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奥三竞赛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1254036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0.74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三竞赛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奥三竞赛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奥数三年级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 15 题,每题2分 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2,3,3,4,( ),( ); (2)( ),( ),10,5,12,6,14,7; (3) 3,7,10,17,27,( ); (4) 1,2,2,4,8,32,( )。 【解析】通过对各数列已知的几个数的观察分析可得其规律。 (1)把数列每两项分为一组,1,2,2,3,3,4,不难发现其规律是:前一组每个数加1得到后一组数,所以应填4,5。 (2)把后面已知的六个数分成三组:10,5,12,6,14,7,每组中两数的商都是2,且由5,6,7的次序知,应填8,4。 (3)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和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 17+27=)44。 (4)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前面两项的乘积等于后面一项,故应填(8×32=)256。 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2,5,11,23,47,( ),( )。 【解析】(1)因20-18=2,24-20=4,30-24=6,说明(后项-前项)组成一新数列2,4,6,…其规律是“依次加2”,因为6后面是8,所以,a5-a4=a5-30=8,故   a5=8+30=38。 (2)12-11=1,14-12=2, 18-14=4,26-18=8,组成一新数列1,2,4,8,…按此规律,8后面为16。因此,a6-a5=a6-26=16,故a6=16+26=42。 (3)观察数列前、后项的关系,后项=前项×2+1,所以   a6=2a5+1=2×47+1=95,   a7=2a6+1=2×95+1=191。 3、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 形. 【解析】 这一组图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旗子的方向,二是旗子上星星的颗数. 首先我们看一下旗子的方向.第1面旗子向右,第2面向上,第4面向下,可以发现,旗子的方向是按逆时针旋转的,并依次旋转 ,所以第3面旗子应是第2面逆时针旋转 得来的,旗子应向下倒立. 其次我们看旗上星星的颗数.第1面是5颗,第2面是4颗,第4面是2颗,可见颗数是依次减少1颗,所以第3面旗上应是3颗星星.所以“?”处的图形应为: 4、 5、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有 岁,妈妈有 岁. 【解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把小红的年龄作为1倍,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即么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和就相当于小红年龄的1+4=5(倍),即40岁是小红年龄的5倍,这样就可以求出1倍量是多少,也就可以求出几倍量(4倍)是多少了. 4+1=5 40÷5=8(岁) 8×4=32(岁) 答:小红的年龄是8岁,妈妈的年龄是32岁. 6、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公鸡养了 只,母鸡养了 只. 【解析】 由上图可知,如果把母鸡的只数作为1倍,公鸡是母鸡的3倍,那么公鸡母鸡只数和就相当于母鸡只数的1+3=4(倍),即404只是母鸡只数的4倍.这样就可以求出母鸡的只数,也就可以求出公鸡的只数. 1+3=4 404÷4=101(只) 101×3=303(只) 答:有母鸡101只,公鸡303只. 7、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 ,较小的数为 . 【解析】较大数=(36+22)÷2=29 较小数=(36-22)÷2=7 8、A、B、C三个数,A加B等于252,B加C等于197,C加A等于149,则 A = ,B = ,C = . 【解析】A +B +C =(252+197+149)÷2=299 A=299-197=102 B=299-149=150 C=299-252=47 9、小明、小红两人集邮,小明的邮票比小红多15张,小明的张数是小红的4倍,小明集邮 张,小红集邮 张. 【解析】 由上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小明比小红多的15张,实际上就是小红的4-1=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小红集邮的张数,小明的也就相应可以求出来了. 15÷(4-1)=5(张) 5×4=20(张) 答:小红有5张,小明有20张. 10、妈妈的年龄比小刚大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年龄的3倍,今年妈妈 岁,小刚 岁. 【解析】 这道题的思考方法和前一题是完全相同的,24相当于小刚年龄的3-1=2(倍),所以可以求出小刚的年龄,再根据相关条件求出妈妈的年龄. 24÷(3-1)=12(岁) 12×3=36(岁) 答:小刚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 11、兄弟二人的年龄之和是25岁,四年后,哥哥比弟弟大5岁,今年哥哥 岁,弟弟 岁. 