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 版本A W-TME-CX-000
第五节 电气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拟编制的主要施工方案及工作程序清单
2、施工技术措施一览表
3、主要施工方案
3.1 蓄电池安装
3.2 电气贯穿件安装
3.3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安装
3.4 电力变压器(主变)安装
3.5 132KV倒送电
3.6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系统的调试
1、拟编制施工方案和工作程序清单(电气)
序号
方案及程序名称
计划编制 完成时间
完成状态
备注
1
膨胀螺栓安装
2006年3月
完成初稿
2
膨胀螺栓荷载试验
2006年3月
完成初稿
3
电缆桥架安装
2006年4月
完成初稿
4
成套低压盘柜安装
2006年4月
完成初稿
5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2006年2月
完成
6
氧化锌避雷器试验
2006年2月
完成
7
电缆桥架、保护管转换原则
2006年2月
完成
8
防火封堵安装
2006年3月
完成初稿
9
常规岛配电盘\成套柜安装
2006年2月
完成初稿
10
互感器试验
2006年3月
完成
11
全厂警报系统安装
2006年4月
12
电缆保护管安装
2006年3月
完成
13
成套中压开关柜安装
2006年5月
14
干式变压器安装
2006年4月
15
电气配电箱(控制箱、接线箱)安装
2006年5月
16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试验
2006年5月
17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电气系统试验
2006年5月
18
蓄电池安装
2006年5月
19
接地安装
2006年5月
完成初稿
20
通讯系统安装
2006年5月
完成初稿
21
核岛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
2006年5月
22
直流屏调试
2006年6月
23
UPS系统调试
2006年6月
24
直流充电器的安装
2006年7月
25
直流充电器的调试
2006年7月
26
低压电动机电气检查及试动转
2006年4月
27
中压电机试验
2006年4月
28
电缆敷设
2006年9月
29
中压电缆终端、接头的制作、安装
2006年9月
30
电缆端接
2006年9月
31
中压开关柜调试
2006年9月
32
变压器试验
2006年8月
33
低压开关柜调试
2006年9月
34
电气贯穿件安装
2006年11月
完成初稿
35
电动葫芦安装
2006年11月
36
电动葫芦调试
2006年11月
37
光纤电缆的敷设与端接
2007年1月
38
水下照明设备安装
2007年2月
39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安装
2007年4月
40
全球卫星时钟校对设备安装
2007年2月
41
RX厂房25O吨环吊电气安装
2006年3月
完成初稿
42
RX厂房环吊调试
2006年4月
43
环吊电源配管及电缆引入管在穹顶上的安装
2006年5月
完成初稿
44
TX厂房75/20t桥式起重机调试
2006年5月
45
棒电源机组试验
2006年6月
46
275/5Ot桥式方案起重机电气安装
2006年6月
47
132KV、220KV GIS安装、试验
2006年7月
48
132KV及220KV线路阻波器单体调试
2006年7月
49
RX环吊电源电缆敷设
2006年9月
50
驱动机构专用电缆与接插件连接和安装
2006年9月
51
控制棒驱动机构棒控系统调试
2006年10月
52
电力变压器(主变)安装
2006年10月
53
电力变压器(辅变)安装
2006年10月
54
电力变压器(高压厂变)安装
2006年10月
55
SR自控吊车电气安装、调试
2006年12月
56
220KV、132KV架空线路安装
2006年7月
57
共相封闭母线的安装
2006年11月
58
离相封闭母线的安装
2006年11月
59
常规岛主发电机本体试验
2006年11月
60
132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
2007年1月
6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系统的调试
2007年4月
62
辅变保护系统调试
2007年4月
63
断路器失灵保护试验
2007年4月
64
电力载波通讯及远动装置的调试
2007年5月
65
132KV母线线路保护试验
2007年5月
66
220KV母线线路保护试验
2007年5月
67
中频发电机组调试
2007年12月
68
发电机AVR励磁装置调试
2007年12月
69
发电机灭磁装置及过电压保护装置试验
2007年12月
70
132KV倒送电
2008年4月
71
220KV倒送电
2008年11月
72
单相低压辅变零升
2008年12月
1 电气专业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1 概述
1.1.1 概述
根据已经收到的有关C2工程的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结合C1项目核电建设的经验,我公司C2项目部电气专业计划编制工作程序40份,施工方案32份。随着以后收到的施工图纸、资料的增多,我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清单进行调整,不排除增加新的工作程序和施工方案。
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作程序是指全厂通用的程序,施工方案是指针对特定装置或系统的专用程序。
1.1.2 程序、方案清单
电气专业计划编制的程序、方案清单如下表所示:
序号
程序、方案名称
类型
内部编码
备注
1
膨胀螺栓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01
2
膨胀螺栓荷载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02
3
电缆桥架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03
4
成套低压盘柜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04
5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05
6
氧化锌避雷器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06
7
电缆桥架、保护管转换原则
工作程序
W-TME-CX-007
8
防火封堵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08
9
常规岛配电盘\成套柜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09
10
互感器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10
11
全厂警报系统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1
12
电缆保护管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2
13
成套中压开关柜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3
14
干式变压器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4
15
电气配电箱(控制箱、接线箱)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5
16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本体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16
