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中性词。但如果在“习惯“前面加上修饰语,如“好习惯”、“坏习惯”,那么,这两种“习惯”就发生了本质的区别。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供君借鉴。
一、自我教育法。“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于在形成之中,一旦养成不良习惯,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毛病,提出哪些是好的习惯,让学生去比较,从中发现自己和行为和好的行为相差在哪里,并给他们改正毛病的机会,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目的。这样的自我教育过程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表扬激励法。喜欢别人表扬是人的天性,表扬是对一个人的肯定,也是一种动力。对待学生,适当地运用表扬激励法,会引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设一些固定的奖项,在一段时间内由学生评选优秀者,给给予奖励;也可利用口头表扬的办法,见到好的习惯就表扬,营造良好习惯光荣,不良习惯可耻的氛围。
三、故事引导法。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要多搞一些故事会,选择真人真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正面和反面的故事。教师可以亲自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让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明辨是非。
四、活动启发法。“优秀是一种习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通过各种生动有效和形式不断地进行启发、教育、引导。如参加各种利所能及的劳动等等。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所闻、所见、所为、所感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阳光和雨露,都是抵御不良意识和不良习性的“防火墙”。
五、是以身作则法。身教用于言教。老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比如,当学生向老师问好时,老师不还礼;当学生做错事时,老师视而不见、不及时加以引导;当学生家长向老师施以利益时,老师默默接受,这些都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混乱和迷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孤习惯,并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总结、提炼和创造。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们就会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学生。
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中性词。但如果在“习惯“前面加上修饰语,如“好习惯”、“坏习惯”,那么,这两种“习惯”就发生了本质的区别。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供君借鉴。
一、自我教育法。“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于在形成之中,一旦养成不良习惯,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毛病,提出哪些是好的习惯,让学生去比较,从中发现自己和行为和好的行为相差在哪里,并给他们改正毛病的机会,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目的。这样的自我教育过程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表扬激励法。喜欢别人表扬是人的天性,表扬是对一个人的肯定,也是一种动力。对待学生,适当地运用表扬激励法,会引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设一些固定的奖项,在一段时间内由学生评选优秀者,给给予奖励;也可利用口头表扬的办法,见到好的习惯就表扬,营造良好习惯光荣,不良习惯可耻的氛围。
三、故事引导法。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要多搞一些故事会,选择真人真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正面和反面的故事。教师可以亲自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让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明辨是非。
四、活动启发法。“优秀是一种习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通过各种生动有效和形式不断地进行启发、教育、引导。如参加各种利所能及的劳动等等。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所闻、所见、所为、所感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阳光和雨露,都是抵御不良意识和不良习性的“防火墙”。
五、是以身作则法。身教用于言教。老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比如,当学生向老师问好时,老师不还礼;当学生做错事时,老师视而不见、不及时加以引导;当学生家长向老师施以利益时,老师默默接受,这些都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混乱和迷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孤习惯,并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去摸索、总结、提炼和创造。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们就会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学生。
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