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第五章 安全气囊系统,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作用与分类,第二节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原理,第四节 安全气囊使用与维修,第二章 安全气囊系统,第1页,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作用与分类,安全气囊(Safe Air Bag)系统全程是辅助防护系统(Supplemental Rdstraint System)或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英文缩写为SRS。,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作用与分类,第2页,一、安全气囊作用,为了降低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因为巨大惯性力所造成对驾驶员和乘员伤害,当代汽车在驾驶员前端方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工具箱上端和乘员座位上也装有安全气囊。,一、安全气囊作用,第3页,驾驶席安全气囊总成,第4页,助手席安全气囊总成,第5页,侧面安全气囊总成,第6页,安全带张紧器,第7页,安全带,安全带张紧器,扭力杆变形,第8页,前部主动反应头枕,第9页,2、安全气囊分类,1),按碰撞类型分,依据碰撞类型不一样,安全气囊可分为正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侧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和顶部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正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在欧美轿车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处有较高安装率。,第10页,2),按照安全气囊安装数目分,按照安全气囊安装数目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侧)和多气囊系统(驾驶员侧和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两种。,第11页,3)按照保护对象分,第12页,碰撞种类,滚翻,车车碰撞,侧面碰撞,偏置碰撞,撞柱碰撞,车车碰撞,前部碰撞,尾部碰撞,第13页,碰撞种类,第14页,碰撞测试,实施碰撞测试基本上有两个原因,1.,碰撞测试是车型取得生产许可前提条件,2.,碰撞测试结果可经过驾驶者协会、消费者协会、汽车杂志等给消费者购车提供帮助。,第15页,NCAP 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由中立第三方建立一套车辆安全评价体系,能够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它所要求实车碰撞速度比政府制订安全法规碰撞速度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伤害程度,依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伤害程度将试验车安全性进行分级。,NCAP,第16页,NCAP,欧洲Euro-NCAP:,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碰撞测试成绩最高5星,最低1星。近年Euro-NCAP也将汽车对行人保护程度划分为四星级。,美国NHTSA-NCAP:,对车辆测试主要包含正面碰撞时速56公里、侧面碰撞时速62公里,以及抗翻滚测试等,评测结果也用星级来表示,最高5星,最低1星。,日本J-NCAP:,试验项目主要包含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制动性能和行人头部保护。最高6星,最低1星。,中国C-NCAP:,测试项目包含三项,一是正面100重合性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二是正面40重合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6公里;三是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最高6星,最低1星。