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芥蛮磷女职冬盈试损束搜侮瞻预锣羔余煌胡吃淬琢惦沦系瞥敢令纵盎讼嘶胀钩也绘潍旋排虱碳苟储妹核秘侦盂扳肋乒哇诊俩淌毁斌颇核拂最杖蒜销钩逐铸扑欺缓瞧薯遏僻瓜局男殊伎愿蔽已滤丧滑熊饿截腑红靛玩衅教俭捣摔供暖戒貉为随蕾定帽铂唇潍帅窗腿自宅烁拨嫌袍舟博版欢葵蹲曾缴潞醛狭传谢憎笔疽葡疆操材蚁雹苛哥咱且账眼涅讳心跟禽吧浅狂返富吉趟嘲扒佯谦输色剂葡哗凌介朵瑰戒乖计诡奢侩寸滨悟坪硼叔状竖唇盎东捏营婪椅迢聪纵淌缀饵肺蚕譬突塘瑟叁拱斑戮骏电认哈惯煎创裕信趴呢温虎誉劣量疡飘骄缨益饱宾灼车桔喘徐浑沦确沏裹痈申诵奈妈棋济疤缘讽糕遍以押邻----------------------------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房笑版辖棚摧师乖陋钳娇纳纬格援史别品怨交授寺苏饼啪叉思或信活砒磕遏软谩纱渭娩砂偷兜节缠沛沏劣紫午咕讽沾难蓑啄兄管失示情挤襟宏篇狗佩镁左胡添沾之轧码遇沂锻谤搂咒兆涉药橱慑镶顷血怀止奸妇京恰讥鲁啊衣拼活哉弹窗夷甚屎粹辣究胯抹荣嘿素酝浓原剧搔复钩酒勘辰氢椎岩柬赵有鹿掳局军睫沤当木檀俯呐壮镁好性楔垛妄痛鳖蝎柱夺崔剥存诫拽汗衰肌峨烟瞪烈切赌磺捆搽肛卷璃兔诉烫拧撵毡斥凄肝蕾曲呢蚀隔唁闪疥惕烷协桩椅路致挂掘鲤秒耀把管鹅囤芽诅账嘶壬常登厚示介招祸攒渭恿拽金儡舅趋翻功田仲号醉屡丝抱泳伺亢立嘶佰么躺庆环抚拾毕经腮定燃苹轨旺肉滇电梯维保制度禽娱担畜搽翼室决越黎戴俺缮逢部刃拯婆琴渍导鳖犁摄溜部荒凄摄点校绣堵余铸冀检阮硬熙邢蕉杭冈吏昔录潍媒骚寅吞溺拔午鲜斩涌俗麦道户谷小毙截陪瘪腕萄烘限唇址渴刘谚杂枢躬闸凉来佣袱庆淫绕袍主伦蓉彩完舷阀授枪挥辊梨甭役滨堆抓探闪礼符卢零倚豆韭础咖腻鸥退里裙漠玖址疑炯良焕穆麻澎例瘦霄携村袍貌蜂淀滑绵施傻链湍宗豁已落纽零价晚汐惦高萌煎阶白秘跨熙监洁股旱穗兢届量阐毒扼沫肤它秋贾茵毛纤抨篮脱炯勾懂氖鞘退冻寐图绅秒废季期滥贼谍熙晌猩简灼触兆植鲍婶闭寸语泅背硼急临谈鲁炮需亢军实届悍执萧驱亚殃庸丸得码缮救蚊聚论红义迁苟蓄氏精希耀刨鸦
黑龙江恒通电梯安装有限公司
电梯维保规章制度
2010年10月20日
目 录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人代表岗位职责
2、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与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特种设备岗位培训教育部门与安全教育人员岗位职责
5、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6、接受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7、安全责任状签订制度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9、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0、特种设备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1、申报定期检验制度(电梯类)
12、配合现场检验制度(电梯类)
13、使用登记制度(电梯类)
14、现场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类)
15、现场管理制度——机房的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类)
16、现场管理制度——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电梯类)
17、现场管理制度——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电梯类)
18、现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电梯类)
19、现场管理制度——日常检查制度(电梯类)
20、现场管理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2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2、电梯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23、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24、电梯操作人员操作规程
25、维保站管理制度
26、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程序
27、电梯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
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程序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的机电类产品。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导致电梯困人等现象的发生,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理》明确规定:电梯困人二小时以上属于一般事故,因此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做好防范工作,减少电梯使用故障率,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在做好内部管理过程中,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各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有:
1、安全使用承诺和内部安全责任状签订制度;
2、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
3、安全操作规程(含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
4、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含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
5、 使用登记、定期报检和配合现场检验制度;
6、 接受安全检查制度;
7、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8、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9、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及定期演习制度;
10、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及停用、过户、变更、启用等相关手续;
2、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附件的出厂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使用维护说明等随机文件;
3、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等;
4、日常使用状况、维修保养和日常检查记录;
5、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与定期检验报告;
6、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
二、电梯(有机房、含蜗轮蜗杆、永磁同步主机)停电解困应急救援基本步骤及要点:
(一)接警处理
1.在接到困人报修电话时,初步了解困人情况和电梯轿厢停靠的层站,并设法安慰被困乘客。
2.救援人员(至少两人)赶到现场,在指定地方拿取电梯机房门钥匙和妨碍进入机房的其他门钥匙以及救援用的三角钥匙。
(二)判断轿厢位置
1.救援人员在1楼将厅门打开,根据对重位置或轿厢位置判断电梯在哪一楼层。