17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电气系统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17
18
蓄电池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8
施工组织设计附
19
接地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19
20
通讯系统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20
21
核岛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21
22
直流屏调试
工作程序
W-TME-CX-022
23
UPS系统调试
工作程序
W-TME-CX-023
24
直流充电器的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24
25
直流充电器的调试
工作程序
W-TME-CX-025
26
低压电动机电气检查及试运转
工作程序
W-TME-CX-026
27
中压电机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27
28
电缆敷设
工作程序
W-TME-CX-028
29
中压电缆终端、接头的制作、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29
30
电缆端接
工作程序
W-TME-CX-030
31
中压开关柜调试
工作程序
W-TME-CX-031
32
变压器试验
工作程序
W-TME-CX-032
33
低压开关柜调试
工作程序
W-TME-CX-033
34
电气贯穿件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34
施工组织设计附
35
电动葫芦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35
36
电动葫芦调试
工作程序
W-TME-CX-036
37
光纤电缆的敷设与端接
工作程序
W-TME-CX-037
38
水下照明设备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38
39
全球卫星时钟校对设备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39
40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安装
工作程序
W-TME-CX-040
施工组织设计附
41
RX厂房25O吨环吊电气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01
42
RX厂房环吊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02
43
环吊电源配管及电缆引入管在穹顶上的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03
44
TX厂房75/20t桥式起重机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04
45
棒电源机组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05
46
275/5Ot桥式方案起重机电气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06
47
132KV、220KV GIS安装、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07
48
132KV及220KV线路阻波器单体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08
49
RX环吊电源电缆敷设
施工方案
W-TME-FA-009
50
驱动机构专用电缆与接插件连接和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0
51
控制棒驱动机构棒控系统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11
52
电力变压器(主变)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2
施工组织设计附
53
电力变压器(辅变)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3
54
电力变压器(高压厂变)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4
55
SR自控吊车电气安装、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15
56
220KV、132KV架空线路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6
57
共相封闭母线的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7
58
离相封闭母线的安装
施工方案
W-TME-FA-018
59
常规岛主发电机本体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19
60
132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20
6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系统的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21
施工组织设计附
62
辅变保护系统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22
63
断路器失灵保护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23
64
电力载波通讯及远动装置的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24
65
132KV母线线路保护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25
66
220KV母线线路保护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26
67
中频发电机组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27
68
发电机AVR励磁装置调试
施工方案
W-TME-FA-028
69
发电机灭磁装置及过电压保护装置试验
施工方案
W-TME-FA-029
70
132KV倒送电
施工方案
W-TME-FA-030
施工组织设计附
71
220KV倒送电
施工方案
W-TME-FA-031
72
单相低压辅变零升
施工方案
W-TME-FA-032
1.2 电气专业主要工作程序及施工技术方案
1.2.1 蓄电池安装工作程序
1.2.2 电气贯穿件安装工作程序
1.2.3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安装工作程序
1.2.4 电力变压器(主变)安装方案
1.2.5 132KV倒送电方案
1.2.6 常规岛发-变组保护系统调试方案
1.3 电气专业施工技术措施
电气专业施工技术措施共5项,内容见下表。
序号
项目
施工技术措施内容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搭设三变器身检查棚
帆布
钢管(脚手架)
张
吨
10
4
2
蓄电池充放电
调酸池制作
专用防护用品、用具
假负载
敷设临时电源
维护人工
窗式空调 1.5P
角铁 40*40*4
电缆YZ-3*4+1*2.5
膨胀螺丝 M12
自动开关 15A
安装空调1.5P
拆除空调1.5P
拖线板
拖线盘
个
项
项
项
人/月
台
米
米
个
台
台
台
只
只
1
1
1
1
4/6
2
25
50
64
8
8
8
4
4
3
搭设滤油机棚
帆布
钢管(脚手架)
张
吨
4
1
4
柴油发电机负载试验
负载
项
1
5
电气设备物项保护
电气设备安装后物项保护:塑料布
吨
1.4
中核五公司C2项目经理部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C2PM
编码
No.
