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量阅读促进学生习作》的研究方案
同心县第三小学 杨雪莲
一、提出问题
www如今的小学生,多沉迷于“视觉快餐”动漫和网游,而课外读书少之又少且喜欢习作的也不多,针对这种现状,我想从大量阅读促进学生习作研究入手,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写作。具体展开来说,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新课标》对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是“读”与“写”。“读”要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需要的,“写”要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3、习作和阅读的关系。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大量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充分,表达才能丰满。本文由4、当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不知道写什么,表达无序,更不会灵活布局谋篇。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弄清阅读和习作的关系,不知道阅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
大量阅读促进学生习作的研究,是在当前语文素养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效率课堂的研究下而产生的一点思考,我重点想探讨通过加强学生的大量阅读,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我将在课题实验中,重点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的大量课内外阅读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在为写作而苦恼。
二、课题的界定
1、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库,从赏读中得以启迪;习作教学便是引导学生从知识库中提取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在文中注入自己的灵魂,抒发自己情感的过程。
2、大量阅读与学生习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带动写作,写作反哺阅读;阅读是为了借鉴和拓宽,写作是为了运用和创新。语文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又要指导学生写作。
3、阅读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大量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篇章结构来布局谋篇,使学生在写前“成竹在胸”,明白文章的骨架,减少学生习作的难度,使学生轻轻松松 “写作文 ”。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文章,如何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此即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何况文人墨客若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前提,哪有“下笔如有神”的才气?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感悟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所以有涓涓清泉,是因为有不停的生命活水。由此可见,阅读好比“源头活水”,写作好比“涓涓清泉”。大量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阅读是“输入”,写作则是 “输出 ”。
3、不同时期的文学泰斗如鲁迅、毛泽东、钱钟书、余秋雨等人,哪一个不是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语文教材及相配读本的编写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阅读,从而为写作奠基,为人生奠基,文品即人品。
三、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改革现有不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索优化的小学语文效率课堂教学策略,为高效课堂服务。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探索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策略,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3、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发现和开发学生们具有的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指向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语言组织能力的研究。就是学习文章语言,为习作“奠基”。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充分,表达才可能丰富和流畅。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的研究,加强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从而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2、句段练习的研究。主要是读懂句段,为习作“铺路”。读好句段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写好片段是写好习作的基础。通过研究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组成的句段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血肉。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句段达到加强学生习作的片段练习的目的。
3、布局谋篇的研究。重点是文章写法,为习作“添翼”。 教材是学生习作训练很好的范例,适时的根据课文的写法特点,不适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篇章结构,练习谋篇布局,培养学生初步习作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五、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
以四年级一班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初步的课题研究框架,待取得成果后,再向其它班级、年级推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以教室为主阵地,以每一节课为主战场,邀请镇、市语文骨干教师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练习、竞赛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三)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大量阅读是感知、学习、领悟,习作是阅读的延伸和检验,习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离开了阅读,也就失去了基础。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大量阅读促进学生习作的研究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在让学生在逐步大量阅读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创作,使学生有成就感。
3、整体性原则。在开展大量阅读促进学生习作的研究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使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4、创新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得出适合时代生活的优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六、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把已经制定的《研究方案》落到实处;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对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
七、课题实验成果展示
1、通过课题学习使学生达成阅读与写作的和谐;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周周有阅读记录(摘抄和心得体会);通过习作促使学生进一步去阅读,并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教师写出《研究报告》,撰写与之相关的科研论文和教学纪实及相关的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将成功的作品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