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授课教师:罗 欣,课程概要,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2,、作业,3,、考试,参考教材,1,、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一讲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一、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东汉桓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二、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1,、神话和传说。,2,、史传文学。,3,、寓言故事。,1,、神话传说,(,1,)从题材上来看,神话开创了神怪小说的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唐传奇、明代的神魔小说与神话小说均有明显的继承关系。,(,2,)从艺术思维来说,神话幻想开启了小说尤其是志怪小说的幻想与想象,促使小说文体虚构特征得以确立。,(,3,)神话传说的叙事方式对小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2,、寓言,(,1,)丰富的想象,(,2,)故事情节,(,3,)人物形象,(,4,)寓意寄托,3,、史传,(,1,)题材,(,2,)结构方式,(,3,)叙事方式,(,4,)实录,三、中国古代小说的种类,1,中国古代小说的两个系统:文言小说系统与白话小说系统。,2,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类型: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传奇,话本、章回体小说,第二讲,三国演义,一、关于,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历史小说。,1.“,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体裁)。,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段落整齐(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是在宋元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章回小说的发展与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2.,历史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体裁之一,章回小说中的一类。“依史以演义”。,内容:以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为基本内容。即演述历史故事,侧重于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方法:敷演,演义。即以史实为基干,铺而演之(扩张虚构)。,语言:白话。,主旨:贯注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3,、作者、成书和版本,三国演义,作者,(,1,)非一人一代所作。胡适(,三国志演义序,)、刘大杰,(,2,)罗贯中。鲁迅、郑振铎(,的演化,)。,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1,)阶段一(官方正史叙事、奠基阶段):西晋和南朝,三国史志的出现,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2,)阶段二(民间传说叙事、转化阶段):隋、唐时期,三国故事的流传,颜师古,大业拾遗记,“,水饰”(“水傀儡”)、李商隐,娇儿诗,的张飞故事。,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3,)阶段三(讲史和戏曲叙事、关键阶段):,宋、元时期,“说话”、“三国戏”的兴起,元杂剧取材三国故事的有六十余种,今存二十多种。,全相三国志平话,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故事的小说定本,它已形成后来,三国演义,的基本的叙事框架。,东坡志林,卷六:“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一、三国故事是宋代“说话”的重要内容;,二、明显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元杂剧“三国戏”较著名者:,关汉卿,西蜀梦,、,单刀会,高文秀,襄阳会,武汉臣,三战吕布,郑光祖,王粲登楼,、,三战吕布,无名氏,千里独行,、,博望烧屯,(,4,)阶段四(历史章回小说叙事、文本定型阶段):元末明初,罗贯中再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后成书。,基本线索:,三国志,、,三国志注,民间故事、传说,宋元讲史与戏曲(“三国戏”),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版本:,最早的版本:嘉靖本,刊行于嘉靖元年(,1522,);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题署“晋平阳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卷首有二序,庸愚子序(蒋大器)和修髯子序(张尚德);全书二十四卷,每卷十则,共二百四十则。