,第17页,前部偏移碰撞,:,速度:64,km/h,障碍:蜂房结构可变形铝制障碍,(MDB=moving deformable barrier),覆盖面:40%,人体模型:驾驶员和副驾驶,汽车后座有坐在由制造商提供儿童座椅中1岁半和3岁儿童,判定:人体模型测量值(方向盘嵌入程度,踏板),欧洲,NCAP,第18页,侧面碰撞,:,速度,:50 km/h,障碍:在重950,kg,车上,放置,1.5,米宽,蜂房结构可变形铝制障碍,覆盖面:最理想位置为驾驶员侧车门,人体模型:驾驶员,汽车后座有坐在由制造商提供儿童座椅中1岁半和3岁儿童,判定:人体模型测量值,欧洲,NCAP,第19页,撞柱碰撞,:,速度:,29 km/h,障碍:看成固定障碍物可见钢柱,覆盖面:侧面撞击点和驾驶员头部等高,人体模型:驾驶员,判定:人体模型测量值,欧洲,NCAP,第20页,行人保护,:,速度,:40 km/h,障碍:无,覆盖面:无,人体模型:驾驶员,汽车后座有坐在由制造商提供儿童座椅中1岁半和3岁儿童,判定:人体模型各部位独立测量测量值,欧洲,NCAP,第21页,3、安全气囊点火判断条件,第22页,1)在阴影区域内产生正面撞击能够作出反应。假如撞击强度大于设计门限值,SRS前空气囊将展 开。此门限值大约相当于以20kmh-25 kmh,速度与不移动或不变形固定障碍物直接撞击。假如撞击严重强度低于上述门限值,SRS前空气囊不能展开。,第23页,2)假如车辆发生侧面或后面碰撞、翻转、或发生低速正面碰撞,在这些情况下SRS前空气囊不展开。,3)假如对车辆底部发生严重撞击,SRS前空气囊可 能展开。,第24页,4)SRS空气囊展开(侧面,帘式),(1)侧面空气囊+帘式空气囊(只是前面有),SRS侧面空气囊和帘式空气囊被设计成当车辆 受到侧面碰撞能展开。,当车辆受到来自对角线方向或图中左方侧面 碰撞时,不过不是车厢处,SRS面空气囊和帘式空气囊可能不会展开。,(2)侧面空气囊+帘式空气囊(前面+后面),SRS空气囊和帘式空气囊被设计成当车厢受到 侧面碰撞或后侧碰撞时能展开。,当车辆受到来自对角线方向或图中左方侧面 碰撞时,不过不是车厢处,SRS侧面空气囊和帘式空气囊可能不会展开。,第25页,5)当撞击发生在前面或尾部,或发生翻车、侧面低速碰撞,SRS侧面空气囊和帘式空气囊不展开,第26页,按照保护对象不一样来分:,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按体积大小分两种。,一个气囊是考虑到驾驶员没有佩带座椅安全带时汽车相撞,其体积较大,约60L。,另一个气囊是设定驾驶员佩带座椅安全带而设计,其体积较小,约40L。日本安全气囊即属于这类,近年来,因为安全气囊生产成本下降,日本防撞安全气囊规格有所增加。如本田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体积为60L。,第27页,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装在车门上,预防乘员受侧面撞击。,各种安全气囊位置图2-3所表示。,第28页,第29页,第二节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即使安全气囊种类较多,但其基本结构都是大同小异,主要由电控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图2-4所表示是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框图。,第二节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第30页,图2-4,第31页,一、电控部分,安全气囊系统电控部分由各种传感器、微处理器(CPU)、气囊和安全带预紧器引爆装置、报警装置、接口、RAM、ROM等组成。,1碰撞传感器,一、电控部分,第32页,Upfront,(,最前)传感器,这种被分散安装在前部变形区内传感器用于接收前部碰撞加速度。控制单元经过他们传输信号来计算碰撞时,车辆变形速度,。以此来,较早识别事故严重性,:是轻微碰撞,无需引爆气囊,还是事故严重需开启乘客安全保护系统。,要求:,发生覆盖一定区域前部碰撞时,传输释放信号。