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蘑菇该奖给谁 》 教学案
学 科
语文
学 校
镇江实验学校
教 者
杨妍
班 级
一(10)班
课 题
《蘑菇该奖给谁》
课 型
语文课
地 点
微格教室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蘑菇该奖给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它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针对这篇课文的童话性,以及主要部分是由对话构成这一特点,教师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课本剧表演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文最后一句兔妈妈的话“因为他敢和高手比”,点出现在小学生爱和比自己差的人比的弊端,教育大家敢于和强者比,虽败犹荣。
问题设计
问题: 1、“嘱咐”这个词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2、模拟几种情景,试着说句子。
3、小黑兔的心情如何,他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
4、你曾经难为情过吗?说说当时的情况。
5、兔妈妈为什么没有把大蘑菇奖给得了冠军的小黑兔?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书写本课的四个生字。
能力目标:联系一定的语境,理解“嘱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兔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小黑兔的“得意”和小白兔的“难为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敢于和高手比,虽败犹荣。
教学重点:
正确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嘱咐”的意思,体会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心情。
教学方法:
1、 通过学情调查,了解班级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做到以学定教。
2、 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自己理解,自己感悟出“嘱咐”的含义。
3、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难为情”的意思。
4、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体会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心情。
5、 通过同桌合作读书,培养合作意识,纠正错误读音。通过同桌合作写字,培养良好的读写姿势。
所需设备:
课件、贴图、头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上课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
对,就是蘑菇,同学们猜对了,可是音却没有读准,谁看着拼音来读一读。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这个大蘑菇有关,叫做:蘑菇该奖给谁。
(板书课题)
3、这个课题其实就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为它加个标点,你会加什么呢?
那么谁来读好这个问句?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带有疑问语气的课题。
二、检查生字。
1、读得真好。你们的读题声唤醒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蘑菇们,他们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还带来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出示:练习、提、参加、比、乌、过、品、军、嘱咐、临)
2、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调查学情:认识的小朋友请举手。)这么多的同学都认识了吗?老师不信,我要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老师教读)
三、指导朗读第一段
1、有两个小动物也被吸引来了,他们就是课文中的小白兔和小黑兔(贴图)。他们想问问大家,生字是认识了,但是放到课文中,你还能将他们读好吗?老师又不相信了。下面请同桌配合完成课文的朗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一个人读的时候,另一个人仔细听,遇到错误请你及时帮他指出来,听明白了吗?
2你们觉得难读吗?可是老师觉得要读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信,咱们试试看。老师这里有一段话,里面的生字不少,谁来读一读,要求是将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3、指名读。相机范读:仔细听老师读,听清楚句子的停顿。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就是“嘱咐”,这个词语很特别,你发现了吗?口字旁的字都和嘴巴有关,“嘱咐”就是表示一个人在说话。
“嘱咐”就是长辈对晚辈反复说的那些关心的话。你们明白了吗?再读这个词。
5、这个句子中还有两个生字:练习(齐读)。教写“练习”。
四、知道朗读2、3、4自然段。
过渡:兔妈妈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好好练习跑步,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她是怎么说的呢?
(一)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2、这里有一个词比较难读(点出“最出色”),这个词既有平舌音,又有翘舌音,谁来读准它。(指名读)
3、这一段的句子很特别,你们仔细看他的标点,一个是问号,这就是问句,读问句的时候,声音要上扬。听老师来读。
4、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5、还有一个是感叹号,感情要强烈些。再听老师读。
6、谁来试一试?
7、注意了这两个特殊的标点,这个句子就不难读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听了兔妈妈的话,小黑兔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三段)
2、指名读。
3、小黑兔说这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得意,板书)得意就是很(骄傲)。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读出说话人的心情。
4、谁再来读一读?(评价:真是一只得意的小黑兔)
5、我们可以加上动作把小黑兔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谁愿意加上动作演一演。(指名2人)
6、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
(三)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1、那么小白兔呢:她又是怎么告诉妈妈的呢?(出示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这时候的小白兔很(难为情,板书,读词)。
3、难为情就是不好意思。小朋友你们有过不好意思的时候吗?说说看。
4、不好意思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脸红,小声、低头)
5、那小白兔会怎么难为情地说这句话呢,谁再来读一读?(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小白兔的难为情,你能给他提个建议吗?/从你低低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你确实很难为情)
(五)整合。
1、一段一段的读,大家读得好,演的也好,如果放在一起读,你还能读好吗?下面老师把这三段对话出示出来,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起立)
2、老师来读兔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黑兔的话,女生读小白兔的话。准备好了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为我们自己的精彩朗读鼓鼓掌吧)
五、指导朗读5、6、7自然段。
过渡:兔妈妈并没有立刻分发奖品,而是又提出了一个疑问,她是怎么问的,孩子们又是怎么答的呢?
1、出示第5、6、7自然段。我请人来分角色读课文。谁读……
2、学生分角色读。(2组。点评:读对话时,注意了说话人的语气,才能将对话读好)
3、以前我们遇到人物说话时,某某人说都是在句子的开头,今天这三段话谁说都是在句子的结尾,我们同学照样能分得清是谁说的话,真不简单。
了解了孩子们的跑步过程,兔妈妈把蘑菇给了谁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六、教学生字。
今天杨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蘑菇,要奖给今天写字最出色的孩子。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是:提、加
1、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教师范写“提”。生描红,左边的同学看右边的同学写,注意姿势和笔顺。
3、教师范写“加”。同上。
4、今天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生字,请同学们完成习字册。
学生回答:蘑菇。读准蘑菇,贴图。
生为课题加标点:问号。带着疑问的语气齐读课题。
接受学情调查。
指名读、同桌互读、小老师教读。
同桌一人读一个自然段,配合读完课文。
指名读、听老师读、齐读。
学生模拟语境说话:
A课文中,兔妈妈临走时,对两个孩子说( )。这就叫做“嘱咐”。
B过马路时,妈妈一个劲地对你说( )。这也叫做“嘱咐”。
C星期天,妈妈加班,你一个人在家,临走时妈妈不停地对你说( )。这还是叫做“嘱咐”。
学习生字:练习
读第二自然段。注重读好“最出色”。
听老师读,学老师的样子读问句和感叹句。
读第三自然段。
带着骄傲的语气读第三段。加上动作读该段。
读第四自然段。读好词语“难为情”。
联系生活说说自己“难为情”的样子。从而体会小白兔的心情,读好该段。
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分角色读第五、六、七自然段。
学写生字“提、加”。
猜谜这个设计,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打破常规的读题方式,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
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合理性、人性化。教师教学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有一条就是乐于倾听。采取同桌互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朗读进行正音,纠错,同时也有助于课标中提出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嘱咐”这个词语学生较难理解,从字形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理解词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朗读是一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朗读指导不一样的侧重点,都能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到兴趣,激发朗读的欲望。这段朗读指导,从标点符号出发,读好问号和感叹号所具有的不同语气,句子的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语感是朗读的核心部分,对话指导,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自己“得意”和“难为情”时的表现。这样,学生对于词语的感悟会更加具体、真切,指导朗读也就更加有效。
一段一段地指导朗读后,学生对对话的朗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朗读的语气也有了一定的把握。这个时候,教师将第二段对话一起出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先扶再放,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