,最流行的版本:毛评本,清初长洲(今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本;康熙年间刊行;书名为,三国志演义,、,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志,;全书六十卷,每卷两回,共一百二十回;卷首有,凡例,和,读三国志法,;毛评本最早刊本是醉耕堂本,有李渔序。,当今通行本:在毛评本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排印本,对,三国演义,的综合评价,李渔,三国志演义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若,三国演义,则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又莫奇于,三国,矣。,作演义者,以文章之奇而传其事之奇,而且无所事于穿凿,第贯穿其事实,错综其始末,而已无不奇,此又人事之未经见者也。”(醉耕堂本卷首),毛氏父子,读三国志法,“,三绝”“三奇”:“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然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故明谢肇淛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学诚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P129,130,),三国演义,阅读书目,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醉耕堂本毛评本,三国志演义,中华书局,1995,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2002,陈其欣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1998,沈伯俊,三国演义新探,四川人民,2002,今读思路,一、国家意识,汉家情结,思治之心,二、英雄(人),历史,战争,三、历史,史书,历史小说,国家意识,汉家情结,思治之心,国何以灭,汉何以失?,昏君、宦竖、“盗贼”、外戚、“豺狼”、“独夫”、“奸雄”,1,、桓帝、灵帝,昏君(国家毁灭之“根由”),2,、张让等“十常侍”,宦官(国家毁灭之“祸首”),3,、张角兄弟,“,盗贼”(汉朝土崩瓦解的直接力量),4,、何进,外戚(身居高位,愚妄无谋,引狼入室,亡身乱国),5,、董卓,“,豺狼”(暴戾、愚蠢的野心家),侍御史郑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第三回),董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处世哲学),第四回诗:“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第四回),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6,、袁绍,“,独夫”、“羊质虎皮”、“凤毛鸡胆”,官渡之战(袁曹大战、河南大战),25,、,26,、,30,、,31,回,时间:公元,200,年二月至十月(建安五年),地点:白马(滑县东)、延津(今延津)、官渡(中牟县东北)、乌巢(延津县东南),战役:白马之围(,2,4,月)、延津之战(,5,6,月)、官渡之战(,8,10,)、乌巢焚粮(,10,月),曹操:许褚、张辽、徐晃、李典、曹仁、曹洪、夏侯惇、关羽、于禁、乐进等将,荀彧、郭嘉、贾诩等谋士。兵力七万。,袁绍: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刘备等将,沮授、审配、田丰、荀谌、许攸等谋士。兵力七十万。,结局:袁绍破败,颜良、文丑等战死,淳于琼兵败处斩,田丰进谏被袁绍杀,沮授不降被曹操杀,张郃、高览、许攸降曹。,7,、曹操,“,奸雄”,第一回,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何颙:“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第四回,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处世哲学),小说:“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第十回:“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小说引出对于“国家”的思考是极为深刻的,向人们提出了诸多重要的问题,如:何谓国家?什么人可以拥有国家、代表国家?什么人不能拥有国家、代表国家?国家的内涵是什么?靠什么支撑国家的结构、维持国家的存在?反之,破坏、颠覆、毁灭、葬送国家生命的是怎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一些要素?等等。这是任何一个有国家意识、有群类整体生存观念和有历史感的人不能不思考、并不能不希望作出回答的大问题。,小说体现了一个将天下兴亡系于己怀的文人对国家破灭、天下纷乱、邪恶横行、正义不张的忧患、痛楚、困惑、无奈以及对天下大治时代的渴望、思考和探寻等种种情感和心灵。