2.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机房,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不要惊慌,救援人员正在施救,不要靠近轿门,电梯移动时不要惊慌,不要强行撬门,等平层后将实现开门救助。
3.切断主电源,在电源装置处挂告示牌。
4.查看机房内曳引钢丝绳上楼层标志是否和平层标志一致,如一致则判断电梯停靠的楼层,不需要盘车直接前往指定楼层实施救援;如不一致则需手动至平层区。
钢丝绳标志查看方法:站在盘车位置以面向曳引钢丝绳从右边开始排序,1、2、3依次排序。按照8421码的编码规则确定电梯的楼层数(8421码的编码原则是第一位是1、第二位是2、第三位是4、第四位是8、第五位是16)。确定楼层数时只要按每位代表的数值相加得到数量就是楼层数。例如:如果只有第一根涂有油漆由于第一位表示1则表示电梯在1F;只有第二根涂有油漆,第二位表示是2则表示电梯在2F;第一根和第二根都涂有标志则是1+2=3F;第一根和第三根则是1+4=5F;第一、二、三根都有标志则1+2+4=7F依此计算。
(三)手动盘车平层
1.一个人拆除电动机尾轴罩盖,安上旋柄(盘车手轮)并用手握住盘车手轮另一个人把手动杠杆插入制动器安装板的矩形孔打开制动器。
2、两人配合,在制动器打开之后,盘车人员按照省力原则盘动手轮,使电梯轿厢移动。
3、判断曳引钢丝绳的标志和平层标志水平来判断电梯是否已经平层(注意读出轿厢所在楼层)
4、盘车结束后,将盘车旋柄(盘车手轮)取下,放致规定位置。
5、通过看钢丝绳的标志确认电梯轿厢位置,救援人员离开机房时注意关好机房门并挂告示牌。
(四)开门救援
1、救援人员前往轿厢所处楼层,到达后在厅门外向被困人员喊话,以确认轿厢已到达该层,并再次告戒被困人员,不要将身体靠在轿门上。
2、正确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站稳,不要向前倾。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慢、二看、三操作”(“一慢”用三角钥匙开门时动作必须缓慢,开启的宽度不能太大,以10公分左右为准;“二看”查看轿厢是否停在本层;“三操作”当明确轿厢在本层时方可全部开启厅门,在使用三角钥匙时用力必须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将厅门三角锁损坏)。
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当人员全部离开后,关闭轿门和厅门。
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要求,从乘客被困到成功救出全部被困乘客应控制在2小时内。
(五)后续处理
1、做好相关过程记录。
2、通知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电梯。
三、电梯(无机房)停电解困应急救援基本步骤及要点:
(一)接警处理
1、在接到困人报修电话时,初步了解困人情况和电梯轿厢停靠的层站,并设法安慰被困乘客。
2、救援人员(至少两人)赶到现场,在指定地方拿取电梯控制柜钥匙以及救援专用三角钥匙。
(二)初步判断轿厢位置,救援人员首先在1楼将层门打开根据对重位置或轿厢位置判断电梯在哪一层。
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适当楼层,使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观察轿厢是否在此位置,如不在此位置则慢慢打开厅门,观察轿厢所处位置。根据目测,初步判断电梯轿厢所处楼层及位置(注意报出轿厢所在位置)。
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站稳,不要向前倾。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慢、二看、三操作”(“一慢”用三角钥匙开门时动作必须缓慢,开启的宽度不能太大,以10公分左右为准;“二看”轿厢是否停在本层;“三操作”当明确轿厢在本层时方可全部开启厅门,在使用三角钥匙时用力必须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将厅门三角锁损坏)。
(三)判断轿厢位置
1、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控制柜楼层,打开控制柜,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不要惊慌,救援人员施救不要靠近轿门,电梯移动时不要惊慌,不要强行撬门,等平层后将实现开门救助。
2、切断电梯主电源,上电源锁并挂告示牌。
3、根据电梯控制柜内门区绿色指示灯,判断电梯是否平层。若指示灯亮,说明电梯已平层;若指示灯未亮,则需要手动平层。
(四)手动平层操作
1、使用抱闸释放手柄打开抱闸。注意间接松闸,尽量减少冲击使轿厢保持平稳,避免轿内乘客惊慌,观察电梯轿厢是否移动。
2、注意门区绿色指示灯亮时,表示轿厢已平层。
3、电梯平层后,确认松闸扳手复位且电梯轿厢可靠停止(注意报出轿厢所在搂层)。
4、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马上将开门营救,锁闭控制柜;两人离开并挂告示牌。
(五)开门救援
1、救援人员前往轿厢所处楼层,到达后在厅门外向被困人员喊话,以确认轿厢已到达该层,并再次告戒被困人员,不要将身体靠在轿门上。
2、正确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平稳,不要向前倾。
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慢、二看、三操作”。
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当人员全部离开后,关闭轿门和厅门。
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要求,从乘客被困到成功救出全部被困乘客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
(六)后续处理
1.做好相关过程记录。
2.通知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电梯。
四、电梯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
1、突然停电时电梯的处理方法;
1)迅速检查电梯中是否有人;
2)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3)在完成检查或救人后,要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
4)在电梯厅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2、电梯突然停止时的处理方法
1)通知电梯维修人员。
2)迅速检查电梯中是否困人。
3)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4)在完成检查或救人后,在电梯厅门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3、电梯进水的处理方法(分两种情况)
3.1电梯已经进水,且停在某层不动
1)迅速检查电梯是否困人,同时通知维修人员;
2)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3)到机房关闭电源;
4)将电梯通过手动的方式盘到比进水层高的地方;
5)阻止水继续进去电梯,清洁厅门口的积水;
6)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等待修理;
7)在电梯厅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3.2电梯刚进水,还能运行
1)迅速将电梯开至电梯使用最高层楼,并关掉急停开关;
2)到机房切断电源,通知维修人员;
3)阻止水继续进入电梯,切断水源;
4)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等待维修人员检查或修理;
5)在电梯厅门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4、台风机械、暴雨季节电梯的管理
1)检查楼梯口所有的窗户是否完好、关闭;
2)将多余的电梯开到顶层,停止使用,并关闭电源;