【解析】在年龄问题中,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量,在这道题中,兄弟两人相差5岁是不变的量,如果哥哥小5岁就和弟弟一样大,总数变为25-5=20(岁)相当于弟弟年龄的2倍,可以先求出弟弟的,相应再求哥哥的,或者弟弟大5岁就和哥哥相同,总数变为25+5=30(岁)相当于哥哥年龄的2倍,可以求出哥哥的,再求弟弟的. 解法一:25-5=20(岁) 20÷2=10(岁) 10+5=15(岁) 答:弟弟10岁,哥哥15岁. 解法二:25+5=30(岁) 30÷2=15(岁) 15-5=10(岁) 答:弟弟10岁,哥哥15岁. 12、今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三年后甲比乙大4岁,今年甲 岁,乙 岁. 【解析】甲乙的年龄差4岁是不变的量,三年后相差4岁,今年也相差4岁,甲的年龄是乙的3倍,即4岁相当于乙的年龄的2倍,这样可以先求出乙的年龄,使问题得解. 4÷(3-1)=2(岁) 2×3=6(岁) 答:甲今年6岁,乙今年2岁. 13、在相距100米的两楼之间栽树,每隔10米栽1棵,共栽了 棵树. 【解析】因为两端不能栽树,所以: 棵数=间隔数-1=100÷10-1=9(棵) 14、圆形滑冰场周长400米,每隔20米装一盏灯,共要装 盏灯。 【解析】间隔数为:400÷20=20 因为是环形问题,装灯的盏数等于间隔数,共要装订20盏. 15、两个小于1000的质数之积是一个偶数,这个偶数最大可能是 . 【答案】1994; 【解析】由于质数除2以外便都是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所以其中一个质数定是2,1000以最大的质数是:997. 997×2=1994 二、解答题,共 16 题,每题5分 1、37+56+63+44 【答案】200; 【解析】原式=(37+63)+(56+44) =100+100 =200 2、284+178 【答案】462; 【解析】原式=(300-16)+(200-22) =(300+200)-(16+22) =500-38 =462 3、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13-6; (2)28-○=15+7; (3)3×△=54; (4)☆÷3=87; (5)56÷*=7。 【解析】(1)由加法运算规则知,□=13-6-5=2; (2)由减法运算规则知,○=28-(15+7)=6; (3)由乘法运算规则知,△=54÷3=18; (4)由除法运算规则知,☆=87×3=261; (5)由除法运算规则知,*=56÷7=8。 4、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48; (2)○+○+6=21-○; (3)5×△-18÷6=12; (4)6×3-45÷☆=13。 【解析】(1)□表示一个数,根据乘法的意义知,   □+□+□=□×3,   故□=48÷3=16。 (2)先把左端(○+○+6)看成一个数,就有   (○+○+6)+○=21,   ○×3=21-6,   ○=15÷3=5。 (3)把5×△,18÷6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5×△=12+18÷6,   5×△=15,   △=15÷5=3。 (4)把6×3,45÷☆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45÷☆=6×3-13,   45÷☆=5,   ☆=45÷5=9。 5、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9 8 7 6 5 4 3 2 1 =1993 【答案】9+8-7+654×3+21=1993; 【解析】654×3=1962,与结果1993比较接近,而1993-1962=31.所以,如果能用9、8、7、2、1凑成31即可,而最后两个数合在一起是21.那么只需用987凑出10,显然9+8-7=10.因此,本题答案如上. 6、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992 【答案】333×3+333×3-3-3+3-3+3-3+3-3=1992; 【解析】本题等号左边数字比较多,右边得数比较大,仍考虑凑数,由于数字比较多,在凑数时,应多用去一些数, 注意 到333×3=999.所以333×3+333×3=1998,它比1992大6,所以只要用剩下的八个3凑出6就可以了,事实上,3+3+3-3+3-3+3-3=6, 由于要减去6,所以可以这样添(答案如上). 7、下图是一块小麦地,已知条件如图中所示.这块地的周长是 米. 【答案】200米; 【解析】经过平移线段原图可转化为一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所以周长50´4=200(米). 8、下图“十”字的横与竖都长6厘米.问“十”间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24厘米;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十”字的周长是由12条相等的线段组成,而题目又告诉我们,“横竖都长6厘米”,可知每3条相等的线段长度的和是6厘米,于是可求出“十”字的周长,当然,我们也可把“十”中竖的上、下两个横放置中间,同理横的左右两个竖放置中间变成如下图所示: 这样,每条线段均长6厘米,也不难求出“十”的周长. 解法一: 6´(1´12÷3)=6´4=24(厘米) 答:这个“十”的周长是24厘米. 解法二: 6´4=24(厘米) 答:这个“十”的周长是24厘米. 9、右图是一幢楼房的平面图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单位:米) 【答案】11平方米.; 【解析】1×5+(4-1)×2=11(平方米). 10、北京某四合院子正好是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在院子中央修了一条宽2米的“十字形”甬路,如图.这条“十字形”甬路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36平方米. ; 【解析】2×10+(10-2)÷2×2×2=36(平方米). 