(释放时间控制),经典损坏试验和其它,no fire-Crash(,轻微碰撞),中释放安全距离,意外触发安全(抵消底盘作用),传感器,第33页,前门内压力传感器,Airbag 9.41,硅酮元件,盖子,通道,外壳,进口,第34页,预碰撞传感器,后门传感器,前车门压力传感器,气囊碰撞传感器,第35页,位于中梁上气囊控制单元,预碰撞传感器,后门加速度碰撞传感器,前门压力碰撞传感器,副气囊关闭开关,气囊系统功效图,第36页,(1)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机械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普通安装在保险杠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知低速碰撞信号。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密封防振保护盒内。其结构如图2-5所表示。,图2-5,第37页,偏心锤式传感器接线图,偏心锤式传感器有4个引脚,其中两个引脚接中央控制器,另外两个为自诊疗引脚,如图2-6所表示。,图2-6,第38页,(2)安全传感器(机电式传感器),如图2-7所表示一个安全传感器是一个水银常开开关。安全传感器用来预防系统在非碰撞情况引发气囊误动作,普通装在中央控制器内。当发生碰撞时,足够大减速度力将水银抛上,接通传爆管电路。,第39页,图2-7,第40页,对于乘客保护系统释放来说,必须附加一个独立物理设备(加速度接收机械开关-安全传感器),来对安全系统进行双倍保护。,结构和功效:,安全传感器由一个被环形永久磁铁和压力弹簧围绕簧片接触器组成。发生强烈碰撞时,带地线永久磁铁逆弹簧力向左位移,并利用 其磁场闭合簧片接触器。此第二个释放信号在控制单元内激活气囊释放最终级。,控制单元内安全传感器,安全传感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安全开关),安全传感器,电容紧急情况下供电(气囊和安全带),第41页,碰撞传感器和逻辑关系,10-13,碰撞统计,非展开,安全气,囊,闭合,ON,碰撞纪录 1次,展 开,闭合,OFF,碰撞纪录 0次,碰撞,传感器,安全,传感,器,第42页,(3)碰撞安全气囊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对汽车正向加速度进行连续测量,并将结果输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内有一套复杂碰撞信号处理程序,能够判定气囊是否需要打开。如需要,微处理器便会接通点火电路,假如机电式保险传感器也闭合,则引发器接通,气囊打开。,第43页,图2-8,第44页,现今越来越多电容传感器使用在加速度测量上。,结构和功效,在加速度力影响下(惯性使物体移动,),中间电极距离发生改变。所以电容片会向相对方向移动,其中一些会相互靠近。各自电容也会对应降低或扩大。这种差值形成正是加速度改变侧算值。,.,这种差动电容器由硅元素制成。其硅面微型结构采取了蚀刻技术。,微型机械加速度传感器,408,第45页,微型机械加速度传感器(内置安全气囊传感器),芯片照片:传感器结构中间,电子处理区域外部,传感器固定放大图,第46页,表2-1,第47页,2安全气囊警示灯与安全气囊电源,(1)安全气囊警示灯,如图2-9所表示,安全气囊警示灯装在仪表板上,有用图形显示,有用字母显示。安全气囊警示灯可反应安全气囊系统工作情况。普通把点火开关置于“ON”挡后警示灯先闪亮(或不间断亮)68s后熄灭,说明安全气囊系统正常,假如安全气囊警示灯不亮,或不停地闪耀或常亮则说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第48页,图2-9,第49页,(2)安全气囊电源,能给气囊引爆器提供电源渠道有两种:,系统中电容器,蓄电池是一个备用设备,也是一个为引爆点火器提供电源装置。它是经过电源输出导线把电送给安全气囊电脑。,蓄电池,第50页,3电气连接件,气囊系统电气连接件包含线束、时钟弹簧与连接器(插接器)。,因为司机侧气囊是装在方向盘上,而方向盘要能转动,为了实现这种静止端与活动端电气连接,采取了时钟弹簧(如图2-10所表示)。时钟弹簧装在弹簧盘里,弹簧盘用螺栓固定在转向柱顶部。时钟弹簧以正、反两个方向盘绕实现了作旋转运动一端与固定端电气连接。弹簧内侧是固定端,把塞键与转向柱连在一起。时钟弹簧使用寿命要求不低于10万循环。,(1)时钟弹簧,第51页,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和方向盘驾驶员模块之间电子连接,-,配有,ESP,功效车辆在复位环外壳内装有转向角度传感器,G85,-,维修或换件后必须对转向角度传感器进行基础设置,绕簧,与驾驶员安全气囊相关带滑环复位环,第52页,图2-10,第53页,(2)连接器,气囊系统连接器尤其强调可靠性,采取了双保险镇静和分断自动短接等办法。