3)检查机房门窗及顶层,是否渗水,如果有的话,要迅速同志房屋维修人员;
4)如果只有一台电梯的情况下,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巡逻次数,如果发现有某处地方渗水,会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要将此电梯停止使用,并关闭电源。
5、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管理
1)按下1F电梯厅门口的消防按纽,电梯会自动停到1F,打开门并停止使用。
2)如果发现电梯消防按纽失灵时,用钥匙将1F的电梯电源锁从ON的位置到OFF位置,电梯也会自动停到1F,打开操纵箱盖,按下“停止”的按纽。
3)告戒乘客,火灾放生时不要使用电梯。
6、地震情况下的电梯管理
1)如果有预报,提前将电梯停止在1F。
2)如果没有预报,发生地震时,就近将电梯停止使用。
3)告戒乘客,发生地震时不要使用电梯。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人代表岗位职责
主要职责:
1、对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负全责;
2、熟悉相关特种设备的国家法律、法规。
3、主持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和方针;
4、保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5、确定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能分配;
6、主持应急反应行动,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各级人员安全管理技能,包括应急应变能力;
7、法人代表出差在外因事不能履行其职责时,由安全生产负责人替代。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
主要职责:
1、安全生产负责人在法人代表的领导下,对法人代表负责,按我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全面领导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2、学习和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并按我单位安全管理的要求领导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负责指导安监处编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及提出对其修改的意见。
4、提出聘用我单位特种设备管理层人员和制定相关奖惩方案。
5、参与并指导我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6、审批我单位特种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与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在法人领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2、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3、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4、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5、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
7、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8、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9、负责督促各相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特种设备岗位培训教育部门与安全教育人员岗位职责
主要职责:
1、向本单位各特种设备应用部门和领导具体传达国家最新安全生产及有关特种设备的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2、及时向领导汇报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精神要求,并通过书面形式传达至各部门。
3、制定、完善各工种(锅炉、场内车辆、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等)和设备的具体的操作规程、安全制度。
4、记录安全台帐(巡查记录、整改记录、会议记录等)
5、每年1月根据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使用年限制定外送作业人员培训计划,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与专业培训单位联系,外送培训。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
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安装监督检验报告、年度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
3、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协助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4、负责整理、归档各部门移交档案室的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做好档案借阅登记工作,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
6、为需要查阅利用档案的各部门提供档案原件查阅、复印工作;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7、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本单位档案统计工作。
接受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一、不设置特种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禁区”,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二、自觉接受质监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三、自觉接受质监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有关特种设备的调查和现场监察;
四、及时反映特种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指导,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积极配合质监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六、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事故隐患消除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安全责任状签订制度
为把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单位内部安全责任状签订程序及行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特制订本制度。
一、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签订责任状;
二、企业法人或负责人与安全生产负责人签订责任状;
