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文: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50389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文: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论文: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我之一管见,须从以下六点抓起,持之一恒,方显成效。 一、抓住时机,促其养成。公鸡司晨须适时,如果天色大亮,人们教在紧张地工作、学习,公鸡还在一个劲地施展歌喉,一定令人讨厌。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如此,一定要看准时机,如开学初,新生报到时,周会课、学期末进行某项活动后等都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教育的最佳时期,但在适可而止,避免过于唠叨,永无休止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生动形象的说教一定会使处于萌动美好愿望的学生豁然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文火慢烤,引导养成。 烘烤食物大火省时,外焦内生,文火慢烤,适时翻动,方得佳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如此,一定在看有耐心和爱心,切忌急于求成,动辄怒发冲冠,造成学生慑于威严而表面循规蹈矩,背后我行我素。“文火慢烧”循循善诱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三、严格养成,一丝不苟。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在养成的初期,都离不开严格纪律的约束。因此养成教育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养成必须强化检查与反馈机制,这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持久养成,反复强化。 小学生的行为,一般分为被动行为(需外部强制力规范),自觉行为(需意志努力)和自动行为(个人习惯)。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自动行为,是经过反复实践锤炼养成的思维,语言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是由被动行为经自觉行为逐步向自动行为转化的结果,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必须每天组织检查及时反馈,奖优罚劣,并通过评选“卫生优胜班级”、“卫生先进小组和个人”等各种措施不断引导刺激,一段时间后能使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自觉行为一旦形成,检查的强度会显著降低,但如果中断检查,自觉行为还会倒退到被动行为,产生反复。因此,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持久教育,反复强化。 五、自觉养成,讲清利害 养成的自觉性来源于对养成行为习惯的价值特征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因此,要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如要求学生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就要把吃零食的危害给学生讲清楚,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养成,不打闹不做有碍身心健康的游戏等,就要把不注意安全随意打闹等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展示给学生看,讲清危害,提出要求,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才有可能转化自觉的行为。 六、整体养成,全员育人。 养成教育必须优化育人的环境,注重整体效应。前苏联教育家马克卡连柯曾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他主张把个人放在集体中教育,通过教育集体而达到教育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目的。进行养成教育要在严格要求学生建立班级管理机制的同时,注重对教职工队伍的严格要求,“严军先严将”使全体教职工率先吹范。另外,还要注意学校的绿化、美化,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新、和谐向上的环境,达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能育人,学校花和草,环境也育人”的目的,才能全方位的多层次地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促使学生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