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
(第三册)
1996年6月
讲 明
中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都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包含通过修改的《都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都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和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都市环境爱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技术措施是我院都市规划设计内部技术规定的重要部分,是项目组组织实施编制规划和院、所二级进行项目治理的重要技术依据。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工作标准,凡我院编制的规划设计任务均应按本技术措施执行。
自本册正式颁发之日起,1991年院编印的都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的《都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都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停止使用。
为提高我院都市规划设计水平,统一技术措施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将不断总结体会,请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中发觉的咨询题及时向科技处反映,适当时候再予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其它有关方面的统一技术措施,我院仍将连续组织力量编制。
本统一技术措施只供院内使用,不得私自复印、赠予,不与《都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挂钩。注意保密,妥为保管,遗失不补。
都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
名目
讲 明 1
(一)都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4
目 录 5
l 总 则 6
2 基础资料 6
3 都市总体规划纲要 8
4 都市总体规划 9
4.1 任务及程序 9
4.2 编制内容 10
4.3 成果形式及深度 12
(二)都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46
目 录 47
l 总 则 48
2 操纵性详细规划 49
2.1 编制程序 49
2.2 编制内容 50
2.3 基础资料 50
2.4 操纵指标的内容 51
2.5 差不多操纵指标的确定 52
2.6 成果形式和深度 55
3 修建性详细规划 59
3.1 编制程序 59
3.2 编制内容 60
3.3 基础资料 60
3.4 成果形式和深度 61
4 附 则 63
(三)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69
目 录 70
1 总 则 71
2 基础资料搜集 72
3 爱护规划 73
3.1 爱护内容 73
3.2 宏观爱护操纵 75
3.3 爱护区划 76
3.4 古城格局和视廓 77
3.5 爱护与整治 78
3.6 爱护与利用 79
3.7 规划实施 79
4 规划文件和图纸 80
4.1 一样要求 80
4.2 规划文本(参考格式) 80
4.3 规划图纸 83
附录:名词讲明 84
(四)都市环境爱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86
目 录 87
l 总 则 88
2 基础资料 88
2.1 自然环境及资源 88
2.2 环境污染及治理 89
2.3相关资料 91
3 环境爱护规划的制定 91
3.1 环境分析与评判 91
3.2 环境目标、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的标准 92
3.3 都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94
3.4 规划指标名称 94
3.5 成果形式和图纸 95
附录1 97
有关法规 97
附录2 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98
附录3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100
附录4 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G3096—93)——都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代替GB3096—82 GB11339—89) 103
附录五 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105
(一)都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目 录
l 总则
2 基础资料
3 都市总体规划纲要
4 都市总体规划
附录:表l、《都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名目表》
表2、《都市总体规划文本各类指标统一使用单位》
l 总 则
1.0.1 为统一我院都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程序,保证成果质量,便于技术治理,特制定本规定。
1.0.2 在执行国家观行的有关都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本规定。
1.0.3 本规定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以上级不都市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0.4 本规定若与地点有关都市总体规划时期工作深度要求不一致时,能够本规定为基础,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1.0.5 都市总体规划应在都市所在地区已有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市域规支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指导下进行,并与之相和谐、相衔接。
1.0.6 都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应与所在都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或打算)相衔接。
1.0.7 都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 收集分析基础资料;
(2) 编制都市总体规划纲要;