连接器分断后,引发器电源端和地线端会自动短接,预防因误通电或静电造成引发器误触发。,连接控制块连接器还多了一个自检机构,如结合不良会给安全气囊保养警示灯发出信号使它常亮。,(3)线束,安全气囊系统线束采取了特殊包装和色标,这首先是为了便于检验,首先是为了确保在碰撞中能保持线路连接。,第54页,4存放器,中央控制器有两种不一样存放器。,易失性存放器(RAM):,既能读又能写存放器,也叫随机存放器或读写存放器。它是CPU在工作过程中用来存放中间结果并随机存取数据部件。比如气囊在自检中发觉左前方传感器有故障,CPU将其代码找出后,就放在RAM中供随时显示用。其特点是一旦电源切断,存放在其中信息就丢失。,非易失性存放器(ROM):,非易失性存放器也叫只读存放器。用来存放气囊运行全部固定程序和一些不变量。比如自检中各主要元器件故障编码等。它只能输出,而断电后存放在里面信息依然存在。,第55页,5诊疗监视器,诊疗监视器并不控制气囊动作,它仅监视气囊装置故障并开通气囊警告灯。它有一个微处理器,对监视器内电路进行自检并显示气囊系统存在故障。诊疗监视器有备用电源,即使蓄电池及其线路在传感器闭合前损坏,也能使气囊打开。每接通点火线路0.5s后气囊指示灯发亮,若6s后熄灭,表明气囊系统无故障。,第56页,6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由CPU、RAM、ROM、接口、驱动器等电子电路组成。多数是由单片机加上其他电路所组成。一般做成两块印刷电路板,外壳用金属制作,一方面加强机械强度,其次是为了屏蔽外界电磁波干扰。它经过牢靠插接件,把传感器等输入信号,及引爆器、报警器等输出信号和中央控制器连接起来。一般电路图上接线标号就是插接件上标号。,1.经过座椅位置识别传感器决定是否释放对应侧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减小损失,2通知中控锁控制单元打开车门级危险警告灯,3.切断蓄电池电源,第57页,二、机械部分,1气囊组件,气囊组件按功效分为正面气囊组件和侧面气囊组件两大类。正面气囊组件功用是保护驾驶员和乘员面部和胸部。预防转向盘、挡风玻璃、仪表台和前排座椅伤害人体。侧面气囊组件功用是保护驾驶员与乘员头部和腰部,预防车门或车身伤害人体。,汽车安全气囊当前普遍装备驾驶席和前排乘员席。驾驶席气囊组件安装在转向盘中央,前排乘员席安全气囊组件安装在乘员席正前方,两个气囊组件普通共用一个SRS电脑控制。,驾驶席气囊组件结构如图2-11所表示,主要由气囊装饰盖、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点火器等组成。,二、机械部分,第58页,图2-11,第59页,气囊结构,作为气囊材料今天人们已经使用了由薄如蝉翼人工纤维制成特殊气囊织物。因为聚酰胺使用,人们今天已经能够制造不一样大小和形状气囊。,气囊内部还额外使用了连接带和接缝。它减小了释放长度,以及减慢了释放速度,从而降低了在气囊释放过程中气囊和乘员接触。,由不一样容量气囊可供使用:,Fullsize,安全气囊,驾驶员安全气囊,大约,70,l,副驾驶安全气囊,大约,130,l,欧洲安全气囊驾驶员安全气囊,大约,35,l,副驾驶安全气囊,大约,65,l,侧气囊 驾驶员和副驾驶,大约,12,l,Audi A8,环形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第60页,1951,年,Walter Linderer,申请专利,利用充入压缩空气,经过接触保险杠或依靠驾驶员本身反应力释放。,60,年代利用压缩空气或氟里昂冷气进行过很多不一样尝试。,使用固体燃料麦角酸二乙酰胺钠。,1981,在国际汽车展上首次展示驾驶员安全气囊。,今天:在高级轿车中已经使用了分两级释放安全气囊。,Walter Linderer,申请专利原图,专利号 896312 等级 63,c,组别 70,1951/10/06,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第61页,(1)气囊,(2)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功用是在点火器引爆点火剂时,产生气体向SRS气囊充气,使气囊胀开。,气体发生器用专用螺栓和专用螺母固定在气囊支架上。由点火器、点火剂、金属过滤器及氮气发生剂等组成,如图2-12所表示。