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流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246255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157KB 下载积分:1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物流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 7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天 津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商务管理 专 业 班 设计(论文)题目: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研究 完成期限: 注:1. 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院或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 一、设计(论文)原始依据(资料) 全球化生产制造体系及经济全球化销售系统的形成,大大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流逐步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领域,这些因素促使物流业在全球迅速兴起。中国及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物流管理做了研究,如下列: [1]刘华.现代物流管理与务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学伟,曾建平,卢勃.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刁柏青,李学军,王建.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美]戴维·J·布隆伯格,斯蒂芬 勒梅,乔 B 汉纳.综合物流管理入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张周堂.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6]毛禹忠.物流管理.北京:北京工业机械出版社, [7][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供应链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赵刚.现代物流基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二、设计(论文)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绘图、试验结果等) (一)论文内容 物流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也是中国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成为“第三利润的源泉”。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的。物流产业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涉及内贸、外贸、供销、物资、粮食、医药、资源采掘业、工业、邮政业、仓储业、包装业、信息产业等领域。这些产业在中国GDP中所占超过20%.物流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服务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增加,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上叙述,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管理的实际,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出发,对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对物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物流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组织进行了探讨。 (二)写作要求 1.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理论正确; 2.论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符合科技文写作规范; 4.杜绝错别字,字数符合要求。 附: 设 计 进 度 计 划 表 序 号 计 划 完 成 内 容 实 际 完 成 情 况 检查日期 检查人签名 1 收集资料,研究分析 2 确定选题,开题报告 3 拟定论文提纲,提纲的修改 4 撰写论文 5 论文的修改和整理 6 论文答辩,装订成册 7 8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进度安排,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课题意义: 物流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也是中国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成为“第三利润的源泉”。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的。物流产业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涉及内贸、外贸、供销、物资、粮食、医药、资源采掘业、工业、邮政业、仓储业、包装业、信息产业等领域。这些产业在中国GDP中所占超过20%.物流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服务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增加,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经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在不断被探索出来,而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三、研究目标 研究物流管理是为了达到客户满意,具体包括效率、质量、速度、成本、安全等等。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体最优为目的,这里的整体最优表现为对运输、储存、装卸、库存、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要素实施优化管理,处理好物流各要素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在保证物流系统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四、 研究内容 本文对物流管理的国内外现状,物流管理的内容以及物流管理的系统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实践进行了描述。确定了用最小的成本达到客户最满意的结果的最优化方式。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物流管理问题离不开选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流管理本身有跨学科、跨功能、体系结构松散的特征。过分析当前物流学界使用的物流研究方法,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研究角度多样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更加注重使用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来解释分析问题,角度研究,方法配合使用,以及对研究方法的刨新使用能够在物流研究领域中寻碍更多研究机会。 六、进步安排 七、参考文献 [1]刘华.现代物流管理与务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学伟,曾建平,卢勃.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刁柏青,李学军,王建.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美]戴维·J·布隆伯格,斯蒂芬·勒梅,乔·B·汉纳.综合物流管理入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张周堂.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6]毛禹忠.物流管理.北京:北京工业机械出版社, [7][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供应链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赵刚.现代物流基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生产制造体系及经济全球化销售系统的形成,大大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流逐步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领域,这些因素促使物流业在全球迅速兴起.。 物流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也是中国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成为“第三利润的源泉”。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的。物流产业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涉及内贸、外贸、供销、物资、粮食、医药、资源采掘业、工业、邮政业、仓储业、包装业、信息产业等领域。这些产业在中国GDP中所占超过20%.