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专题汇报
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云会中心小学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云会中心小学创办于1947年,后经仁和街道2011年学校布局调整后,于2011年9月搬至原云会中学,学校背靠小山岳,面朝宁静的村落,环境优雅。学校占地面积29.27亩,校舍面积2454.67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现有35个班级,学生1370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1人。学校拥有微机房、多媒体室、图书室、音乐室、广播室、多功能会议室等多个专用教室,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几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被评为:余杭区“花园式学校”、“绿化达标单位”、“文明单位”、“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余杭区绿色学校”、“余杭区平安校园”、“余杭区教育系统规范园丁岗”、“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余杭区心理健康合格辅导站”、“余杭区首批故事讲演基地学校” 浙江省故事讲演基地学校等。
去年起我校根据《余杭区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考核细则》中确定的内容和要点,结合学校实际逐项进行自查和自评,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力促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进一步发展,同时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保管和维护工作,现就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教育装备管理到位。
我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文件精神,在仁和街道和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成立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组,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在以校长室为首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紧紧抓住建、配、管、用、研,扎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学校特别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布置相关要求。实行部门负责制,评价方案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制,形成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力求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保障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馆舍建设和设备配置到位
教育技术装备是衡量学校办学品位与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学校现在教师办公用台式电脑26部、笔记本电脑77台、拥有41套多媒体设备、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机142台,学生拥有微机比为4.79:1;图书室藏有31718册各类图书,师生人均拥有图书21.4册。同时学校推行班级图书馆,用于学校图书馆的补充,每学期有不少于3000本的图书保证了我校生均图书不少于30册。
学校设施设备基本情况
三、各室的管理使用具体情况介绍
1、仪器、实验室管理
目前我校仪器、实验室是当初云会中学合并入仁和中学时赠送的设施。其中科学实验室1个、科学仪器准备室1间。实验室桌椅、橱柜配备齐全,仪器设备配置不全,防火、防盗安全设施有保障。实验室的照明设施正常,日光灯、吊扇等悬挂牢靠。在显眼顺手处安装灭火器,灭火器入箱。仪器室随时锁门,实验室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中通风换气。
仪器、实验室配有兼职实验人员3人,系学校科学老师,具有本科学历,热爱本职工作,他们既熟悉教材,又熟悉仪器性能,能熟练使用仪器设备,会简单维修器材。学校领导也十分关心实验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并合理分配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实验室建立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并严格执行。仪器管理有序。
学校在原云会中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明细帐和分类帐册,努力做到帐物相符。学校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保养、及时维修,根据仪器不同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保持仪器性能良好。实验室、仪器室经常保持整洁,有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学校每学期要求科学老师制定实验室工作计划和总结。每年确保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实验教学需要,适时添置和补充破损易耗仪器、药品。
每学期实验教学做到有计划并按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达100%。我校科学教师指导的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获得 等奖,郑建老师的《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记录“缺失现象”的调查与策略研究》获区级立项戴卫伟、莫超亚老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单”的设计与实施》获年会三等奖。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校科学实验正步入有序轨道,发挥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功能,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图书室管理
⑴、硬件方面:
学校配备1名兼职图书管理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本科学历,三十多岁,符合人员年轻化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图书室硬件设施属于云会中学搬迁时赠送,有管理制度,安全消防设施、照明齐全。没有教师、学生阅览室。
⑵、图书管理方面:
学校对图书馆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目前藏书31718。购进新书能及时上架、流通。由于场地原因,为增进流通学校以流通图书馆的形式,推进每个班级的借书活动,保证每学期每生借书量不少于4次,图书馆全天开放。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每年都开展相关主题读书活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2014年丁零等48位同学在市区两级的读书征文、故事演讲中获奖,在城乡导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3、信息技术管理
⑴、硬件配置情况
目前我校现有1370名学生,现有3名信息技术教师兼1名管理人员,配备了4个计算机教室,所有计算机与互联网相连。学生用计算机142台,配备带麦克风的耳机一副,生机比达4.79:1,电子白板1块,触摸一体机7台。教师用机103台。学校有35个班每班都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⑵、管理制度
我校根据各个功能室的情况,制定了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房管理制度、校园网管理制度和广播系统管理制度、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
⑶、信息技术教学管理
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教师能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参加省、市级、县级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坚持做到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2次以上,培训合格率为100%,在教育、教学运用方面,我校的100%以上教师能利用电脑软件制作课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公开课时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导处按照学校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对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录音机以及广播室实行登记使用,落实使用、登记保养的制度。
四、管理使用记录和档案资料归档到位
学校挑选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教师,成立教育技术装备专兼职管理员队伍,担负起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同时,建章立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与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与规定,制订了各专用教室、专用设备的使用、保管制度,如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计算机教室使用管理制度、科学实验仪器室管理制度等等,并将这些制度放大打印、装框上墙。各室均由专人负责,清卫保洁、氛围布置、设备保管、借还登记等工作定人定责,定期进行检查、清点、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随时能正常使用。
学校还定期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与管理进行督查,实地查看设备情况,,及时挖掘优秀典型与发现存在问题,向有关责任人通报,敦促他们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与管理。如学校对电教教材、设备和实验器材、设备等资源的要求是存放合理规范,整齐划一,做好“六防”(“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磁、防震”),做到“四无”(无灰尘,无锈蚀,无丢失,无损坏);严格实验药品管理,确保设备、设施资源实体安全和实验药品安全;实验耗材、设备分发、准备坚持节约,注意安全,做到无耗材浪费和安全事故发生。电教、实验仪器、设备、器材与电教教材的领用、借还严格实行登记制度,电教设备、电教教材使用后及时收回,确保了设备、资源的0流失率和无人为损坏。
为使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发挥效益,学校对专用教室的使用作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如图书室,除全天候开放供学生自由阅览外,每周定期轮流安排班级将图书借到各班阅读,每月每班至少一次,借以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与附加值,学校还规定要求学生每学年借阅图书不得低于16本。计算机教室的使用进入了课表,避免了各年级信息技术课的相互撞车与落空。科学实验仪器与科学实验室的使用,每学期列出计划,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器具的借还与操作,都及时作好记录,积累台帐资料,并作为教师教学业务工作检查考核的依据。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由于我校是原云会中学整体搬迁后交给我们的,所以当初的许多装备与小学的装备存在着差异,账目明细也残缺不全,为我校建立台账明细和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同时随着学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原云会中学19个班的规模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目前23个班规模的运转,这还不包括章桥、双陈两所只有6个班规模,面积只有 平方米的完小,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都存在拥挤、不适用等情况。多媒体设备的老旧更新不能满足使用的频率,很多老旧的设备无法得到更新,正常的教学就受到了影响。
面对上述问题。我校将做好长远打算,有计划、分重点地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我校教育技术的装备水平,一如既往紧跟时代步伐,扎实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研等工作,让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更好地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让教育技术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校办学品位的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大幅度跨越保驾护航。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