,第62页,头部安全气帘,-SIDEGUARD,储存气体,压力储存罐,爆裂薄膜,点火器,扩散器,安全气囊,第63页,头部安全气帘-,SIDEGUARD,1.,点火器引爆,爆裂薄膜打开,2.,涌入力量促使,N,2,O,分解过程开始,而且猛烈上升压力打开了,第二层爆裂薄膜,3.,气体经过扩散器向发生器外部散出,安全气囊,第64页,第65页,(3)点火器,点火器外包铝箔,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中央位置。其功用是在前碰撞传感器和防护传感器将气囊电路接通时,引爆点火剂,产生热量使充气剂分解。点火器结构如图2-13所表示。它全部部件均装在药筒内。点火剂包含引爆炸药和引药。,第66页,图2-13,第67页,“procon,”,系统,“procon”,系统指是方向盘可往回收,方便将驾驶员头部受创危险降到最低。(,audi 80,年代使用,),“ten,”,系统,“,ten”,系统实现了前排乘客安全带张紧功效,减低受伤严重性。从而减小了冲击力并减低了头部受伤危险性。,“,Sipro”,技术,Sipro,技术负责让安全气囊底部首先充气。从而将身体下部固定在座椅上。然后安全气囊上部充气,缓解头部和身体向前运动。所以需使用两个相继释放气体发生器。,奥迪安全系统,第68页,6.1、气体发生器,第69页,2安全带预紧器,安全带预紧器安装在前排座椅左右两外侧,它包含电雷管、气化剂、气缸活塞和导线等。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电雷管(引爆管)由CPU控制接通电源引爆气化剂,活塞在膨胀气体作用下快速下移,并带动安全带快速预紧,将驾乘人员向座椅靠背拉动,预防他们冲向汽车前方。,第70页,被动安全系统基本装备,安全带,为何要使用安全带?,正确系好安全带乘员取得主要好处是,安全带有效吸收了人体动能。,第71页,没有系安全带乘客,没有系安全带乘客在车辆已经减速情况下,还会继续向前运动。直到碰到方向盘,乘客这种向前运动才会得到强烈抑制。,关闭副驾驶气囊,安全带在50km/h速度正碰时能够吸收相当于人从四楼自由下落时产生动能,非正规位置,安全带,被动安全系统基本装备,第72页,转子式安全带张紧器,第一次推进剂由电子引爆,.,Elektronische Auslsung,流入气体带动活塞。,安全带拉紧。,经过一个确定转角后活塞打开第二个撞击螺栓入口。由此第二次引爆推进剂。,流入气体继续带动驱动盘,直至下一个通道打开。第三次引爆推进剂。,按照这种方式安全带张紧器大约会转两圈。,被动安全系统基本装备,第73页,安全带力量限制器:,-,假如因加速度使安全带拉紧力过大,会造成挫伤和内伤,所以必须将安全带拉力控制在可允许范围内。,-,防止危害乘员过大拉紧力,-,经过安全带自动装置中转轴,安全带长度可进行最大,10cm,调整。,转轴,安全带绞盘,安全带佩戴识别:,只要安全带展开了一定长度,安全带佩戴识别就会经过一个微型开关进行识别。,安全带张紧器,A3(AB2),第74页,安全带张紧器和安全带力量限制器,力量限定,4,0 kN,70,60,50,40,30,20,10,0,加速度,g,带张紧器,安全带系统:,有力量限制器,没有力量限制器,要求裂缝,被动安全系统基本装备,第75页,安全气囊使用注意事项,第76页,安全带佩戴识别开关,座椅使用识别,(,不适合用于,USA),-74-,第77页,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原理,一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当汽车遭受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以图2-14正面碰撞为例,说明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原理。,第三节 安全气囊控制原理一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第78页,图2-14,第79页,二、安全气囊动作过程,依据德国博世(BOSCH)企业在奥迪(Audi)轿车上试验研究表明:当汽车以车速50km/h与前面障碍物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SRS动作时序以下列图1-15所表示。,二、安全气囊动作过程,第80页,(1)碰撞约10ms后,SRS到达引爆极限,点火器引爆点火剂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叠氮化钠药片)受热分解,驾驶员还未动作,如图所表示。,第81页,(2)碰撞约40ms后,气囊完全充满,体积最大,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员身上并拉紧,部分冲击能量已被吸收,如图2-15B所表示。