11、王叔叔第一次去买东西时,用去袋中钱的一半;然后去银行取款150元,取款后再去买衣服,又用去袋中钱的一半,剩下130元。王叔叔第一次买东西时,袋中原有钱多少元? 【答案】袋中原有钱220元。 ; 【解析】采用逆推法可以先求出第一次余下的钱,然后再求出袋中原有的钱。 (1)第一次用去后余下 130×2-150=110(元) (2)袋中原有钱 110×2=220(元) 综合算式:(130×2-150)×2=220(元) 12、同学们玩扔沙袋游戏,甲乙两班共有140只沙袋,如果甲班先给乙班5只,乙班又给甲班8只,这时两班沙袋数相等,两班原来各有沙袋多少只? 【解析】甲乙两班的沙袋经过了两次交换,第二次交换后两班沙袋数相等,又知沙袋总数为140只,所以这时两班各有沙袋70只。解答时可以从这里开始逆推。 根据题意列表如下: 13、池塘的水面上生长着浮萍,浮萍所占面积每天增加一倍,经过15天把池溏占满了,求它几天占池塘的 ? 【解析】第14天占 ;第13天占 . 14、 【解析】 15、 【解析】观察除法算式,首先可以确定d=0.再根据 是两位数,所以可以确定a=1,并且b不能大于2.又根据 的积是一个三位数,可以断定c只能是9,而b又必须大于1,所以b=2.其余空格可以依次填写出来. 完整答案如下: 16、在右边乘法竖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解析】由于乘积的数字不全,特别是不知道乘积的个位数,我们只能从最高位入手分析。乘积的最高两位数是2□,被乘数的最高处是3,由 可以确定乘数的大致范围,乘数只可能是6,7,8,9.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只能逐一进行试算: (1)若乘数为6,则积的个位填2,并向十位进4,此时,乘数6与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字相乘之积的个位数只能是5(因4+5=9)。这样一来,被乘数的十位上就无数可填了。这说明乘数不能是6。 (2)若乘数为7,则积的个位填9,并向十位进4。与(1)分析相同,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5,从而积的百位填4。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 (3)若乘数为8,则积的个位填6,并向十位进5。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3或8。   当被乘数的十位填3时,得到符合题意的填法如右式。当被乘数的十位填8时,积的最高两位为3,不合题意。 4)若乘数为9,则积的个位填3,并向十位进6。为使积的十位是9,被乘数的十位只能填7。而此时,积的最高两位是3 ,不合题意。   综上知,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上面两种。   除法竖式数字谜问题的解法与乘法情形类似。 小学奥数三年级竞赛三 一、填空题,共 12 题,每题2分 1、56,49,42,35,( ),按其规律在数列的( )内填数。 【答案】28 ; 2、11, 15, 19, 23,( ),…按其规律在数列的( )内填数。 【答案】27; 3、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解析】因为要填的是第1幅图,我们可以从后往前看.首先三角形的个数是发生变化的,依次是7、5、3.可以发现是从后向前依次减少2个的.所以第1幅图中应有1个三角形.其次三角形的方向也是有变化的,从后面观察,三角形是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 ,所以第1幅图中的三角形应向上,阴影部分在右边.如下图所示: 4、图的规律很容易发现,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 【解析】横行观察,圆的个数逐次减少1个,所以到第4行,圆的个数应为1,所以“?”处应是“△”. 或者从三角形考虑,三角形的个数为0、1、2,是逐次增加1,所以第4行中三角形的个数应为3,所以“?”处应为“△”所以最后的图形为: 5、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这个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解析】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2个长和2个宽的和.如果宽作为1倍,长是宽的2倍,就是总长度相当于宽的1+2=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宽是多少,相应求出长是多少.知道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了. 54÷2=27(厘米) 1+2=3 27÷3=9(厘米) 9×2=18(厘米) 9×18=162(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162平方厘米. 6、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9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甲库原来存肉 吨,乙库原来存肉 吨. 【解析】 如果乙库多存6吨,再去掉运出的28吨,倍数关系成立. 92-28+6=70(吨) 1+4=5 70÷5=14(吨) 14+28=42(吨) 14×4-6=50(吨) 答:甲库原来存肉42吨,乙库原来存肉50吨 7、三块布共长220米,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布的2倍,第一块布长 米,第二块布长 米,第三块布长 米. 【解析】 设第一块布长为1份. 第一块布长=220÷(1+3+3×2)=22(米); 第二块布长=22×3=66(米); 第三块布长=66×2=132(米). 8、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是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则第二层有 本书. 