(3) 编制都市总体规划。
2 基础资料
2.0.1 编制都市总体规划应收集齐备有关都市和区域的勘察、测量、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观状和规划情形等基础资料,并作分析。
2.0.2 都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应包括:
(1) 市、县、镇域基础资料;
(2) 都市基础资料。
2.0.3 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应包括:
(1) 市、县、镇域近期测绘的地势图:
(2) 自然条件;
(3) 资源状况;
(4) 要紧产业及工矿企业状况;
(5) 要紧城镇状况;
(6) 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 要紧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爱护区状况:
(8) 环境状况;
(9) 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10) 经济进展状况:
(11) 区域规划、国民经济社会进展打算。
2.0.4 都市基础资料应包括:
(1) 自然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气象、水文、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行资源;
(2) 都市历史资料;
(3) 都市人口资料;
(4) 都市测量资料;
(5) 社会经济进展资料;
(6) 都市土地利用资料;
(7) 工矿企事业单位资料;
(8) 仓储资料;
(9) 社会服务设施资料;
(10) 居住资料;
(11) 交通运输资料;
(12) 都市道路资料;
(13) 园林绿地、文物古迹资料;
(14) 风景名胜区、自然爱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资料;
(15) 工程设施资料,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
(16) 环境爱护、环境卫生资料;
(17) 防灾资料。包括防洪、抗震、消防、人防、防潮、防风。
2.0.5 基础资料可视所在都市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增加或简化,并进行分析汇编。基础资料数据必须准确。
3 都市总体规划纲要
3.0.1县以上级不的都市总体规划,一样应编制规划纲要。都市总体规划纲要的要紧任务是:研究确定都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要紧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框架性意见。都市总体规划纲要经批准后。应作为编制都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3.0.2 都市总体规划纲要的要紧内容应包括:
(1) 依照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原则确定规划期内都市进展目标,包括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重;
(2) 论证都市在区域进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进展目标与布局,包括市(县)域规划总人口、城镇人口、都市化水平、中心都市、重点城镇和城镇空间网络的确定;
(3) 原则确定都市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总体布局,选择都市进展用地,提出都市规划区范畴的初步意见;
(4) 研究确定能源、交通、供水等都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研究确定重要基础设施的要紧技术标准。
3.0.3 编制都市总体规划纲要时应作多方案比选。
3.0.4 都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和图纸两部分。文字应由纲要和纲要讲明组成。纲要应简明扼要。
3.0.5 纲要内容可包括:
(1)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
(2) 社会经济进展条件和进展目标;
(3) 市域城镇进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4) 都市进展目标、都市性质、都市规模:
(5) 都市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初步方案比选,提出举荐方案;
(6) 都市基础设施规划原则及目标;
(7) 需要解决的专门咨询题和重大咨询题;
(8) 对下一时期总体规划的要求。
3.0.6 纲要讲明可包括:
(1) 都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2) 社会经济进展战略(包括分析论证都市在区域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进展的目标、进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3)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 都市性质、都市规模(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都市进展目标、都市性质,初步推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5) 都市规划区范畴确定;
(6) 都市总体布局方案(附观状、规划用地指标,包括提出都市用地进展方向);
(7) 都市综合交通进展;
(8) 都市远景进展构想;
(9) 要紧基础设施规划(对都市能源、水源、交通、其他基础设施、防灾、环境爱护、重点建设等要紧咨询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3.0.7 纲要图纸可包括:
(1) 都市区位分析图(1/20万~1/100万);
(2)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1/5万~1/20万);
(3) 都市用地现状图(1/5千~1/2.5万);
(4) 都市总体规划方案图(1/5千~1/2.5万);
(5) 总体布局结构分析图;
(6) 重要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图;
(7) 其他必要的图纸。
4 都市总体规划
4.1 任务及程序
4.1.1 都市总体规划的要紧任务应是:综合研究市域城镇体系、合理确定都市性质、规模和空间进展形状;统筹安排都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都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进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都市合理进展。