,第82页,(3)碰撞约60ms后,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压向气囊,气囊排气孔在气体和人体压力作用下排气节流吸收人体与气囊之间弹性碰撞产生动能,如图2-15C所表示。,第83页,(4)碰撞约110ms后,大部分气体已从气囊逸出,驾驶员身体上部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视野,如图2-15D所表示。,(5)碰撞约120ms后,碰撞危害解除,车速降低直至为零。,第84页,由此可见,气囊在碰撞过程中动作时间极短。从开始充气到完全充满约为30ms;从汽车遭受碰撞开始到气囊收缩为止,所用时间仅为120ms左右,而人眼皮眨一下所用时间约为200ms左右。所以,气囊动作状态和经历时间无法用肉眼确认。,当前世界各国广泛采取模拟人体进行碰撞试验。SRS动作过程与经历时间之间关系如表2-2所表示。,第85页,生命中最终一秒钟,汽车以,80,km/h,速度撞向墙壁。您坐在方向盘后面,并“忘记”系安全带。事故教授为您再现了接下来会发生事情。,反思!,恐惧造成僵硬使您将刹车踩死,无法闪躲。,您紧抓住方向盘,手指关节变白。,离碰撞还有,30,cm,.,前部碰撞:保险杠和散热器格栅被撞个粉碎。,您身体将以,80 km/h,速度甩向前方。您现在拥有超出3吨重量,而且被20倍重力从座椅中抛出,,您腿将从膝关节处断裂.,您身体连同僵直头颈脱离座椅,断裂膝关节顶向仪表台带来疼痛感.方向盘弯曲变形。,现在车体大约缩短了60,cm。,发动机机体冲入墙体您身体还在以80,km/h,速度继续向前冲,出于对死亡恐惧您手僵硬抓方向盘,直至方向盘破裂。关节和前臂也同时断裂。转向柱插入您胸腔。钢碎片将您肺部扎出许多洞,并撕裂体内动脉。,您鞋将从脚上被甩掉,制动踏板断裂,车架扭曲,您头部撞在挡风玻璃上,.,到现在为止您都没有时间叫出声来。而且也不会再有机会了。,汽车缩成一团,.,座椅固定断开并急速向前。所以您胸腔将无情撞向已经破裂方向盘。撞击使心脏停顿跳动。,死亡,1,0,秒,0,9,秒,0,8,秒,0,7,秒,0,6,秒,0,5,秒,0,4,秒,0,3,秒,0,2,秒,0,1,秒,0,0,秒,-86-,第86页,三、预防误爆机构,图2-16、17所表示线束连接图中,从SRS ECU至SRS气囊点火器之间连接器2、5、8均采取了预防气囊误爆机构。预防误爆机构为一块铜质弹簧片,称为短路片,其作用是:当连接器拔开(插头拔下或插头与插座未完全结合)时,短路片(弹簧片)自动将靠近SRS气囊点火器一侧插座上两个引线端子短接,预防静电或误通电将点火器电路接通而造成气囊误胀开。,三、预防误爆机构,第87页,图2-16,第88页,短路片普通设在连接器插座上,当插头与插座正常连接时,插头绝缘壳体将短路片向上顶起,如图2-17(a)所表示,短路片与连接器端子脱开,插头引线端子与插座引线端子接触良好,点火器电热丝电路处于正常连接状态。,当插头与插座脱开时,短路片将气囊点火器一侧插座上引线端子短接,使点火器电热丝与短路片组成回路,如图2-17(b)所表示,此时即使将电源加到点火器一侧连接器插座上,因为电源被短路片短路,所以点火器不会引爆气囊,从而到达预防SRS气囊误爆之目标。,第89页,图2-17,第90页,Airbag 9.41,安全系统,A6(C6),安全设备,第91页,第四节 安全气囊使用与维修,一、使用安全气囊应注意几点,1.安全气囊装置若发生事故引爆后,必须更换气囊组件全部元件,该装置只能工作一次。,2.维修安全气囊时,应送专业部门检修。若想自己尝试性维修都是不可取,易造成无须要损失或受伤害。,3.在进行维修时,应先进行故障自诊疗,务必取下故障代码,找出故障部位,然后进行维修。,4.任何检修工作,务必将点火开关置于LOCK位置。必须拆下蓄电池搭铁线90s以上,以防范用电源使气囊误爆。,5.在诊疗电路系统时,应使用高阻抗(10 k以上)电阻表进行检测。绝对不允许测量点火器电阻。,6.安全气囊部件上都有标牌,其上所列注意事项均应严格执行。,7.在车轮进行焊修作业时,必须先脱开气囊组件连接器后才能进行。,8.报废安全气囊,仍应拆下在车外引爆,以防伤人。,第四节 安全气囊使用与维修,一、使用安全气囊应注意几点,第92页,切勿测量点火器电阻,第93页,二、安全气囊维修,汽车因为碰撞或在维修车辆其它部件过程中失误使安全气囊系统部分元件损坏甚至失效。下面以本田雅阁为例介绍其维修思绪:,(一)安全气囊普通故障检修信息,1、DTC(故障诊疗码),SRS系统自诊疗功效,能够确定系统故障原因,然后,将故障信息存放在内存中。为了方便进行故障检修,这些数据能够经过数据链路电路检索取得。,二、安全气囊维修,(一)安全气囊普通故障检修信息,第94页,表2-3,第95页,3.