【解析】 设把第一层余下的书算作1“份”,由图易知: 第一份=(173-38-6)÷3=43(本); 第二层的书共有:43×2+6=92(本). 9、小刚今年12岁,妈妈今年40岁, 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解析】当妈妈的年龄是小刚的3倍时,妈妈与小刚的年龄差就相当于小刚年龄的2倍.对应关系找到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40-12=28(岁) 28÷(3-1)=14(岁) 14-12=2(年) 答:2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倍. 10、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 棵. 【解析】因为156÷6=26 234÷6=39 186÷6=31 又因为三个角上各有一棵,所以共植树: (26+1)+(39+1)+(31+1)-3=27+40+32-3=96(棵) 11、1991年王刚家有一只大母羊,第二年春天能生2只小公羊和3只小母羊,每只小母羊从第三年起每年也生2只公羊和3只母羊,到1996年底,王刚家共有 只羊. 【答案】161只.; 【解析】 12、3.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几个小朋友从箱里往外拿茶杯,规则是每次总要拿出箱里的一半,然后又放回一个.按这样规则他拿了597次后,箱里剩2个杯,他原有 个杯. 【答案】2个.(不管怎样拿多少次) ; 二、解答题,共 14 题,每题6分 1、1800-90-176-10-24 【答案】1500; 【解析】原式=1800-(90+10)-(176+24) =1800-100-200 =1500 2、满足58<12×□<71的整数□等于几? (2)18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且大于1的数字相乘得到的?试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180=□×□×□×□。 (3)若数□,△满足□×△=48和□÷△=3,则□,△各等于多少? 【解析】(1)因为   58÷12=4……10,71÷12=5……11,   并且□为整数,所以,只有□=5才满足原式。 (2)拆分180为四个整数的乘积有很多种方法,如   180=1×4×5×90=1×2×3×30=…   但拆分成四个“大于1”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就缩小了,如   180=2×2×5×9=2×3×5×6=…   若再限制拆分成四个“不同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又缩小了。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只有下面一种:   180=2×3×5×6。   所以填的四个数字依次为2,3,5,6。 (3)首先,由□÷△=3知,□>△,因此,在把48拆分为两数的乘积时,有   48=48×1=24×2=16×3=12×4=8×6,   其中,只有48=12×4中,12÷4=3,因此   □=12,△=4。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由□÷△=3知,□=△×3。把□×△=48中的□换成△×3,就有   (△×3)×△=48,   于是得到△×△=48÷3=16。因为16=4×4,所以△=4。再把□=△×3中的△换成4,就有   □=△×3=4×3=12。   这是一种“代换”的思想,它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我们再结合例题讲一类“填运算符号”问题。 3、在等号左端的两个数中间添加上运算符号,使下列各式成立: (1)4 4 4 4=24; (2)5 5 5 5 5=6。 【解析】(1)因为4+4+4+4<24,所以必须填一个“×”。4×4=16,剩下的两个4只需凑成8,因此,有如下一些填法:   4×4+4+4=24;   4+4×4+4=24;   4+4+4×4=24。 (2)因为5+1=6,等号左端有五个5,除一个5外,另外四个5凑成1,至少要有一个“÷”,有如下填法:   5÷5+5-5+5=6;   5+5÷5+5-5=6;   5+5×5÷5÷5=6;   5+5÷5×5÷5=6。 4、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1 2 3 4 56 7 8=1 【答案】1+2×3-4+5-6+7-8=1; 【解析】这道题的特点是等号左边的数字比较多.而等号右边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1.可以考虑在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8的前面添上“-”号,这时,算式为1 2 3 4 5 6 7-8=1.只需让1 2 3 4 5 6 7=9就可以了.考虑在7的前面添“+”号,则算式变为1 2 3 4 5 6+7=9,只需让1 2 3 4 5 6=2就可以了.同开始时的想法,在6的前面添“-”号,算式变为1 2 3 45-6=2,这时只要1 2 3 4 5=8即可.同样,在5前面添“+”号,则只需1 2 3 4=3即可,观察发现,只要这样添: 1+2×3-4=3就得到本题的解(如上). 5、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 )等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2 2 2 2 2 2 2 2 2 2 2 2=1993 【答案】222×(2×2×2+2÷2)-(2+2+2÷2)=1993; 【解析】题中,等号左边是十二个2,比题⑨中的数字6小,个数也比⑨中的少.所以,要把它们也凑成1993,应该较迅速地增大左边的数,也就是要多用乘法,依照⑨题的想法,先凑出1998,可以这样做:222×(2+2÷2)×(2+2÷2)=1998 用去了九个2,余下三个2,无论怎样也凑不出5,不行.