PC
2
XXE20
014
WTMD
43
SS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
CHASHMA NUCLEAR POWER PLANT PROJECT UNIT-2
文件标题:
Document title:
蓄电池安装
A
06.04
版本
Rev.
日期
Date
状态
Sta.
编制
Prepared By.
审核
Reviewed By.
修改说明
Modification Observation
批准
Approved By.
文件类别
Document type
工作程序
内部编号
Internal No.
W-TME-CX-018
目录
1. 目 的…………………………………………………………8
2. 适用范围…………………………………………………………8
3. 编制依据…………………………………………………………8
4. 定 义…………………………………………………………8
5. 责 任…………………………………………………………8
6. 先决条件…………………………………………………………8
7. 安装程序…………………………………………………………9
8. 详细说明…………………………………………………………10
9. 安全措施…………………………………………………………18
10. 记 录…………………………………………………………18
11. 附 录…………………………………………………………19
1. 目的
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在核岛厂房内设置4组220V蓄电池和2组24V蓄电池,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有蓄电池组均处于浮充状态,而当直流系统充电器发生故障或交流失电时,由蓄电池组向其所属的1E级直流系统提供直流电源。
本工作程序提供了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中220V及24V1E级直流蓄电池的安装、充放电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所有参与蓄电池的安装、充放电的施工人员。
3. 编制依据
3.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2-92
3.2 DC220V、24V蓄电池规范书 PC2-EE06-TA
3.3 恰希玛核电站一期工程《蓄电池安装工作程序》 JJ3047
4. 定义
本程序无定义。
5. 责任
本程序由C2项目技术部电气技术组负责编制、修改和解释。
6. 先决条件
6.1 工作环境必备条件:
6.1.1 安装区域的室内土建和其它工种已基本结束施工,土建装修完毕,场地干净,墙面无滴水。
6.1.2 室内通风设备完好,室内有足够的清洁水源
6.1.3 蓄电池室的防爆灯具应安装结束。
6.1.4 蓄电池室所埋的预埋件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6.1.5 通向安装区域的通道顺利畅通。
6.2 施工人员已熟悉本工作程序内容,技术交底已结束。
6.3 施工记录表格已具备。
6.4 工器具和设备准备:
所有测量及检查仪器、仪表应具有检验合格证。
6.4.1 搬运设备
手动液压叉车1.5t 2台; 手推车 1台; 橇杠 2根、;汽车 1台。
6.4.2 调酸工具
调酸池2只;大塑料桶10只;塑料漏斗10只; 塑料提桶10只;
塑料勺子10只; 酒精温度计10支; 吸液式密度计10只;
兆欧表1块; 蓄电池专用电压表1块;数字万用表2块;耐酸搅拌棒5根;
直流电流表1块; 放电电阻1台;电力复合脂4盒。
6.4.3 操作用具
电钻、电锤、成套开口搬手、和活动搬手、水平尺、放电电阻、空气开关、棉纱。
6.4.4 防护及劳保用品
CO2灭火器、沙箱、小苏打、防酸工作服(手套、胶鞋、防护眼镜、口罩)、毛巾、香皂。
7. 安装程序
8.1 施工准备
8.2 开箱清点检查
8.3 储存与搬运
8.4 防震架安装与电气配管
8.5 电解槽安装
8.6 极板安装
8.7 母线连接
8.8 电解液的调制和灌注
8.10 蓄电池放电
8.11 蓄电池再充电
8.12 蓄电池浮充电
8.13 安装结束后检查
8.9 蓄电池初充电
8. 详细说明
8.1 施工准备
8.1.1 设计文件及记录表格齐全。
8.1.2 蓄电池间照明设施齐备,通风良好。
8.1.3 场地应保持清洁,并设立安全标志、警示灯,确保人员安全。
8.1.4 蓄电池在灌注电解液前应设立禁止烟火的标志,施工班组长应与操作人员严格明确在操作时要严禁烟火,以防爆炸。
8.2 开箱清点检查
8.2.1 开箱检查前通知有关人员到场,并做好检查记录。
8.2.2 检查到货是否齐全、有否损坏,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8.2.3 蓄电池外观检查
(1) 根据设计图纸确认蓄电池的型号、规格。
(2) 检查蓄电池槽的外壳无损坏、裂痕。