,英雄情结,青年(少年)英雄:,刘备:桃园结义时,年,28,,实,24,岁,关羽:年,27,岁,实,23,岁,张飞:年,22,岁,实,18,岁,曹操:镇黄巾时,不足,30,岁,诸葛亮:隆中决策时,26,岁,赤壁之战时,27,岁,周瑜:少年时追随孙策,赤壁之战时,34,岁,孙坚:,17,时以计杀贼,起兵镇黄巾时年,29,岁,孙策:,17,随父出征(,7,),太史慈:少年将军,“太史慈爱酣斗小霸王”(,15,),赵云:“少年将军,飞马挺枪”(战文丑,,7,回),马超:,17,随父征战,杀王方,擒李蒙(,10,),英雄之间:心有灵犀,情有所依,刘关张:桃园结义(,1,)、千里走单骑(,27,)、古城会(,28,)、兴兵伐吴(,81,)、急兄仇(,81,),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21,),曹操与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与关羽:放关羽(,27,、,28,)、释曹操(,50,),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一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起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将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正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仗义名。,第五十二回,语境一:人在乱世,人的本质、才能和弱点充分显露的展台,“奸邪”成为乱世的历史内涵之一,“仁义礼智信”的固有结构被乱世解构,语境二:战争,赤壁之战,前后八回,全书十五分之一,战争的智谋化、艺术化,叙述的故事化,故事的经典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苦肉计,诈降计,连环计,横槊赋诗,诸葛祭风,火烧赤壁,华容放曹,曹、孙、刘三个方面,天、地、人三种因素,战争、谋略、文才种种智慧,话题二:历史,三国演义,描写乱世状态下的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一段历史,国家及其帝王、国戚、权臣、奸小、将领、谋士、英雄、叛贼、降臣、文人、女子等,构成一个林林总总的乱世人物谱系,演绎一段栩栩如生的“灰色”历史,第一帝国崩溃史。,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把汉称为“第一帝国”,唐为“第二帝国”。,汤因比,历史研究,,把秦汉为“中国模式”的奠定时期,此前“中国史的结构类似于希腊模式”。他说秦汉建立起来的中国模式,其基本特点是“表现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理想不断变为现实,中间又不时被一些分裂的局面所打断”。,三国演义,即表达了“大一统国家”被“分裂的局面所打断”之后的“大一统国家的理想”。,三国演义,人物谱系(乱世人物谱系),一,“君主”系列;二,“军阀”系列;,三,“奸小”系列;四,“权臣”系列;,五,“忠臣”系列;六,“叛降”系列;,七,“英雄”系列;八,“将领”系列;,九,“谋臣”系列;十,“文人”系列;,十一,“妇女”系列;十二,“僧道隐医”系列,昏庸之主:汉桓帝、汉灵帝、后主、乌程侯,幼弱之主:汉桓帝,16,、汉灵帝,13,、汉少帝,14,、,汉献帝,9,、魏齐王,8,、高贵乡公,14,、,魏元帝,15,、后主,17,篡逆之主:魏文帝、晋武帝,逼退之主:汉献帝、魏齐王、魏元帝、会稽王,被弑之主:汉少帝、高贵乡公,投降之主:后主、乌程侯,忠臣义士,“,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丁管(,4,)、伍孚(,4,)、王允(,9,)、陈宫(,19,)、吉平(,23,)、董承(,24,)、王子服(,24,)、许客三人(,29,)、沮授(,30,)、审配(,32,)、王修(,33,)、马腾(,57,)、王累(,60,)、张任(,64,)、耿纪(,69,)、韦晃(,69,)、祖弼(,80,)、诸葛亮、于诠(,112,)、诸葛诞及部卒(,112,)、王经(,114,)、傅佥(,116,)、诸葛瞻(,117,)、诸葛尚(,117,)、刘谌(,118,)、张节、张悌(,120,),忠汉:丁管、伍孚、王允、吉平、董承、王子,服、耿纪、韦晃、祖弼,忠魏:诸葛诞及部卒、王经,忠蜀:诸葛亮、傅佥、诸葛瞻、诸葛尚、刘谌,忠吴:张悌,忠袁:沮授、审配,忠主:陈宫(吕布)、许客三人(许贡)、王,累(刘璋)、张任(刘璋)、于诠,一、忠臣义士贯穿整部小说,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三、这些忠义之士形象构成了小说重要的思想,内核。,四、小说的定型经过了南宋、元代和清初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浓缩了这些时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五、这些形象对“尊刘贬曹”说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对深入领会小说主题有重要意义。,“,叛降”系列,吕布,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张邈,陈宫,曹操、张邈、吕布,太史慈,刘繇、孙策,赵云,袁绍、公孙瓒、刘备,黄忠,韩玄、刘备,魏延,韩玄、刘备,马超,韩遂、张鲁、刘备,贾诩,李傕、曹操,荀彧,袁绍、曹操,许攸,袁绍、曹操,陈琳,袁绍、曹操,张辽,吕布、曹操,张郃,袁绍、曹操,典韦,张邈、曹操,徐晃,杨奉、曹操,一、择贤而事,二、旧主不用,三、故旧“策反”,四、旧主败亡,五、战败被俘,六、被人利用,“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现象。,投主问题。乱世关乎存亡,治世系于兴衰。,择人问题。“人”的因素,异常凸现,引人探索。,小说提出了乱世人才的聚散、用废、生灭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作者对于人物评价的倾向是多样性的,基本态度有三种:肯定、否定和同情。,吕布是反面要例,陈宫是典型个案。,袁绍与曹操形成对照意义。,曹、刘、孙构成一个基本的共性:,曹操是“海纳百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刘备是“求贤若渴”。,孙权是“任才固本”。