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出自人民的勤务员( )。
A.雷锋
B.王进喜
C.黄继光
2.我对家庭的贡献正确的是( )。
A.父母和邻居关系不好,我也懒得理邻居小朋友
B.爷爷奶奶不跟我们住在一起,我可以不用关心他们
C.妹妹缠着妈妈,要跟去菜地玩,我主动提出在家照顾妹妹
3.对下图漫画理解有误的是( )。
A.这样有利于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活
B.这样有利于传递正能量
C.这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我们学生无关
4.奥运历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是( )。
A.巴黎
B.东京
C.北京
5.运动会上,五(1)班取得了团体总分年级第二的优异成绩,同学们纷纷表示,如果当时男子接力棒不丢,班级完全可以拿到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这时你会说( )。
A.每位运动员都尽力为班级争光,都是好样的
B.要是接力同学不犯错该多好啊
C.就知道接力的几个同学靠不住
D.下一次不能再让他们参加了
6.1934年10月,第( )次反“围剿”失败。
A.五
B.四
C.三
D.二
7.“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是( )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五口通商条约》
D.《马关条约》
8.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李明在图书馆肆无忌惮地聊天说笑
B.在动物园观赏动物时,有人向动物乱扔石子等杂物
C.在饭堂打饭的队伍混乱之时,张强主动带领大家排队打饭
9.( )是指在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活动的人。
A.志愿者
B.劳动者
C.诗人
D.作家
10.“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国歌的原名是( )。
A.《铁蹄下的歌女》
B.《东方红》
C.《黄河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6分)
1.( )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和世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联合国大会承认( )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自豪地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 )!”
3.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 )和社会( )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4.( )方能悦亲;( )方能帮亲。
5.遵守社会公德、( ),才能保持良好( ),构建( )的公共生活。
6.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 )更加舒适怡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 )。
7.1911年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 )领导的(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8.家人在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也在成长。我们和他们之间的( )最为重要。
9.家风是( )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 )。
10.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是(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反清斗争迅猛发展。( )
2.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
3.妈妈不仅要照顾爷爷奶奶,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弟弟妹妹,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妈妈不爱我了。( )
4.某同学说:“为家庭尽责出力是父母的事,我只管学习成绩好就行。”( )
5.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公共生活对我们没有意义。( )
6.文明有礼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
7.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广州、珠海、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
8.在1919年的“和平会议”上,战胜国中国得到的是战败过的待遇。( )
9.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10.在公共场所禁烟限制了烟民的自由。(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连线题。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
1.完善表格,再回答问题。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发现了我们公共生活的哪些特点?
六.简答题(共5题,共34分)
1.辛亥革命后的变化有哪些?
2.阅读图片,根据图片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并说说在这些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
场所名称:( )
注意事项:( )
3.为什么我们在公共生活中需要有良好的秩序?
4.妈妈是一位教师,在学校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在家里要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每天忙得腰酸背痛。我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表达对她的关爱呢?
5.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间有多久?
七.辨析题(共1题,共8分)
1.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吃饭排队就会耽误时间,遵守秩序会吃亏,不遵守秩序的人反而会捡便宜。
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八.材料题(共2题,共10分)
1.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邓稼先怎样的奉献精神? (请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从此,他隐姓埋名28年,一直奋战在我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在一次试验中,原子弹意外摔裂,邓稼先明知危脸,却仍然跑上前去亲自查看,导致身体受到核辐射的致命伤害。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カ,终于研制成功氢弹和原子弹。1986年,邓稼先临终前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这些条约的签订对当时的中国造成哪些影响?
(2)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九.综合题(共1题,共4分)
1.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在英、美、法、日等国的操纵下,战胜国中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
请你谈谈,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会遭到如此不平等的待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C
5.A
6.A
7.D
8.C
9.A
10.D
二.填空题
1.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
2.站立起来了
3.经验;阅历
4.自立自强;排忧解难
5.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有序和谐
6.社会环境;提高
7.孙中山;辛亥革命
8.相互沟通和理解
9.一个家庭或家族;家庭文化
10.小岗村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填表题
1.如图:
通过表格,我发现①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③公共生活也增加了我们生活的乐趣,丰富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六.简答题
1.辛亥革命后的变化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建立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传播民主共和理念;移风易俗,促进思想解放。
2.书店;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拥挤,不带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不要影响他人看书。
3.因为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4.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一次家务活的分担,一次自觉高效的学习……
5.从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共14年。
七.辨析题
1.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社会生活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同时也要勇于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八.材料题
1.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奉献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2.(1)导致中国一步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践踏,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越来越贫困。
(2)思考:落实就要挨打,我们要改变中国落实的局面,建设富强美丽而又强大的国家。
九.综合题
1.弱国无外交。(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