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松鼠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58586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鼠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松鼠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鼠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小学部三年级语文教师,今天我说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松鼠》,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松鼠》是一篇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好教材。文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二、三、四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住、吃这三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其中文中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是训练学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把事物写具体的好例子,从而加快了学生的课文语言向学生内在语言积累的转换。    本课的重难点在与引导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存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应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观察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要想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自主实践的乐园,而不是认为强制的场所,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    因此,在开课时我用猜谜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跟你们一起上课,你们猜,它是谁?出示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同学们回答是松鼠,教师接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松鼠的文章,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松鼠的影片好吗?    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课文的主角——松鼠了解的不多,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一只鲜活的松鼠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拉近了松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让学生在组内把课文读一读,要求做到:1、将课文通读后议一议,你都知道了什么?  2、问一问:把读不懂的问题说出来,互动解决。3、读一读:把你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在合作求知中,相互之间倾听学习中,互动交往,既求异也求同,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学习习惯。   (三)、以趣为径,精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让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字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我做了如下的设计: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的去读,喜欢读的多读几遍。然后根据学生开放性回答调整相应的自然段进行教学。    2、当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把松鼠的外形写出来,然后通过抓住重点词多次对比朗读让学生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随即让学生仿照第一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这样使他们在想象、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快了学生的课文语言向学生内在语言积累的转换,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学生选择第三自然段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后,教师相机出示一幅松鼠的图片说:“老师这有一只松鼠为怎样搭窝发愁呢?我们帮帮它好吗?请小组合作商量一下把窝搭在哪?用什么方法搭?”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互学、互相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好,每组选最棒的给同学们复述。其余的两个自然段也是由学生的兴趣所定,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时在平等融洽的对话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华。因此在这一板块,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师述说:“同学们刚才听了大家充满激情的朗读,老师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小松鼠,瞧,此时我们的教室已经成为一个松鼠的王国,而后面听课的老师就是远方来的游客,你们就是那群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游客们为了更好的了解你们,一致推荐我为代表来采访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于是教师扮演记者,通过问答,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学生在采访中相机表演松鼠的活动特点和搭窝的过程。     通过采访、表演,调动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把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五)、超越课堂、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因此在本课结束时,我是这样设计结束语的:通过采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松鼠家族,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象小松鼠这样可爱的小生灵,今后希望我们去认识它们,爱护它们。今天的作业是: 1、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在班级内互相交流。 2、回家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写一写。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注重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既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逐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这节课的伊始,我用谜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接着播放松鼠的影片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拉近了松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具体的掌握此方法。直观、形象的画面,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鲜活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