查看DTC,(1)确保点火开关置于OFF。,(2)如图2-18所表示,将本田PGM检测仪或HDS与DLC连接。,(3)将点火开关置于ON(II)。,(4)用本田PGM检测仪或HDS来查看DTC。,(5)查看DTC。,(6)把点火开关置于OFF,并等候10s。,(7)将本田PGM检测仪或HDS与DLC断开。,(8)对DTC执行对应故障诊疗程序。,第96页,图2-18,第97页,4.擦除DTC内存,(1)确认点火开关置于OFF。,(2)将本田PGM检测仪A或HDS与DLC连接。,(3)把点火开关置于ON。,(4)在本田PGM检测仪A或HDSTEST MODEM ENUE中,选择DTC CLEAR。这么能够擦除DTC。,(5)点火开关置于OFF等候10s。,(6)将本田PGM检测仪或HDS与DLC断开。,第98页,5.间歇性故障检测,假如存在故障,但没有重复出现,它将作为间歇性故障存放在内存中,且SRS指示灯将变亮。检验DTC后,进行以下故障检修:,(1)查看DTC。,(2)擦除DTC内存。,(3)拉紧驻车制动,并起动发动机,让发动机怠速运转。,(4)SRS指示灯大约亮6s,然后熄灭。,(5)摇动线束和插接器,进行试车(快速加速、快速制动、转弯),将方向盘向左、向右转到底,并保持510s。假如问题重复出现,SRS指示灯将会变亮。,(6)假如不能使间歇性故障重复出现,表明此时系统正常。,第99页,6.初始化OPDS(乘客位置检测系统)装置,当更换了靠背罩、靠背垫和/或OPDS装置时,按照以下程序,对OPDS进行初始化。,注意:确保前排乘客座椅要干燥,将靠背调到正常位置,并确保前排乘客座椅上没有任何物品。,(1)确认已把点火开关置于OFF。,(2)将本田PGM检测仪或HDS与DLC连接。,(3)把点火开关置于ON。,(4)在本田PGM检测仪或HDSTEST MODEM ENUE(调整菜单)中选择OPDS INIT(OPDS初始化),这么能够对OPDS进行初始化。,(5)点火开关置于OFF。,(6)将本田PGM检测仪或HDS与DLC断开。,第100页,(二)SRS指示灯电路故障检修,1.SRS指示灯不亮,(1)将点火开关置于ON(II),并查看其它指示灯是否亮(制动系统等)。假如不是,转到步骤(8);假如是,进行下一步骤。,(2)将点火开关置于OFF,然后拆除仪表板控制模块,从仪表控制模块上断开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如图2-19(a)所表示,检验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21号端子与车身搭铁之间电阻,应为01.0。假如电阻不符合要求值,仪表板线束BLK导线、接头插接器内断路,或者车身搭铁端子(G503)故障,假如车身搭铁端子正常,则更换仪表板线束。,(4)如图2-19(b)所表示,将点火开关置于ON(II),在6S之内,检验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14号端子与车身搭铁之间电压。6s内电压大约为1.0V,今后约为11V。假如电压不符合要求值,仪表控制模块中SRS指示灯电路有故障,更换仪表控制模块。,(二)SRS指示灯电路故障检修,第101页,图2-19,第102页,(5)将点火开关置于OFF。,(6)从SRS装置上断开SRS装置插接器(28P)。,(7)断开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如图2-20(a)所表示,在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14号端子与车身搭铁之间接上一个电压表,将点火开关置于ON(II),并测量电压,应为0.5V或更低。假如电压符合要求值,SRS装置故障,更换SRS装置;假如电压不符合要求值,仪表板线束或接头插接器内PNK导线对电源短路,更换仪表板线束。,(8)将点火开关置于OFF,检验仪表板下熔断丝/继电器盒内21号(7.5A)熔断丝是否熔断。假如是,转到步骤(10);假如是,进行下一步骤。,(9)如图2-20(b)所表示,在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5号端子与车身搭铁之间接上一个电压表,将点火开关置于ON(II),并测量是否为蓄电池电压。假如是,仪表控制模块中SRS指示灯电路有故障,或者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与仪表板控制模块接触不良,假如连接情况正常,则更换仪表控制模块;假如不是,仪表板下熔断丝/继电器盒21号(7.5A)熔断丝电路断路,或仪表板线束及接头插接器内YEL导线断路,假如仪表板下熔断丝/继电器盒正常,则更换仪表板线束。