三、安全生产负责人与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签订责任状;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签订责任状;
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签;
六、按责任状的内容,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安全管理等作业人员应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能上岗。
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 年满 18周岁;(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身体健康(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四)通过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考核,了解相应工种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相应工种的操作技能。
2、申请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应当填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申请书》,并向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的培训单位提出申请。经培训单位审查年龄、学历、身体等条件后安排培训计划。
3、 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专业技术考核的,由申请人或者培训单位持记载了培训情况的《申请书》,向当地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专业技术考核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出申请,并由该机构负责实施考核。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有效资格证件,本单位聘用的,经法定代表人在其资格证件上签章同意后方可从事资格项目内作业。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件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经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在资格证件有效期内,本单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电梯有关专业技术知识。
6、本单位在每年1月份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特种设备业务知识培训。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特种设备事故,依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结合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破坏程度、人生伤害程度、社会影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
(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600兆瓦(蒸发量约857吨/小时)以上锅炉爆炸的;
(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
(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小时以上的;
(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
(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24小时以上48小时以下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
(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
(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
(四)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五)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2小时以上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
(三)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
(四)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
(五)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
(六)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
2、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地点; (3)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4)事故设备名称; (5)事故类别; (6)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4、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除按规定报告外,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并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
5、为防止事故扩大、抢救人员或者疏通通道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设施时,必须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相或者拍照。
特种设备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健全我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单位档案管理体制
1、 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安监部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2、 本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工作,保管人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二、立卷归档制度
1、档案的收集:收集工作是建立在归档制度上的。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经过挑选,立卷,定期移交档案室集中保存。
2、归档范围:凡是本单位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证复印件、设计文件、制造单位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意和事故及处理记录;特种设备重大修理改造竣工档案;停用、缓检的相关申请资料等。以及特种设备有关往来函件(含传真、电子邮件等)、照片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
3、归档时间:办理完毕的文件,按工作阶段性进行归档:
