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奥数三年级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 15 题,每题2分
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2,3,3,4,( ),( );
(2)( ),( ),10,5,12,6,14,7;
(3) 3,7,10,17,27,( );
(4) 1,2,2,4,8,32,( )。
【解析】通过对各数列已知的几个数的观察分析可得其规律。
(1)把数列每两项分为一组,1,2,2,3,3,4,不难发现其规律是:前一组每个数加1得到后一组数,所以应填4,5。
(2)把后面已知的六个数分成三组:10,5,12,6,14,7,每组中两数的商都是2,且由5,6,7的次序知,应填8,4。
(3)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和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 17+27=)44。
(4)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乘积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8×32=)256。
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2,5,11,23,47,( ),( )。
【解析】(1)因20-18=2,24-20=4,30-24=6,说明(后项-前项)组成一新数列2,4,6,…其规律是“依次加2”,因为6后面是8,所以,a5-a4=a5-30=8,故
a5=8+30=38。
(2)12-11=1,14-12=2, 18-14=4,26-18=8,组成一新数列1,2,4,8,…按此规律,8后面为16。因此,a6-a5=a6-26=16,故a6=16+26=42。
(3)观察数列前、后项的关系,后项=前项×2+1,所以
a6=2a5+1=2×47+1=95,
a7=2a6+1=2×95+1=191。
3、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
形.
【解析】 这一组图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旗子的方向,二是旗子上星星的颗数.
首先我们看一下旗子的方向.第1面旗子向右,第2面向上,第4面向下,可以发现,旗子的方向是按逆时针旋转的,并依次旋转 ,所以第3面旗子应是第2面逆时针旋转 得来的,旗子应向下倒立.
其次我们看旗上星星的颗数.第1面是5颗,第2面是4颗,第4面是2颗,可见颗数是依次减少1颗,所以第3面旗上应是3颗星星.所以“?”处的图形应为:
4、
5、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有
岁,妈妈有 岁.
【解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把小红的年龄作为1倍,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即么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和就相当于小红年龄的1+4=5(倍),即40岁是小红年龄的5倍,这样就可以求出1倍量是多少,也就可以求出几倍量(4倍)是多少了.
4+1=5
40÷5=8(岁)
8×4=32(岁)
答:小红的年龄是8岁,妈妈的年龄是32岁.
6、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公鸡养了 只,母鸡养了 只.
【解析】
由上图可知,如果把母鸡的只数作为1倍,公鸡是母鸡的3倍,那么公鸡母鸡只数和就相当于母鸡只数的1+3=4(倍),即404只是母鸡只数的4倍.这样就可以求出母鸡的只数,也就可以求出公鸡的只数.
1+3=4
404÷4=101(只)
101×3=303(只)
答:有母鸡101只,公鸡303只.
7、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 ,较小的数为 .
【解析】较大数=(36+22)÷2=29
较小数=(36-22)÷2=7
8、A、B、C三个数,A加B等于252,B加C等于197,C加A等于149,则
A = ,B = ,C = .
【解析】A +B +C =(252+197+149)÷2=299
A=299-197=102
B=299-149=150
C=299-252=47
9、小明、小红两人集邮,小明的邮票比小红多15张,小明的张数是小红的4倍,小明集邮 张,小红集邮 张.
【解析】
由上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小明比小红多的15张,实际上就是小红的4-1=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小红集邮的张数,小明的也就相应可以求出来了.
15÷(4-1)=5(张)
5×4=20(张)
答:小红有5张,小明有20张.
10、妈妈的年龄比小刚大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年龄的3倍,今年妈妈 岁,小刚 岁.
【解析】
这道题的思考方法和前一题是完全相同的,24相当于小刚年龄的3-1=2(倍),所以可以求出小刚的年龄,再根据相关条件求出妈妈的年龄.
24÷(3-1)=12(岁)
12×3=36(岁)
答:小刚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
11、兄弟二人的年龄之和是25岁,四年后,哥哥比弟弟大5岁,今年哥哥 岁,弟弟 岁.
【解析】在年龄问题中,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量,在这道题中,兄弟两人相差5岁是不变的量,如果哥哥小5岁就和弟弟一样大,总数变为25-5=20(岁)相当于弟弟年龄的2倍,可以先求出弟弟的,相应再求哥哥的,或者弟弟大5岁就和哥哥相同,总数变为25+5=30(岁)相当于哥哥年龄的2倍,可以求出哥哥的,再求弟弟的.