4.1.2 都市总体规划成果时期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 以都市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在收集基础资料、进行观状调查基础上,进行分析推测,确定各专业规划的目标、标准和所需解决的重点咨询题;
(2) 以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进行总体布局方案比选,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举荐方案;
(3) 在总体布局举荐方案基础上提出各专业规划方案;
(4) 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和都市远景进展构想;
(5) 综合、和谐总图和各专业规划;
(6) 制作规划成果,绘制图纸,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7) 对成果检查、校对、审核、交付、验收、上报、归档。
4.2 编制内容
4.2.1 都市总体规划的期限,远期一样为20年.也可依照所在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长远规划的期限,与之吻合。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样为5年。
4.2.2 都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
(1)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区域发晨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进展战略,确定爱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推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观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进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进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 确定都市进展目标,论证都市职能,确定都市性质;
(3) 提出规划期内都市人口及用地进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划定都市规划区范畴,确定都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 进行居住用地分类并确定建设标准,安排居住用地,确定人口容量和布局结构,进行居住用地配套设施安排;
(5) 确定都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要紧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6) 提出都市交通进展战略,确定都市交通结构,确定都市主、次干道的走向、断面、要紧交叉口形式示意及用地操纵范畴、确定要紧广场、停车场的位置;
(7) 综合和谐并确定都市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设施的进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8) 确定都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9) 确定都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都市景观风貌规划和都市特色研究;
(10) 确定都市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确定都市环境 卫生设施进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11) 依照都市防灾要求,提出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等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2) 确定需要爱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爱护和操纵范畴,提出爱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爱护规划;
(13) 提出旧区改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4) 综合和谐都市规划区范畴内的乡村建设.统筹安排居住、公共设施、乡镇企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农田菜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可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的范目,划定绿色空间操纵范畴;
(15) 进行都市土地的区位级差分类,并结合近期建设,分析合理开发建设程序和近期建设可分配土地额度,划定可转让和不可转让用地;
(16)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17) 对都市远景进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构想。初步勾画都市远景进展的性质、规模、方向和要紧功能分区:
(18)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4.2.3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能够依照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或深化。
4.3 成果形式及深度
4.3.1 都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文件及图纸两部分。
4.3.2 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纳条文形式写成。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确信,利于具体操作。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讲明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讲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讲明。规划讲明的内容包括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讲明规划文本。
4.3.3 规划文本宜采纳如下差不多格式:
1 总则
1.1 编制背景
1.2 差不多依据
1.3 规划原则、技术方法、修编重点
1.4 规划期限
1.5 都市规划区
2 社会经济进展目标
2.1 社会进展目标
2.2 经济进展目标
2.3 都市建设目标