物流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服务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增加,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上叙述,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管理的实际,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出发,对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对物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物流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组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 第三利润源泉 成本控制 供应链管理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al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ystem,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logistics gradually from the production field isolated, formed the independent field, these factors make rapid rise in global logistics industry. Logistics is called "the 21 st century the biggest industry". China is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become one of "the third profits source".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in the 1980 s were introduced in China. Logistics industry including railway transportation and road transportation, sea transport, inland transportation, air transport, pipeline transport; Involved in domestic trade, foreign trade, supply and marketing, materials, food, medicine, resource mining, industry, postal service, ware-housing, packag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Thes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n more than 20% of GD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increase of employment, have a pivotal role.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in reference and absorb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closely combining with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the actual, from logistics the basic concept, the basic theory of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torage, packing, handling,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a doctor, and also to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ogistics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Hope can help interested in logistics, engaged in the logistics work, help. Due to the limited level, the book has to avoid errors and defects of teacher and you reply, please correct me criticism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Key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rd profit source of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Key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third profit source of priority;cost contro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物流管理的发展史 1 1.2 物流管理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2 1.3 中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6 第二章 物流管理的内容 9 2.1 运输 9 2.2 仓储管理 11 2.3 流通加工 14 2.2 配送与配送中心 14 第三章 物流管理系统 16 3.1 物流信息系统 16 3.2 物流的供应链系统 20 3.2 物流的标准化 21 3.2 物流的管理组织 21 第四章 中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27 第五章 吉野家物流管理案例 30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第一章 绪论 1.1 物流管理的发展史 国际上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运输管理阶段。  物流管理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  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第二阶段为物流管理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经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一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经过程,企业能够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这本身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需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因此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能够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八十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采购和原材料运输环节一般叫做进向物流,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并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  第三阶段为供应链管理阶段。  九十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  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可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过去,物流管理着重于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上下游的客户是以服务与品质为中心的。因此,评价物流的管理业绩和效果的准则,多半是以处理订单的速度、供应链及完成质量来量度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现代物流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和应用。这个被经济学家认为是企业除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之外的“第三利润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连续发生了四次所谓的流通革命,从而打破了产业革命200多年物流一直落后于生产发展的状况,完成了从生产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同时,逐步形成了与传统的不发达流通状况迥然不同的现代物流。 1.2 物流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1.2.1 物流管理的范围 从一般意义上解释,物流是商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流程的一些列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原材料和元器件向制造公司移动的过程需要管理,制成品向进一步加工的制造工厂、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流程需要管理,这种管理就是“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不产生物理产品,它只是把材料来源向最终消费者移动产品的活动综合起来,经过服务过程来支持作业的过程的生产和市场营销的售货。当然强调物流管理比市场营销和生产更重要是不恰当的。物流所做的是“移动货物”,如果所移动的货物既不能使用也不能销售,物流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和生产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她们之间相互的协调,决定了物流服务链的质量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存储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从定义中能够看出,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研究的重点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中国,物流管理能够定义为:预测客户需求,获取各种投入要素,建立优化产品和服务的网络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的运动构成。