解法一:25-5=20(岁)
20÷2=10(岁)
10+5=15(岁)
答:弟弟10岁,哥哥15岁.
解法二:25+5=30(岁)
30÷2=15(岁)
15-5=10(岁)
答:弟弟10岁,哥哥15岁.
12、今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三年后甲比乙大4岁,今年甲 岁,乙 岁.
【解析】甲乙的年龄差4岁是不变的量,三年后相差4岁,今年也相差4岁,甲的年龄是乙的3倍,即4岁相当于乙的年龄的2倍,这样可以先求出乙的年龄,使问题得解.
4÷(3-1)=2(岁)
2×3=6(岁)
答:甲今年6岁,乙今年2岁.
13、在相距100米的两楼之间栽树,每隔10米栽1棵,共栽了 棵树.
【解析】因为两端不能栽树,所以:
棵数=间隔数-1=100÷10-1=9(棵)
14、圆形滑冰场周长400米,每隔20米装一盏灯,共要装 盏灯。
【解析】间隔数为:400÷20=20
因为是环形问题,装灯的盏数等于间隔数,共要装订20盏.
15、两个小于1000的质数之积是一个偶数,这个偶数最大可能是 .
【答案】1994;
【解析】由于质数除2以外便都是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所以其中一个质数定是2,1000以最大的质数是:997.
997×2=1994
二、解答题,共 16 题,每题5分
1、37+56+63+44
【答案】200;
【解析】原式=(37+63)+(56+44)
=100+100
=200
2、284+178
【答案】462;
【解析】原式=(300-16)+(200-22)
=(300+200)-(16+22)
=500-38
=462
3、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13-6; (2)28-○=15+7;
(3)3×△=54; (4)☆÷3=87;
(5)56÷*=7。
【解析】(1)由加法运算规则知,□=13-6-5=2;
(2)由减法运算规则知,○=28-(15+7)=6;
(3)由乘法运算规则知,△=54÷3=18;
(4)由除法运算规则知,☆=87×3=261;
(5)由除法运算规则知,*=56÷7=8。
4、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48; (2)○+○+6=21-○;
(3)5×△-18÷6=12; (4)6×3-45÷☆=13。
【解析】(1)□表示一个数,根据乘法的意义知,
□+□+□=□×3,
故□=48÷3=16。
(2)先把左端(○+○+6)看成一个数,就有
(○+○+6)+○=21,
○×3=21-6,
○=15÷3=5。
(3)把5×△,18÷6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5×△=12+18÷6,
5×△=15,
△=15÷5=3。
(4)把6×3,45÷☆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45÷☆=6×3-13,
45÷☆=5,
☆=45÷5=9。
5、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9 8 7 6 5 4 3 2 1 =1993
【答案】9+8-7+654×3+21=1993;
【解析】654×3=1962,与结果1993比较接近,而1993-1962=31.所以,如果能用9、8、7、2、1凑成31即可,而最后两个数合在一起是21.那么只需用987凑出10,显然9+8-7=10.因此,本题答案如上.
6、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992
【答案】333×3+333×3-3-3+3-3+3-3+3-3=1992;
【解析】本题等号左边数字比较多,右边得数比较大,仍考虑凑数,由于数字比较多,在凑数时,应多用去一些数, 注意
到333×3=999.所以333×3+333×3=1998,它比1992大6,所以只要用剩下的八个3凑出6就可以了,事实上,3+3+3-3+3-3+3-3=6, 由于要减去6,所以可以这样添(答案如上).
7、下图是一块小麦地,已知条件如图中所示.这块地的周长是 米.
【答案】200米;
【解析】经过平移线段原图可转化为一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所以周长50´4=200(米).
8、下图“十”字的横与竖都长6厘米.问“十”间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24厘米;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十”字的周长是由12条相等的线段组成,而题目又告诉我们,“横竖都长6厘米”,可知每3条相等的线段长度的和是6厘米,于是可求出“十”字的周长,当然,我们也可把“十”中竖的上、下两个横放置中间,同理横的左右两个竖放置中间变成如下图所示:
这样,每条线段均长6厘米,也不难求出“十”的周长.
解法一:
6´(1´12÷3)=6´4=24(厘米)
答:这个“十”的周长是24厘米.
解法二:
6´4=24(厘米)
答:这个“十”的周长是24厘米.