3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1 城镇化进展战略(总体目标、技术政策)
3.2 城镇化水平
3.3 城镇职能结构
3.4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3.5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3.6 重点进展城镇
3.7 区域性基础设施(含水资源平稳、环境爱护、风景旅行、交通、能源)
4 都市性质
4.l 都市职能
4.2 都市性质
5 都市规模
5.l 都市人口规模
5.2 都市用地规模(含建设总用地指标)
6 都市总体布局
6.1 都市空间进展方针与策略
6.2 布局原则
6.3 用地选择和布局结构(含工程地质评判)
6.4 布局要点(含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用地的规划计策)
6.5 人均专项用地指标(附:都市建设用地平稳表)
6.6 土地分等定级及出让使用原则
7 对外交通
7.1 港口(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畴)
7.2 铁路(线路和站场用地范固、等级、通行能力)
7.3 机场(航空港用地范国及交通联结)
7.4 公路(市际公路、快速公路与都市交通的联系,长途客运货运枢纽站的用地范畴)
7. 5 管道运输
8 道路交通
8.1 交通进展战略(交通政策)
8.2 交通需求推测{(交通结构)
8.3 道路系统(附:都市规划道路一览表)(各项交通推测)数据的分析评判,主次干道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快速干道)(行人专用道路系统)
8.4 交叉口
8.5 停车场
8.6 广场
8.7 公共交通(公共客运交通和公交线路、站场分布)
8.8 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线路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安排)
9 居住用地
9.1 居住用地分类与建设标准
9.2 居住用地分布、人口容量及布局结构
9.3 配套设施(含中小学)
10 公共设施用地
10.1 公共中心
10.2 行政办公
10.3 商业金融
10.4 文化娱乐
10.5 体育
10.6 医疗卫士
10.7 教育科研
10.8 文物古迹
10.9 市场
10.10宗教
11 工业仓储用地
11.1 工业
11.2 仓储
12 绿地系统、都市景观
12.1 绿地系统(绿地指标、分类、位置范畴)
12.2 公共绿地
12.3 都市景观风貌和特色(重要地段的高度操纵、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爱护操纵范畴)
13 岸线
13.1 岸线分配和利用
13.2 岸线整治原则
14 旧区改建与更新
14.l 改建原则(标准与容量)
l4.2 措施、计策及步骤(用地结构调整、交通、市政环境综合整治)
14.3 重要历史地段爱护
15 历史文化名城爱护(当该都市为“历史文化名城”时有此内容)
15.1 历史文化价值
l5.2 爱护目标及原则
l5.3 爱护内容、重点、分级范畴(确定爱护项目,划定爱护范畴,提出爱护要求,重要历史文化修整利用展现的意见)
15.4 爱护措施和要求(人口规模操纵、占据单位搬迁、用地调整、建筑高度操纵、古城格局空间形状、视觉通廊爱护)
16 给水工程
16.1 用水标准和总用水量
16.2 水源(水源地选择及防护措施)
16.3 水厂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
16.4 管网(输水管网及配水干管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
17 排水工程
17.1 排水体制
17.2 污水排放标准、污水量
17.3 排水分区、管网(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要紧泵站位置确定)
17.4 污水处理厂(布局、规模、处理等级及综合利用的措施)
17.5 雨水(雨水总量、管网)
18 供电工程
18.1 用电标准、负荷、电量
18.2 电源
18.3 网络(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畴、防护要求)
18.4 变电站(位置、变电等级、容量)
19 电信工程
19.1 电话普及率、总容量(标准和进展规模)
19.2 邮电局所(标准服务范畴、进展目标、网点布置)
19.3 路由(微波通道、通讯线路布置、用地范畴、敷设方式)
19.4 收发信区(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畴、爱护范畴)
19.5 广播电视
20 燃气工程
20.1 气源与供气形式(气源结构确定)
20.2 供气标准与用气量(消耗水平估算,供应规模)
20.3 储备站与气化站(调压站、灌瓶站、储存站等设施布置)
20.4 管网(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系统)
21 供热工程
21.1 热源与供热形式
2l .2 采暖热指标与供热负荷
21.3 管网
22 环境爱护
22.1 环境质量规划目标(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2.2 环境功能分区
22.3 环境质量标准
22.4 环境治理措施
23 环境卫生
23.1 设施指标及布局原则(标准)
23.2垃圾量及收集处理方式(废弃物总量、收集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
23.3 公共厕所布局原则、数量
23.4 垃圾处理厂
24 防洪工程
24.l 设防范畴(都市需设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地区的范畴、设防等级)
24.2 防洪标准(标准及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
24.3 工程措施(设防方案及防洪区段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防洪设施与都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排涝防渍措施)
25 抗震工程
25.1 设防标准
25.2 疏散场地通道
25.3 生命线系统保证
25.4 次生灾难防止
26 消防工程
26.1 消防标准
26.2 消防措施<消防站及报警、通讯指挥)
26.3 机构、器材、通道及供水保证
27 人防工程
27.1 人防原则和人防标准(都市战略地位、人防原则和重点)
27.2 都市总体防护布局<防空区划、人防上程规划布局)
27.3 人防工程措施(交通、基础设施、储备设施)
27.4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平战结合)
28 郊区规划
28.1 都市重要基础设施(对外交通、市政公用)
28.2 城镇用地(乡镇企业、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
28.3 农副食品生产基地(蔬菜、畜牧业、果品、水产)
28.4 绿色空间
29 近期建设
29.1 近期建设重点和进展方向(近期人口、用地规模、土地开发投放量)