,历史,史书,历史小说,“七实三虚”,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红楼,,反映了古代长篇小说与历史关系的一种层递序列,脱胎于史而最终脱离于史,体现了不断走向艺术虚构、艺术创新的小说发展历程,是小说家艺术创造能力日益增强的反映。,三国:小说话语叙述历史即民间叙述历史的开始。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文化现象,它意味着过去正统史书独尊的叙史权力即今天通常所说的历史叙述的话语霸权被打破。,史:官方的历史叙事,三:民间的历史叙事,三国:刷新和重构了中国古代文化话语体系的旧有结构,自此出现了官方话语、文人话语与民间话语三足鼎立的格局。从这种意义上说,明清小说、戏曲的兴盛是时代进步、社会思想发展的一种标志。,古代文化话语体系:,官方话语(经、史),文人话语(子、集),民间话语(小说、戏曲),三国演义,的民间历史叙事艺术:,1,、宏大叙事,2,、“虚”与“实”,3,、思想倾向,“,拥刘反曹”说,一,自宋以来的基本倾向,二,宋元三国戏的文学定格,三,三国鼎立局势的叙事要求(三角叙事、叙事平衡),四,不同的叙事视角形成不同的叙事势态,产生不同的接受期待。作为主叙的一方往往居于叙事优势的地位,也更赢得阅读者或观者。,五,小说体现的是对一切正面价值充分肯定的基点和大视角,刘备集团能更多地表现与正面价值的一致性。,三国,“,大阅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左传,、,史记,、,三曹集,、,建安七子集,、,杜甫集,、,孙子兵法,、,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历史研究,(汤因比),第三讲,水浒传,一、,水浒传,的作者、成书及版本,(一),作者三说,1,、罗贯中说: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2,、施耐庵说:明胡应鳞,少室山房笔丛,、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通行本,3,、施罗合著说:明郎瑛,七修类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第三说又包括施作罗续(金圣叹)、施作罗编、施作罗改(郑振铎)、罗作施改、施作罗助等说。,除三说外,还有托名说、施惠说、集体创作说等。,(二),水浒传,成书过程,宋元之际宋江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画赞,,初次完整记录“三十六人”姓名、绰号。,话本:,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元水浒戏: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燕青博鱼,等。,(三)版本问题,1,、回数不同的七种版本:,71,回(,70,回)、,100,回、,102,回、,110,回、,115,回、,120,回、,124,回,2,、繁本、简本两种系统:,繁本:,71,回(,70,回)、,100,回、,120,回三种,简本:,102,回、,110,回、,115,回、,124,回四种,繁本、简本有文字详与略、描写精与粗、价值高与低的不同,内容上简本一般都有平田虎、王庆的故事。繁本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简本则主要是研究价值。,3,、三种重要版本,容与堂刻本。简称“容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刻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100,回,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百回繁本,也是,水浒传,的重要版本。,袁无涯刻本。简称“袁本”,明袁无涯刻,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120,回,题李卓吾评,在百回本基础上增加了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贯华堂刻本。简称“金本”,金圣叹删节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70,回,是百回繁本的删改本。,4,、,水浒传,阅读书目,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上海古籍,1976,、,1984,施耐庵,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上下)北大,1987,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2002,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竺青选编,名家解读,山东人民,1998,刘世德等,品读,人大,2004,王学泰、李新宇,与,批判,天津古籍,2004,二、,水浒传,的性质定位,其一,忠义说(发愤说)。汪道昆(天都外臣)、李贽、袁无涯、余象斗主此说,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座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归纳:,1,、,水浒传,是“发愤”而作之书;,2,、一百零八将皆为“忠义”之人,其忠义内涵是“同功同过,同死同生”有一颗“忠义之心”;,3,、宋江是“忠义”的典范与典型,其忠义内涵是“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座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故为“忠义之烈”;,4,、,水浒传,的“忠义”和“发愤”思想有其生成的深层原因,即“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整个社会是非倒置,贤者不用,正义不张。