(3) 检查蓄电池槽盖的密封是否良好。
(4) 检查蓄电池的正、负极极性正确,无变形。
(5) 检查蓄电池槽内部的部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
(6) 检查蓄电池的附件是否齐全,包括连接板、螺栓、螺帽、以及数量正确。
8.3 贮存与搬运
8.3.1 蓄电池应存放在5~40℃、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8.3.2 蓄电池在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不可移动临时封帽,决不可用电池端子提起电池。
8.3.3 套在防酸帽上的塑料袋,在不使用前勿将其取下,以防止空气侵入影响质量。在安装连接板条时,应将塑料袋取下。
8.4 防震架安装及电气配管
8.4.1 蓄电池支架采用热浸锌槽钢焊接而成,为地面安装自持式结构,支架与蓄电池间应垫防酸绝缘层。支架结构应满足蓄电池组运行要求,具有良好的电气导通性,并应与厂房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8.4.2 支架基础应符合图纸要求,并与蓄电池实物核对。支架的高度、宽度、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按蓄电池的排列数量,每一个电池的外形尺寸,加上电池间隔距离进行核查。
8.4.3 按图纸要求安装蓄电池的防震支架。
8.4.4 电气配管见技术要求及国标。
8.5 电解槽的安装
电解槽安装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摔跌。安装步骤如下:
8.5.1 根据图纸及母线位置,在台架上画出电解槽中心线。
8.5.2 先安装首末两端电解槽,用水平仪检查,在电解槽间加玻璃垫调整,将其找平找正。
8.5.3 按GF型系列安装平面示意图,将蓄电池整齐地排列在平稳的台架上。首末两电解槽间拉线,按线绳调整中间各个电解槽,安装应平稳、高低一致 、排列整齐,受力均匀。按正负极符号用连接条和连接螺丝依次串联起来。在连接螺丝上应涂上一薄层电力复合脂。
8.5.4 核查各抽头母线中心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正负极符号是否对应。
8.5.5 检查滤气帽通气性良好,安装后用塑料布盖好,以防尘土落入。
8.6 极板检查
8.6.1 蓄电池正负极柱的极性正确,应平整无变形,防酸隔爆柱等部件完整齐全、无损伤。
8.6.2 通过透明槽检查极板有无严重受潮和变形现象,槽内部件的连接应齐全无损伤。
8.6.3 连接条、螺栓及螺母连接紧固、齐全。
8.7 母线连接
8.7.1 蓄电池引出线采用电缆时应符合国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线路篇中有关规定。
8.7.2 接线板应采用耐酸、非可燃、不吸潮的材料制成,接线板上接线柱的孔径不宜太大,用螺栓固定时,螺杆上应套有耐酸的密封垫,螺栓宜用铜质。
8.7.3 电缆引出线应用相色带标明正、负极。正级褚色,负极蓝色。
8.7.4 电缆穿出蓄电池孔洞,管口处应用耐酸材料密封。
8.8 电解液的调制与灌注
8.8.1 充放电必备的条件
(1) 蓄电池安装完毕后,记录完整并经验收合格。
(2) 上下水道接通,保证充放电期间能充足供水。
(3) 室内通风照明工作结束,并试运行良好。
(4) 充电装置调试完毕,并经试运行证明可靠。
(5) 电解液应使用“蓄电池专用电解液”(见GB50172-92)或由浓硫酸与蒸馏水配制而成。
8.8.2 电解液配制
配制电解液时,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比例
电解液之密度
(g / cm3)
体积之比
重量之比
浓硫酸
蒸馏水
浓硫酸
蒸馏水
1.180
1
5.6
1
3.0
1.200
1
4.5
1
2.6
1.210
1
4.3
1
2.5
1.240
1
4.1
1
2.3
1.400
1
1.7
1
0.9
注:a.表列配合量之比为估计量,在配制时仅作参考,主要以实际测得之密度为准。
b.表列配合量及密度之环境温度为25℃。
8.8.3 配制电解液的容器,应采用塑料制品调酸池。
8.8.4 配制电解液时先将蒸馏水倒入酸池中,然后将硫酸慢慢倒入蒸馏水,并用搅棒不断搅拌,严禁把水倒入硫酸中。电解液的温度不得超过65℃,否则应停止注酸,待冷却后再继续调制。调制过程中要随时测量温度、密度以监视电解液的变化,在密度将达要求时,应放慢速度,调至符合要求为止。不同温度下电解液的密度如表2:
表2 不同温度下电解液的密度
温度
200C
250C
300C
350C
400C
450C
500C
550C
比重
1.22
1.217
1.213
1.210
1.206
1.203
1.20
1.196
或待电解液冷却接近室温时,测其密度。若液温不在25℃时,可按下式换算之。
D25=DT+0.0007(T-25)
其中 D25: 换算成25℃之密度;
T: 测量时电解液的温度;