物品和服务总是紧密相连的,服务和物品的物理移动需要管理,因此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时间的及时性,路径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是物流系统有效的运作产生了高质量的服务,因为物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营销策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经过物流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甚至能够为企业建立低成本竞争的垄断优势。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成本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属于物流管理的范围。图1-1表现了物流管理的完整过程。 图1-1 物流管理系统 财务会计 生产作业 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进场物流 转换作业 出场物流 基本物流活动 运输 储存 搬卸装运 包装 流通加工 配送 信息 配合物流活动的服务 产量 提交 等待时间 供应商 客户 图1-1 物流管理过程 物流管理的研究内容 1. 物流活动 由图1-1可知,物流管理的综合过程包括三项不同的作业:进场物流、转换作业和出场物流。进场物流解决企业所需物品从供应商向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流动;转换作业处理物品在运行工作节点之间的移动问题;出场物流实现制成品从企业向最终客户的转移。三项作业的完成要依靠七项基本物流活动——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来实现,而对这些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决策和控制的过程就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2. 配合物流活动的服务 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物流活动,但与物流活动配套的服务活动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配合物流活动的服务主要有三项内容:等待时间、产量和提交。等待时间是对消费或实施服务之前,客户必须等待的时间;产量是指,管理、调度和使用劳动力及其投入的要素,满足客户需求的生产水平;交服务则是指选择配送渠道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 三项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特别是要与物流活动完全协调。服务是现代产品的延伸,物流管理必然包含着对服务活动的管理。 3. 物流管理的目标 第一,快速反应。快速反应体现一个企业能及时满足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提高为企业创造了能够再最短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并尽快交付的条件。第二,最小变异。变异是指破坏物流系统的任何想象不到的事件,她可能产生于任何一个领域的物流作业。要充分发挥信息作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物流控制手段,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作为经济上的结果就是能够提高物流的生产率。第三,最低库存。保持最低库存的目标是把库存减少到与顾客服务目标相一致的最低水平,以实现最低的物流成本。“零库存”是企业物流的理想目标。物流设计必须把资金占用和库存周转速度作为重点来控制和管理。第四,提高物流质量。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持续不断地提高物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物流无论是对产品质量,还是对服务质量,都要努力做得更好。随着物流全球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流管理所面临的事“零缺陷”的质量要求,物流在质量上的挑战强化了物流的作业目标。第五,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物流管理目标。产品生命周期由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组成,物流管理应分别做出不同的对策。 4. 物流管理的三个阶段 (1)计划阶段。计划是作为行动基础的事先的考虑,物流计划是为了实现物流预想达到的目标所做的准备性工作。因此,物流计划首先要确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其次要分析研究在物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外界影响,特别是不利因素,并确定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其三,制定直到实现物流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物流的实施阶段管理就是对长在进行的各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它在物流各阶段的管理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因为这个阶段中,各项计划将经过具体的执行而受到的检验;同时,在这个阶段中也是物流管理与物流各项具体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 对物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物流的组织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把哥哥相互关联的环节合理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发挥每个部门。每个物流工作者的作用。物流的指挥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各个物流环节、部门、机构进行的统一调度。 对物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经过监督和检查能够了解物流计划的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物流活动的调节。在执行物流计划的过程中,物流的各部门、各环节总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遇到上述问题,就需要根据物流的影响因素,对物流各部门、各个环节的能力进行新的综合平衡,重新布置实现物流目标的力量。 (3)评价阶段。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物流计划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计划的物流目标进行比照、分析就是对物流的评价。经过对物流活动的全面剖析,能够确定物流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如何,确认物流实施阶段的成果与不足,从而为今后制定新的计划、组织新的物流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物流评价能够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物流评价又可分为物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应指出,无论采取什么评价方法,其评价手段都要借助于具体的评价指标。这种指标一般表示为实物指标和综合指标。 1.3 中国物流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在流通领域连续发生了四次流通革命,完成了从生产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的特征。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企业规模化、管理信息化、系统网络化、经营全球化和服务一体化五大趋势。于此相适应,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有了新的发展。 1.3.1 物流管理研究的学科 1. 物流管理学科 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由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的运动构成的。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是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的。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和应用并重的特点,它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经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2. 物流工程学科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的好坏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的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停留在规划阶段,还需要经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地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设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在其研究方法中,有自然科学中常见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也有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和分析的方法,是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3. 物流经济学科 物流经济学科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它还关注对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究。 1.3.2 物流管理的实践 有关专家指出,面对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很多公司正在对物流职能重新评价以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 1. 