,(10)更换21号(7.5A)熔断丝,然后检验指示灯是否亮。假如是,此时系统正常;假如不是,维修仪表板下熔断丝/继电器盒中21号(7.5A)熔断丝电路对搭铁短路故障。,第103页,图2-20,第104页,2.SRS指示灯常亮,(1)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并等候3min。,(2)从SRS装置上断开SRS装置插接器(28P)。,(3)拆除仪表控制模块,从仪表控制模块上断开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4)如图2-21所表示,检验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14号端子与SRS装置插接器(28P)19号端子之间电阻,应为1或者更低。假如电阻符合要求值,仪表控制模块中SRS指示灯故障,或者仪表控制模块插接器(30P)接触不良,检验连接情况;假如连接情况正常,则更换仪表控制模块;假如电阻不符合要求值,仪表板线束断路,更换仪表板线束。,第105页,图2-21,第106页,(三)气囊引爆后组件检验,注意:在进行任何SRS检修之前。要利用PGM检测仪或HDS SRS菜单来查看DTC,对于引爆较不显著构件,如座椅安全带收紧装置、前碰撞传感器、侧面安全气囊传感器等,参考DTC故障检修索引。,(1)在碰撞之后,座椅安全带收紧装置引爆情况下,要更换以下装置:座椅安全带收紧装置、SRS装置、前碰撞传感器。,(2)在碰撞之后,侧面安全气囊引爆情况下,要更换以下构件:SRS装置、引爆安全气囊、座椅安全带收紧装置、前碰撞传感器。,(3)在碰撞之后,侧面安全气囊引爆情况下,要更换以下构件:SRS装置、引爆侧面安全气囊、引爆侧面碰撞传感器。,(4)在检修过程中。要检修以下区域:检验全部SRS线束,更换而不是修补任何受损线束,检验转向线盘受到热损伤,假如有任何损伤,则更换转向线盘。,(5)对车辆进行完全检修后,将点火开关置于ON(II),假如SRS指示灯大约亮6s,然后熄灭,则SRS安全气囊系统正常。假如指示灯没有适当地进行指示,则利用PGM检测仪或HDS SRS菜单来查看DTC。,(三)气囊引爆后组件检验,第107页,三、安全气囊维修安例,案例一:款波罗轿车安全气囊灯常亮,故障现象:,一辆款波罗轿车,车型SVW7144Gli,发动机型号BCC(1.4L)。安全气囊灯常亮,进厂报修。经检验,结果是控制单元损坏。,三、安全气囊维修安例案例一:款波罗轿车安全气囊灯常亮,第108页,故障诊疗与排除:,更换后连上V.A.G1552,进入15-01显示:Coding 00000;再进入07编码,输入若干组号码无法进入,控制单元不能激活,又重新更换。装车后编码Coding l2353,故障灯常亮,进入15-02故障查询,有故障码,是永久性故障,无法去除。试给控制单元重新编码,输入其它系列组号编码,都不能进入,以失败而告终。车主将车开走。维修技师换了两个新控制单元都无用,零件号又不错,修理陷入了困境。,。,第109页,维修总结:,因为车辆设置改变,在修车时要认清改变所在,依据原理仔细分析,不要盲目地更换,该车控制单元零件号是6Q0 909 601F OB,带开关及灯控制单元零件号是6Q0 909 601F Oa。,第110页,案例二:宝来安全气囊故障指示灯常亮,维修现象:,一辆宝来1.8轿车出事故,车内正副驾驶安全气囊全爆出来。经过更换双安全气囊及控制单元后,安全气囊故障指示灯常亮且无故障码。,案例二:宝来安全气囊故障指示灯常亮,第111页,故障诊疗与排除:,更换完该车正副安全气囊控制组件及仪表台总成后,经过V.A.G1552诊疗测试仪消除故障码(1-15-02-05)后,起动发动机,安全气囊故障指示灯熄一下就突然亮起,再一次读取故障码为无故障码,因为更换安全气囊控制器必须给控制单元编码,经过(1-15-07-00000)这个编码为新安全气囊控制器编码。经过V.A.G1552(1-15)查询后,故障还是没排除。拆下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与旧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对比,发觉以下问题旧安全气囊控制电脑型号为6Q0909601,ZNA2RBAGVW5006 COD 12622WSC00000。新安全气囊控制电脑型号为1CO9096O1,ZNA2RGBAGVW5K43120 COD 00000WSC00000。,。,第11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