29.2 住宅建设
29.3 公共设施建设
29.4 基础设施建设
29.5 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30 远景进展构想
30.1 远景进展方向及空间结构
30.2 远景进展计策措施
31 规划的实施(政策建议)
32 附则
32.1 文本的法律效力
32.2 规划的讲明权
32.3 其它
4.3.4 规划文本的章节可依照需要增加、合并或删节。条文形式按章、节、条顺序排列。具体形式可参照本规定的写法。
4.3.5 规划讲明应包括:
(1) 工作报告
(2) 都市差不多情形(包括都市简史和都市规划简史):
(3) 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评判意见;
(4)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要紧技术方法;
(5) 区域社会经济进展背景分析(包括对进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社会经济进展战略、进展目标确定);
(6)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市域城镇进展条件,提出市域城镇进展战略、进展目标,进行市域城镇化水平推测、要紧城镇职能分工,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空间布局的确定,提出市域内区域性基础设施、环境爱护、风景旅行、土地开发等进展目标与布局);
(7) 都市进展目标(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8) 都市性质(依照社会经济进展规划、区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都市的现状条件和以后进展的机遇和可能,在归纳都市所负担的要紧职能的基础上,明确都市的性质,作为都市以后进展的目标和方向);
(9) 都市人口规模(都市人口规模的确定应在都市人口现状年龄性不构成、历年人口变动情形以及都市进展特点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依照社会经济进展的目标,并分析都市建设用地、用水、能源、交通等进展条件的可能性,分析都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以及暂住人口的变化,采纳多种方法进行测算,并相互校核.最后确定规划期内的都市人口规模。人口运算基期数与规划期数的口径范畴应一致。流淌人口不应计入都市人口范畴内,都市人口包括都市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人口的总合);
(10) 都市用地规模(在分析都市现状用地水平基础上,依照都市用地条件及社会经济进展的可能性。提出规划的人均都市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都市建设用地的总规模);
(11) 都市总体布局(包括界定都市规划区范畴,进行工程地质评判,对都市进展用地选择进行讲明,提出规划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和各类用地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对都市总体规划用地范畴内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专门用地等九大类用地的现状特点、咨询题和规划要紧原则作讲明,布局结构形状选择应有多方案,评判讲明,编制“都市建设用地平稳表”);
(12) 对外交通(包括港口、铁路、机场、公路、管道);
(13) 客运与货运规划(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地铁轻轨、客运换乘枢纽、货运);
(14) 道路系统规划;
(15) 居住用地规划(包括住宅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16)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包括市、区级公共中心位置的选择);
(17) 工业用地规划;
(18) 仓储用地规划;
(19) 绿地系统规划;
(20) 都市景观规划(或称之为都市风貌规划,包括重要地段的高度操纵、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的爱护范畴和爱护措施);
(21) 都市旅行规划;
(22) 都市土地分等定级及出让使用原则;
(23) 给水工程规划(包括都市水资源分析);
(24) 排水工程规划(污水和雨水可分开);
(25) 供电工程规划;
(26) 电信工程规划;
(27) 燃气工程规划;
(28) 供热工程规划;
(29) 环境爱护规划;
(30) 环境卫生规划;
(31) 防洪工程规划(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防风):
(32) 抗震工程规划;
(33) 消防工程规划;
(34) 人防工程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35) 郊区规划;
(36) 近期建设规划;
(37) 远景进展构想(研究都市进展门槛及合理布局结构);
(38) 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包括遗留的未解决咨询题)。
4.3.6 特定情形下依照需要受甲方托付可增加规划讲明内容。
4.3.7 规划讲明可包括“现状概况”、“咨询题分析”、“规划原则”、“计策措施”四部分。规划讲明可依照需要合并或简化。
4.3.8 省、市人民政府对都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规划过程中历次汇报评审的会议纪要和其他有关规划的历史性文件收入附件。
4.3.9 都市总体规划图纸应依照不同规模都市的具体要求而定。为增加图纸的信息量,在不减弱其表观深度的前提下,部分相近内容的图纸可合并在一张上表示,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4. 3.1l 为充分表达规划设计意图或为了满足都市专门需要:可增加编制各种分析图、评定图、示意图、方案图等。
4.3.12 都市总体规划图纸均应绘制在近期编绘的有地势、地物的浅色地势图上,图纸构图要美观.字体要清晰.彩色图纸涂色应透亮。图纸须注明图名,比例尺,表观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的风玫瑰.图例.绘制时刻.规划单位:墨线图正面和彩色图背面附本院的图签。
4.3.13 都市总体规划成果可用手工绘制,条件承诺时应采纳运算机绘制。
都市总体规划图深度要求表 表4.3.10
序号
用地类不
代号
第二种深度
大类
中类
小类
大类
中类
小类
01
居住用地
R
▲
▲
△
02
公共设计用地
C
▲
△
▲
△
03
工业用地
M
▲
△
▲
04
仓储用地
W
▲
▲
△
05
对外交通用地
T
▲
▲
△
06
道路广场用地
S
▲
▲
07
市政公用设施
U
▲
△
▲
△
08
绿地
G
▲
▲
△
09
专门用地
D
▲
▲
△
10
水域及其它用地
E
▲
▲
注:①▲为全部采纳.△为部分采纳。