DT: T度时测出的密度;
0.0007: 密度之温度系数。
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调制密度为1.40稀硫酸50kg 用以调整蓄电池电解液的密度。
8.8.5 注酸
(1) 注酸前应检查母线及蓄电池的绝缘电阻。
(2) 用500V兆欧表测量蓄电池及母线对地绝缘电阻在0.5MΩ 以上,蓄电池极间无短路。
(3) 电解液冷却至35℃以下时即可进行注酸。
(4) 注酸前启动蓄电池通风设备,检查电池零部件是否齐全、完整,电池间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拧下注酸栓,用塑料提桶、漏斗、舀子将酸液注入蓄电池中液面高度控制在最高、最低液面中间位置,注酸工作应在2小时内完成。
(5) 注酸完毕应将防酸栓、催化栓、液孔塞立即装上,用清水洗地面,并仔细检查容器有无渗漏。
8.8.6 注意事项
(1) 调酸注酸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穿耐酸工作服、带防护眼镜,上衣口袋不能有金属器件。
(2) 蓄电池注酸后室内严禁烟火。
(3) 如有酸液溅到人身、地面及其它物项上,应立即用苏打水和自来水冲洗。
(4) 搬运硫酸时,应有防止震动和容器破损的措施,搬运时容器应封口。
(5) 调酸及注酸结束后,应立即用小苏打水和自来水冲洗防护用品和现场场地。
8.9 蓄电池初充电
8.9.1 初充电前应完成下面各项工作
(1) 再次检查充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充电设备与蓄电池连接是否正确,充电设备正极接蓄电池的正极、负极接蓄电池的负极。
(2) 对灌酸后的蓄电池要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有无异常现象,静置2小时后对所有蓄电池进行一次电压、密度、温度的测量,并做好记录。
(3) 事先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能停电。
(4) 充电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分工要明确,充放电用的器具、劳保用品及记录表格等,均要配备齐全。
(5) 准备一些短路线,,防止个别电池“超前”或“落后”及损坏时做切除用。
(6) 准备好充放电的记录表格。
8.9.2 根据制造厂的规定,初充电采用二阶段恒流充电法。
(1) 将预先配制密度为1.200g/cm3的电解液冷却到室温时注入电池内,电解液的液面应保持在最高度液面线和最低液面线之间。因电解液同极板起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必须静置4~6小时,待液温下降到30℃左右时方可充电,但静置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 充电时蓄电池组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负极接电源的负极。
(3) 按表3中规定的初充电电流及时间进行充电。
表3 蓄电池初充电电流及时间表
蓄电池型号
额定
容量
(Ah)
初次充电
经常充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电流A
时间h
电流
A
时间h
电流A
时间h
电流A
时间h
GF-30
30
2.4
12-16
1.8
60-70
3
8-10
1.8
10-12
GF-50
50
4
12-16
3
60-70
5
8-10
3
10-12
GF-100
100
8
12-16
6
60-70
10
8-10
6
10-12
GF-150
150
12
12-16
9
60-70
15
8-10
9
10-12
GF-200
200
16
12-16
12
60-70
20
8-10
12
10-12
GF-300
300
24
12-16
18
60-70
30
8-10
18
10-12
GF-350
350
28
12-16
21
60-70
35
8-10
21
10-12
GF-400
400
32
12-16
24
60-70
40
8-10
24
10-12
GF-450
450
36
12-16
27
60-70
45
8-10
27
10-12
GF-500
500
40
12-16
30
60-70
50
8-10
30
10-12
GF-600
600
48
12-16
36
60-70
60
8-10
36
10-12
GF-800
800
64
12-16
48
60-70
80
8-10
48
10-12
GF-1000
1000
80
12-16
60
60-70
100
8-10
60
10-12
GF-1200
1200
96
12-16
72
60-70
120
8-10
72
10-12
GF-1400
1400
112
12-16
84
60-70
140
8-10
84
10-12
GF-1600