,其二,诲盗说。即所谓“强盗写给强盗看的书”,“,教人如何做强盗的书”。,明清官方为代表。明崇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水浒,列为禁书。,道光年间俞万春撰,荡寇志,,是一部代表官方观念的“反水浒”小说。,今人王学泰、李新宇,与,批判,亦以是观。,崇祯十五年诏令:“李青山诸贼哨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二京鼎沸。诸贼以梁山为归,,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以宋江等为梁山啸聚之徒,其中以破城劫狱为能事,以杀人放火为豪举,以作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竖旗,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策算矣。,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归纳:,1,、“造反”的教科书,2,、“贻害人心”之书,3,、从政治看小说(小说与统治秩序),其三,招安说(投降说)。鲁迅、毛泽东,鲁迅:“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是奴才。”(,鲁迅全集,第四卷,三闲集,流氓的变迁,),毛泽东:“,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人民日报,1975,年,9,月,4,日),其五,农民起义说。冯雪峰、廖仲安、冯其庸、宁宗一、徐公持等。冯雪峰,回答关于,的几个问题,全文十四部分,对此说作了全面、系统的理论论证。,附:,1,、新中国首先出版的一部古典小说,2,、“评,水浒,”,运动(,1975.91976.9),3,、文学接受的政治化倾向,其六,市民说。茅盾、欧阳健、萧相恺、何满子。基本观点是:,1,、,水浒,是“说话”的产物,故属于市民文学;,2,、主人公主要不是农民而属于游民无产者,其生活方式不是农民式的而是市民式的;,3,、小说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利益,是“为市井细民写心”。,其七,游戏说。,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后来人不知,却于,水浒,上加忠义字,遂并比于史公发愤著书一例,正是使不得。”,归纳:,1,、,水浒传,不是“发愤”之作;,2,、,水浒传,不是“忠义”之书;,3,、,水浒传,的创作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4,、,水浒传,的创作带有“纯艺术”的性质,是以闲心施奇才,为快乐而撰文。,西方人眼中的,水浒传,现象:,水浒,进入世界文学,思考:中国文学进入世界的基本要素,法国,大百科全书,:“,水浒传,与西方骑士小说遥相呼应,,水浒传,对多种人物的英勇或懦弱的描写,都是对龌龊的社会所进行的愤怒的批判。,水浒传,的许多故事又可与阿拉伯故事相媲美,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大胆机智,经常拿豪门富家子弟取笑开心。,水浒传,堪称传奇作品的伟大典型。”(作为文学的世界意义),英国杰克逊,水浒传,英译本序:,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按:作为人类精神的世界意义,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水浒传,译本序:,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美国罗伯特,鲁尔曼,中国通俗小说戏剧中有传统英雄人物,:,水浒传,是研究中国革命运动动机的一本必读作品。,水浒传,将当时盛行的贪污腐化归咎于行政机构而非皇帝本人,看来虽有软弱之嫌,但这部小说认为绿林社会比正统社会更合乎儒家的真正理想,确属极其大胆的看法。的确,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强盗的山寨成为唯一能容纳儒家君子行动的地点了。”,德国汉学家弗朗茨,库恩,水浒传,译本跋:,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三部巨著,理解了这三部书就可以称得起中国通。,从,水浒传,可以看到“我们理想当中的英雄人物”,,水浒传,是民间的诗篇。,没有必要对,水浒传,的价值多费唇舌,作品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水浒传,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家、军事家、政治家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从文艺角度来说,一个文学家如果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作品,就将成为笑柄。”,水浒传,译名,一个英雄的故事,、,中国巨人历险记,(英文选译,林冲故事),水泊的叛逆者,(英文选译,鲁智深、林冲故事),水泊英雄,(英文选译,“智取生辰纲”故事),四海之内皆兄弟,(七十回全译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译),中国的勇士们,(法译,前十二回),圣洁的寺院,(德译,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人的故事,(德文选译),强盗与士兵:中国小说,(德七十回节译本,英国汉学家杰弗里,邓洛普转译),梁山伯的强盗,(德一百二十回节译本,弗朗茨,库恩译),水浒传,与日本文学,建部绫足,本朝水浒传,仇鼎山人,日本水浒传,伊丹春园,女水浒传,振鹭亭,伊吕波水浒传,山东京传,忠臣水浒传,泷泽马琴,八犬传,1814,1842,共,28,年写成,,98,卷,,106,册。