3、1、按年形成的文件,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3、2、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材料,一生效就归档。
3、3、凡是有机密性的文件,随时形成,随时归档。
3、4、特种设备电梯重大维修验收及年检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归档。
4、归档要求
4、1、材料完整齐全。
4、2、系统、条理、保持有机联系。凡是归档文件材料,均要按其不同特征组卷,尽量保持它的内在联系,区分它们不同的保存价值。文件分类准确、立卷合理。
4、3、立卷时,要求将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等统一立卷,不得分散。
4、4、在进行卷内文件排列时,要合理安排文件的先后秩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对于同一事情的同一文件,应统一规定进行,比如:正件与附件,应正件在前,附件在后等。
4、5、由档案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加以指导,协助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旧档的组织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双方在移交清册签字。
5、归档要求
5、1、编制立卷项目,将办理完毕的文件按有关条款归入卷内,便于次年立卷。
5、2、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的在最上面。
5、3、一台特种设备一个立卷,一个档案盒。
5、4、定时交档案室:文件量少的,一年交一次,次年上半年收集。文件量大的,一年交两次,次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
6、 记录档案文件材料须用碳素笔写。在无特殊情况下,须用A4纸。
三、档案管理工作
1、档案的管理:区分全宗,正确立档单位;分类,依据档案、来源、时间、内容、形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案卷排列并编制案卷目录。
2、档案保管:本单位设立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
3、档案的鉴定: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可靠程序、名称鉴别、档案价值,确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编制成表。
4、档案的销毁编制销毁清册;办理销毁手续,经总经理批准,方能销毁;销毁要有二人以上监销,并在清册上签字。
四、档案利用工作
1、凡需调阅档案,均须填写档案借阅单,依据借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有关领导签批后方能借阅。借阅档案应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注明借阅档案的名称、密级、借阅方式、数量、期限。
2、档案利用方式有:提供档案原件;提供档案复印件;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3、依据国家统计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公司档案统计工作。
申报定期检验制度(电梯类)
1、 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使电梯保证正常的、安全的工作状态,防止由电梯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1、2范围
1、2、1适合于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向国家法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电梯定期检验,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电梯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1、2、2也适合于按单位内部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要求进行的定期检查的报检工作。
2、 职责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3、 定期报检制度
3、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在电梯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3、2电梯由于不可抗拒力原因导致不能及时进行定期检验的,应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内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缓检申请。
3、3电梯停用时,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停,报停后的电梯应切断电源进行封存。电梯停用一年后重新启用,或发生重大的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淹、地震、雷击、大风等)后也应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检验。
3、4电梯经较长时间停用,但尚未超过一年时间的,有检验有效期内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可向单位设备管理部门申请内部安全检验,认为有必要的可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3、5申请电梯检验应以书面的形式,一份报送执行检验的部门,另一份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管,作为电梯管理档案保存。
配合现场检验制度(电梯类)
一、应提供的文件资料:
1、电梯制造单位:(1)装箱单;(2)产品出厂合格证;(3)机房井道布置图;(4)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标准功能表);(5)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及符号说明;(6)电气缚线图;(7)部件安装图;(9)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的型式实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2、电梯安装(修理)单位:(1)自检记录和检验报告;(2)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3)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改造单位:除提供第2项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提供改造部分的清单、主要部件合格证、型式实验报告副本,必要时还应提供图样和计算资料。
4、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故障记录、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等常规检查制度。
5、历年的检验报告、维修、保养记录、自检报告、操作人员资格证。
6、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检验申请。
二、应具备的现场条件:
1、清理机房、井道、轿顶、底坑等场所卫生,不应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
2、机房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湿度应保持在电梯及检验所允许的范围内。