所以要减少前面用去2的个数,由于222×9=1998,所以,我们要用几个2凑出9,即:2×2×2+2÷2,这样,凑出1998共用去了八个2,即222×(2×2×2+2÷2).此时,还剩下四个2,用四个2凑出5即可以的,即2+2+2÷2=5.这样得到答案为:222×(2×2×2+2÷2)-(2+2+2÷2)=1993 6、下图是由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纸片组成的一个“5”字,已知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5”字周长是 厘米. 【答案】28厘米; 【解析】我们可按下图所示方向把ab移到 、 移到 ,把cd移到 、把 移到 的位置,则此图形变成一规则的长方形,它的长边为4+2+2=8厘米,宽边为4+2=6厘米,它的周长可求. 答:此图形的周长为28厘米. 解:(4+2+2+4+2)´2=14´2=28(厘米) 7、将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四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每块长方形纸的边长是 ,宽是 ;周长是 ;面积是 . 【答案】24厘米;6厘米;60厘米;144平方厘米. ; 8、一个数加上3,减去5,乘以4,除以6得16。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这个数是26。 ; 【解析】16×6÷4+5-3=26 9、王大爷把他所有西瓜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一个顾客,把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二个顾客,……这样一直到他卖给第六个人以后,他一个西瓜也没有,求他原来有西瓜多少个? 【解析】第七个人:0个; 第六个人:(0.5+0)×2=1(个); 第五个人:(1+0.5)×2=3(个); 第四个人:(3+0.5)×2=7(个); 第三个人:(7+0.5)×2=15(个); 第二个人:(15+0.5)×2=31(个); 第一个人:(31+0.5)×2=63(个); 一共有:(63+0.5)×2=127(个). 10、京华小学五年级学生采集标本,采集昆虫标本的有25人,采集植物标本的有19人,两种标本都采集的有8人,全班共40人,没有采集标本的有 人. 【答案】4人.; 【解析】作下图: 40-(25+19-8)=4(人) 11、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答案】 ; 【解析】我们仍按前面所说的三个步骤进行分析. (1)审题 这是一个两位数加三位数,和为四位数的加法算式.在算式中,个位上已经给出了两个数字,并且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后向十位进了1,百位上数字之和又向千位进了1, (2)选择解题突破口 由上面的分析,显然选择个位上的空格作为突破口. (3)确定各空格中的数字 ①填个位 因为 +3=12,所以个位上的空格应填9. ②填千位 千位数字只能是百位上数字之和向前进的数,因此只能是1, ③填百位 第二个加数的百位上的数字最大是9,而和是四位数,因此算式中十位上的数字之和必须向百位进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百位上填9,和的百位上填0. ④填十位 由于算式中个位上数字之和向十位进了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后又向百位进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十位上的空格,可以填8或9. 此题有两个答案 12、在下列各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答案】(1) 7865×7=55055;(2)2379 × 8= 19032或 7379 × 8=59032。 ; 13、下图是一块地,四周都用篱笆围起来,转弯处都是直角.已知西边篱笆长17米,南边篱笆长23米.四周篱笆长 米. 【答案】80米; 【解析】经过线段平移,原图形可变为长是23米,宽是17米的长方形,所以周长为(23+17)´2=80(米). 14、某班数字、英语的期中考试成绩如下,英语得100分的有12人,数学得100分的有10人,两门功课都得100分的有3人,两门功课都未得100分的有26人,这个班有学生 人. 【答案】45名.; 【解析】作下图: 12+(10-3)+26=45(人)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裤子:(185-5)÷(2+1)=60(元); 上衣:60×2+5=125(元)。 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 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5,3,74,3,73,3,(),()。 答案:72,3。 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5,4,9,4,(),()。 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 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2,6,2,12,2,(),()。 24,2。 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6,2,75,3,74,4,(),()。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 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 答案:144,377。 26.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 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 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