9、右图是一幢楼房的平面图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单位:米)
【答案】11平方米.;
【解析】1×5+(4-1)×2=11(平方米).
10、北京某四合院子正好是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在院子中央修了一条宽2米的“十字形”甬路,如图.这条“十字形”甬路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36平方米. ;
【解析】2×10+(10-2)÷2×2×2=36(平方米).
11、王叔叔第一次去买东西时,用去袋中钱的一半;然后去银行取款150元,取款后再去买衣服,又用去袋中钱的一半,剩下130元。王叔叔第一次买东西时,袋中原有钱多少元?
【答案】袋中原有钱220元。 ;
【解析】采用逆推法可以先求出第一次余下的钱,然后再求出袋中原有的钱。
(1)第一次用去后余下
130×2-150=110(元)
(2)袋中原有钱
110×2=220(元)
综合算式:(130×2-150)×2=220(元)
12、同学们玩扔沙袋游戏,甲乙两班共有140只沙袋,如果甲班先给乙班5只,乙班又给甲班8只,这时两班沙袋数相等,两班原来各有沙袋多少只?
【解析】甲乙两班的沙袋经过了两次交换,第二次交换后两班沙袋数相等,又知沙袋总数为140只,所以这时两班各有沙袋70只。解答时可以从这里开始逆推。
根据题意列表如下:
13、池塘的水面上生长着浮萍,浮萍所占面积每天增加一倍,经过15天把池溏占满了,求它几天占池塘的 ?
【解析】第14天占 ;第13天占 .
14、
【解析】
15、
【解析】观察除法算式,首先可以确定d=0.再根据 是两位数,所以可以确定a=1,并且b不能大于2.又根据 的积是一个三位数,可以断定c只能是9,而b又必须大于1,所以b=2.其余空格可以依次填写出来.
完整答案如下:
16、在右边乘法竖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解析】由于乘积的数字不全,特别是不知道乘积的个位数,我们只能从最高位入手分析。乘积的最高两位数是2□,被乘数的最高处是3,由
可以确定乘数的大致范围,乘数只可能是6,7,8,9.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只能逐一进行试算:
(1)若乘数为6,则积的个位填2,并向十位进4,此时,乘数6与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相乘之积的个位数只能是5(因4+5=9)。这样一来,被乘数的十位上就无数可填了。这说明乘数不能是6。
(2)若乘数为7,则积的个位填9,并向十位进4。与(1)分析相同,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5,从而积的百位填4。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
(3)若乘数为8,则积的个位填6,并向十位进5。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3或8。
当被乘数的十位填3时,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当被乘数的十位填8时,积的最高两位为3,不合题意。
4)若乘数为9,则积的个位填3,并向十位进6。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7。而此时,积的最高两位是3 ,不合题意。
综上知,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上面两种。
除法竖式数字谜问题的解法与乘法情形类似。
小学奥数三年级竞赛三
一、填空题,共 12 题,每题2分
1、56,49,42,35,( ),按其规律在数列的( )内填数。
【答案】28 ;
2、11, 15, 19, 23,( ),…按其规律在数列的( )内填数。
【答案】27;
3、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解析】因为要填的是第1幅图,我们可以从后往前看.首先三角形的个数是发生变化的,依次是7、5、3.可以发现是从后向前依次减少2个的.所以第1幅图中应有1个三角形.其次三角形的方向也是有变化的,从后面观察,三角形是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 ,所以第1幅图中的三角形应向上,阴影部分在右边.如下图所示:
4、图的规律很容易发现,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
【解析】横行观察,圆的个数逐次减少1个,所以到第4行,圆的个数应为1,所以“?”处应是“△”. 或者从三角形考虑,三角形的个数为0、1、2,是逐次增加1,所以第4行中三角形的个数应为3,所以“?”处应为“△”所以最后的图形为:
5、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这个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解析】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2个长和2个宽的和.如果宽作为1倍,长是宽的2倍,就是总长度相当于宽的1+2=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宽是多少,相应求出长是多少.知道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了.
54÷2=27(厘米)
1+2=3
27÷3=9(厘米)
9×2=18(厘米)
9×18=162(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162平方厘米.
6、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9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甲库原来存肉 吨,乙库原来存肉 吨.
【解析】
如果乙库多存6吨,再去掉运出的28吨,倍数关系成立.
92-28+6=70(吨)
1+4=5
70÷5=14(吨)
14+28=42(吨)
14×4-6=50(吨)
答:甲库原来存肉42吨,乙库原来存肉50吨
7、三块布共长220米,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布的2倍,第一块布长 米,第二块布长 米,第三块布长 米.