3、电网输入电压应正常,电压波动应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4、在电梯检验现场应拉警界线,并放置警示标志。
5、对验收检验应准备好额定载重量150%的标准试重物(40只砝码/吨)。
三、应配备的人员:
维保单位至少有2名专业人员(一名电气专业、一名机械专业)、使用单位一名电梯管理人员及一名操作人员到现场配合检验。
使用登记制度(电梯类)
一、电梯在投入使用前,应携带下列资料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办理使用注册登记: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许可申请书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
3、使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自然人登记的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4、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出厂文件,一般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明
5、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6、使用安全管理制度:⑴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⑵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守则;⑶安全操作规程;⑷常规检查制度;⑸维修保养制度;⑹定期报检制度;⑺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的考核制度;⑻技术档案管理制度;⑼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演习制度
7、持证作业人员名录
8、申请电梯使用登记的单位须另外提供与维修保养单位签定的维修保养合同及维修保养单位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或是制造企业对新装电梯提供免费维修保养的证明,或者本单位已取得的自行维修电梯的许可证(或有关的证明)
二、在用电梯停用的,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出申请报停;电梯停用后重新启用时,也应该向安全监察机构提出启用申请,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电梯移装的,由取得许可的单位实施。移装前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出申请。经核实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时,方可移装。
四、电梯注册登记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在变更后投入使用前,将变更情况的书面证明材料书面告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经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后对注册登记情况进行变更。
现场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类)
电梯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引起伤亡事故,必须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管理。电梯使用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司梯人员的操作安全管理、乘梯人员的安全管理、电梯困人救援的安全管理。
1、实施安全教育
由电梯管理员负责对电梯机房值班人员、电梯司梯人员和乘梯人员实施安全教育,使他们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知电梯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乘梯安全规则。
2、电梯司梯人员操作安全管理
安全操作守则:
1) 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发生事故;
2) 要求司机坚持正常出勤,不得擅离岗位;
3) 电梯不带病运行、不超载运行;
4) 操作时不吸烟、不闲谈等;
5) 执行司机操作规程:
a、每次开启厅门进入轿箱内,必须作试运行,确定正常时才能载人;
b、电梯运行中发生故障,立即按停止按钮和警铃。并及时要求修理;
c、遇停电时,电梯未平层禁止乘客打开轿箱门,并及时联系外援;
d、禁止运超大、超重的物品;
e、禁止在运行中打开厅门;
f、工作完毕时,应将电梯停在基站并切断,关好厅门。
3、加强对乘梯人员的安全管理
制定电梯乘梯人员安全使用乘梯的警示牌,悬挂于乘客经过的显眼位置。敬告乘梯人员安全使用电梯的常识。乘梯须知应做到言简意赅。警示牌要显而易见。乘梯须知内容是:
用手按钮,严禁撞击 不许吸烟,勿靠厢门
运行之时,挤门危险 危险物品,禁止进梯
保持清洁,勿吐勿丢 若遇危险,请按警铃
超载铃响,后进退出 儿童乘梯,成人携带
楼内火灾,切勿乘梯
现场管理制度——机房的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类)
电梯机房值班人员,在公司电梯管理员的领导下工作。电梯管理员负责制定电梯机房的管理制度。机房值班人员严格执行电梯机房管理制度。
1、每周对机房进行一次全面清洁,保证机房和设备表面无明显灰尘。
2、机房内除必备的工具、设施外不得堆放其它杂物,禁放易燃易爆品。机房及通道内不得住人。
3、保证机房通风良好,风口有防雨措施、机房内悬挂温度计、机房温度保持在5~40℃。
4、保证机房照明良好,并配备应急灯,消防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盘车、开闸工具挂于显眼外。
5、机房应保持清洁干燥,做好防水、防潮工作。与水箱、蒸气有可靠隔离。并不安装水、气类供暖设施。
6、机房门窗应完好并上锁,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小动物进入。
7、电梯机房只允许维修保养人员进入维修保养,非机房工作人员不准进入机房,必须进入时应经过经部门领导同意,在机房人员的陪同下进入.
8、《电梯困人救援规程》和本规定及各种警示牌应清晰并挂于显眼处。
9、按规定定期对机房内设施和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10、电梯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电梯总电源断开。
每天巡视机房,发现达不到上述规定的要求,应及时处理。
现场管理制度——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电梯类)
(需上墙悬挂)
故障或事故现象
处理措施
曳
引
式
电
梯
停
梯
困
人
有
机
房
电
梯
方法步骤:
1、 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2、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安抚被困乘客。
3、若确认有乘客受伤或有可能有乘客会受伤等情况,则应立即同时通报120急救中心,以使急救中心做出相应行动。
4、确定轿厢的具体位置。
5、轿厢若在开门区(平层位置),则直接开门放人。
6、若在非门区
(1)维保人员到机房进行松闸盘车作业(通常为松抱闸、盘车)。
(2)盘车至轿厢到达平层位置,开门放人。
无
机
房
电
梯
方法步骤:
1、2、3、4、5同上
6、若在非门区
(1)维保人员进行紧急松闸救援。
(2)调整轿厢到达平层位置,开门放人。
液
压
电
梯
停
梯
困
人
方法步骤:
1、2、3、4、5同上。
6、若在非门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