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身上有“甲、乙、丙”的身影,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劳技习惯:不懂合理利用材料,无勤俭节约的习惯;不善处理劳动垃圾,只管方便自己,随手乱扔;不太注意保护公物…… 二、促良好劳技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教给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1.勤俭节约 要想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使学生明白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各种材料。比如教学《小风车》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掌握小风车的制作方法后,提醒学生使用材料的注意事项:第一,在利用卡纸制作风车房的屋顶时,不管风车房的屋顶是圆形还是方形,都应该把图形画在靠近卡纸边沿的地方,以便充分利用卡纸。第二,在利用纸杯制作风车框时,尽量把纸杯剪宽一点,这样在把纸杯插入木筷等支架上时,方便插入,也保证了有修改的可能。第三,在美化风车房时,应先想好怎样美化,想好后再动手或先用铅笔设计好图形。在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后,材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基本上看不到学生在纸张的中心剪图形的现象了。在上完课后,教师也应及时提醒学生将一些材料的边角料收集起来,以便以后派上用场,有条件的可为学生提供场地放置边角料,以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保护环境 由于《劳动与技术》的课堂上,学生经常要剪东西:剪纸、剪绳子、剪纸杯、削木头……在这些劳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垃圾产生。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注意协调性比较差,在专注一样事情的同时,容易忽视其他事物,在他们专心致志地剪的时候,往往没有注意到剪下的纸屑落在哪里。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在上《劳动与技术》时,一定要准备一块略大于课桌的布或者一张废纸铺在课桌上,再准备一个大一点的纸盒(纸盒可以同桌共有一只)放在桌上。在剪东西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桌上剪,并尽量将垃圾放在纸盒里。这样即使有些细小的纸屑,学生不易放到纸盒里,也不用担心不好处理,在上完课后,教师再提醒学生及时将垃圾清理掉,告诉学生只需将布的四角提起,就能轻松地将纸屑扔掉了。如此一来,教室环境就能保持整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细心、及时处理垃圾的好习惯。 3.爱护公物 在《劳动与技术》的教学中,学生经常要用到刻刀、剪刀,如果学生在使用刻刀时,不知道应该在下面垫上东西后再刻,自然会破坏公物。所以在上需要使用刻刀的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记得提醒学生准备好垫垫的东西。如果学校有条件,也可由老师负责提供。当然在我们的学生中,总会有几个控制不住自己,或无意或故意地破坏了公物,就像笔者所带班内的蔡某。可喜的是,他对动手做东西比较感兴趣,对他,笔者就利用《劳动与技术》,对其进行教育。比如:在教学《小镜框》这课后,蔡某做出了一个精致的小镜框——动物造型、红底黄条,看上去特别美。他做好后,沾沾自喜地交上来打分,刚好这时已经下课了,笔者就把这个小镜框带到了办公室,并将它藏了起来。第二天,蔡某就来要回他的小镜框,笔者故意漫不经心地说:“丢了!你再重新做一个吧!”一听这话,蔡某就敢怒不敢言地回到了座位,整个下午都气鼓鼓的。放学后,我把蔡某留下来,跟他谈心。使他明白不管谁的劳动成果都应该尊重,特别是学校、社会上的公物,绝对不能随意破坏,然后将小镜框还给了他。在这以后,蔡某很少再出现故意破坏公物的行为了。 (二)时时提醒 有位教育家说:“习惯就仿佛是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确实,习惯的养成是这样的,而改变习惯也是如此,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养成。而孩子的特点就是忘性大,容易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时时提醒、帮助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告诉学生该怎么利用一张纸、一个纸杯、一枚图钉等;就应该告诉学生纸屑不能随便乱扔,上《劳动与技术》时,应该准备好布或纸张和纸盒;就应该告诉学生使用刻刀要先在下面垫上东西,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就应该……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中,都应该加强检查与提醒,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缆绳”上缠上一股又一股的新索,使其牢不可破。 (三)展开比赛 单调的说教往往无法起到好的作用,在提醒孩子们养成这些良好的劳动习惯时,教师还应该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上文讲到的,在《小风车》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提醒孩子们注意材料使用的三方面的注意事项后,接着说:“待会儿我们比比看,看哪位同学能当选为‘勤俭节约小能手’,材料浪费的最少!哪位同学能成为‘环保小卫士’,地上没有一粒纸屑!评上的同学,将得到5分操行分的奖励!没有名额限制,只要做得好就能评上。”话音刚落,班里就响起了“哇”地喊声,个个都一脸地向往,立刻埋头干了起来。这节课的教学结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在利用奖品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强化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使用不同的强化物,可以是操行加分,可以是小物品,也可以是当一天的小班长……当然每节课都进行奖励,孩子们也会“奖励疲劳”,所以有时候也采用自然惩罚法。比如学生乱扔纸屑,就要求他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垃圾清理干净,使其体会到“扔的时候轻松,捡的时候痛苦。”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不管什么课,都应该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要我们用心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就一定能在《劳动与技术》的课堂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技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冯奎璋.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苏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2年11月第19卷 [2] 周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2版 [3]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2006 年4月:134 [4]王彩虹.浅谈如何提高劳技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时代教师版.[J].2012年02期 [5]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