,三、,水浒传,的思想内涵与人物分析,正面,除恶救困、反抗精神、批判思想、生,命意义,负面,侵乡扰民、殃及无辜、暴力倾向(漠,视生命)、妇女观念、招安思想,语境与视角:江湖叙事、绿林英雄,正面因素之一:除恶救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金翠莲:“子父们想起这苦楚来,无处告诉,因此啼哭。”(第三回),三种人物关系,1,、镇关西,金氏父女:恶对弱的欺凌,2,、鲁智深,金氏父女:强对弱的同情和救助,3,、鲁智深,镇关西:善对恶的惩处,鲁智深: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第九回),武松景阳冈打虎,虎患:“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打虎:除害,“第一,乡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侣通行。”,“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责罚,何不就将这一千贯给散众人去用?”知县道:“既是如此,任从壮士。”武松将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人猎户。(第二十三回),宋江的人格魅力何在?,“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第十八回),宋江的四个绰号:,黑宋江,“,面黑身矮”,孝义黑三郎,“,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且“排,行第三”,及时雨,“,周人之急,扶人之困”、“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呼保义,(,1,)“保义”指保义郎,是宋代的武官,名;(,2,)“保义”指保持忠义。,一,宋江人格魅力是一种道德魅力;,二,“及时雨”是宋江人格魅力内涵的形象概括;,三,小说神化了宋江的人格魅力,而这种神化,现象反映了民心的普遍认同;,四,宋江人格魅力的产生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代表了人们生存无助而又渴望解除困苦的生,活期待和美好愿望。,正面因素之二:反抗精神,阮小五:“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阮小七:“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够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第十五回),1,、缘于对人生”快活“的实现;,2,、缘于对被“识”、“用”的献身意识。,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西江月,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正面因素之三:批判思想,关于“生辰纲”与“劫取生辰纲”,“原来北京大名府留守司,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那留守唤作梁中书,讳世杰,他是东京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第十二回),“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诛地灭,神明鉴察。”(第十五回),刘唐:“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今年又收买十万金珠宝贝,早晚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第十四回),“,原来那江州知府,姓蔡,双名得章,是当朝祭太师蔡京的第九个儿子;因此,江州人叫他做蔡九知府。那人为官贪滥,作事骄奢。为这江州是钱粮浩大的去处,抑且人广物盈,因此,太师特地教他来做个知府。”(,36,回),“,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窖子?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以此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22,回),押司:官衙中办理案牍等事务的吏员。,诗,诛求膏血庆生辰,,不顾民生与死邻。,始信从来招劫财,,亏心必定有缘因。,其一,经济过程不合理性;,其二,权势与牟取暴利;,其三,高度贪婪腐化与生存危机的两极指向;,其四,经济秩序与社会平衡;,其五,创造合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力量在哪里。,正面因素之四:生命意义,水浒传,使生命有了意义。,从林冲看当时社会的生存环境,死亡线上的一种生命现象,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受辱,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的遭遇,牢城的日子,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三不知:,白虎堂圈套,一不知;,野猪林阴谋,二不知;,草料场毒计,三不知;,孙定:“这南衙开土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第八回),“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第八回),思考:政治黑暗与人物命运,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冲突是林冲与整个黑暗政治的矛盾冲突,这是林冲显得弱小的根本原因,也是林冲软弱性格的客观因素。