1600
128
12-16
96
60-70
160
8-10
96
10-12
GF-1800
1800
144
12-16
108
60-70
180
8-10
108
10-12
GF-2000
2000
160
12-16
120
60-70
200
8-10
120
10-12
GF-2400
2400
192
12-16
144
60-70
240
8-10
144
10-12
GF-2600
2600
208
12-16
156
60-70
260
8-10
156
10-12
GF-2800
2800
224
12-16
168
60-70
280
8-10
168
10-12
GF-3000
3000
240
12-16
180
60-70
300
8-10
180
10-12
以GF-1600型号的蓄电池为例,第一阶段充电电流128A,12~16小时。第二阶段充电电流96A,60~70小时。
在初充电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在初充电开始50小时内,每隔一小时测一次蓄电池的电压、密度、温度及充电电流。全部电池宜每隔4小时全测一次。初充电后期10小时可每隔1小时测量蓄电池一次,全部电池宜每隔2小时全测一次,以便正确判断蓄电池好与否。初充电期间每1小时记录一次充电电流及电池组的总电压,对异常电池要严格监视。临近终期时,用密度1.4的稀硫酸或蒸馏水调整电解浓度,使电解液密度到1.215±0.005(25℃),液面调至最高液面线,并应再进行0.5小时的充电,使电解液混合均匀。
8.9.3 当具有下列现象时则充电完毕
(1) 电池电压及比重连续4小时以上稳定不变。
(2) 电池内部产生强烈气泡,即呈“沸腾”状态。
8.9.4 注意事项:
(1) 充电过程中,室内通风良好,严禁烟火,液温应控制在15~40℃之间,不得超过45℃,如超过应减小充电电流,或采用冰降温,待温度降至规定范围内再进行。
(2) 如有个别电池超前或损坏,用短路线切除,并准备一个单电池强充电器。
(3) 如有个别电池极性接反,发现后立即倒过来。
(4) 充电电流不能过大,过大后会引起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或极板弯曲。充电电流不能超过催化栓允许电流值,否则会引起爆炸。
8.10 蓄电池放电
8.10.1 充电结束后静置2小时即可放电,以测量电池容量。接上放电电阻以160A电流放电(指GF-1600型),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停止放电。
(1) 蓄电池电压普遍降至1.8V;
(2) 输出容量近似等于额定容量。
8.10.2 在放电过程中,对电压、密度、温度的测量在前6小时每隔1小时测量检查电池一次,隔2小时全测一次,6小时至8小时每半小时全电池全测一次,8小时之后每15分钟全测一次。特别注意测量电压要准确,对全部电池要严加监视。不符合标准的电池的电压不得低于整组电池中单个电池的平均电压的2%,电压不符合标准的蓄电池的数量,不应超过该组电池总数量的5%。
8.10.3 注意事项
(1) 严禁过放,如发现个别电池过放可短接(指把此蓄电池切除)。
(2) 禁止电池电压低于1.8V后继续放电。
8.11 蓄电池再充电
8.11.1 放电结束后应立即再充电,首次放电完毕后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再充电,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0小时。
8.11.2 再充电采用恒流压法,首先用0.15C10安培的电流(240A)充电到指定电压(2.40V),8~9小时。然后在此电压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和电解液密度连续5小时稳定不变后再继续充5~10小时为止,其充电电流,电压及时间参见表4。充入电量可视电池放出电量多少而定,一般为放出电量的130~150%。
表4 电池再充电时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充电电流(A)
充电时间(小时)
充电电压(V)
充电时间(小时)
0.15C10
6-7
2.28
40
0.15C10
7-8
2.30
35
0.15C10
7-8
2.32
30
0.15C10
7-8
2.35
25
0.15C10
8-9
2.38
22
0.15C10
8-9
2.40
20
8.11.3 表4中所列数据,以电池完全放电为基准,若电池没有完全放电,则充电时间应相应减少。
8.11.4 再充电完毕的现象符合说明书的要求。再充电过程中,同样对电压、密度、温度、充电电流等进行测量、监视,其规定可参考充电中的有关规定,并做好记录。
8.11.5 再充电结束前,调整电解液比重至1.215±0.005(25℃),并将液面调至最高液面线。
8.11.6 再充电结束后,立即投入浮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