②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范畴的界线须在图上单独标出。
③大都市220千伏、中小都市ll0千伏以上高压线需在总图上表示,
④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干管(输水、输油干管)需在总图上表示。
4.3.14都市总体规划图纸名目表。
附件:表l、《都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名目表》
表2、《都市总体规划文本各类指标统一使用单位》
序号
图名
比例
应表示的要紧内容
适用范畴
备注
特大都市
大中都市
小都市县城
建制镇
01
都市地理位置图
1/100万~1/20万
都市位置、周围都市位置、要紧交通线、都市规划区界线
▲
▲
▲
▲
02
市域城镇分布现状图
1/20万~1/5万
行政区划、城镇分布、城镇规模、交通网络、重要基础设施、要紧风景旅行资源、要紧矿产资源、都市规划界线
▲
▲
▲
0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1/20万~1/5万
行政区划、城镇职能分工
▲
▲
▲
可合一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04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
1/20万~1/5万
行政区划、都市等级、城镇规模
▲
▲
▲
05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图
1/20万~1/5万
行政区划、城镇分布、要紧进展轴(带)和进展方向
▲
▲
▲
06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1/20万~1/5万
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分布等级,要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行区布局、风景旅行,环境爱护,重要资源分布
▲
△
△
07
都市用地现状图
1/2.5万~1/5千
用地性质、用地范畴(具体深度见第4.3.10条)、各类开发区办线、要紧地名和街道名
▲
▲
▲
▲
08
都市用地工程地质评判图
1/2.5万~1/5千
建设用地工程地质分类和适用性评判、地质构造界限、洪水埋住范畴、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畴、地面坡度的范畴、潜在地质灾难空间分布、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裂度及灾难专门区
▲
▲
▲
△
09
都市历史沿革图
1/2.5万~1/5千
不同时期都市进展的用地范畴界线
△
△
△
△
10
都市规划区范畴界定图
1/10万~1/2.5万
都市规划区界线
▲
▲
▲
△
11
都市总体规划图
1/2.5万~1/5千
用地性质、用地范畴(具体深度见第4.3.10条)、要紧地名、要紧方向、街道名、标注中心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范畴
▲
▲
▲
▲
12
居住用地规划图
1/2.5万~1/5千
建成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结构、配套设施(中小学)、人口容量(居住人数)、居住用地面积、居住用地分类
▲
▲
▲
小学只定配置数。中学可定位。
13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
1/2.5万~1/5千
公共设施位置、级不(包括大型市场)
▲
△
△
△
当总图用地分类以大类为主时画此图
14
道路交通规划图
1/2.5万~1/5千
各类对外交通设施的位置、范畴、街道名、道路走向、性质、级不、断面形式、红线宽度、广场、站场、加油站、停车场位置范畴、重要交叉口形式(灯控、渠化、立交)、各类交通枢组点(换乘点)
▲
▲
▲
▲
15
公共交通规划图
1/2.5万~1/5千
公交线路、站场、起讫点
▲
△
△
16
绿地系统规划图
1/2.5万~1/5千
绿地性质、范畴、市区级公共绿地、苗圃、专业植物、防护林带、林地范畴、河湖水系范畴、市区内风景名胜区范畴
▲
▲
▲
△
17
景观(风貌)规划图
1/2.5万~1/5千
都市出入口、标志性建筑、景观点(带、走廊、区)、景观爱护区、建筑高度
△
△
△
△
可合并
18
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分布图
1/2.5万~1/5千
名称、范畴(位置)、级不
△
△
△
可并入《绿地系统规划图》
19
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图
1/2.5万~1/5千
爱护区、阻碍区、操纵区范畴、爱护单位位置范畴、建筑高度操纵、景观视线爱护、爱护整修项目的位置
▲
▲
▲
△
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
旧区改建规划图
1/2.5万~1/2千
改建范畴、重点处理地段性质、改造分区、打通或拓宽道路、交通操纵
△
△
△
21
岸线规划图
1/2.5万~1/5千
岸线性质、航线、主航道、锚地、回船区、陆域范畴疏运通道
▲
▲
▲
△
沿江沿海都市
22
土地分等定级评判图
1/2.5万~1/5千
土地的分等与定级
△
△
△
可合并
23
环境质量现状评判图
1/2.5万~1/5千
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扩散范畴、污染物排放单位名称、排放浓度、有害物质指数
▲
▲
△
由甲方提供资料
24
环境爱护规划图
1/2.5万~1/5千
大气水体的环境质量操纵范畴与指标(规划环境标准、环境分区)、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
▲
▲
▲
△
25
环境卫生规划图
1/2.5万~1/5千
环卫设施的位置、范畴、性质(垃圾中转站、处理场、环卫车场)
▲
▲
△
△
可与《环境爱护规划图》合并
26
给水工程规划图
1/2.5万~1/5千
水源地、水厂、泵站、储水站的位置、供水能力、给水范畴、给水分区、供水量、输配水干管走向、加压泵、高位水池规模及位置
▲
▲
▲
▲
27
排水工程规划图
1/2.5万~1/5千
排水分区界线、汇水总面积、规划排放总量、污水管、雨水管走向、位置、出水口位置、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的位置范畴
▲
▲
▲
▲
雨、污水二张图可合画
28
供电工程规划图
1/2.5万~1/5千
电源(电厂)、供电能力、变电站位置等级、供电高压线路走向、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范畴
▲
▲
▲
▲
29
电信工程规划图
1/2.5万~1/5千
电信总局、市话分局、邮政处理中心、转运站、微波站位置、线路走向、敷设方式,微波通道走向爱护范畴、收信区、发信区范畴
▲
▲
▲
▲
30
燃气工程规划图
1/2.5万~1/5千
气源位置、供气能力、储气站位置、容量、输气干管走向压力、调压站、储存站位置、容量
▲
▲
△
31
供热工程规划图
1/2.5万~1/5千
热源位置、供热分区、管线走向、敷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