【解析】
设第一块布长为1份.
第一块布长=220÷(1+3+3×2)=22(米);
第二块布长=22×3=66(米);
第三块布长=66×2=132(米).
8、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是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则第二层有 本书.
【解析】
设把第一层余下的书算作1“份”,由图易知:
第一份=(173-38-6)÷3=43(本);
第二层的书共有:43×2+6=92(本).
9、小刚今年12岁,妈妈今年40岁, 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解析】当妈妈的年龄是小刚的3倍时,妈妈与小刚的年龄差就相当于小刚年龄的2倍.对应关系找到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40-12=28(岁)
28÷(3-1)=14(岁)
14-12=2(年)
答:2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10、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 棵.
【解析】因为156÷6=26
234÷6=39
186÷6=31
又因为三个角上各有一棵,所以共植树:
(26+1)+(39+1)+(31+1)-3=27+40+32-3=96(棵)
11、1991年王刚家有一只大母羊,第二年春天能生2只小公羊和3只小母羊,每只小母羊从第三年起每年也生2只公羊和3只母羊,到1996年底,王刚家共有 只羊.
【答案】161只.;
【解析】
12、3.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几个小朋友从箱里往外拿茶杯,规则是每次总要拿出箱里的一半,然后又放回一个.按这样规则他拿了597次后,箱里剩2个杯,他原有 个杯.
【答案】2个.(不管怎样拿多少次) ;
二、解答题,共 14 题,每题6分
1、1800-90-176-10-24
【答案】1500;
【解析】原式=1800-(90+10)-(176+24)
=1800-100-200
=1500
2、满足58<12×□<71的整数□等于几?
(2)18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且大于1的数字相乘得到的?试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180=□×□×□×□。
(3)若数□,△满足□×△=48和□÷△=3,则□,△各等于多少?
【解析】(1)因为
58÷12=4……10,71÷12=5……11,
并且□为整数,所以,只有□=5才满足原式。
(2)拆分180为四个整数的乘积有很多种方法,如
180=1×4×5×90=1×2×3×30=…
但拆分成四个“大于1”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就缩小了,如
180=2×2×5×9=2×3×5×6=…
若再限制拆分成四个“不同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又缩小了。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只有下面一种:
180=2×3×5×6。
所以填的四个数字依次为2,3,5,6。
(3)首先,由□÷△=3知,□>△,因此,在把48拆分为两数的乘积时,有
48=48×1=24×2=16×3=12×4=8×6,
其中,只有48=12×4中,12÷4=3,因此
□=12,△=4。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由□÷△=3知,□=△×3。把□×△=48中的□换成△×3,就有
(△×3)×△=48,
于是得到△×△=48÷3=16。因为16=4×4,所以△=4。再把□=△×3中的△换成4,就有
□=△×3=4×3=12。
这是一种“代换”的思想,它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我们再结合例题讲一类“填运算符号”问题。
3、在等号左端的两个数中间添加上运算符号,使下列各式成立:
(1)4 4 4 4=24;
(2)5 5 5 5 5=6。
【解析】(1)因为4+4+4+4<24,所以必须填一个“×”。4×4=16,剩下的两个4只需凑成8,因此,有如下一些填法:
4×4+4+4=24;
4+4×4+4=24;
4+4+4×4=24。
(2)因为5+1=6,等号左端有五个5,除一个5外,另外四个5凑成1,至少要有一个“÷”,有如下填法:
5÷5+5-5+5=6;
5+5÷5+5-5=6;
5+5×5÷5÷5=6;
5+5÷5×5÷5=6。
4、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1 2 3 4 56 7 8=1
【答案】1+2×3-4+5-6+7-8=1;
【解析】这道题的特点是等号左边的数字比较多.而等号右边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1.可以考虑在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8的前面添上“-”号,这时,算式为1 2 3 4 5 6 7-8=1.只需让1 2 3 4 5 6 7=9就可以了.考虑在7的前面添“+”号,则算式变为1 2 3 4 5 6+7=9,只需让1 2 3 4 5 6=2就可以了.同开始时的想法,在6的前面添“-”号,算式变为1 2 3 45-6=2,这时只要1 2 3 4 5=8即可.同样,在5前面添“+”号,则只需1 2 3 4=3即可,观察发现,只要这样添:
1+2×3-4=3就得到本题的解(如上).