,“,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第九回),从林冲看善与恶、生存与死亡的较量,恶:高太尉、高衙内、富安(帮闲)、陆谦(虞侯)、董超、薛霸、差拨、管营,指向死亡,善:林冲、鲁智深、孙定(孔目)、柴进、“一般的罪人”、李小二,指向生存,负面因素之一:侵乡扰民,例一:梁山泊与石碣村,阮小七:“这个梁山泊去处,难说难言。如今泊子里新有一伙强人占了,不容打鱼。”(第十五回),构成小说思想的矛盾关系,除暴安民与侵乡扰民,例二:,“李俊便道:这弟兄两个富户是此间人。姓穆,名弘,绰号没遮拦。兄弟穆春,唤做小遮拦。是揭阳镇上一霸。我这里有三霸,哥哥不知,一发说与哥哥知道。揭阳岭上岭下便是小弟和李立一霸;揭阳镇上是他弟兄两个一霸;浔阳江边做私商的却是张横,张顺两个一霸;以此谓之三霸”(,37,回),三霸,揭阳岭:李俊、李立(路霸),揭阳镇:穆弘、穆春(市霸),浔阳江:张横、张顺(江霸、商霸),例三:施恩快活林,黑白通吃,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拚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负面因素之二:殃及无辜,“江州劫法场”:“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跟了黑大汉,直杀出来。背后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张弓箭,飞蝗般望后射来。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四十回),鲁迅:“他们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第四卷,流氓的变迁,,,155,页),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烛龙衔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五凤羽扶双贝阙,六鳌背驾三神山。红妆女立朱帘下,白面郎骑紫骝马。笙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鸳鸯瓦。翠云楼高侵碧天,嬉游来往多婵娟。灯球灿烂若锦绣,王孙公子真神仙。,此时大名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四下里十数处火光冲天,四方不辨。(第六十六回),负面因素之三:暴力倾向(漠视生命),孟州十字坡人肉店(张青、孙二娘)(第二十七回),黑旋风捉鬼:,一斧砍下头来,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著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第七十三回),杨雄杀妻:,杨雄向前,把刀先挖出舌头,一刀便割了,且教那妇人叫不得,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第四十六回),活割黄文炳:,“今日你要快死,老爷却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第四十一回),负面因素之四:妇女观念,几类女性形象,一、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夫人,二、孙二娘(母夜叉)、顾大嫂(母大虫)、扈,三娘(一丈青),三、王婆、阎婆,四、金翠莲、林冲夫人,李逵看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睁圆怪眼,直瞅他三个。李师师便问道:“这汉是谁?恰似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众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说。宋江答道:“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那师师笑道:“我倒不打紧,辱没了太白学士。”,却说李逵见了宋江、柴进和那美色妇人吃酒,却教他和戴宗看门,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第七十二回),“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第七十三回),负面因素之五:招安思想,武松:“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32,回),宋江:“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事业,可以记心。”(,32,回),关于招安,1,、聚义厅,忠义堂(义,忠),2,、替天行道,顺天护国,3,、宋江的四个阶段:疏财仗义的好汉,起义军,的首领,朝廷的忠臣,忠义的牺牲品,4,、招安两面观(统治者与造反者),四、,水浒传,的情节艺术(,120,回本),1,、第,1,71,回,逼上梁山,英雄聚义;,2,、第,72,82,回,从对抗到招安;,3,、第,83,90,回,奉命征辽,顺天护国;,4,、第,91,110,回,平定田虎、王庆;,5,、第,111,120,回,征讨方腊,功成被害。,水浒传,续写、扩写与“反写”,陈忱,水浒后传,(清初初遗民小说代表作),青莲室主人,水浒后传,(宋江转生杨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俞万春,荡寇志,第四讲,西游记,一 神魔与神魔小说,鲁迅:“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中国小说史略,),“,讲神魔之争的”小说,叫做神魔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