运输,运输成本常常占企业物流成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油料价格对货运成本影响很大,是劳动力成本以外的第二大成本因素。因此,为了降低运输费用,有的运输采购商倾向于使用固定的服务费外加浮动油料费的方法同运输商谈判,当然这对小规模的业务来说会显得太复杂。另外运输商还面临着如何吸引和保留熟练司机的问题,因为劳动力成本占了运输成本的一半以上;日益严重的堵车现象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一个因素2. 仓库管理,在制造业日益萎缩的今天,投资仓库和库存的存在常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因此,众多公司纷纷将这一职能外包,致使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过去 里迅速增长,承担了大量生产商和采购商的仓储工作。仓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有3个方向:仓库管理系统(WMS)、集中或分散的硬件系统、自动资料收集。3. 订货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电子交换订单都在接受方打印出来,在手工输入到供应商的信息系统中。过去十年中被广泛应用的再造工程、价值分析、团队计划以及其它的管理工具和当前的信息系统相结合,简化了供应商之间的事务处理,甚至有的事项被舍弃。因此物流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调协同性,物流的外包越来越多,工业结构的改组变得更加迫切。物流是个非常动态的领域,正在向商业化模式转变。4. 优化物流管理,物流一般包括运输和配送两大过程,每个过程又包括诸多方面,因此要认识每个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密切关系。其基本方法如下,(1)供应商的介入(2)建立数据库(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4)监测绩效。 第二章 物流管理的内容 2.1 运输 1. 运输的概念 根据运输的客体不同能够将运输分为客运和货运。鉴于物流业所涉及的运输主要是货运,因此本文所讲的运输均指货运 一般来说,运输是使用运输工具对物品进行运送的活动,是使物品发生空间上的位移。而在物流学中,运输被定义为经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节点之间流动。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现代物流观念迅速发展的今天,让然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原因在于物流中有很大一部分任务是由运输完成的,可见运输的重要性 2. 运输的功能 在物流系统中,运输的主要功能是物品转移以及在转移过程中提供的短息存储 物品转移。运输的主要目的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将指定的物品转移到指定的地点。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流动,这就需要运输来完成。因此运输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移动,从而最终促使产品的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 短期存储。运输工具能够有短息存储的功能,这项功能主要是考虑运输成本最小化。因为装卸成本与存储成本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如果物品需要存储,但短时间内还需要重新转移,这时就应考虑装卸成本是否超出物品暂时存储在运输工具中的成本,如果超过的话,能够采取迂回或间接地路径运往目的地,使运输的整体成本最小化。 3. 运输方式及其特征 铁路运输。铁路是一国国民经济运输的主要动脉。建国以来,中国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铁路网络。铁路运输成为中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铁路运输,按照货物的数量、性质、装运方式能够分为整列运输、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运输、混装运输等。按照铁路的性质还能够分为营业性线路运输和专业性线路运输等。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1)运量大(2)连续性强,能够高速运输(3)远距离运输费用低(4)可靠性高。 可是铁路运输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表现为灵活性差。其次,表现为短途运输费用高。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也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公路运输依托于汽车与公路。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带动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有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具有较多的私人性质,中小型运输公司一般以公路为主要运输业务为主。公路运输优点如下:(1)灵活机动(2)适应性强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利用船舶等水上运载工具在水路上运输。它依托于船舶、河流、运河、海洋以及港口。水路运输是古老而又现代的运输方式。根据能够利用的水运线路,水运运输能够分为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海洋运输又能够具体分为沿河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 水路运输的优点:一是成本低,同时能耗少。二是载重量大,能进行大批量运输。 国际贸易的海洋运输主要有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前者的运输船舶、运输时间、运输路线都是固定的,一般由专门的运输公司经营;后者灵活性较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合适的船舶,完成班轮所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实在具有航空路线和机场的情况下,利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中国航空运输业还不是很发达,在中国货运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航空运输的优点有:航空速度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快的,时间效应高。同时航线不受地形限制,因此航空能达到地面运输难以达到的地方;飞机运输对货物产生的冲击力较小,散包事故少,对包装要求比较简单。可是航空运输也有其明显的的缺点:首先是运量小,其次受机场等大型设施要求的限制,再次,航空运输费用相对较高。同时,由于机场位置一般较为偏僻,航空运输还需要借助于公路运输等短途运输方式。因此,航空运输适合少量贵重物品、鲜活商品等远距离运输。 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在中国发展较晚,它是一种新型运输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液态、气态的特殊物品,如菜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等。现在,已出现了经过某些特殊方式运输固体物资。不同于其它运输方式,管道设备是静止不动的,它是利用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循环移动实现运输的。 管道运输方式的优点是:(1)运量大,能够连续不停的运输,不产生空驶(2)安全程度高、损耗小(3)运输成本较低(4)管道运输机械化程度高,管理简单方便(5)不占用土地,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管道运输的缺点主要是需要铺设专门管道,以及建立存储站和加压站,投资较大,实现规划性强、定向性差、灵活性差。其次可运输的物品有限。 电子运输。电子运输是一种最新的、电子化的、经过互联网完成的“运输”方式,可输送诸如音乐、文字之类原先只以物态形式流通的商品。电子运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所必然出现的,她经过互联网、电脑完成运输。电子运输速度极快,不受外界条件限制。无论空间距离有多远,只要是互联网达到的角落,都能够输送到。特别适于无形商品,例如,音乐、游戏、软件、文字、图表等资料。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运输过程的损耗几乎为零,精确度高。 电子运输最大的缺点是可运输的商品有限,不是任何东西都能经过互联网下载。可是作为辅助手段,经过电脑传送订单、合同、命令等,有利于促进其它运输方式的发展。 2.2 仓储管理 2.2.1 储存与仓库 1.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储存(storing),指物品在离开生产过程但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间隔时间内,在仓库中储存、保养、维修管理的过程;二是库存控制与管理,即在物流管理中心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库存,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求的情况下,将库存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储存对于调节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促进商品生产和物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平衡供求关系(2)实现企业规模经济(3)降低物流成本(4)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 商品保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商品本身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合理规划并有效利用现有仓储设施,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确保库存商品的质量与安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物流/供应链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