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说话要有针对性、吸引力
[教学目标]
1.说话要有针对性,正确面对对方观点
2.说话要有吸引力,吸引对方注意力
3.说话要善于打动别人,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
[教学重点]:
掌握语言的表达艺术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表述要点
(目标与重难点的设计是前一章口语交际的深入。前一个口语交际是“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的文明得体”,可以说是从宏观解读口语交际内涵;而本课则从微观上阐述口语交际的工具性,主要是劝说、演讲、辩论类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因而,在口语交际中,怎样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怎样打动别人,是本课学习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西游记》片段,学生观看思考:猪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请动孙悟空的。
学生自由回答。
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吸引力,能打动别人,我们先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一招。
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短文
二合作探究
(一)、研析材料。
阅读这页的材料,思考:
1、周恩来劝说那一天,场面是怎样的?周恩来一席话之后,场面又是怎样的?
2.你觉得周恩来讲话有哪些高明之处?
3.分析交流:
①青年军官:“为什么不杀蒋介石?”
周恩来:“要杀,这又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
(先退一步说,与当时的气氛相适应,不会引起反感)
“诸位,在这种形势下,是杀好还是不杀好?”
(以商量的口气,引起听者思考)
“杀了一个蒋介石,就会出来一个何介石,李介石。这个何介石呀,他一上台,就会公开地和日本人勾结来攻打西安,内战就会继续,中国就会灭亡。”
“如果不杀呢,现在蒋在我们手中,就可以逼将抗日。”
(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看法)
②一位青年官提出“共产党和蒋介石势不两立,为什么这次不趁机报仇?”
周恩来举例分析:“徐海东一家36口人被蒋介石杀了35口人,这个仇够深了吧,可是,这次他还是主张不杀蒋介石。”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巧用类比,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4、如果周总理一开始不说“要杀,这又有什么困难?一句话”,而是说:不能杀蒋介石,同志们,你们听我说”结果会怎样?
学生自由交流并发言,进一步认识以退为进,变守为攻的策略。
5.生生、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板书:针对性:针对杀与不杀的严峻问题不回避;有吸引力:联系实际形势,巧用事例;能打动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交流结束后总结周恩来劝说中采用的技巧。
生:先退一步,不攻击别人观点。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生:肯定对方合理性,尊重他的观点,能替他着想。
生:找机会摆事实讲道理,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
(投影 钥匙一:以退为进,变守为攻)
师: ①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②先退后进,变守为攻
③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两则材料,学生分小组讨论劝说的技巧,并推举代表完成板书内容
(投影)(一)传说孟子刚上学时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背着母亲不去读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一天,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逃学回来,就拿起刀子当着儿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怒斥说:“我织布供你读书很不容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就无法织成,学问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你学习和我织布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才呢?”经过孟母断机施教,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铭记心中,从此旦夕勤学,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大师。
(二)如果你是一个推销员,推销的产品是梳子,并且要把梳子推销给和尚 。你怎么说才打动尚买更多的梳子?
分析要点:(一)技巧:用迂回的方法,设法让对方放弃观点,站到你这方面来。钥匙二:有的放矢,迂回出击(投影)
针对性:学习半途而废;有吸引力:类比手法;能打动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二)1、方法提示:①、针对梳子对和尚有用的用途。如挠
痒、按摩等
②、针对和尚信佛,香客风尘仆仆,头发散乱,是对菩萨不敬。
③、针对寺院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香的信徒有的不远万里,应该有一种带回
点什么的愿望。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在香客求签后分发。
2、技巧:让对方觉得你的话处处替他着想。钥匙三:因势利导,激发共鸣(投影)
针对性:梳子的不同用途;有吸引力:经济价值、实用价值;能打动人:经济价值、实用价值
根据实际生活特别是自身实际再举几个关于此类的事例,并分析失败或成功的愿因。
学生举例:有同学抄作业 爸爸抽烟
板书
(投影总结技法)
四、实战演练
(投影)学校组织大家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班级学生的热情不高,老师让你发动一下。
生①:同学们,想想贫困地区的人们,他是多么渴望有人能听一听他们内心由衰的呼唤。他们多么渴望读书,渴望写字,在同一蓝天下,同学们,别在犹豫了,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放入捐款箱吧!
生②: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家人有困难时,我们不应伸出援助之手吗?我们现在,一吃就是“肯德基”,一穿就是“耐克”,可贫困山区的孩子只能吃白薯干,穿破衣服。让我们人人都献出援助之手吧!
生:③你把左手比作自己,把右手比作贫困山区的孩子,钱在两手中流转,不还是在我们手中吗?同学们,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献上你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吧!
生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生⑤:授之玫瑰,手留余香。
师:听了他们的发言,你还愿意捐款吗?
生⑥:愿意。他们的话触动了我心灵深处,无论从道理上还是情感上都打动了我。
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看你被对方感动了或感动对方了吗?
(活学活用,让学生把本节课后学的内容转移到这个练习中。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动手与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假如你自荐当班长,请准备5分钟发言,当众发表自荐演说。说完后,介绍一下自己的发言是怎样力求打动人的。
方法指导:
①开篇要新颖别致。(新颖、吸引人)
②自我介绍有针对性。(介绍自己的一般情况,重在说明愿意为大家用服务,具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
③态度要真诚(在展示时,态度要真诚,还要适当点到自己的缺点)
④语言简洁有力
⑤内心要充满自信。
(可以放班会课上进行)
2.在讨论“中学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06连云港)
反馈一:我赞成中学生课外阅读。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生不应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阅读课外书不仅有助于学习的提高,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也曾说过“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治愚。”所以中学生应当多读书。
反馈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我们应当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开阔我们的视野。当然,我们对书是有选择的,我们应选择那些陶冶情操的好书,而摒弃那些低级趣味的书。书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多读一些课外书。
六、课堂小结
口语交际
能力很重要,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接人待物,大到国家大事方面的意见分歧或者县长、市长、省长的竞选等,都需要说话的技巧,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感情打动人。
附板书设计
(板书注重了对内容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