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的认识
如意湖中学 徐玉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情景是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不仅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前,情景创设已引起广大教师普遍的重视,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它改变了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么,如何创设出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激情的、主动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呢?我粗浅的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的教学情景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要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因此,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数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景所发现的问题和所提出的问题正是本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切记不可随心所欲、故弄玄虚。如有位教师在上《平均数》的内容时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同学们,我的小孩今年6岁了,上幼儿园,他每天回家给我讲幼儿园的故事……”结果学生的兴趣都被吸引到她儿子上面去了,她讲了十分钟也没涉及到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的内容另一位教师在讲授时,创设的情景是:两支篮球队比赛时,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哪些?这时有学生回答是队员的平均身高起一定作用,教师马上切入主题,怎样求队员的平均身高?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情景如果不能紧扣本堂课的目标,不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那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副作用。
2.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如一位教师上《平行线》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不小心掉下两支笔,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支笔掉在地上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这样的创设未免太牵强,教师设计出这样的情景是希望学生说出“平行”。“相交”两种情况。可这样的情景现实吗?两支笔掉在地上,学生想到的应是马上捡起来,而不去想它们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这种情景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反而是浪费学习的时间。因此,对于情景的创设,不在于问题提问方式是否新颖多样或营造的氛围是否活泼。而在于生活情景能否引起主体的数学思考,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心理境界,否则只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景创设的意义。
3.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创设的情景一定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等比性质”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在讲台上有三个编了号的量杯,一个吸管,一瓶红墨水。1号和2 号杯里各有20 毫升水,请甲同学分别往三个杯中滴5毫升红墨水,搅拌均匀。3 号量杯里有40 毫升水,请用乙同学用吸管往量杯里滴10 毫升红墨水,搅拌均匀。然后把2 号杯里的水倒入3 号杯里,搅拌均匀,让学生比较颜色是否有变化,最后让学生讨论。教师想用这个情景让学生来发现等比性质,但并没有什么意义,一是颜色是否变化仅靠观察是不科学的,二是初中数学已淡化了浓度的概念,学生不了解浓度的问题,无法用数学方法计算,所以学生也不易联想到用比例的方式计算。因此教师的情景创设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
4.创设的教学情景应严谨,无科学性错误
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景一定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情景。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这有助于叙述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生活中的平移”时,教师在举出了学生所熟悉的平移例子后,问学生:“你们说说,什么是平移?”就这样总结出平移的概念。教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要求学生根据情景自己去定义,这是不严谨的。要知道,数学定义是用准确、精炼、严谨的语句来叙述的。让学生来说,岂不是各说各的,且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对正确理解、记忆定义造成混乱,因此教师不能单纯的追求教学情景而去创设情景,有时会犯下科学性的错误。
5.课堂教学要把握动态生成的情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制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如在《代数式》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赋予代数式“2x+3y”实际意义,有位同学这样举例:篮球每个2元,足球每个3元,班级买了x个篮球,y个足球,共用了(2x+3y)元。我马上追问:这有实际意义吗?我及时让学生思考,既让学生学会了逆向思维,也使学生明白代数式的意义要切合生活实际。
6.课堂教学情景的应用要适度
与教学内容匹配的教学情景不可能只有一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地的生活环境等加以适当的取舍,而不能“拿来主义”,甚至围绕一个问题创设多个情景,结果是情景过多过滥冲淡了教学内容。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时,运用了“水位涨落”,“两队的足球比赛积分”,“向东走向西走的路程”共三个情景。通过三个情景虽然学生领会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但对于“加法法则”的探究时间显然不够。所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应适量,不可贪多求全,主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总之,教学情景创设是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换,达到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也是让教材走进生活、走近学生心理,使学生思维不断升华。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学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的。课堂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真实、丰富、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景与问题情境,能诱发、驱使并支持学生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动力,实现教学情景的“信息化”、“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生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