5、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 )等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2 2 2 2 2 2 2 2 2 2 2 2=1993
【答案】222×(2×2×2+2÷2)-(2+2+2÷2)=1993;
【解析】题中,等号左边是十二个2,比题⑨中的数字6小,个数也比⑨中的少.所以,要把它们也凑成1993,应该较迅速地增大左边的数,也就是要多用乘法,依照⑨题的想法,先凑出1998,可以这样做:222×(2+2÷2)×(2+2÷2)=1998
用去了九个2,余下三个2,无论怎样也凑不出5,不行.所以要减少前面用去2的个数,由于222×9=1998,所以,我们要用几个2凑出9,即:2×2×2+2÷2,这样,凑出1998共用去了八个2,即222×(2×2×2+2÷2).此时,还剩下四个2,用四个2凑出5即可以的,即2+2+2÷2=5.这样得到答案为:222×(2×2×2+2÷2)-(2+2+2÷2)=1993
6、下图是由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纸片组成的一个“5”字,已知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5”字周长是 厘米.
【答案】28厘米;
【解析】我们可按下图所示方向把ab移到 、 移到 ,把cd移到 、把 移到 的位置,则此图形变成一规则的长方形,它的长边为4+2+2=8厘米,宽边为4+2=6厘米,它的周长可求.
答:此图形的周长为28厘米.
解:(4+2+2+4+2)´2=14´2=28(厘米)
7、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每块长方形纸的边长是 ,宽是 ;周长是 ;面积是 .
【答案】24厘米;6厘米;60厘米;144平方厘米. ;
8、一个数加上3,减去5,乘以4,除以6得16。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这个数是26。 ;
【解析】16×6÷4+5-3=26
9、王大爷把他所有西瓜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一个顾客,把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二个顾客,……这样一直到他卖给第六个人以后,他一个西瓜也没有,求他原来有西瓜多少个?
【解析】第七个人:0个;
第六个人:(0.5+0)×2=1(个);
第五个人:(1+0.5)×2=3(个);
第四个人:(3+0.5)×2=7(个);
第三个人:(7+0.5)×2=15(个);
第二个人:(15+0.5)×2=31(个);
第一个人:(31+0.5)×2=63(个);
一共有:(63+0.5)×2=127(个).
10、京华小学五年级学生采集标本,采集昆虫标本的有25人,采集植物标本的有19人,两种标本都采集的有8人,全班共40人,没有采集标本的有 人.
【答案】4人.;
【解析】作下图:
40-(25+19-8)=4(人)
11、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答案】 ;
【解析】我们仍按前面所说的三个步骤进行分析.
(1)审题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三位数,和为四位数的加法算式.在算式中,个位上已经给出了两个数字,并且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后向十位进了1,百位上数字之和又向千位进了1,
(2)选择解题突破口 由上面的分析,显然选择个位上的空格作为突破口.
(3)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
①填个位 因为 +3=12,所以个位上的空格应填9.
②填千位 千位数字只能是百位上数字之和向前进的数,因此只能是1,
③填百位 第二个加数的百位上的数字最大是9,而和是四位数,因此算式中十位上的数字之和必须向百位进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百位上填9,和的百位上填0.
④填十位 由于算式中个位上数字之和向十位进了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后又向百位进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十位上的空格,可以填8或9.
此题有两个答案
12、在下列各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答案】(1) 7865×7=55055;(2)2379 × 8= 19032或 7379 × 8=59032。 ;
13、下图是一块地,四周都用篱笆围起来,转弯处都是直角.已知西边篱笆长17米,南边篱笆长23米.四周篱笆长 米.
【答案】80米;
【解析】经过线段平移,原图形可变为长是23米,宽是17米的长方形,所以周长为(23+17)´2=80(米).
14、某班数字、英语的期中考试成绩如下,英语得100分的有12人,数学得100分的有10人,两门功课都得100分的有3人,两门功课都未得100分的有26人,这个班有学生 人.
【答案】45名.;
【解析】作下图:
12+(10-3)+26=45(人)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裤子:(185-5)÷(2+1)=60(元);
上衣:60×2+5=125(元)。
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
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5,3,74,3,73,3,(),()。
答案:72,3。
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5,4,9,4,(),()。
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
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2,6,2,12,2,(),()。
24,2。
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6,2,75,3,74,4,(),()。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
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
答案:144,377。
26.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
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
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